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健康教育与管理
    田小芹,莫景富,黄瑶,唐亚飞,李丹
    中国校医. 2024, 38(7): 499-502,5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6 —12月抽取大一至大五年级共1 0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体力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 090名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达标的人数为630人,占57.80%。专科生体力活动达标率(53.3%)与本科生(40.6%),饮酒者体力活动达标率(55.4%)与非饮酒者(41.5%),BMI正常组(45.4%)体力活动达标率与消瘦组(33.7%),大五年级体力活动达标率(87.7%)与其余各年级(大一至大四年级分别为43.2%、48.5%、60.0%、59.6%),大四年级(59.6%)、大三年级(60.0%)体力活动达标率与大一年级(4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是否饮酒、体重指数、年级是体力活动水平是否达标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本次调查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达标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影响体力活动是否达标的主要因素是学历、饮酒、体重指数、年级等,建议学校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 专家述评
    邹志勇,马军
    中国校医. 2025, 39(1): 1-4.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62
    本文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现状、面临的挑战、涉及的优先关注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了未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策略。目前儿童青少年健康仍面临近视率过高、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挑战,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全面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此外,学校卫生在政策、工作、建设以及儿童青少年所处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策略方面,应结合“新质生产力”等优先关注领域,全方位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及生育力等方面的健康。 
  • 健康教育与管理
    郭雯雯, 曾慧梅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13-817.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3
    目的 调查肇庆市6所高校828名大学生的生育知识和生育意愿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3—5月,采用中文版卡迪夫生育知识量表(CFKS-C)、自制生育意愿调查表及生育计划变化调查表对广东省肇庆市辖区内的6所高校828名大学生进行在线横断面调查,了解其生育知识、生育意愿现状,探讨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与CFKS-C正确率的相关性。结果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CFKS-C平均正确率为56.32%(SD=22.05),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你生育能力强”的误解率最高(82.85%)。782人(94.44%)有生育意愿,其中11.64%的学生意愿在30岁后生育。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是二年级的1.570倍(OR=0.637),男生比女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强1.623倍,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大学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低于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大学生(P<0.0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非广东籍、高年级和低CFKS-C水平在30岁后生育的意愿更强烈(P<0.05)。结论 肇庆市大学生生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在生活方式对生育力的影响存在误解,学校性教育中增加促进生育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育意愿,以减少未来非自愿无子女或小于预期生育计划的发生。
  • 精神卫生
    毛宇,孙艺娜,姜云晓,余敏,张野智煜,陈璇,桂祥,江顺利,解瑞宁
    中国校医. 2024, 38(9): 641-644,651.
    目的调查医学生生物节律与抑郁、焦虑及压力的关系,为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和自填问卷的方式,选取某医学院共5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清晨型-夜晚型量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中运动节律量表和青少年生物节律紊乱评定问卷中饮食节律量表评定医学生生物节律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学习负担、宿舍同学睡眠作息影响程度及睡眠、运动、饮食节律均影响医学生抑郁、焦虑与压力;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校期间每月生活费影响焦虑;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压力(P均<0.05)。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为中间型学生不易有焦虑、压力倾向;清晨型不易有焦虑倾向;运动高得分者不易有抑郁倾向;饮食高得分者不易有抑郁、焦虑和压力倾向(P均<0.05)。结论 医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倾向检出率较高,生物节律越规律,其检出率越低,应采用合理方式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 食品卫生
    左亚凡, 王济忠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68-87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36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临沂市学生食源性疾病的散发病例及暴发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国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和暴发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对2018—2022年临沂市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和暴发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处理采用Excel 2021进行整理,使用SPSS 2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时间分布、可疑暴露食品种类及进食场所分析。结果 2018—2022年临沂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375 086例,其中学生病例28 258例,占7.53%,男女比例为1.37∶1。病例主要集中在5—8月,尤其是6月。水果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为主要的可疑暴露食品。主要暴发场所为家庭、学校和学校食堂。致病因素以未查明为主,已知因素中生物性因素和有毒植物是主要贡献者。结论 临沂市学生食源性疾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未查明的致病因素占多数,需继续加强病原体检测和食品安全检验工作。
  • 健康教育与管理
    石少婷,周燕,沙明礼,刘东波,曲永松,于亮
    中国校医. 2024, 38(12): -2--3,960.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40
    目的 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健康体检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数据,为学校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中等职业学校2017—2023年7 047名入学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分析血清ALT升高的检出结果及变化趋势。结果 新生入学健康体检显示血清ALT升高检出率为0.98%,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男生升高检出率为1.90%,女生升高检出率为0.54%,男生和女生升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纯血清ALT升高检出率与血清ALT升高合并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中职新生血清ALT升高检出率逐年增高,男女生检出率不同。 
  • 疾病控制
    孔令岩, 谢玉庆, 陈丽华, 黄四平, 周义生, 吴景文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25-82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6
    目的 通过对南昌市 2023 年一起食用鲜羊奶导致的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查找感染来源,为今后处置此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确诊病例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对涉事养殖户的全部羊群及附近3~5 km内养殖的牛、羊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所有家畜或畜产品(主要是羊奶)有接触史的人群进行暴露因素分析,对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此次疫情共确诊病例19例,2例隐性感染者,其中19例确诊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4.21%)、多汗(10.53%)、乏力(47.37%)、肌肉关节痛(57.89%)、腰痛(15.79%)。生食鲜羊奶的频次与布鲁氏菌病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次暴发疫情为生食鲜羊奶感染导致,感染来源可能与病源输入性、隐性感染羊发病及与疫羊接触有关,应加强羊奶等制品的检疫管理,降低布鲁氏菌病的发病风险,加大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的防治意识,遏制布鲁氏菌病疫情上升的势头。
  • 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专栏
    董子奇1, 陈曼曼2, 鲁震霆1, 袁雯3, 邹志勇1, 马军1, 董彦会1
    中国校医. 2025, 39(1): 14-1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65
    目的 探讨北京市6~18岁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各部位体成分的分布特征及差异,为肥胖的精准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 —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选择4所学校,包括1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共对1 204名6~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参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 —2018)》进行肥胖的判定。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体成分,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肌肉质量指数(MMI)、脂肪/肌肉质量比(FMMR)。采用GAMLSS模型对各项体成分指标进行百分位数曲线拟合,获得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与性别组下的参考值,比较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体成分分布异同。结果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FMI、MMI和FMMR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尤其在腹部和躯干部位(P<0.001)。FM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FMI在11岁后逐渐下降,而肥胖儿童青少年直至15岁后方才降低。MMI在青春期表现出“快速增长期”,肥胖组增长幅度小于正常组。随年龄增长,正常组各部位FMMR呈先上升后在10~12岁下降的趋势,而肥胖组腹部、躯干及臀部FMMR P50在18岁才下降。结论 肥胖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布存在差异。肥胖儿童青少年尤其在青春期阶段腹部和躯干区域的脂肪积累增加,且肌肉增速减缓。研究结果为制订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了支持,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脂肪异常分布的原因,以更好地指导肥胖的精准预防与治疗。
  • 视力保护
    陈小君,赵文欣,张春花,蒋丹丹,陈燕燕
    中国校医. 2024, 38(8): 577-580.
    目的 调查学龄儿童眼保健操的做操现状,了解其眼保健操的执行质量、存在问题和改进空间。方法 于2022年6月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温州市鹿城区某小学2~5年级学生共166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眼保健操评分表,双人独立观察学生眼保健操的行为,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包括学生的眼保健操操作规范性、节奏、穴位位置和强度有效性。结果 学生的眼保健操总体正确率为64.12%,其中在穴位位置和强度有效性上正确率较低,分别为50.67%、30.60%,四白穴的定位和按压强度仅有31.33%的正确率。结论 学生眼保健操的操作水平普遍较低,尤其在穴位位置、强度有效性等方面表现不足。建议根据不同穴位特点提供针对性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 视力保护
    魏碧霞, 张俊, 丁琳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05-80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1
    目的 分析2019 —2021年新疆地区中小学教室卫生状况及学生视力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学校环境和设施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9 —2021年分别抽取162、157、170所中小学校,每所学校选择6间监测班级教室,对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及噪声等进行现场测量,评估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并对45 402、40 526、42 404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包括校内用眼环境、校外用眼环境、读写姿势、电子屏幕使用情况、近距离用眼习惯和户外活动及睡眠情况。结果 2019 —2021年,教室人均面积合格率分别为48.83%、45.91%、45.78%,黑板反射比合格率分别为30.76%、31.29%、32.06%,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分别为42.90%、44.41%、4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黑板表面平均照度合格率分别为10.96%、14.52%、20.49%,课桌椅分配合格率分别为28.65%、32.27%、5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视力相关影响因素中近距离用眼习惯的检出率高于50%,存在≥1种近用眼习惯的检出率分别为72.39% 、82.14% 、81.63%,近距离用眼超过1 h休息1次的检出率分别为67.75%、70.83%、7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019 —2021年新疆地区中小学校教室环境卫生各项监测指标合格率普遍偏低,近视相关危险行为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学校改善环境基础建设、优化视力相关影响因素迫在眉睫。
  • 精神卫生
    张训琪, 龚莉莉, 孟心海, 周利华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01-804,82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0
    目的 分析学业支持感知在本科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感知与转型冲击间的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33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护理本科实习生转型冲击评价量表以及实习护生学业支持感知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感知总分为(90.77±16.48)分,转型冲击总分为(47.22±7.14)分,学业支持感知总分为(161.39±31.44)分。学业支持感知在本科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感知与转型冲击间存在调节效应(β=0.078,P=0.033)。简单斜率分析显示:在高学业支持感知和低学业支持感知下,护理职业风险感知对转型冲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β=0.508,P<0.001; β=0.296,P<0.001)。Johnson-Neyman分析显示:学业支持感知对护理职业风险感知和转型冲击调节效应的边界值为106.91。结论 学业支持感知能调节护理职业风险感知与转型冲击间的关系,为护理教育者提供了新思路。
  • 精神卫生
    张维佳,郑亚楠
    中国校医. 2024, 38(8): 565-567,588.
    目的 编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 文献分析拟订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结构并编写初测问卷。选取大学生806人进行条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重新选取83人在1周后重测。使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简版、中文人生意义问卷检验效标效度。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包含20个条目,分为自助能力、专业求助态度、心理污名态度和助人信念4个因子,解释56.03%的方差变异,4个因子的负荷在0.47~0.83;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4个因子的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 =2.85,CFI=0.90,TLI=0.88,RMSEA=0.068,SRMR=0.063);效标效度检验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总分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简版总分呈正相关(P<0.01)。总问卷及4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75~0.864;重测信度为0.635~0.785。结论 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 综述与讲座
    李双
    中国校医. 2024, 38(5): 390-392,399.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到来以及教育理论的发展,传统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受到冲击。青春健康教育工作者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利用共享云资源,创新性地提出了“CASE”模式,协同“家校社”,利用多方资源、协同多个机制,为青少年建立一个共治共享的“教育生态圈”,提供全方面、多角度的青春期健康教育。 
  • 疾病控制
    黎玲燕, 袁海艳, 谭婷婷, 陈节, 杨毅
    中国校医. 2024, 38(12): 881-883,88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41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水痘发病流行特征和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的接种现况,分析疫苗保护效果(VE),为北碚区制订科学有效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北碚区2014—2023年水痘报告发病信息,通过重庆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7—2023年1~14岁儿童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接种数据,描述性分析水痘流行病学特征,运用筛查法分析疫苗保护效果(VE)。结果 2014—2023年重庆市北碚区水痘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水痘报告发病率2019年后骤降(P<0.05);报告发病高峰为5— 6月和10 —12月;高发病率人群自2021年起从5~9岁儿童向10~14岁儿童转移;2剂次VarV接种量自2019年起大幅增加。2017—2023年1~14岁儿童第1剂次VarV接种率为43.51%~79.42%,第2剂次VarV接种率为5.41%~33.56%,接种覆盖率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P<0.05)。1剂次VarV接种的平均VE为62.6%(95%CI :60.3%~64.8%),2剂次VarV接种的平均VE为86.3%(95%CI :83.1%~88.8%)。结论 实施2剂次VarV接种程序后,水痘报告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水痘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发病年龄结构改变;2剂次接种高于1剂次接种的VE。建议继续加强适龄儿童2剂次VarV接种。
  • 综述与讲座
    高玉兰,刘菲菲,赵玲飞
    中国校医. 2024, 38(6): 470-472.
    目的 分析中国神经外科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方法 以“神经外科”和“护理”为篇名检索词,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4月发表的神经外科护理相关文献,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9 441篇文献,发表于826种期刊。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单位为赣州市人民医院,关键词频次最高的依次为护理质量、应用效果、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护理管理、护理干预、并发症、重症患者、细节护理和护理风险等。结论 中国神经外科护理领域的文献发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发表在三级甲等医院,但研究深度和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 精神卫生
    黄铎钦,龚茜,郑亚楠,朱识宏
    中国校医. 2024, 38(7): 481-484,489.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现状、相关因素及影响机制,为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早期预防和降低负向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江西省3所高校957名大学生,采用手机冷落行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中PROCESS插件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结果 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得分为(27.86±5.58)分。容纳他人与压力知觉和手机冷落行为均呈负相关(r=-0.457,P<0.001;r=-0.396,P<0.001),压力知觉与手机冷落行为呈正相关(r=0.339,P<0.001)。大学生容纳他人通过压力知觉为中介对手机冷落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014[95%CI=(-0.030,-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容纳他人负向预测手机冷落行为(β=-0.150,P<0.001),容纳他人与性别的交互项对手机冷落行为有预测作用(β=0.141,P<0.001),在高水平的容纳他人下,相比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手机冷落行为程度降低。结论 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负向影响身心健康,提高容纳他人程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降低压力有助于应对和预防这一行为。 
  • 临床医学
    钱丽芳, 王黎明
    中国校医. 2024, 38(10): 768-77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0212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结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北京市密云区医院收治的9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倍他司汀治疗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听力阈值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5,P=0.016)。治疗前2组患者听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2、4 kHz听力阈值[(45.11±4.26)、(43.73±4.65)、(53.33±5.65)]dB高于对照组[(55.39±5.09)、(57.26±5.64)、(62.78±6.46)]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4、12.554、7.468,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V(1.52±0.18)mPa·s、HSV(4.55±0.37)mPa·s和LSV(7.06±0.75)mPa·s,对照组分别为(1.92±0.26、5.58±0.53、9.85±0.98)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5%)和对照组(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结论 倍他司汀结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改善患者听力阈值,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专栏
    龚丽文1, 方春丽2, 付军1, 王希1, 陈娜1, 刘梦娇2
    中国校医. 2025, 39(1): 24-27,5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02
    目的 了解南昌市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健康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24年4—5月,整群随机抽取南昌市3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描述超重肥胖的分布情况,利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不健康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9 790名学生,其中2 070名超重(10.46%),1 508名肥胖(7.62%)。在校正性别、年级和学校后,结果显示吸烟与超重肥胖呈负相关(OR=0.45,95%CI :0.58~0.71),睡眠<5 h/d(OR=0.66,95%CI :1.42~3.98)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0.05)。与睡眠≥8 h/d相比,男性睡眠5~8 h/d和<5 h/d患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P<0.05);大三学生睡眠5~8 h/d、大四学生睡眠<5 h/d患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吸烟和睡眠不足对大学生超重肥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开展超重肥胖防控应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 疾病控制
    乔程, 董宗美, 张盼, 江宜雪, 刘德, 陈培培, 李婷, 王可
    中国校医. 2024, 38(12): 884-88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47
    目的 了解徐州市心血管病(CVD)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CVD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及生化检测收集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CVD患病率为11.20%,其中心肌梗死、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2.56%、8.14%,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者分别为1.66%、0.8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腰围、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CVD家族史的CVD患病情况均不同(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男性、高龄、较低的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CVD家族史。结论 徐州市35岁及以上人群CVD患病率较高,应根据CVD的不同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CVD的发生、发展。
  • 营养卫生
    杨佳文, 莫宝庆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64-867.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35
    目的 了解使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男大学生中影响其正确使用的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其合理补充营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2所高校1 043名男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营养素补充剂的知识及使用情况等,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男生正确使用营养素补充剂的差异,以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正确使用营养素补充剂的影响因素。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的男大学生中354人使用过营养素补充剂,正确使用39人。医学院校男生(12.8%)与非医学院校男生(4.1%)正确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6,P<0.05);营养素补充剂相关知识来源于网络媒体的男生(6.7%)与营养素补充剂相关知识并非来源于网络媒体的男生(16.2%)正确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6,P<0.01);以全面加强营养为目的使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男生(5.9%)与以弥补膳食营养不足为目的使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男生(16.4%)正确使用营养素补充剂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识来源于网络媒体(OR=0.352, 95%CI:0.171~0.725)和以全面加强营养为使用目的(OR=0.293,95%CI:0.119~0.718)为男大学生正确使用营养素补充剂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大学生正确使用营养素补充剂受到知识来源和观念的影响。
  • 精神卫生
    张栋栋, 吉科一, 陈玲, 朱玉, 朋文佳, 徐鹏远
    中国校医. 2024, 38(10): 755-75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0209
    目的 了解高校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并比较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校学生社会支持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2—4月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6所高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使用个人中心社会网络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工具对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索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比较社会支持在非独生子女学生和独生子女学生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在2 806名研究对象中,非独生子女学生1 554人(55.4%),非独生子女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评价总分和主观支持维度分高于独生子女学生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交焦虑(非独生子女:OR=1.807,95% CI :1.054~1.122;独生子女:OR=1.049,95% CI :1.016~1.083)、抑郁(非独生子女:OR=1.074,95% CI :1.050~1.099;独生子女:OR=1.095,95% CI :1.067~1.125)和个体局部中心度(非独生子女:OR=0.772,95% CI :0.718~0.830;独生子女:OR=0.783, 95% CI :0.724~0.847)是影响2组学生社会支水平的共同因素,而单亲的家庭结构(OR=0.534, 95% CI :0.299~0.953)和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OR=0.385,95% CI :0.243~0.609)则是非独生子女学生所特有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校学生中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既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独有的特征。在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和社会家庭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大环境下,学校应当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升社会支持水平和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 综述与讲座
    苏贤,匡晓妮
    中国校医. 2024, 38(9): 715-718.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疾病谱发生变化,肥胖、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缺乏问题日益突出。我国86.2%的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为儿童提供膳食,但存在膳食供给欠合理的现象,可能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该文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托幼机构营养供给现状进行综述。 
  • 健康教育与管理
    蔡雨涵, 魏慧芳, 王子凡, 张湉溪, 张苗苗
    中国校医. 2024, 38(10): 721-724,732.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0200
    目的 调查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预防艾滋病宣传模式及制订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滚雪球和同伴推荐方式,2023年6 —12月通过问卷调查165名大学生MSM,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和高危性行为情况,比较不同特征大学生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高危性行为差异。结果 大学生MSM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仅为81.14%,对自身HIV易感性认知不足,且存在知行分离。随年级升高以及性经历增加,大学生MSM的艾滋病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对比大学生MSM安全套知识知晓及实际使用,该人群知行分离比例较高,其中最近1年未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者与发生过此类行为者知行分离比例(100%vs.58.4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9,P<0.001);最近1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者与未患过性病者知行分离比例(94.59%vs.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5,P<0.001)。结论 大学生MSM对自身HIV易感性认知不足,存在知行分离,提示高校应加大对该人群的防艾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性行为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正确的性知识转化为安全的性行为,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 疾病控制
    郑晓钧, 庄园, 彭春苗, 李汉锋, 许玉成, 赵梦蓝, 廖玉学
    中国校医. 2024, 38(9): 719-720.
    目的调查深圳市福田区学校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订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3—4月,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83所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532名校医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和参加培训进修情况,分析校医的性别、年龄、学段、单位性质、学历、专业背景、职称、岗位、从事校医工作年限、是否在编等对其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的影响。结果 59.91%的校医拥有本科以上学历,97.20%具有医学类专业背景,29.37%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但高级职称只占1.17%,50.82%取得了急救技能证书,19.81%是在编人员。校医传染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得分为(67.07±13.34)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位性质、职称和从事校医工作年限是知识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P<0.05)。85.08%的校医最近两年接受过学校卫生相关内容培训,62.94%最近两年参加过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只有2.56%曾外出进修1个月以上。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学校卫生人员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职称晋升受限,培训和进修机会较少。应畅通校医职称晋升渠道,制订校医上岗培训考核标准和继续教育方案,为校医队伍提供符合岗位工作需要的培训学习机会。
  • 临床检验
    魏诗雨,袁媛,任敏,庞春蓉,陈茂梅,涂素华
    中国校医. 2024, 38(9): 694-697.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CNV-seq)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羊水穿刺术的976例胎儿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的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的羊水标本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结果 976例羊水标本中,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4.30%(42/976),CNV-seq异常检出率为10.35%(101/976)。与核型分析比较,CNV-seq多检测出66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其中有20例致病性CNVs(pCNVs)。核型分析检出6例平衡性结构异常和1例嵌合体,而CNV-seq未检出。2种方法联合使用共检出异常染色体108例,异常检出率11.07%。核型分析、CNV-seq、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64,P<0.001),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低于CNV-seq、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267、31.457,P均<0.001)。结论 核型分析与CNV-seq的联合应用,对于提高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平衡性核型变化携带者,联合应用这2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疾病控制
    黄勤, 余红霞, 谢辉, 鲁芳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53-856,867.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32
    目的 掌握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无结核校园创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九江市浔阳区5所学校2 224名高中新生为调查对象,用涵盖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2023年浔阳区高中新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82.77%,核心信息全知晓率为16.86%,全知晓率与女生(OR=1.296,95%CI:1.032~1.629,P<0.05)、接受过宣传教育(OR=1.825,95%CI:1.371~2.428,P<0.05)呈正相关。学生的结核病信息主要通过网络宣传(44.73%)和学校讲座宣传(41.52%)途径获取,希望获取结核病信息的途径为学校讲座宣传(65.07%)和网络宣传(18.72%)。结论 九江市浔阳区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偏低,尚未达到无结核社区要求的90%。知晓率偏低与男生、未接受过宣传教育有关。
  • 视力保护
    席晓海,杨树,刘月,陈晨,王铁英
    中国校医. 2024, 38(8): 581-584,6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干眼患病情况、危险因素和日常眼保健情况,为大学生开展干眼防治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自填方式对某综合性大学7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OSDI量表、干眼相关危险因素和日常护眼措施等,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干眼患病率为87.6%(630/719),其中轻度42.6%(306/719),中度35.6%(256/719),重度9.5%(68/71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视(OR=2.574,95%CI =1.456~4.455 1)、睡前使用手机(OR=2.012,95%CI =1.246~3.249)、自我感觉不开心,抑郁(OR=3.123,95%CI =1.461~6.676)是干眼的危险因素。正常和异常的学生在日常护眼措施,如补充维生素A、眼部热敷、眼保健操和使用人工泪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眼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流行率,近视、睡前使用手机、自我感觉不开心提高了其发病风险,使其缺乏正确的护眼行为,应该加强干眼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的宣教。 
  • 疾病控制
    邢志浩,王保卫,陈庚军
    中国校医. 2024, 38(6): 437-440.
    目的 分析南阳市2011—2022年新发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南阳市2011—2022年“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59 888例新发结核病进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1—2022年南阳市共报告新发结核病59 888例,平均发病率为50.14/10万(59 888/119 432 526),12年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2 774.809, P<0.001);病原学阳性率由2011年的37.40%(2 614/6 990)提高到2022年的53.45%(1 587/2 969),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02.932,P<0.001);发病时间集中在3— 6月;平均发病率最高为示范区(213.73/10万),最低为卧龙区(12.51/10万);新发结核病男性44 262例(73.91%),女性15 626例(26.09%);男女性别比2.83∶1;男性发病率(73.90/10 万)高于女性发病率(26.2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 528.20,P<0.001); 男性、女性发病最高峰均出现在55~64岁年龄段;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90.16%(53 998/59 888)。结论 南阳市12年间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要进一步推动政府重视和投入,每年3— 6月应加大防控力度,城乡结合部、流动和外来人口比例大的地区是重点防控地区,加强农民、男性、中老年的防控工作是今后的重点任务。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张金宇,黄后朝
    中国校医. 2024, 38(9): 658-662.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街道六至八年级学生性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市某街道1所学校六至八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因素、性知识、获取途径。性知识共15个条目,单项答对定义为知晓,以答对9个条目定义为合格。分析性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分析1 022名六至八年级学生,性知识总体合格率为74.9%。女孩性发育成熟标志、男孩性发育成熟标志、紧急避孕药需在72 h内使用、过早性行为危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26.2%、22.6%、38.9%、57.9%。家庭和睦与不和睦的学生的性知识合格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4,P=0.041)。同伴交流与无同伴交流获取性知识的学生的性知识合格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P=0.030)。84.1%的学生性知识来源于学校课堂/活动。多因素分析表明:女性(OR=1.743,95%CI=1.307~2.324)、七年级(OR=7.999,95%CI=4.859~13.170)、八年级(OR=1.516,95%CI=1.101~2.087)(相对于六年级)、通过书籍/杂志途径获取性知识(OR=1.390,95%CI=1.036~1.867)、通过学校课堂/活动途径获取性知识(OR=2.100,95%CI=1.470~3.000)、通过非公开发行的录像途径获取性知识(OR=0.595,95%CI=0.398~0.890)是性知识合格率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对象的性知识合格率处于中等水平。女性、七至八年级、通过书籍、学校课堂/活动、非公开发行的录像途径获取性知识与六至八年级学生性知识合格率有关。学校课堂/活动是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 
  • 精神心理与神经发育障碍
    王梅1, 许雅茹1, 宋峰1, 王媛媛2, 江顺利3, 梁玉民1
    中国校医. 2025, 39(1): 64-6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11
    目的 通过分析校园欺凌和伤害相关行为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探讨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制订中学生抑郁症状防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济宁市11县(市、区)抽取37所学校10 330名初中、高中、职高学生参与校园欺凌和伤害相关行为及CES-D抑郁自评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伤害和校园欺凌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232名(2.25%)中学生曾遭受过校园欺凌,8 257名(79.93%)中学生曾有过伤害相关行为,1 292名(12.51%)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其中,遭受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中有52.16%存在抑郁症状,遭受伤害相关行为的学生中有32.65%存在抑郁症状。控制性别、学段、户籍等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校园欺凌(OR=7.43,95%CI :5.61~9.83)、曾遭受严重伤害(OR=2.91,95%CI :2.18~3.88)、与他人打架(OR=2.72,95%CI :2.21~3.34)、被家长打骂(OR=4.58,95%CI :3.87~5.41)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伤害和被家长打骂与中学生抑郁发生的风险相关。预防校园欺凌和伤害相关行为对减少青少年抑郁发生尤为重要。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