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
张栋栋, 吉科一, 陈玲, 朱玉, 朋文佳, 徐鹏远
目的 了解高校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并比较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校学生社会支持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2—4月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6所高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使用个人中心社会网络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工具对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索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比较社会支持在非独生子女学生和独生子女学生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在2 806名研究对象中,非独生子女学生1 554人(55.4%),非独生子女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评价总分和主观支持维度分高于独生子女学生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交焦虑(非独生子女:OR=1.807,95% CI :1.054~1.122;独生子女:OR=1.049,95% CI :1.016~1.083)、抑郁(非独生子女:OR=1.074,95% CI :1.050~1.099;独生子女:OR=1.095,95% CI :1.067~1.125)和个体局部中心度(非独生子女:OR=0.772,95% CI :0.718~0.830;独生子女:OR=0.783, 95% CI :0.724~0.847)是影响2组学生社会支水平的共同因素,而单亲的家庭结构(OR=0.534, 95% CI :0.299~0.953)和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OR=0.385,95% CI :0.243~0.609)则是非独生子女学生所特有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校学生中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既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独有的特征。在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和社会家庭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大环境下,学校应当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升社会支持水平和健康成长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