体育卫生
贾春华;高爱钰;陈曦;
2012, 26(3): 193-194.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体育课卫生评价现状,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东城区3所小学、4所中学,年龄在9~10岁的四、五年级学生30人,及年龄在12~13岁的初一、初二40人,共计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经复核,其中小学30人(男15人,女15人),中学34人(男17人,女17人)共计64人的测试数据有效,观察并记录体育课过程中学生的面色、呼吸状况、脉搏变化以及体育项目的时间安排。结果体育课各部分时间分配基本合理,小学的体育课密度处于适宜范围(30%~40%)的占26.67%,中学占29.41%;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变化基本符合运动生理要求。但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男、女生课后10 min脉搏均未恢复到安静状态时的脉搏(P值均<0.05)。小学男、女生体育课的平均脉搏低于相应要求(130~170次/min)的分别占66.67%和46.67%,中学生低于此范围的分别占47.06%和35.29%;80%左右中小学生的脉搏指数在1.2~1.6之间,运动负荷强度偏低。结论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安排授课内容、体育课密度和强度,以达到体育课运动生理负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