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周赛男,张莉,慕冰玉,汤胜丽,陈蔼文,廖若诗,张建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校园健康管理工作琐碎却极为重要,如何保质保量、更有效率地做好校园健康管理工作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结合既往校医工作经验,根据校园健康管理需求,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为例,利用现有“企业微信”工作模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就校园卫生防疫、常见疾病诊疗、健康档案之特异体质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实现更高效、更便捷的无纸化办公效果,以及运用企业微信办公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逐一阐述。 
  • 综述
  • 综述
    朱虹,王茹瑾,吴新国,张明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2013—2023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问题的中文文献,梳理分析这一时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分析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易感基因、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家庭社会环境及生理因素等。目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饮食和运动干预,以及家庭、医院、社区等多层次的综合干预,探索可行的干预措施控制儿童肥胖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 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
  • 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
    刘聿祯, 邬文亮, 王思敏, 刘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学生睡眠情况并探讨导致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学生睡眠状况制订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3年9 —11月对南京市2 187名中学生开展睡眠质量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南京市中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1.8%。其中男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0.9%,女生为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6,P=0.152)。初中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8.3%,普通高中生为18.6%,职业高中生为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6,P<0.001)。郊区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6.7%,城区学生为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91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普通高中、被家长打骂、饮酒是中学生出现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郊区、户外活动时间1 h及以上是中学生出现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 南京市中学生睡眠质量总体较好但仍有待改善,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制订针对性的政策去改善学生睡眠情况。
  • 近视防控与视力健康
  • 近视防控与视力健康
    戴丽娟, 安娜, 黄建萍, 陈睿, 任庆新, 朱倩男, 孙华闽, 卫冬烨, 吴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电子智能设备量化小学生近距离用眼的行为和用眼环境,为开展近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于2023年10 —12月整群抽取南通市某小学的三至五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远视力、屈光视力检查及5 d电子智能设备监测(含2 d休息日),了解学生近视、近距离用眼、户外暴露时长和环境光照强度等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年级、近视情况的学生近距离用眼行为及用眼环境的关系。结果 电子智能设备获取学生完整用眼数据343人,其中近视167人(48.7%)。研究显示学生单次连续最长用眼时长、平均每天有效户外暴露时长的推荐值符合率仅8.5%和2.31%。白天平均用眼(视近)光照强度符合率较高,达94.52%,晚上照度符合率较低,仅24.21%。平均用眼(视近)距离仅50.14%的学生能做到符合眼睛到书本一尺以上(即33 cm)。男生平均用眼时长比女生短,平均用眼(视近)距离远于女生,平均每天有效户外暴露时长比女生长,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1)。白天用眼光照和户外暴露时长在3个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近视组学生在单次最长用眼时长≥80 min、平均每天用眼时长≥300 min,平均用眼距离≥33 cm、平均用眼光照强度(晚上)、平均有效户外暴露时长方面情况均优于近视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电子智能监测设备量化了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用眼行为的指导有积极意义。
  • 近视防控与视力健康
    冯煦苑, 张春莉, 张丽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23年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现状,以提供基于实证数据的决策支持和眼健康改善的建议。方法 2023年2— 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小学生进行视力筛查。比较不同年级、性别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结果 2023年应检数共26 000名中小学生,检出视力不良学生20 198名,总检出率为77.68%。其中小学生8 953人,视力不良检出6 100人,检出率为68.13%;初中生8 674人,视力不良检出6 940人,检出率为80.01%;高中生8 373人,视力不良检出7 158人,检出率为85.49%,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视力不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346,P<0.001)。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64.21%、66.15%、67.05%、68.04%、70.19%、73.21%、77.97%、79.52%、82.58%、84.00%、86.08%、86.39%,随着年级的升高其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79.159,P<0.001)。检查男生13 103人,视力不良9 457人,检出率为72.17%;女生12 897人,视力不良9 759人,检出率为75.67%,男生、女生视力不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7,P<0.001)。男生、女生不同学段视力不良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1,P<0.001;χ2=11.692,P<0.001,χ2=14.682,P<0.001)。结论 驻马店市驿城区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问题较为严重,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上升。
  • 伤害防控与应急避险
  • 伤害防控与应急避险
    卞静, 王秋爽, 赵华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徐州市某三甲医院2019 —2023年儿童青少年非外伤性脊柱疾病住院患者病种分布情况,分析其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非外伤性脊柱疾病病种防治重点和住院费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收集2019 —2023年徐州某三甲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儿童青少年非外伤性脊柱疾病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诊疗和费用信息,分析儿童青少年非外伤性脊柱疾病病种及医疗费用构成情况,探索费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242份儿童青少年非外伤性脊柱疾病患者病案首页信息,病种类型分布为腰椎间盘突出(139例)、腰椎椎管狭窄(21例)、斜颈(16例)、脊柱侧弯(14例)、脊柱炎(8例)和其他(4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占比最高(57.44%),不同年龄组病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6,P=0.033);材料费在儿童青少年非外伤性脊柱疾病住院患者医疗总费用中占比最高(66.14%);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2.192,95%CI :1.167~4.118)和住院天数延长(OR=2.859,95%CI :1.578~5.182)的住院患者其医疗费用高,非手术治疗(OR=0.157,95%CI :0.065~0.381)和治疗结局为未愈(OR=0.514,95%CI :0.275~0.962)的住院患者其医疗费用低。结论 儿童青少年非外伤性脊柱疾病的医疗费用控制上应重点关注高年龄组且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群体;病种上重点关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群体;医疗费用构成上应加强医用耗材费用的监管。
  • 伤害防控与应急避险
    李才明, 刘以恒, 颜怡然, 周杨灵, 林巧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惠州市中小学生的意外死亡动态和死因分布,为制订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惠州市 2015—2021 年死亡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V01-X59 系列疾病作为分类标准筛选出其中意外原因导致死亡的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5—2021 年,惠州市中小学生共有1 206人死亡,死亡率为19.37/10 万。比较中学与小学阶段,中学生的意外死亡率更高(14.93/10 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溺水和自杀,且这些死因在中学阶段的死亡率最高。在 2015—2021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自杀和溺水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中学生是预防意外死亡的重点人群,尤其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应针对中小学这2个学段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学生疾病防控
  • 学生疾病防控
    闫云婷, 刘小玲, 姜敬国, 张嘉声, 肖静, 何文娟, 成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2023年定西市安定区7~9岁适龄学生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效果情况,为预防当地学生龋齿发生口腔健康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 抽取2023年参加《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西市安定区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小学的7~9岁适龄学生以及该地区同年级非项目小学的学生,共随机抽取小学6所,其中以符合适应证并完成项目窝沟封闭的3所小学学生纳入试验组,另3所小学学生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为符合窝沟封闭适应证但未进行封闭预防的学生,6个月后统计龋病发病率、龋降低有效率、封闭率完好率。结果 试验组学生龋病患龋率为22.32%,对照组学生龋病患病率为19.43%,6个月复查封闭完好率为91.33%,试验组龋病发病率为2.52%,对照组龋病发病率为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西市安定区口腔综合干预项目的窝沟封闭保留成功率较高且预防龋齿效果显著,应增加免费窝沟封闭项目的人数。
  • 学生疾病防控
    代传焕, 沈昭宸, 张玉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无锡市惠山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锡市惠山区2018—2022年1 064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对采集的粪便/肛拭样本开展检测,不同病原体检出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食源性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9.83%;其中诺如病毒为7.80%、副溶血性弧菌为5.64%、沙门氏菌为3.57%、致泻大肠埃希菌为2.63%和志贺氏菌为0.19%;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季节特征明显,其中副溶血性弧菌三季度检出率最高(14.47%),诺如病毒二季度检出率最高(13.69%)。不同年龄组诺如病毒(χ2=22.263,P<0.001)、沙门氏菌(χ2=58.507,P<0.001)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分型方面,诺如病毒以Ⅱ型为主(90.36%),沙门氏菌以肠炎沙门氏菌占比最高(39.47%)。结论 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是惠山区主要的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季节特征明显。
  • 学生疾病防控
    刘思怡, 徐依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无锡市锡山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数量、病原菌的检出率以及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控制和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2017)中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对2018—2022年无锡市锡山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实验室检测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2018—2022年无锡市锡山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共40起,采集了428件样品,其中检出病原菌菌株的样品136件,总检出率为31.78%,各年度的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9.48%、50.85%、87.10%、13.56%、4.11%。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68.38%)、变形杆菌(23.53%)、金黄色葡萄球菌(1.47%)、沙门氏菌(5.88%)、蜡样芽孢杆菌(0.73%)5种致病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最为常见。结论 无锡市锡山区近年来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有所减少,但病原菌检出率较低,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相关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应针对性地加大监管力度,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 学生疾病防控
    李红新, 马艳侠, 杨虞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3—2023年沛县中小学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沛县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3年沛县报告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突发卫生事件和流感暴发疫情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校园常见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13—2023年沛县共报告校园传染病暴发疫情事件43起。其中,一般事件12起,未分级事件31起(均为流感事件)。涉及人数为80 690人,发病934例,罹患率为1.16%。传染病病种主要为流行性感冒(36起)、水痘(3起)、流行性腮腺炎(2起)、手足口病(1起)等。43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分布在小学26起、中学13起、幼儿园4起。城区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11起,乡村32起,罹患率分别为0.7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272,P<0.001)。每年3— 6月、10月至次年的1月是校园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发期。结论 沛县校园常见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事件为未分级事件和一般事件,病种主要为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时间分布呈季节双峰型。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病在校园的暴发与流行。
  • 学生疾病防控
    周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医教研防”融合的内涵:构建公共卫生新格局,提升疾控核心能力,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综合分析疾控机构“医教研防”融合面临的挑战,如机构间制度性的障碍、数据共享的法律风险等;深入探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数据共享等“医教研防”融合的实现路径。结合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教研防”融合推进工作,如探索医防协同与医防融合、选派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医教合作等,进一步提出疾控机构、医疗机构、高校可通过资源共享、学科共建、模式共创,推进“医教研防”实现全面协同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 学生疾病防控
    李元衡, 高月, 孙秋云, 王浩武, 郭玉婷, 杨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天津市河东区一起班级及家庭百日咳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明传染源与传播模式,分析疫情发生的风险因素,为百日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核酸检测、涂抹培养皿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分离培养,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检测百日咳毒素IgG抗体(PT-IgG抗体)。结果 此疫情包含百日咳病例5例,其中儿童3例,成人2例。首发病例发病至诊断为百日咳,时间间隔21 d,儿童病例发病前均已接种4剂次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发病至末次接种时间平均7年7个月,成人病例均无相关免疫史。结论 传染源为儿童,传播模式为儿童→儿童、儿童→成人。推测疫情发生的风险因素有百日咳鉴别诊断敏感性低、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学校监测力度较弱、学龄儿童及成年人群体疫苗保护效果不足等。
  • 学生疾病防控
    袁梦,张欣,岳玉凤,段小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口腔健康教育在健康行为促进中的应用提出建议,旨在为未来学者进一步开展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 
  • 学生疾病防控
    李颖雪, 杨慧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 —2023年洛阳市某高校学生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高校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 —2023年洛阳市某高校学生水痘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9 —2023年该校共报告水痘病例63例,年均发病率为4.56/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66,P<0.001)。两两比较显示,2019年水痘发病率高于2020、202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4,P=0.001;χ2=9.698,P=0.002)。每年10 —12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46例,占73.02%。水痘病例男女比为1∶1.032。大一学生年平均发病率为6.39/万,其他高年级学生年均发病率为3.8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5,P=0.040)。2019 —2023年该校共发生水痘聚集性疫情6起、有流行病学关联病例事件10起。结论 该校水痘发病率自2020年起显著下降,每年发病高峰为秋冬季,大一学生较其他高年级学生更易感染,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 学生疾病防控
    张宇, 王晚晴, 卞琳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常州市新北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2021—2023年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为加强区域卫生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该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全体人员为对象,全面查阅相关单位的人事统计年报表,包括岗位、年龄、性别、职称等信息,收集整理汇总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1—2023年,新北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岗人员从2 193人增加至2 320人,而事业待遇人员从1 217人减至1 092人。职称类别以卫生专业技术为主,占86.45%;高级职称占比从23.35%升至26.64%,初级职称从42.00%降至37.33%。2023年卫生专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居多(69.27%),35岁及以下达45.31%。3年卫生专技人员的专业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08,P=0.988)。结论 常州市新北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存在人才结构失衡、性别比例欠合理、新入职人员职称晋升隐患等问题,应破解体制因素造成的人才结构失衡困境,统筹编制资源。
  • 学生疾病防控
    张益秋, 汪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2019年与2023年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道学生因病缺课的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广州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收集2019年与2023年监测学生数、因病缺课人次数、症状及天数等数据,利用R4.4.0进行因病缺课发生率及因病缺课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2023年因病缺课发生率、因病缺课率分别为0.58%和1.10%,均高于2019年的0.23%和0.31%(χ2值分别为2 843.664、8 786.814,P均<0.001);2019年和2023年男生因病缺课发生率均高于女生(P均<0.05),2019年男生因病缺课率高于女生(P=0.007),但2023年因病缺课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2019年学生因病缺课率以及2023年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率和因病缺课率均是小学最高;不同学习阶段2019年和2023年监测症状均以发热和咳嗽为主。结论 男生是缺课重点关注的对象,小学阶段缺课率最高,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是学校降低因病缺课率的重点。
  • 身体活动与骨健康
  • 身体活动与骨健康
    张萍, 王昱凯, 仲欣, 黄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和干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梁溪区的初一至高三年级(含职业高中)学生,进行脊柱弯曲相关体格检查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抽取5所学校,1 232名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数41人,检出率为3.33%;女生检出率为4.98%,高于男生的1.75%(χ2=10.028,P<0.01),普通高中生检出率为4.89%,高于职业高中生的2.87%和初中生的2.01%(χ2=6.549,P<0.05),营养不良的学生检出率9.09%,高于非营养不良者的3.06%(χ2=5.9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3.791,95%CI :1.797~7.998)、普通高中学段(OR=2.537,95%CI :1.162~5.538)、营养不良(OR=4.631,95%CI :1.590~13.485)为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梁溪区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较高,其中普通高中、营养不良和女生需作为密切关注对象。
  • 精神心理与神经发育障碍
  • 精神心理与神经发育障碍
    徐洪吕, 胡东月, 陶舒曼, 苏云鹏, 土小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大学生传染病心理应激反应量表”,为评估大学生传染病心理应激症状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在充分文献综述后拟定2个维度(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2022年11月,整群抽样云南、江西3所大学8 7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筛选项目,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2023年5月,对以上3所大学5 279大学生再次进行调查。结果 量表包括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2个维度,共12个项目,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1.26%。总量表和2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7、0.809和0.950。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6~0.77,与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44~0.84。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较好(CFI=0.912,TLI=0.890,RMSEA=0.07,SRMR=0.048)。量表与PHQ-9和DASS-21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效标关联效度>0.70。量表应用显示:量表及各维度以总分≥P75为症状阳性。结论 “大学生传染病心理应激反应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以用来评价大学生传染病心理应激状况。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王宇飞, 郝雪峰, 孔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体检人群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我院体检的688例老年人,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8.31%,男性占69.05%,年龄>70岁者占65.87%。主要类型为窦性心律失常(46.03%)和室内传导阻滞(2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脂是老年人群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体检人群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以窦性心律失常和室内传导阻滞为主。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及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未迎霞, 车丽丽, 蒋艳芳, 曹铮, 何苗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营养相关指标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完成1年随访195例(97.5%),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n=152)和预后不良组(n=48)。评估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营养状况评估显示:87例(43.50%)存在营养不良风险、62例(31.00%)存在营养不良、51例(25.50%)营养状况良好。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ALB、GNRI评分、MNA评分、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营养相关指标与老年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关系密切,GNRI和MNA评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郭艳峰, 牛爽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方法 选择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共163例,均行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 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检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频次、ST段压低幅度及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较平板运动试验高;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平板运动试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可更有效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
  • 学校医学保健与实践
    张璟, 曾毅丹, 郭振坤, 李跃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福建省高校医疗保健机构职能履行情况,探讨职能履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方法 于2021年从福建省23所公办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11所,调查医疗保健机构现状及服务供给情况。结果 福建省11所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在人员配置上,执业医师构成比最高,占37.4%,医技人员构成比最低,占9.9%。职能履行上,医疗服务职能履行情况中,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履行率为9%,其余服务职能履行率均为100%。公共卫生职能履行情况中,提供饮食与营养卫生指导服务职能履行率最高,占100%,“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职能履行率最低,占27.3%。卫生行政职能履行情况中,校园公共场所消杀职能履行率最低,占18.2%。结论 福建省11所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基本能履行《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中所规定的医疗服务职能,公共卫生及卫生行政职能履行情况一般。
  • 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
    姚龙, 王永红, 沈晓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骨折后临床表现为锁骨骨折处局部肿胀、疼痛、畸形、皮下瘀斑、骨擦音等,但在骨折后断端未移位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极易漏诊。本文报道1例青少年无痛性锁骨骨折病例,通过病例回顾总结其诊疗,以期减少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漏诊。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