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与视力健康专栏
孙静, 张玫, 徐小冬, 蒋隽舒, 刘婉玲, 孙思宇,
孟祥俊, 邢泽群, 张铖铖, 王腾飞, 鲁琪沐, 王洪艳,
李晓蕊, 王岩, 梁慧, 冯磊, 宋桂荣, 饶文标,
张富勇, 宁时涛, 王智勇, 黄美婷, 张立军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睡眠模式与远视屈光度的关系,为儿童睡眠管理和视力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24年6—7月对大连市3个市内区和3个县级市12所学校一至二年级的1 553名在校小学生做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测量和远视屈光度的测定,问卷调查包括睡眠状况评估和视力干扰因素调查。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得出研究对象的睡眠模式及特征。以有无远视储备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学特征、睡眠模式和视力相关因素与6~7岁儿童远视屈光度之间的关联。结果 6~7岁儿童远视储备检出率总体为18.48%。对睡眠模式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5类:正常睡眠模式、昼夜少眠模式、晚寝夜少模式、难入夜少模式、晚寝缺眠模式,分别占16.06%、23.74%、23.10%、7.23%和29.88%,相应的远视储备检出率分别为25.10%、13.81%、18.89%、19.47%、17.9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昼夜少眠模式(OR=0.642,95%CI=0.425~0.971)与小学生远视储备检出呈负相关。结论 晚寝缺眠模式为最多见的睡眠障碍类型,主要特征为睡眠严重短缺和就寝较晚。对于远视储备,昼夜少眠模式有负性作用,提示需关注昼夜节律调节下的整体睡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