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纪念专栏
  • 纪念专栏
    宋逸,马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季成叶教授是中国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是推动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毕生以赤子之心,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用执着与热爱,书写了科学家的生命华章。2015年8月15日,先生溘然长逝,留给我们无尽追思。时值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为缅怀其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中的巍巍成就,感念其“明德厚道、尚仁出新”的治学风范,谨撰此文以志永怀。先生德泽,山高水长。今以寸心爝火,接续先生未竟之业,续写儿童青少年健康事业的星辰大海。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专栏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专栏
    董彦会,蒋家诺,马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校卫生工作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坚实保障,校园传染病防控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传染病问题逐渐演变。当前,中小学校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由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百日咳和流行性腮腺炎)及消化道传染病(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构成。此外,学生人群艾滋病、淋病、梅毒和HPV感染等性传播感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多部门已发布多份针对性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强化校园传染病防控,加强多病共防。通常,校园传染病防控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入手,多措并举:在控制传染源方面,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营造卫生且健康的校园环境,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积极推进预防接种,提高学生人群的免疫水平,深化健康教育,提升师生和家长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同时提供全面的学校卫生服务,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在众多校园传染病交叉或重叠流行,并严重影响学生人群的背景下,构建多病共防体系,实现校园传染病的有效防控,为儿童青少年健康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专栏
    鲁震霆, 梁景宏, 张奕, 蒋家诺, 王若琳, 董子奇, 宋治莹, 宋欣俐, 袁雯, 秦阳, 张秀红, 宋逸, 杨田, 董彦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北方地区校园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为完善我国学校卫生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21—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数据,覆盖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量化卫生资源配置(经费、人员)、多部门协作政策与传染病报告率的关联性。结果 2021—2023年,甲乙类传染病中报告率最高的为肺结核,其次为布病和病毒性肝炎。丙类中以流感报告率最高,手足口病与流行性腮腺炎次之,报告率均超过70%。部分传染病如百日咳和手足口病(增长32.1%)呈明显上升趋势。关联性分析显示:卫生行政部门总人数与肺结核(P=0.041)、布病(P=0.007)报告率呈负相关;学校医务人员数量与流感(P=0.006)、梅毒(P=0.001)报告率显著相关;政策因素中,仅梅毒报告率与联合发文存在负相关(P=0.012)。结论 我国北方地区校园传染病防控需关注地域特异性和资源配置效率,建议加强教室空气质量监测、优化疫苗接种服务,并在牧区开展布病健康教育。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专栏
    赵荷艳, 王若琳, 张奕, 鲁震霆, 董子奇, 宋治莹, 董彦会, 马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区中小学校传染病症状流行特征与停课措施执行情况,为优化校园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北京市某区中小学校2023年2月—2025年2月4 186例学生症状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与时间序列分析不同症状、学段及季节的流行特征与停课情况。结果 发热是报告中最常见的症状,共计3 834例,占全部病例的87.1%。在不同症状中,疱疹相关的停课措施执行最为严格,其加权人均停课天数为9.3 d,停课实施比例达79.1%。学段间的停课响应亦存在差异:小学阶段发热病例的停课比例为60.5%,高于中学的43.2%;在疱疹病例中,小学的停课比例为86.8%,而中学仅报告13例,但相关班级的停课天数仍维持在10 d。分学期来看,秋季学期发热病例的平均停课天数为4.6 d,高于春季学期的3.6 d。结论 在2023—2025年,北京市某区中小学生传染病症状流行特征以发热为主,疱疹季节性风险突出,小学为防控重点,中学无症状传播需警惕。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专栏
    董彦会,梁景宏,张奕,王若琳,董子奇,鲁震霆,李晶,马迎华,宋逸,马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区分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战略规划能力)与中小学专职校医(实务操作能力)的差异化培养目标,旨在构建“生活技能与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框架,以提高校园传染病防控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提升校园传染病防控专职人员的实务技能。以《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2024版)》能力标准为依据,整合病原学、流行病学与应急管理模块,设计“理论—虚拟—实操”递进式课程体系,融入家校协同隔离方案设计、疫情GIS追溯等跨学科实践内容。创新提出“校—政—医”协同育人机制,规划开发“校园诺如病毒应急处置虚拟平台”等数字化教学工具,强化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的衔接。在研究生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中,将“生活技能与健康教育”课程特色贯穿始终,以能力导向为核心,设计应急处置效率、跨部门协作等考核指标,优化传染病密接追踪、健康干预设计等实务训练模块。 
  • 近视防控与视力健康
  • 近视防控与视力健康
    王佳, 苏珂, 靳松, 董惠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常州市新北区在校初中生的视力发育不良情况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科学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在常州市新北区的18所初中学校中抽取3所,对3所中学的全部1 986名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视力及屈光状态,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集完整的调查问卷1 934份,男生1 129例(58.38%),女生805例(41.62%)。被调查初中生的平均年龄为(14.18±0.81)岁。视力正常的570人(29.47%),视力不良的1 364人(7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视力正常和视力不良初中生的性别比例、年级、近视家族史情况、连续看近处情况、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年级、有近视家族史、连续看近处休息时间不足、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是该地区初中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P均<0.05)。不同年级的正视、远视、高度近视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级的散光、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正视、远视、散光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P均<0.05)。男生的中度近视、高度近视比例明显低于女生(P均<0.05);男女生轻度近视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州市新北区在校初中生的视力异常发现比例偏高,近视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加强初中生近视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
  •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
    马伟平, 杜鹏英, 牛跟田, 张燕虹, 朱丽, 朱华睿, 丁文清, 张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 —2023年宁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超重肥胖的变化规律,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 —2023年通过随机整群抽样在宁夏抽取146 493名大学生,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计算体质健康评价综合得分,采用χ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分析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 —2023年,宁夏大学生平均身高、体重不断增长,身体素质各指标5年间的波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得分依次为71.48±7.62、71.79±7.86、69.31±8.67、69.68±9.30、72.80±8.47分,各年份,女生的体质健康综合得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男生及女生体质健康综合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5年来,大学生肥胖率从2019年的4.49%上升到2021年的5.38%,然后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4.1%,而超重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级男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一年级男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从15.20%、5.78%上升为19.64%、10.21%(P均<0.05),四年级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从9.28%、2.46%下降至6.29%、1.52%(P均<0.05)。结论 宁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不乐观,肥胖问题依然严峻,需针对不同性别、年级等学生特点,进一步采取对应措施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
    拓翊菲, 雷雨, 高婧, 马晓燕, 陈琳琳, 丁文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5—2023年银川市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为减轻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选取2015、2017—2018、2019 —2020、2023年银川市12~18岁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对反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指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实验室检测(FPG、TC、TG、HDL-C、LDL-C),通过χ2检验进行检出率的差异性分析,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趋势性χ2检验分析线性趋势。结果 2015、2017—2018、2019 —2020、2023年分别纳入1 197、1 144、859、699名学生,共3 899人。2023年男女生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高于2015年(P均<0.05),且有上升的趋势。2023年高TC血症、低HDL-C血症的检出率较2015年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男生肥胖2015、2017年检出率高于女生(P均<0.05)。男生腹型肥胖率2015年高于女生(P<0.05),2019 —2023年均低于女生(P均<0.001),女生腹型肥胖的检出率随年份增加。2023年男女生危险因素个数≥2个检出率为36.2%、44.5%,显著高于2015年(P均<0.05),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患情况随年份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高血糖检出率较2015—2019年均有明显提高(P均<0.05)。2019、2023年腹型肥胖率女生群体检出率更高,2023年达到44.9%。结论 2015—2023年银川市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总体呈现高水平与增长趋势,应积极采取措施调整青少年生活方式,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
  • 学生疾病防控
  • 学生疾病防控
    苏雅丽, 白晓兰, 李鑫, 翟德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2022—2023年定西地区0~14岁儿童流感阳性率的差异,分析该地区流感感染及重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基于2022—2023年定西市人民医院0~14岁儿童流感监测数据,选取在定西市人民医院住院的0~14岁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病例组(n=236),另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非流感感染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152)与重症组(n=84),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流感感染及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022—2023年流感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Victoria型和季H3型为流感主导类型。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史、呼吸系统疾病史为感染危险因素(P<0.05);发热持续时间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合并肺炎为重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 Victoria型和季H3型是2022—2023年定西地区儿童流感的主导病毒类型。新冠病毒感染史、呼吸系统疾病史是流感感染危险因素,发热持续时间长、WBC、NEUT、NLR及合并肺炎为流感重症危险因素。
  • 学生疾病防控
    王立, 郑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抚州市医学本科生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状况(OHRQoL)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口腔保健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年级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抚州市某医学院82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OHAI)评估其OHRQoL,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其0HRQoL的相关因素。结果 826名抚州市某高校医学生OHRQoL口腔健康的负面影响率为21.78%,口腔生理功能、疼痛与不适、心理功能状态3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率分别为23.8%、18.92%和14.76%;高年级、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使用含氟牙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这4个变量与医学生OHRQoL呈正相关(P<0.05),该拟合模型可解释总变异的50.3%。结论 本次调查对象的OHRQoL总体水平一般,高年级、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使用含氟牙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提高OHRQoL的有利因素。
  • 学生疾病防控
    张协, 杨长绢, 吴昕锴, 徐茜, 支倩, 杨连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6 —202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 —202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手足口病监测报告信息和同年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的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 —202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共监测报告手足口病28 932例,年均发病率为285.04/10万,新冠疫情后(2020 —2023年)年均发病率为206.37/10万,明显低于新冠疫情前(2016 —2019年)的382.6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73,P<0.01);新冠疫情前呈年内双峰分布和年间呈偶数年高发的流行特征,新冠疫情后转变为呈年内单峰分布和年间呈奇数年高发的流行特征;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为5岁及以下儿童,且男童较女童高发,城区高发于农村;疫情前后均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毒株。结论 新冠疫情后,重庆市沙坪坝区手足口病疫情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疫情高发年和高发月份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行有效应对。
  • 学生疾病防控
    包小娟, 张兰兰, 朱平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州某高校2020 —2023年大学生健康状况,为学校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校2020 —2023年9 705名新生入学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分析异常结果检出率的年份、性别差异。结果 体检结果异常9 016人,占体检总人数的92.9%;2020 —2022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83.1%、78.2%、70.7%,逐年下降(χ2=180.29,P<0.05),2023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出现反弹(84.63%),与2020年(83.1%)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2年、2023年肝功能异常(15.3%,16.8%)、肾功能异常(55.6%,57.9%)、贫血(2.4%,2.1%)、高血糖(0.6%,0.7%)、体重异常(47.3%,49.6%),检出率2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与2020 —2021年相应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3年高血压(12.7%)、心电图异常(9.5%)检出率与其他年份相应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高血压(13.6%)、心电图(6.4%)、肝肾功能(17.6%、61.7%)、体重异常(65%)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视力不良(83.3%)、贫血(6.5%)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男、女生高血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高血糖、肝肾功能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贫血、体重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我校新生体检异常结果检出率高,视力不良、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贫血、体重异常呈现不同年份和性别差异。学校应加强健康管理,并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精神心理与神经发育障碍
  • 精神心理与神经发育障碍
    郑欣欣, 莫宝庆, 刘娜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五年制高职护生职业态度的现状及其与心理资本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培养护生职业态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某高职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至四年级在校学生共665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职业态度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五年制高职护生的职业态度得分平均为(137.12±20.18)分,心理资本的各维度得分均与职业态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校正年级、就读原因、学习成绩、有无崇拜的护理前辈、护士地位因素后,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乐观维度仍与高职护生的职业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调整R 2=0.344,F=59.080,P<0.001)。结论 五年制高职护生的职业态度呈中等偏上水平,高职院校可通过制订提高高职护生心理资本的培养方案,促进五年制高职护生职业态度水平的提升。
  • 精神心理与神经发育障碍
    蔡键, 邓金文, 何伦发, 邓春拓, 杨陈佳, 郭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山市中学生不良饮食情况和身体活动不足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制订中学生抑郁症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2023年每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中山市8所定点中学抽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7 166名中学生问卷资料,利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不良饮食和身体活动对抑郁症状的单独和交互作用。结果 中山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3.74%;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饮食和身体活动不足均为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不良饮食与身体活动不足具有协同作用,存在不良饮食且身体活动不足的中学生抑郁症状风险更高。结论 不良饮食和身体活动不足对中学生抑郁症状具有协同作用。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吉才发, 陈文龙, 赵紫玉, 周三季, 陈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医科大学在读本科生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在读本科生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海南医科大学在读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和态度问题。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方法。结果 本次共调查1 531名在读本科生,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平均得分为(9.16±1.64)分,态度平均得分为(50.80±10.80)分。其中,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12.3%~95.0%。城镇(β=0.321)、汉族(β=0.394)、女生(β=0.212)、医学类(β=0.242)专业的在读本科生,其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得分较高(P<0.05)。汉族(β=1.734)的在读本科生,其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得分较高(P<0.05)。结论 建议针对不同在读本科生群体制订个性化宣传和教育策略,提高知识普及率,进一步增强在读本科生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正确认知与参与意愿,为推动更多在读本科生加入中华骨髓库提供科学依据。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王潇, 耿洁, 邢菲菲, 童晶, 杜阳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沉淀法与磁珠法在城市污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中的效能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预警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标准物质梯度稀释得到标准曲线,计算聚乙二醇沉淀法和磁珠法的回收率,并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来比较2种方法对污水中新冠病毒的检出率与检出浓度。结果 在加标试验中,聚乙二醇沉淀法和磁珠法对Orf1a/b基因回收率分别为3.08%和18.74%,N基因的回收率分别为3.46%和21.52%。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磁珠法对414份污水样本分别进行检测,Orf1a/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37.92%和43.24%, N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3.29%和67.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f1a/b 基因:χ2=1.025,P=0.311;N基因:χ2=0.323,P=0.570);Orf1a/b基因检出浓度M(P25~P75)分别为0.70(0.38~1.41)copies/mL和3.01(1.10~6.31)copies/mL,N基因检出浓度M(P25~P75)分别为4.43(2.18~12.54)copies/mL和18.11(6.77~50.41)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f1a/b基因:Z=-12.977,P<0.001;N基因:Z=-14.821,P<0.001)。结论 2种富集方法在城市污水中新冠病毒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磁珠法的回收率更高,2种富集方法均可为病毒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苗林英, 张娜娜, 王梦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算某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2023年集中调配3种不同静脉药品的详细成本,为医院管理者调整调配服务收费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作业成本法对某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2023年3类药品调配成本进行精细化核算。结果 该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2023年度每天实际成本消耗为1 798.2元,其中人力成本为1 231.6元,占比最大,为68.5%;调配普通药物、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的平均每日成本分别为1 158.0、480.6、159.6元。普通药物、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核算出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5、1.8、10.64元/组。结论 该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调配普通药物、抗菌药物的单位成本与收费标准较接近,调配抗肿瘤药物的单位成本较高,但也低于收费标准。针对抗肿瘤药物的明显成本偏差,需进一步加强调配过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陈辉, 钟灵琛, 陈涌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辖区内发生的一起一家三口因食用自行腌制食品而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调查分析该起事件,分析可能的污染环节。结果 该起事件共涉及患者3人,2男1女,以头晕、心悸、口唇发绀、呕吐等为主要症状,发病潜伏期中位数时间为 60 min,临床使用亚甲蓝治疗有明显效果。患者呕吐物、剩余食品样本中均检出超限量值亚硝酸盐。结论 该起事件为一起因加工贮存不当导致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应提高公众对亚硝酸盐知识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合理规范加工贮存食品,避免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发生。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董西慧, 汤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2019 —2021年北京市某高校教职工常见慢性非传染病疾病(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做好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9 —2021年北京市某高校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分析该高校教职工超重/肥胖、高血压、空腹血糖(FBG)升高和血脂异常4种常见慢性病的检出情况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9 —2021年,该高校教职工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7.90%、67.45%,67.25%,4种常见慢性病的检出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 (P<0.01);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FBG升高的检出率(2019年26.4%、2020年26.89%、2021年23.7%)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高血压检出率2020年(30.19%)显著高于2019年(27%)和2021年(26.2%),趋势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49.6%、49.81%、50.6%)、血脂异常检出率(25.9%、26.42%、26.19%)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9 —2021年,该高校教职工超过67%患有慢性病,除FBG升高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外,其他慢性病检出率均无明显改善,应根据不同病种和主要影响因素提高重点人群健康意识,促进该校教职工健康水平。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