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房云霞,王金柱
    2024, 38(7): -2--3,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东区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情况,为提高疫苗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天津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7—2022年河东区均已完成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覆盖率、持证率、查验率和疫苗补种率均符合要求;各年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和幼儿园疫苗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白破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漏种剂次较多。结论 河东区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顺利,补种率较高,但仍应继续加强白破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接种工作。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黄铎钦,龚茜,郑亚楠,朱识宏
    2024, 38(7): 481-484,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现状、相关因素及影响机制,为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早期预防和降低负向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江西省3所高校957名大学生,采用手机冷落行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中PROCESS插件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结果 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得分为(27.86±5.58)分。容纳他人与压力知觉和手机冷落行为均呈负相关(r=-0.457,P<0.001;r=-0.396,P<0.001),压力知觉与手机冷落行为呈正相关(r=0.339,P<0.001)。大学生容纳他人通过压力知觉为中介对手机冷落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014[95%CI=(-0.030,-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容纳他人负向预测手机冷落行为(β=-0.150,P<0.001),容纳他人与性别的交互项对手机冷落行为有预测作用(β=0.141,P<0.001),在高水平的容纳他人下,相比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手机冷落行为程度降低。结论 大学生手机冷落行为负向影响身心健康,提高容纳他人程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降低压力有助于应对和预防这一行为。 
  • 精神卫生
    林娇琴,郑建盛,杨丽全
    2024, 38(7): 485-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医学生家庭功能与共情能力的关系,并考察社会责任心在家庭功能与共情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福建省某高校1 153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家庭功能、社会责任心与共情能力均呈正相关(P均<0.05),社会责任心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P<0.05)。家庭功能对共情能力的总效应为0.419,家庭功能对共情能力影响的直接效应为0.217,通过社会责任心影响共情能力的间接效应为0.202,家庭功能通过社会责任心对共情能力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21%。结论 家庭功能对共情能力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社会责任心在家庭功能与共情能力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 健康教育与管理
  • 健康教育与管理
    赵圣艳,张新杰
    2024, 38(7): 490-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女学生痛经现状,了解我校学生健康状况,为进一步防治痛经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5月20日—2023年6月20日,采用问卷星软件在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学生网络群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在全校范围内调查在校女学生痛经发生情况,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收问卷共581份,其中有效问卷563份,无效问卷18份。在被调查的563名女生中,月经紊乱发生率为21.31%,痛经发生率为87.92%,无痛经人数占12.08%,没有做过检查不确定痛经类型人数占82.22%,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人数占14.14%,继发性痛经人数占3.64%。痛经程度以VAS 4分为多,占比21.31%;痛经的严重程度统计:中度人数占58.38%,轻度人数占34.75%,重度人数占6.87%。痛经月经量统计:量多16.57%、量少9.90%、一般73.53%。痛经与非痛经学生月经的量比较,痛经患者月经的量多82人,占16.57%,月经量少49人,占9.90%,月经量一般364人,占73.53%。非痛经患者中,月经量多者有3人,占4.41%,月经量少者有6人,占8.82%,月经量一般59人,占86.76%。2组间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5);月经色统计:暗红48.48%、鲜红46.88%、黑色1.21%、褐色2.42%、其他1.01%,月经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1,P>0.05)。痛经患者月经质占比情况:一般48.8%,黏稠22.2%,团块状28.8%。2组间月经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P<0.05)。痛经疾病治疗方案统计:不治疗占8.69%,采取物理治疗占61.62%,药物治疗占28.28%,住院治疗占1.41%。结论 该校部分学生痛经已经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痛经。 
  • 健康教育与管理
    杨青,殷福林,董正娇,吴晓倩,王浩宇,冯林森
    2024, 38(7): 495-498,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妇科恶性肿瘤预警症状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女大学生妇科恶性肿瘤预警症状的认知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8月1日—9月1日使用自编问卷收集数据,通过判断抽样方法选取在云南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有效样本量为530例。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女大学生妇科恶性肿瘤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问卷有效率为97.97%(530/541)。描述性分析显示:女大学生对宫颈病变、异常阴道流血、异常阴道分泌物3类预警症状的知晓率依次为81.9%、71.9%、63.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生活费>1 200元、无亲朋患癌史和无熬夜史的受访者具有更高的宫颈病变认知水平(P<0.05);年龄≥20岁和月生活费>1 200元的受访者具有更高的异常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认知水平(P<0.05)。结论 女大学生妇科恶性肿瘤预警症状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女大学生妇科恶性肿瘤预警症状的认知水平,提升女大学生的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意识。 
  • 健康教育与管理
    田小芹,莫景富,黄瑶,唐亚飞,李丹
    2024, 38(7): 499-502,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6 —12月抽取大一至大五年级共1 0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体力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 090名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达标的人数为630人,占57.80%。专科生体力活动达标率(53.3%)与本科生(40.6%),饮酒者体力活动达标率(55.4%)与非饮酒者(41.5%),BMI正常组(45.4%)体力活动达标率与消瘦组(33.7%),大五年级体力活动达标率(87.7%)与其余各年级(大一至大四年级分别为43.2%、48.5%、60.0%、59.6%),大四年级(59.6%)、大三年级(60.0%)体力活动达标率与大一年级(4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是否饮酒、体重指数、年级是体力活动水平是否达标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本次调查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达标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影响体力活动是否达标的主要因素是学历、饮酒、体重指数、年级等,建议学校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张琳,张玉,张洪娜,陈文静
    2024, 38(7): 503-504,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高校新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及ALT>100 U/L的新生乙肝五项的检测结果,为高校肝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高校2019 —2022年参加入学体检的20 992名新生的人口学特征和健康体检数据,包括实验室检测空腹血清ALT、乙肝五项等指标。结果 2019 —2022年新生体检结果中血清ALT异常1 477例,异常检出率为7.04%,其中ALT>100 U/L 192例,检出率为0.91%。2019 —2022年血清ALT异常例数分别为334例、375例、379例、389例,检出率分别为8.17%、6.38%、6.45%、7.55%;ALT>100 U/L检出例数分别为49例、47例、53 例、43例,检出率分别为1.20%、0.80%、0.90%、0.83%。男生血清ALT异常和ALT>100 U/L中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卡方分别为1 068.077、150.993,P<0.001)。20~30岁年龄组血清ALT结果异常和ALT>100 U/L检出率最低,为6.25%(556/8 900)和0.61%(54/8 900);>3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18.14%(43/237)和1.27%(3/237)。192名ALT>100 U/L的新生中 HBsAg阳性7人,阳性率为3.64%;HBsAb阳性 96人,阳性率为 50.00%;HBeAg 阳性3人,阳性率为1.56%;HBeAb阳性2人,阳性率为1.04%;HBcAb阳性6人,阳性率为3.13%。结论 应重视新生体检结果,积极关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异常及乙肝五项结果异常的新生并及时治疗,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提高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率。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刘祥亮,尹德清
    2024, 38(7): 505-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021年临沂市1例B群脑膜炎奈瑟球菌(Nesseria meningtidis,Nm)感染导致的侵袭性肺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流脑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家人及其家人所在学校的部分学生采集咽拭子,现场接种巧克力双抗琼脂平板;采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和分型;利用NextSeq2000测序仪进行二代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使用CLC软件进行全基因组聚类分析。结果 共调查103人,获得103份咽拭子样本,培养获得6株Nm菌株,PCR分群均为B群。Nm流脑病例密接和感染者密接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密接同感染者密接间有统计学差异;全基因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病例同感染者2携带的Nm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感染者1携带的Nm及感染者1密接携带的Nm。结论 感染者1将Nm传染给病例导致其发病,感染者1及其部分密接为携带B 群Nm的健康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是脑膜炎防治的重要措施,并重点关注基层学校。 
  • 疾病控制
    李茂,方杭燕,叶运莉
    2024, 38(7): 510-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一起胃肠炎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生原因,为类似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2021 年9 月5 日,杭州市某中学暴发一起急性胃肠炎事件,研究人员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数据,计算疾病的罹患率,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可疑食物;采集现患病例肛拭子、可疑人员肛拭子、学校食堂菜品样本、小卖部食品样品,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 在此次胃肠炎暴发事件中,共收集到160 例病例,总罹患率为12.58%(160/1 272),临床症状以腹泻[160 人(100.00%)]和腹痛[146 人(91.25%)]为主,少数伴腹胀[40 人(25.00%)]等症状。其中,男性罹患率为17.68%(111/628),女性罹患率为9.63%(49/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P<0.001)。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未发现可疑食物。实验室检测发现:在17 份食堂厨师肛拭子中检出变形杆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各1 例;在23 份学生病例肛拭子中检出13 份肺炎克雷伯菌阳性;在学校食堂可疑食物和小卖部食品样本中均未检出致病菌。在排除食物中毒后,研究人员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怀疑本次胃肠炎事件与饮用水污染有关,当即前往学校采集水样,却得知该校输水管道已于9 月8 日20:30发生破裂。在学校输水管道破裂而停止供水后,饮用水由直饮水改为瓶装矿泉水,生活用水改由消防车运输,未再发生新病例。结论 此次胃肠炎暴发事件可能是由饮用水被肺炎克雷伯菌污染所引起的,有关部门需加强对学校饮用水日常监测与监督管理。 
  • 疾病控制
    刘文,高术华,邵帅
    2024, 38(7): 515-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青岛市某高校肺结核病流行现状,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9 —2022年青岛市某高校肺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9 —2022年青岛市某高校共报告15例肺结核患者和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密切接触者共有1 096名,其中1 067名密切接触者进行PPD试验,PPD强阳性者56例,强阳性率为5.25%;PPD强阳性者中接受预防性服药26名,占46.43%。涂阳患者和涂阴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PPD强阳性率分别为6.82%、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4,P=0.06);肺结核患者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PPD强阳性率分别为5.32%、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3,P=0.761)。结论 青岛市某高校肺结核病没有造成校内流行传播。高校在发现结核病例时应该及时规范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 
  • 疾病控制
    许闯,周维,李曼云
    2024, 38(7): 518-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一起札如病毒性胃肠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总结防控经验。方法 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6例病例,罹患率15.54%(46/296),疫情呈点源暴露模式,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97.8%)。共采集69份标本,其中,肛拭子55份(病例29份,对照26份),食堂环境14份。未分离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氏及志贺氏等致病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札如病毒核酸检测到病例肛拭子阳性9份,阳性率为31.03%(9/29)。排除食物和饮用水污染可能,首发病例(食堂工作人员)为传染源,疫情持续6天。结论 本次疫情由札如病毒感染引起,托幼机构、学校应加强食堂重点岗位人员管理和症状监测报告,规范处置呕吐物,防止疫情扩散。 
  • 疾病控制
    王贝,刘佳惠,薛颖
    2024, 38(7): 521-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近5年来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筛查情况,了解本地区献血人群梅毒流行特征,为提高血液安全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对527 68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比较不同特征献血者抗-TP双试剂阳性率。结果 2018—2022年徐州市献血人群抗-TP 阳性率为0.20%;单试剂阳性率、双试剂阳性率分别为0.1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52,P<0.001);一检试剂单边阳性率、二检试剂单边阳性率分别为0.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9,P=0.001);一检试剂复检符合率为76.44%,二检试剂为6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65,P<0.001)。献血者抗-TP ELISA双试剂检测阳性410例,男性阳性率为0.81‰,女性为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P=0.310);36~45岁组献血者阳性率为0.99‰,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11,P<0.001);本科学历献血者阳性率为0.40‰,低于其他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25,P<0.001);外来务工、个体、工人、农民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66,P<0.001);初次献血阳性率为13.73‰,重复献血阳性率为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685.082,P<0.001)。结论 徐州地区抗-TP双试剂阳性献血人群以初次、中年、外来务工、农民、工人、个体、低学历人员为主,须重点加强征询排查,优化招募策略,扩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建立较低危的固定献血者队伍,以保证临床血液安全。 
  • 疾病控制
    焦学军,徐淑丽,焦琦磊
    2024, 38(7): 525-528,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莱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莱州市2010 —2022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疫情流行概况、三间分布、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0 —2022年莱州市累计报告3 543例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32.11/10万;无死亡病例;重症病例4例。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有双高峰现象,主高峰在5—9月、次高峰为10 —12月。全市17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以人口密集、流动性强的文昌路街道和沙河镇为主,占34.46%。男女性别比为1.67∶1;病例以1~6岁为主,占83.63%,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14%。其次为托幼儿童和学生。CVA16型、其他肠道病毒、EV71型分别占阳性总数的42.05%、39.73%、18.22%。 2018年前优势毒株为CVA16,与其他肠道病毒或EV71交替出现,2018年后转变为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 应在莱州市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重点场所针对重点人群加强防控。 
  • 疾病控制
    郑雯菱
    2024, 38(7): 529-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 —2022年南平市诺如病毒疫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资料,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 2019 —2022年南平市报告且现场采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选取相关标本的诺如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2019 —2022年南平市诺如病毒感染聚集和(或)暴发疫情共34起,其中聚集疫情26起,占76.47%(26/34),暴发疫情8起,占23.53%(8/34),每起疫情病例数在12~51例,发病总数为1 583例;疫情报告时间最短1 d,最长8 d,平均为(5.73±0.69)d;平均疫情持续时间为(9.36±0.78)d;疫情场所主要分布在中小学,小学占41.18%(14/34),中学占38.24%(13/34);诺如病毒感染人群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34起疫情中,共收集标本628份,检出阳性123份,其中2019年无诺如病毒阳性感染,2020、2021、2022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29%(44/112)、18.52%(55/297)、11.82%(24/203),各年度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7,P<0.01);123份阳性标本中,GⅡ型阳性检出106份(86.18%);混合感染型检出9份(7.32%);GⅠ型检出8份(6.50%)。结论 2019 —2022年南平市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分布于中小学校,以GⅡ型阳性感染为主。 
  • 疾病控制
    邱曼玲,李梦映,潘小炎,林华兰,黎启明,范成钧,覃容,易靖榕
    2024, 38(7): 532-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 —2022年梧州市学生肺结核疫情,为今后科学制订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9 —2022 年梧州市学生肺结核登记信息,分析梧州市学生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9 —2022年梧州市共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382例,各年份登记率在14.45/10万~17.81/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比为1.08∶1;年龄多集中在15~19岁,占所有学生患者的67.27%。诊断结果以病原学阴性为主,占62.52%;其次为病原学阳性,占34.03%。学生患者报告登记高峰在1月,占17.80%;小高峰期在11月,占12.04%。结论 需严格落实各项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以降低学生肺结核疫情。 
  • 疾病控制
    贺晨耘,李艳华,宁洁,夏春燕
    2024, 38(7): 535-537,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痰菌阳性结核患者不同接触程度的学生筛查结果,特别是结核菌素(PPD)试验的差异,为学校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22年6月江苏省某大学发生肺结核疫情的密切接触者、同楼层一般接触者、非同楼层一般接触者和无接触者的PPD试验、胸片、症状筛查结果,共443人。3个月后对PPD试验结果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共266人进行了二次筛查,旨在评估不同接触程度学生PPD结果的区别。结果 首次筛查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31.3%,同楼层一般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14.0%,非同楼层一般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5.8%,此次无接触者即阴性对照组PPD强阳性率为5.1%。密切接触者与所有一般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9,P=0.001);所有一般接触者与阴性对照组的PPD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9,P=0.016);同楼层一般接触者与阴性对照组的PPD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4,P=0.006);非同楼层一般接触者和阴性对照组的PPD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3,P=0.152)。随访3个月后,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PPD试验结果阴性转阳性人数均为0。本次筛查中未发现肺结核患者。结论 对于结核病发病时间较长的学生,除进行密切接触者的PPD皮试筛查外,有必要对其同楼层一般接触者进行PPD皮试筛查。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王娜,苏高彦,张琳琳
    2024, 38(7): 538-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和分析照护图在营养不良重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9月从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148例营养不良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患儿通过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而74例观察组患儿则通过照护图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值、医疗费用值、机械通气时间值,使用临床重症患儿家属出院准备度调查量表进行对应的3项指标评估。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共检出4例中风险患儿,2例高风险患儿,对照组则检出19例中风险患儿,12例高风险患儿;观察组营养不良中高风险的患儿比例为8.11%,对照组为4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63±1.03)d、(1.02±0.13)万元、(3.28±0.20)d、对照组分别为(12.46±1.29)d、(1.23±0.16)万元、(5.34±0.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出院准备度3项指标,身心状态、疾病知识、疼痛状态评分分别为93.98±2.77、93.89±2.47、93.53±2.08,对照组评分分别为76.44±6.59、79.58±8.45、75.41±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照护图在营养不良重症患儿护理中能够综合干预优化营养管理,规范营养管理过程的同时可以为重症患儿提供较为有效且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有助于患儿康复。 
  • 临床医学
    孙坤,王海江,张恒
    2024, 38(7): 542-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临床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将2020年9月—2022年12月某医院收集的251份血培养物,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传统血培养法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 251份血培养物中,传统血培养法检测出阳性标本133份(52.99%),共检出17种病原菌。实时荧光PCR法检出149份(59.36%),共检出15种病原菌。实时荧光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以传统血培养法为金标准,实时荧光PCR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08%、86.58%、96.08%,2种方法相符样本227份,一致性为90.44%,Kappa值为0.807,一致性较好。结论 实时荧光PCR法应用于临床血流感染病原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血培养方法可以优势互补。 
  • 临床医学
    郭莹莹,徐月霞,马文静
    2024, 38(7): 545-547,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Sextant微创手术对T10~L1脊柱骨折患者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和椎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医院88例T10~L1脊柱骨折患者,观察组44例,使用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44例,使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及椎体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7 d影像学指标中椎体前缘高度[(1.49±0.10)cm]、椎体矢状面指数(SI)[(81.18±8.64)%]、伤椎后凸角[(9.73±1.03)°]、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5.44±1.75)°]对比对照组[(1.43±0.12)cm、(74.06±7.79)%、(11.66±1.97)°、(7.82±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4、4.060、5.759、5.857,P均<0.001);观察组术后7 d的视觉模拟(VAS)评分[(2.73±0.51)分]与术后6个月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15.91±2.27)分]、脊髓神经功能(JOA)[(11.23±1.35)分]对比对照组[(3.35±0.69)分、(19.64±2.32)分、(9.82±1.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3、7.623、5.410,P均<0.001)。结论 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脊柱骨折患者影像学指标具有改善作用,还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椎体功能。 
  • 临床医学
    王子振龙,杨泽民
    2024, 38(7): 548-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患者血液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方法 收集本院于 2019年6月—2021年1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10名感染性疾病患者,分析病原菌种类的分布及主要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500株病原菌,其中20.8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63.0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6.42%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度最好,对头孢唑林、利奈唑胺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度最好,对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低于15.00%;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00%;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敏感度均高于85.00%,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69.00%。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率均低于15.00%,对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低。结论 应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患者进行药敏分析,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以期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医院管理
  • 医院管理
    欧阳玉娇,付昱,路园园,吴铁,陆雅文
    2024, 38(7): 551-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病案首页缺陷率,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方法 成立病案首页质量改进小组,选取PDCA循环管理前2021年6 —11月16 997份归档病历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后2022年6 —11月15 104份归档病历为观察组,以国家相关标准为质控依据,比较分析2组病案首页缺陷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病案首页填写缺陷率由68.60%显著下降至16.59%,其中患者基本信息缺陷率、住院过程信息缺陷率、诊疗信息缺陷率、其他项目缺陷率分别由33.73%、10.89%、34.89%、15.49%下降至5.69%、3.18%、9.66%、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办法可切实有效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降低缺陷发生率,值得推广。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黎芳
    2024, 38(7): 554-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无痛肠镜下息肉摘除术后早期进食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无痛肠镜下息肉摘除术,对照组术后24 h完全禁止经口进食,观察组术后2 h给予早期进食。对比2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水平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33±0.46)h、首次大便时间为(2.10±0.71)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7.56±1.45)h、住院时间为(3.02±0.35)d,均短于对照组的(6.80±1.25)h、(2.65±0.72)d、(16.22±3.20)h、(3.22±0.5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VAS评分的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恶心/呕吐、出血、腹胀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无痛肠镜下息肉摘除的患者术后早期进食能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且不提高患者术后疼痛水平。 
  • 经验交流
    曹娟,李春兰,孙魏娟,刘娜娜
    2024, 38(7): 557-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CASH)结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干部病房危重患者身体约束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36例干部病房危重患者,以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19年入院患者为对照组(128例),采用经验评估和预防性身体约束;2020年入院患者为干预组(108例),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2组约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身体约束率为26.2%,低于对照组的40.9%(χ2=33.854,P<0.001);干预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05‰,对照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降低干部病房危重患者身体约束率,且不增加拔管率。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