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健康教育与管理
    郭雯雯, 曾慧梅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13-817.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3
    目的 调查肇庆市6所高校828名大学生的生育知识和生育意愿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3—5月,采用中文版卡迪夫生育知识量表(CFKS-C)、自制生育意愿调查表及生育计划变化调查表对广东省肇庆市辖区内的6所高校828名大学生进行在线横断面调查,了解其生育知识、生育意愿现状,探讨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与CFKS-C正确率的相关性。结果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CFKS-C平均正确率为56.32%(SD=22.05),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你生育能力强”的误解率最高(82.85%)。782人(94.44%)有生育意愿,其中11.64%的学生意愿在30岁后生育。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是二年级的1.570倍(OR=0.637),男生比女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强1.623倍,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大学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低于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大学生(P<0.0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非广东籍、高年级和低CFKS-C水平在30岁后生育的意愿更强烈(P<0.05)。结论 肇庆市大学生生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在生活方式对生育力的影响存在误解,学校性教育中增加促进生育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育意愿,以减少未来非自愿无子女或小于预期生育计划的发生。
  • 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
    钟小景1, 陈晓霞1, 陈宇清1, 钟健东2, 武静3, 4
    中国校医. 2025, 39(1): 47-52.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07
    目的 分析国内外医学生1994年至今的睡眠状况,为推动我国医学生睡眠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为中英文文献数据来源,检索时间为1994年1月—2024年4月。采用Scimago Graphica 1.0.30软件用于绘制国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使用 CiteSpace 6.1.R6 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412篇,英文文献759篇。可视化结果显示,自2018年以来,国内外发文量均呈高速增长并已形成核心作者群,我国总发文量在全球排第3位(94篇)。“医学生”“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是国内外研究共有的高频关键词,“睡眠模式”“智能手机成瘾”是国际上近3年出现的突现词。结论 近年来,医学生睡眠质量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主题,国内仍需针对医学生睡眠质量相关的心理、学业进一步开展睡眠医学教育等主题研究,并以医学生睡眠模式改变及智能手机成瘾作为研究趋势。
  • 综述
    魏延钊1,巩小惠1,范长一1,张雨琦2,王姗姗3,杜峰4
    中国校医. 2025, 39(1): 77-80,-3.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14
    基于mRNA疫苗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传染病预防和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引发了对mRNA疫苗与免疫记忆的深入思考。本文将探讨mRNA 疫苗诱导免疫记忆的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mRNA 疫苗与免疫记忆间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展望mRNA 疫苗与免疫记忆未来研究的方向。 
  • 精神卫生
    张训琪, 龚莉莉, 孟心海, 周利华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01-804,82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0
    目的 分析学业支持感知在本科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感知与转型冲击间的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33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护理本科实习生转型冲击评价量表以及实习护生学业支持感知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感知总分为(90.77±16.48)分,转型冲击总分为(47.22±7.14)分,学业支持感知总分为(161.39±31.44)分。学业支持感知在本科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感知与转型冲击间存在调节效应(β=0.078,P=0.033)。简单斜率分析显示:在高学业支持感知和低学业支持感知下,护理职业风险感知对转型冲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β=0.508,P<0.001; β=0.296,P<0.001)。Johnson-Neyman分析显示:学业支持感知对护理职业风险感知和转型冲击调节效应的边界值为106.91。结论 学业支持感知能调节护理职业风险感知与转型冲击间的关系,为护理教育者提供了新思路。
  • 专家述评
    邹志勇,马军
    中国校医. 2025, 39(1): 1-4.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62
    本文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现状、面临的挑战、涉及的优先关注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了未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策略。目前儿童青少年健康仍面临近视率过高、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挑战,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全面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此外,学校卫生在政策、工作、建设以及儿童青少年所处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策略方面,应结合“新质生产力”等优先关注领域,全方位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及生育力等方面的健康。 
  • 精神心理与神经发育障碍
    祝雯雯,张雪,朱迪杨,徐伟
    中国校医. 2025, 39(3): 223-22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053
    目的 探讨初中生校园欺凌的家庭影响因素,为初中生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根据制订好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使用AHRQuality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运用CMA V3.3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 26 项研究,总样本量为 39 893 人。影响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7个家庭因素分别为:父母教养方式[积极教养(r=-0.164,P<0.05);消极教养(r=0.264,P<0.05)]、父母冲突(r=0.142,P<0.001)、儿童期虐待(r=0.275,P<0.001)、家庭功能(r=-0.163,P<0.0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r=-0.076,P<0.05)、亲子依恋(r=-0.209,P<0.001)、亲子冲突(r=0.230,P<0.001);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较稳定。结论 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与家庭关系密切,暴露于不良家庭环境的初中生更有可能欺凌他人。 
  •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
    田薇, 刘明法
    中国校医. 2025, 39(1): 53-55,73.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08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其饮食、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为该地区制订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 —2023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项目的天津市某地区超重肥胖相关监测资料,分析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有7 789人纳入分析。超重肥胖率为41.0%,其中男生为49.9%,女生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8,P<0.001)。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喝含糖饮料次数≥1次(OR=1.121,95%CI:1.063~1.194)、每日吃油炸食品次数≥1次(OR=1.085,95%CI:1.013~1.183)、每日睡眠时间<8 h(OR=1.770,95%CI:1.201~2.590)的学生超重肥胖发生风险较高,每周运动时间>60 min/d的天数>2 d(OR=0.857,95%CI:0.822~0.915)、每周上体育课(节)≥2节(OR=0.823,95%CI:0.771~0.873)的学生超重肥胖发生风险较低。结论 天津市某地区学生总体超重肥胖率较高,与饮食、体育运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应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
  • 伤害防控与应急避险
    李才明, 刘以恒, 颜怡然, 周杨灵, 林巧儿
    中国校医. 2025, 39(2): 99-10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021
    目的 分析惠州市中小学生的意外死亡动态和死因分布,为制订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惠州市 2015—2021 年死亡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V01-X59 系列疾病作为分类标准筛选出其中意外原因导致死亡的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5—2021 年,惠州市中小学生共有1 206人死亡,死亡率为19.37/10 万。比较中学与小学阶段,中学生的意外死亡率更高(14.93/10 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溺水和自杀,且这些死因在中学阶段的死亡率最高。在 2015—2021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自杀和溺水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中学生是预防意外死亡的重点人群,尤其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应针对中小学这2个学段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综述
    朱虹,王茹瑾,吴新国,张明芝
    中国校医. 2025, 39(2): 81-84,10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66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2013—2023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问题的中文文献,梳理分析这一时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分析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易感基因、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家庭社会环境及生理因素等。目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饮食和运动干预,以及家庭、医院、社区等多层次的综合干预,探索可行的干预措施控制儿童肥胖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 近视防控与视力健康
    戴丽娟, 安娜, 黄建萍, 陈睿, 任庆新, 朱倩男, 孙华闽, 卫冬烨, 吴越
    中国校医. 2025, 39(2): 88-9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018
    目的 利用电子智能设备量化小学生近距离用眼的行为和用眼环境,为开展近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于2023年10 —12月整群抽取南通市某小学的三至五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远视力、屈光视力检查及5 d电子智能设备监测(含2 d休息日),了解学生近视、近距离用眼、户外暴露时长和环境光照强度等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年级、近视情况的学生近距离用眼行为及用眼环境的关系。结果 电子智能设备获取学生完整用眼数据343人,其中近视167人(48.7%)。研究显示学生单次连续最长用眼时长、平均每天有效户外暴露时长的推荐值符合率仅8.5%和2.31%。白天平均用眼(视近)光照强度符合率较高,达94.52%,晚上照度符合率较低,仅24.21%。平均用眼(视近)距离仅50.14%的学生能做到符合眼睛到书本一尺以上(即33 cm)。男生平均用眼时长比女生短,平均用眼(视近)距离远于女生,平均每天有效户外暴露时长比女生长,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1)。白天用眼光照和户外暴露时长在3个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近视组学生在单次最长用眼时长≥80 min、平均每天用眼时长≥300 min,平均用眼距离≥33 cm、平均用眼光照强度(晚上)、平均有效户外暴露时长方面情况均优于近视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电子智能监测设备量化了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用眼行为的指导有积极意义。
  • 临床医学
    高晓晓, 赵超逸, 薛来玉, 陶订熹, 余高旺
    中国校医. 2024, 38(12): 933-93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53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福建地区α-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α-地贫”)和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β-地贫”)基因型和构成比,为制订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防控措施、产前诊断、婚前检查以及遗传咨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4月—2022年12月送检的12 680例地贫外周血样本,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式反应(Gap-PCR)技术检测3种缺失型α-地贫基因,采用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技术检测3种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和17种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2 680例样本检出3 499例(27.59%)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共计57种基因型,其中α-地贫2 214例(17.46%)携带地贫基因,β-地贫1 215例(9.58%)携带地贫基因,α复合β-地贫70例(0.55%)携带地贫基因。57种地贫基因中α-缺失最多,共2 156例(61.62%),α-地贫中--SEA/αα是其中最主要的突变类型,共1 622例(73.26%)。β-地贫中βIVS-II-654/βN是最主要的突变类型,共535例(44.03%)。α-地贫中间型检出59例(3.37%),β-地贫中间型和重型分别检出3例和2例。结论 福建地区人群地贫基因携带率较高,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异质性的特点,婚检和孕检时需重视对地贫基因的筛查。
  • 精神心理与神经发育障碍
    王梅1, 许雅茹1, 宋峰1, 王媛媛2, 江顺利3, 梁玉民1
    中国校医. 2025, 39(1): 64-6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11
    目的 通过分析校园欺凌和伤害相关行为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探讨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制订中学生抑郁症状防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济宁市11县(市、区)抽取37所学校10 330名初中、高中、职高学生参与校园欺凌和伤害相关行为及CES-D抑郁自评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伤害和校园欺凌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232名(2.25%)中学生曾遭受过校园欺凌,8 257名(79.93%)中学生曾有过伤害相关行为,1 292名(12.51%)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其中,遭受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中有52.16%存在抑郁症状,遭受伤害相关行为的学生中有32.65%存在抑郁症状。控制性别、学段、户籍等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校园欺凌(OR=7.43,95%CI :5.61~9.83)、曾遭受严重伤害(OR=2.91,95%CI :2.18~3.88)、与他人打架(OR=2.72,95%CI :2.21~3.34)、被家长打骂(OR=4.58,95%CI :3.87~5.41)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伤害和被家长打骂与中学生抑郁发生的风险相关。预防校园欺凌和伤害相关行为对减少青少年抑郁发生尤为重要。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专栏
    董彦会, 吴双胜, 胡翼飞, 彭质斌, 冯录召, 马军
    中国校医. 2025, 39(4): 241-250,25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062
    为提升儿童青少年的校园流感防控能力,基于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系统提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校园流感防控专家共识,涵盖以下核心内容。(1)一般性防控措施:包括隔离传染源、强化手卫生与通风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校园流感传播风险,需进一步加强落实。(2)疫苗接种防控策略亟待完善: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学生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可降低学校因流感暴发导致停课的风险,降低学生缺勤、家长误工等风险;政策要求、保障与倡导是优化接种服务的关键策略;提高学生人群疫苗接种可及性与便利性、优化校园流感疫苗接种方案是有效防控流感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步骤和举措。(3)弥补重点人群认知短板,强调健康宣教的关键作用:家长、校医、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及学生对流感危害与疫苗安全性认知不足,农村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需差异化和重点宣教,针对流感与普通感冒差异、疫苗有效性及日常防护要点等关键认知,利用多渠道宣教,提升师生与家长的健康素养。(4)强化人员组织体系和多部门协同机制:校医配备率应满足校园健康需求,校医和其他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应加强,建立“学校—疾控—社区”人员通力合作体系;教育、卫健、疾控等部门需联合制订防控方案,强化宣教、监测预警与接种督导,构建“家—校—社—医”协同防线。(5)完善流感防控综合政策支持是提升校园流感防控效能的关键。(6)预案与管理制度:学校需制订应急预案,促进晨午检、症状监测、通风消毒等措施落实,并推动“两案九制”规范化管理。本共识强调,需通过政策支持、疫苗接种普及、组织体系优化及多维度健康宣教,构建科学高效的校园流感防控体系,减轻校园呼吸道传染病疾病负担,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与校园教育秩序。
  • 卫生管理
    张晓雨, 陈佳婧, 王艳, 段建芳, 蒋丽丽
    中国校医. 2024, 38(12): 926-928,952.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51
    目的 分析2021—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多人份免疫规划疫苗的损耗系数和影响因素,了解疫苗损耗现状。方法 收集上海市普陀区17 家预防接种单位2021—2023年的卡介苗BCG)、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A)和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使用数据和接种数据,计算损耗系数。结果 2021—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3 种多人份免疫规划疫苗总使用量为75 696 剂,总损耗系数为1.77;其中BCG、MPSV-A和DT总损耗系数分别为2.68、2.35、1.26。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多人份疫苗损耗系数与接种门诊街道/镇分类、接种门诊月接种量、疫苗包装规格呈负相关性(r=-0.138,P<0.001;r=-0.658,P<0.001;r=-0.761,P<0.001),与接种门诊月接种天数呈正相关(r=0.220,P<0.001)。结论 2021—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部分多人份免疫规划疫苗损耗系数高于国家标准。建议各预防接种单位科学制订疫苗使用计划、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设时间、集中预约接种,以降低多人份免疫规划疫苗损耗。
  • 医学教育
    王恩楠, 詹祥, 薛莹薇, 张子楠
    中国校医. 2024, 38(12): 910-913.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50
    目的 调查全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并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为“新医科”学科建设背景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的方式,探究影响全科医学生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向的因素。结果 个人技术能力(Coef.=-0.203,P<0.001)对全科医学生投身基层医疗工作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人生价值实现(Coef.=0.120,P<0.079)、国家政策(Coef.=0.318,P<0.001)和父母亲友的支持力度(Coef.=0.161,P=0.022)对全科医学生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 未来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应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注重全科医学教育中的思政融入,从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阶段入手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重要难题。
  • 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专栏
    龚丽文1, 方春丽2, 付军1, 王希1, 陈娜1, 刘梦娇2
    中国校医. 2025, 39(1): 24-27,5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02
    目的 了解南昌市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健康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24年4—5月,整群随机抽取南昌市3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描述超重肥胖的分布情况,利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不健康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9 790名学生,其中2 070名超重(10.46%),1 508名肥胖(7.62%)。在校正性别、年级和学校后,结果显示吸烟与超重肥胖呈负相关(OR=0.45,95%CI :0.58~0.71),睡眠<5 h/d(OR=0.66,95%CI :1.42~3.98)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0.05)。与睡眠≥8 h/d相比,男性睡眠5~8 h/d和<5 h/d患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P<0.05);大三学生睡眠5~8 h/d、大四学生睡眠<5 h/d患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吸烟和睡眠不足对大学生超重肥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开展超重肥胖防控应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 疾病控制
    訾慧, 高皓, 刘鹏
    中国校医. 2024, 38(12): 900-903.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46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驻马店市健康人群血清中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率,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完善免疫策略及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胁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办法,2021—2023年每年在驻马店市随机选取1~2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选取1~2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或1~2个乡镇,在常住人口中随机抽取1~79岁人群采集血样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乙肝标志物,分析阳性率。结果 驻马店市2021—2023年抽取1 803名调查对象,共检出13种血清型,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均阳性)共3例,占0.17%;“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均阳性)共12例,占0.67%。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阳性率分别为1.50%、70.88%、0.17%、3.22%、16.69%。结论 驻马店市人群乙肝感染率很低。
  • 疾病控制
    王飞, 江秀燕, 付爽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57-860,87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33
    目的 分析济南市济阳区2014—2023年水痘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优化水痘防控措施、调整水痘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平台导出2014—2023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水痘病例及疫苗接种情况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3年济南市济阳区共报告水痘563例,10年间水痘发病率平稳,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06/10万,济阳区7个镇/街道水痘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24,P=0.214),4~6岁组的水痘发病情况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7.201,P<0.001),13~15岁组的水痘发病情况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趋势,而16~18岁组的水痘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8.252,P<0.001)。接种1剂次、2剂次水痘疫苗均是减少水痘病例发生的因素,接种1剂次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14.38%,接种2剂次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4.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2,P<0.001)。水痘疫苗总体保护效果为70.58%,其中1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60.62%,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87.83%。2012年及以后出生的儿童1剂次、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率呈上升趋势,但2剂次水痘疫苗的接种率低于1剂次(χ2=2 203.80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种疫苗时间超过9年增加了水痘患病风险。结论 济南市济阳区2014—2023年水痘发病平稳,未来几年应关注16~18岁人群水痘发病情况,提升对水痘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及时介入处置疫情;做好疫苗宣传工作,提升2剂次疫苗接种率。是否开展高年龄组未成年学生的加强接种值得探讨。
  • 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专栏
    董子奇1, 陈曼曼2, 鲁震霆1, 袁雯3, 邹志勇1, 马军1, 董彦会1
    中国校医. 2025, 39(1): 14-1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65
    目的 探讨北京市6~18岁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各部位体成分的分布特征及差异,为肥胖的精准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 —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选择4所学校,包括1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共对1 204名6~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参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 —2018)》进行肥胖的判定。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体成分,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肌肉质量指数(MMI)、脂肪/肌肉质量比(FMMR)。采用GAMLSS模型对各项体成分指标进行百分位数曲线拟合,获得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与性别组下的参考值,比较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体成分分布异同。结果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FMI、MMI和FMMR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尤其在腹部和躯干部位(P<0.001)。FM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FMI在11岁后逐渐下降,而肥胖儿童青少年直至15岁后方才降低。MMI在青春期表现出“快速增长期”,肥胖组增长幅度小于正常组。随年龄增长,正常组各部位FMMR呈先上升后在10~12岁下降的趋势,而肥胖组腹部、躯干及臀部FMMR P50在18岁才下降。结论 肥胖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布存在差异。肥胖儿童青少年尤其在青春期阶段腹部和躯干区域的脂肪积累增加,且肌肉增速减缓。研究结果为制订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了支持,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脂肪异常分布的原因,以更好地指导肥胖的精准预防与治疗。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专栏
    董彦会,蒋家诺,马军
    中国校医. 2025, 39(5): 323-32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082
    学校卫生工作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坚实保障,校园传染病防控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传染病问题逐渐演变。当前,中小学校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由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百日咳和流行性腮腺炎)及消化道传染病(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构成。此外,学生人群艾滋病、淋病、梅毒和HPV感染等性传播感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多部门已发布多份针对性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强化校园传染病防控,加强多病共防。通常,校园传染病防控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入手,多措并举:在控制传染源方面,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营造卫生且健康的校园环境,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积极推进预防接种,提高学生人群的免疫水平,深化健康教育,提升师生和家长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同时提供全面的学校卫生服务,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在众多校园传染病交叉或重叠流行,并严重影响学生人群的背景下,构建多病共防体系,实现校园传染病的有效防控,为儿童青少年健康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 疾病控制
    孔令岩, 谢玉庆, 陈丽华, 黄四平, 周义生, 吴景文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25-82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6
    目的 通过对南昌市 2023 年一起食用鲜羊奶导致的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查找感染来源,为今后处置此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确诊病例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对涉事养殖户的全部羊群及附近3~5 km内养殖的牛、羊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所有家畜或畜产品(主要是羊奶)有接触史的人群进行暴露因素分析,对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此次疫情共确诊病例19例,2例隐性感染者,其中19例确诊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4.21%)、多汗(10.53%)、乏力(47.37%)、肌肉关节痛(57.89%)、腰痛(15.79%)。生食鲜羊奶的频次与布鲁氏菌病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次暴发疫情为生食鲜羊奶感染导致,感染来源可能与病源输入性、隐性感染羊发病及与疫羊接触有关,应加强羊奶等制品的检疫管理,降低布鲁氏菌病的发病风险,加大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的防治意识,遏制布鲁氏菌病疫情上升的势头。
  • 食品卫生
    左亚凡, 王济忠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68-87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36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临沂市学生食源性疾病的散发病例及暴发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国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和暴发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对2018—2022年临沂市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和暴发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处理采用Excel 2021进行整理,使用SPSS 2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时间分布、可疑暴露食品种类及进食场所分析。结果 2018—2022年临沂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375 086例,其中学生病例28 258例,占7.53%,男女比例为1.37∶1。病例主要集中在5—8月,尤其是6月。水果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为主要的可疑暴露食品。主要暴发场所为家庭、学校和学校食堂。致病因素以未查明为主,已知因素中生物性因素和有毒植物是主要贡献者。结论 临沂市学生食源性疾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未查明的致病因素占多数,需继续加强病原体检测和食品安全检验工作。
  • 中国校医. 2025, 39(3): 1001-1001.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 —2030年)》关于中小学生健康促进的行动,推动新时期儿童青少年健康领域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拟于2025年8月中旬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第十七届全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学术会议。
  • 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
    阮文慧, 商梦嘉, 张睿扬, 朱天旭, 邢婧, 谢广明
    中国校医. 2025, 39(1): 43-46.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06
    目的 了解医学生睡前拖延和睡眠时间类型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寻找改善医学生不良睡眠行为的对策。方法 运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晨昏调查问卷、睡眠拖延量表等对徐州某大学学生进行方便抽样调查。随后对问卷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确定各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再建立中介模型确定睡眠拖延在睡眠时间类型与睡眠质量间的遮掩作用。结果 睡眠时间类型与睡眠拖延呈负相关(r=-0.348,P<0.001);睡眠拖延与睡眠质量差呈正相关(r=0.364,P<0.001)。睡眠拖延情况在睡眠时间类型与睡眠质量之间起到遮掩作用。结论 当代医学生应改善就寝拖延现状,提高睡眠卫生意识,调整睡眠时间类型为清晨型,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 述评
    朱文丽
    中国校医. 2025, 39(3): 161-164,17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039
    营养素养是个体获取、理解及处理食物营养信息与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适当食物营养决策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连接个体、食物与环境的桥梁,对饮食行为具有预测价值。本文基于既往证据系统梳理了学龄儿童营养素养与饮食行为的关联,结果显示:学龄儿童营养素养水平与健康饮食行为有关,提高营养素养的特定能力有助于促进更健康的饮食行为。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探索不同能力维度与饮食行为的关联,以及儿童营养素养与健康结局的关系,为营养素养教育干预儿童饮食行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线索。 
  • 疾病控制
    黄勤, 余红霞, 谢辉, 鲁芳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53-856,867.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32
    目的 掌握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无结核校园创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九江市浔阳区5所学校2 224名高中新生为调查对象,用涵盖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2023年浔阳区高中新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82.77%,核心信息全知晓率为16.86%,全知晓率与女生(OR=1.296,95%CI:1.032~1.629,P<0.05)、接受过宣传教育(OR=1.825,95%CI:1.371~2.428,P<0.05)呈正相关。学生的结核病信息主要通过网络宣传(44.73%)和学校讲座宣传(41.52%)途径获取,希望获取结核病信息的途径为学校讲座宣传(65.07%)和网络宣传(18.72%)。结论 九江市浔阳区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偏低,尚未达到无结核社区要求的90%。知晓率偏低与男生、未接受过宣传教育有关。
  • 临床医学
    靳妍妍, 马立燕
    中国校医. 2024, 38(12): 939-941,95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54
    目的 分析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通过胃镜确诊的疾病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治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2年1月—2023年8月具有上消化道症状并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399例患儿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93例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根据年龄划分为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青春期组,对其胃镜异常检出率和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399例患儿胃镜异常检出率为79.9%,且随年龄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7.227,P<0.001)。共检出16种病变类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所占比例最高(67.1%)。193例患儿Hp阳性率为65.3%,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长(χ2趋势=13.204,P<0.001),Hp阳性患儿中胃镜异常检出率达88.0%。结论 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儿胃镜检查异常率较高,应适时行胃镜检查明确疾病类型。
  • 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专栏
    王欢1, 于晓冉1, 袁鑫1, 王健1, 朱善宽2, 邹志勇1
    中国校医. 2025, 39(1): 5-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63
    目的 比较独生子女、二孩和多孩家庭儿童体格发育的差异,探究不同生育数量家庭与儿童体格发育指标的关联情况。方法 基于我国55 631名7~17岁儿童的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信息,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生育数量家庭儿童的身高、体重和腰围等体格发育的异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生育数量家庭与生长迟缓、消瘦和肥胖的关联。结果 在55 631名儿童中,40 013人(71.93%)为独生子女,13 485人(24.24%)来自二孩家庭,2 133人(3.83%)来自多孩家庭。独生子女、二孩和多孩家庭儿童的消瘦、肥胖、中心性肥胖和腰围身高比偏高的检出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独生子女相比,二孩家庭儿童的肥胖、中心性肥胖和腰围身高比偏高的OR(95%CI)分别为0.65(0.58~0.73)、0.73(0.67~0.80)和0.81(0.74~0.87);多孩家庭儿童消瘦、肥胖、中心性肥胖和腰围身高比偏高的OR(95%CI)分别为0.57(0.38~0.85)、0.56(0.42~0.73)、0.60(0.49~0.74)和0.70(0.59~0.84)。结论 二孩或多孩家庭儿童的消瘦和肥胖较独生子女低,我国的多孩政策在促进出生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或将有助于促进儿童体格的健康发育。
  • 健康教育与管理
    石少婷,周燕,沙明礼,刘东波,曲永松,于亮
    中国校医. 2024, 38(12): -2--3,960.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40
    目的 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健康体检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数据,为学校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中等职业学校2017—2023年7 047名入学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分析血清ALT升高的检出结果及变化趋势。结果 新生入学健康体检显示血清ALT升高检出率为0.98%,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男生升高检出率为1.90%,女生升高检出率为0.54%,男生和女生升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纯血清ALT升高检出率与血清ALT升高合并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中职新生血清ALT升高检出率逐年增高,男女生检出率不同。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专栏
    赵荷艳, 王若琳, 张奕, 鲁震霆, 董子奇, 宋治莹, 董彦会, 马军
    中国校医. 2025, 39(5): 335-33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084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区中小学校传染病症状流行特征与停课措施执行情况,为优化校园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北京市某区中小学校2023年2月—2025年2月4 186例学生症状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与时间序列分析不同症状、学段及季节的流行特征与停课情况。结果 发热是报告中最常见的症状,共计3 834例,占全部病例的87.1%。在不同症状中,疱疹相关的停课措施执行最为严格,其加权人均停课天数为9.3 d,停课实施比例达79.1%。学段间的停课响应亦存在差异:小学阶段发热病例的停课比例为60.5%,高于中学的43.2%;在疱疹病例中,小学的停课比例为86.8%,而中学仅报告13例,但相关班级的停课天数仍维持在10 d。分学期来看,秋季学期发热病例的平均停课天数为4.6 d,高于春季学期的3.6 d。结论 在2023—2025年,北京市某区中小学生传染病症状流行特征以发热为主,疱疹季节性风险突出,小学为防控重点,中学无症状传播需警惕。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