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07, 21(2): 120-120.
    摘要 ( 118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陈晶琦;马玉霞;易英;王粉燕;王莹;籍红;张琳;斯颀;
    2007, 21(2): 123-126.
    摘要 ( 131 ) PDF全文 ( 11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新生在学校期间教师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回顾性调查,了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状况,探讨学校教育与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关联。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某大学746名入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80%左右的大学新生报告学校教师曾讲过艾滋病的传播途径(84.0%),不传播艾滋病的活动(74.3%)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80.8%)。约10%的学生报告学校教师曾讲过如何抵御不正当的同伴压力(10.6%)、作出正确决定的技能(10.8%)、预防性侵犯知识(12.0%)和性病知识(11.0%)。只有4.7%的学生报告教师讲过正确使用避孕套。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与学校教师教育有关。报告教师讲过正确使用避孕套与报告没讲过这一知识的学生,性交行为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85.8%的学生表示希望学习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方面的知识。结论学校教师讲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内容不够全面。应重视学校教师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培训,确保学生从学校获得预防艾滋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孙晓平;
    2007, 21(2): 126-126,129.
    摘要 ( 119 ) PDF全文 ( 102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何莉;陆长东;邓靖怡;何文丹;
    2007, 21(2): 127-129.
    摘要 ( 155 ) PDF全文 ( 11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FNZ)、拉莫三嗪(LTG)及两药联合经孕鼠给药,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孕20d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FNZ组,LTG组,FNZ+LTG组和对照组。前3组大鼠于脑缺血缺氧术前3d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分别为FNZ0.5mg/(kg.d),LTG10mg/(kg.d),FNZ0.5mg/(kg.d)+LTG10mg/(kg.d)。第3天给药后3h,每组取8只孕鼠制作宫内缺血缺氧模型,剩余2只孕鼠直接行剖宫产取胎鼠,每胎5只。于缺血缺氧后6、12、24、48h分别取胎鼠血清0.5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胎鼠缺血缺氧后,血清CK-BB水平明显升高。FNZ组、LTG组及FNZ+LTG组胎鼠缺血缺氧后各个时间点血清CK-B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均P<0.01)。联合用药较单个药物应用效果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产前预防性口服FNZ、LTG对胎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 论著
    高丽;王问海;曹同斌;
    2007, 21(2): 130-134.
    摘要 ( 127 ) PDF全文 ( 3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掌握青少年学生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疲劳睡眠状况,为制订MS防治计划和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122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及临床、MRI筛查。结果未发现MS病例,99%以上的中学生存在急慢性疲劳症状,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睡眠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结论MS在中学生中发病率低,利用疲劳睡眠量表在健康人群特别是中学生中进行MS筛查无实际价值,但对于开展学校卫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李谡翊;林桂珍;
    2007, 21(2): 135-136.
    摘要 ( 96 ) PDF全文 ( 2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中小学校医队伍计算机应用状况。方法对全区中小学校医和卫生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4年东城区中小学校医务室计算机配备率是90.28%,调查学校中76.39%的医务室可以直接进行Internet连接。在调查校医中,能够熟练地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缩写PPT)办公软件和Internet的百分率分别为76.85%、55.56%、36.11%、62.04%。结论医务室计算机及信息网络配置依托于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整体水平,校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主管部门对校医队伍的明确要求和管理,根据目前校医队伍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计算机知识培训和指导。
  • 调查研究
    刘劼;蒋德勇;
    2007, 21(2): 137-138.
    摘要 ( 83 ) PDF全文 ( 16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大学生HBsAg的携带率,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HBsAg携带状况的动态变化,为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0级大学生进行两次体检,即新生入校体检和毕业生体检,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6244人,新生HBsAg携带率为5.7%,新生HBsAg携带率不存在性别、专业和地区差异;毕业生总的HBsAg携带率为13.8%,医学专业的毕业生HBsAg携带率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男性毕业生显著高于女性。HBsAg阴转率为7.3%。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大学生是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的重点人群。
  • 调查研究
    刘春兰;董淑杰;宋兴田;
    2007, 21(2): 139-141.
    摘要 ( 157 ) PDF全文 ( 18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儿童血压与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城区小学3~4年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以资料完整的1508人作为研究对象,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儿童血压与身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儿童收缩压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等指标之间均显示正相关关系,舒张压与年龄、身高、体质量、胸围等指标之间显示正相关关系(P<0.01);控制身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收缩压、舒张压只与身高和胸围有相关关系(P<0.01),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控制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儿童的身高、胸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曾照强;
    2007, 21(2): 141-141.
    摘要 ( 157 ) PDF全文 ( 409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李虎;林敬德;刘军;安晓红;
    2007, 21(2): 142-144.
    摘要 ( 150 ) PDF全文 ( 13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徐州市心血管病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徐州市35岁以上居民心血管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徐州市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26.60%、1.07%、0.99%,随年龄增大而上升,城市居民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家族史、高盐膳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体育活动、蔬菜水果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开展体育活动等,可能是预防控制徐州市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李毓清;潘晓平;
    2007, 21(2): 144-144.
    摘要 ( 119 ) PDF全文 ( 120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林静;
    2007, 21(2): 145-147.
    摘要 ( 126 ) PDF全文 ( 14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校中网络成瘾、单亲家庭及贫困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在人格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美国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杨(K.S.Young)教授设计的网络成瘾问卷及自制调查表,对某大学9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4个方面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而在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5个方面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单亲家庭大学生在稳定性、恃强、自律性3个方面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的大学生。贫困生在乐群性、兴奋性二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而自律性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结论互联网、生活困难及单亲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谷席娟;
    2007, 21(2): 147-147.
    摘要 ( 96 ) PDF全文 ( 15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汤新慧;朱雷燕;
    2007, 21(2): 148-151.
    摘要 ( 132 ) PDF全文 ( 13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现状,分析该人群吸烟行为,探索有效的控烟策略。方法对盐城市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盐城市高校学生平均吸烟率为28.0%,性别、年级、专业与是否吸烟有关。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吸烟率随年级增加而增长,超过半数的吸烟学生吸烟习惯开始于大学阶段,近一半吸烟学生还没有戒烟打算。结论大学生吸烟现况比较严峻,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控烟措施解决大学生吸烟问题。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欧阳喜雷;
    2007, 21(2): 151-151.
    摘要 ( 172 ) PDF全文 ( 218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郭利军;白丽;王晶;武有聪;申元英;王涛;
    2007, 21(2): 152-153.
    摘要 ( 94 ) PDF全文 ( 2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常见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志贺菌在疾病高发季节时中学生的携带状况及菌型分布。方法随机抽取某中学部分高中学生,无菌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出的沙门菌、志贺菌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138名受检对象中分离出沙门菌15株、志贺菌6株;有20人分别携带沙门菌或志贺菌,其中一名学生同时携带两种致病菌,带菌率为14.49%。结论在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应加强在校中学生的卫生保健教育及食品卫生监督。
  • 调查研究
    徐晓红;戴寿桂;
    2007, 21(2): 153-155.
    摘要 ( 167 ) PDF全文 ( 14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盐城市12~25岁青少年吸烟健康危险行为的状况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提供依据。方法统一使用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法进行现场调查,采用SPSS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6542份学生问卷调查中,1440名学生曾尝试吸烟,曾尝试吸烟率为22.0%,学生吸烟年龄≤13岁的吸烟率11.4%,目前吸烟率8.1%。结论青少年吸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五高”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学业的升级,青少年吸烟危险行为呈上升趋势。必须抓好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学生开展禁烟、戒烟,给予他们正确健康行为指导,不断提高全市青少年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 专调调查
  • 专调调查
    黄素珍;李庆杰;黄爱莲;黎爱莲;
    2007, 21(2): 156-156,158.
    摘要 ( 122 ) PDF全文 ( 6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百色市壮族学生近20年肺活量及其相关指数的变化情况,为开展学生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三次调查均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检测细则要求,对有关项目进行检测。结果1985、1995、2005年3次调查结果显示:壮族学生各年龄组肺活量均值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前10年,4个群体肺活量均值、肺活量三项指数均有所增长,城市高于乡村;后10年则表现为大幅下降,其中又以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最明显。结论壮族学生的体质和有氧做功能力方面在下降;体育、劳动锻炼方面出现严重滑坡。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蒙强;
    2007, 21(2): 157-158.
    摘要 ( 109 ) PDF全文 ( 49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周亚娟;赵松华;姚鸣;
    2007, 21(2): 159-159,161.
    摘要 ( 126 ) PDF全文 ( 102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赵杰强;周广华;陈跃音;
    2007, 21(2): 160-161.
    摘要 ( 118 ) PDF全文 ( 3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本科新生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分布状况。方法检测2663名本科新生身高、体质量,采集空腹血3mL测TG。结果18.7%的男性和5.9%的女性体质量超标;7.1%的男性和1.05的女性肥胖;2.93%的男性及0.50%的女性TG高于正常值;BMI与TG呈正相关。结论男性体质状况较差,25.8%的男性和6.9%的女性属于体质量超标或肥胖,是防病工作的重点人群;与TG相比,BMI衡量学生的体质状况更全面。
  • 专调调查
  • 专调调查
    戴月;袁宝君;史祖民;潘晓群;
    2007, 21(2): 162-163.
    摘要 ( 114 ) PDF全文 ( 191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侯立君;崔继烨;王智慧;
    2007, 21(2): 164-165.
    摘要 ( 164 ) PDF全文 ( 150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席俊明;
    2007, 21(2): 165-165.
    摘要 ( 128 ) PDF全文 ( 74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杨瑾;孙桂菊;王少康;刘莎;李恒;
    2007, 21(2): 166-166,168.
    摘要 ( 106 ) PDF全文 ( 10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南京市部分消费者掌握饮食健康知识情况的现状。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女性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良”等级,男性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中”等级上;不同学历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知识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消费者是从报刊杂志上获取知识,47.8%的消费者以食品认证作为放心食品标志。结论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干预。
  • 专题调查
    李洪利;武天石;逄建国;
    2007, 21(2): 167-168.
    摘要 ( 196 ) PDF全文 ( 47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干化学试纸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肌酐(CRE)的相关性,评价全自动干式化学分析义FUJIDRI-CHEM3500(简称FDC3500)检测血浆GLU、BUN、CRE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急诊就诊患者96人,分别用干化学试纸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GLU、BUN、CRE,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二种方法的相关性;分别抽取高、低二个水平的病人血浆在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GLU、BUN、CRE,重复测定10次,进行精密度试验。结果全自动干化学试纸法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GLR、BUN、CRE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5、0.991、0.964,相关性好,且批内变异系数(CV)<5%,精密度高。结论全自动干式化学分析仪FDC3500检测血浆GLU、BUN、CRE,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及时为临床提实验参考依据,适用于临床急诊生化项目的检测。
  • 专题调查
    庄淑珍;
    2007, 21(2): 169-169.
    摘要 ( 133 ) PDF全文 ( 55 )   可视化   收藏
  • 专调调查
  • 专调调查
    郑改云;田红宇;
    2007, 21(2): 170-171.
    摘要 ( 104 ) PDF全文 ( 110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陈明;陈景武;
    2007, 21(2): 171-173.
    摘要 ( 105 ) PDF全文 ( 15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因素,为医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培养更多的合格医学人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思维风格问卷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44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学生思维风格类型得分较高的是立法型,得分较低的是局部型、保守型。执法型、平等竞争型、局部型、性别、身高状况、父母期望、同学关系、就业问题、年级9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变量。结论思维风格和同学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黄雪珍;
    2007, 21(2): 173-173.
    摘要 ( 114 ) PDF全文 ( 89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张颖;
    2007, 21(2): 174-175.
    摘要 ( 118 ) PDF全文 ( 12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阐述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识别可能引起焦虑的因素。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北京1所全国重点理科大学的226名大学新生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结果显示:①大学新生焦虑的检出率为23.5%。其中轻度焦虑43人,占19.1%;中度焦虑8人,占3.5%;重度焦虑2人,占0.9%。②男女焦虑检出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焦虑检出有明显差异。男生焦虑状态明显高于女生。③对城乡焦虑发生率用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显示,城乡焦虑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乡村来源学生焦虑状态高于城镇来源学生。结论大学新生的焦虑问题应引起学校医院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帮助新生顺利完成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 专题调查
    张世林;贺晓燕;
    2007, 21(2): 176-176,178.
    摘要 ( 137 ) PDF全文 ( 2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随机抽样湖南省A、B、C3所大学一年级新生各150名进行AIDS基本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回答正确的学生在入校时都收到过AIDS健康教育处方,在回答共用牙刷、剃须刀是否传染AIDS等问题上,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结论大学新生对AIDS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新生入校时提供AIDS健康教育处方十分必要。
  • 专题调查
    张美英;
    2007, 21(2): 177-178.
    摘要 ( 109 ) PDF全文 ( 7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在专科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某高校新校区两个系的专科一年级学生分别为干预组、内对照组,老校区一系为外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结果教育后干预组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正向态度信念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同期内外对照组(P<0.01)。结论在专科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 专题调查
    曲桂荣;
    2007, 21(2): 179-179,181.
    摘要 ( 102 ) PDF全文 ( 115 )   可视化   收藏
  • 卢泰琦;
    2007, 21(2): 180-181.
    摘要 ( 124 ) PDF全文 ( 185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胡晶;姜峰;王晓瑞;王璐;贾朝;
    2007, 21(2): 182-183.
    摘要 ( 145 ) PDF全文 ( 14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干预效果及其在大学生中的适应范围。方法在山西医科大学中招募志愿者,用成员基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抑郁自评量表(SDS)作测量工具,通过团体干预后一周对SDS进行复测。结果①团体辅导后成员抑郁状况有明显降低。②团体辅导对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具有同等影响效果。结论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有显著效果,且在大学生中有普遍适用性。
  • 专题调查
    肖圣龙;高晓妹;
    2007, 21(2): 184-184,186.
    摘要 ( 116 ) PDF全文 ( 257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陆永华;徐明;
    2007, 21(2): 185-186.
    摘要 ( 103 ) PDF全文 ( 85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张平梅;夏惠丽;叶春香;程秀兰;胡志英;
    2007, 21(2): 187-187,189.
    摘要 ( 137 ) PDF全文 ( 28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韩红;王家同;单肃;
    2007, 21(2): 188-189.
    摘要 ( 204 ) PDF全文 ( 26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休学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个学期因各种原因休学情况。结果因神经症休学是该校扩招5年来休学的首位。而抑郁和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中的首位。其次为社会适应不良和躯体障碍。结论应培养健全人格,良好的生活志向。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 专题调查
    古婉珠;
    2007, 21(2): 190-190,192.
    摘要 ( 159 ) PDF全文 ( 22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探索大学生运动创伤的原因,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方法对大学生创伤的发生性质、部位、相关运动项目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在运动创伤的种类中,以软组织的损伤率最高,占总创伤92%。创伤部位以踝、足、膝部最多,分别为26.9%、21.1%和22.2%。导致大学生运动创伤的运动项目以足球、篮球、田径为最高,占总创伤83.5%。结论大学生运动创伤主要发生在上下肢的关节部位和软组织损伤。
  • 王晓霞;张景伟;
    2007, 21(2): 191-192.
    摘要 ( 119 ) PDF全文 ( 5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HBV感染者血清主要4种标志物分布特点,为高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1995~2003年1241名入校新生HBV感染者和246名门诊HBV感染者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大学生组HBsAg、HBeAg抗-HBc和HBsAg、抗-HBe、抗-HBc两种三阳模式阳性率分别与门诊普通人群有明显差异(u=3.38,P<0.01,u=6.46,P<0.01)。结论HBV感染者在16~23岁年龄段传染性强,乙肝发病率高;大学阶段是治疗乙型肝炎,预防HBV传播的关键时期。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黄群;杨梅;
    2007, 21(2): 193-193.
    摘要 ( 174 ) PDF全文 ( 120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姚海燕;郭元云;方跃珍;周坚;蔡茂荣;
    2007, 21(2): 194-194.
    摘要 ( 189 ) PDF全文 ( 77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郭仲生;王永红;
    2007, 21(2): 195-196.
    摘要 ( 121 ) PDF全文 ( 28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明翠平;
    2007, 21(2): 196-197.
    摘要 ( 137 ) PDF全文 ( 88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韦晓英;郭艳霖;
    2007, 21(2): 197-197.
    摘要 ( 105 ) PDF全文 ( 111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梁茹;王敏;丁惠荣;
    2007, 21(2): 198-199.
    摘要 ( 160 ) PDF全文 ( 3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徐州铁路地区传染病监测工作的现状。方法按常规报告和哨点监测,对2004~2005年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常规报告工作中,2005年报告发病率比2004年下降50.53%;在哨点监测中,2005年监测人数比2004年有所下降,发热门诊病人减少67.40%,腹泻病人减少51.35%。结论目前徐州铁路地区的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和哨点监测人数呈下降趋势。在铁路实行政企、政社分开之后,铁路疾控系统是否需要继续开展、如何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疾病控制
    陈海华;林桂珍;都兴萍;
    2007, 21(2): 200-201.
    摘要 ( 120 ) PDF全文 ( 25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李珍;周慧卿;
    2007, 21(2): 202-202.
    摘要 ( 128 ) PDF全文 ( 103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周玉娟;
    2007, 21(2): 203-203.
    摘要 ( 89 ) PDF全文 ( 54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成开花;
    2007, 21(2): 204-204.
    摘要 ( 149 ) PDF全文 ( 468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马莉;李宝珍;高云;
    2007, 21(2): 205-206.
    摘要 ( 145 ) PDF全文 ( 22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A组服用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吲达帕胺2.5mg,每日1次;共服12周。B组服依那普利10mg,每日1次,时间同A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非同日同一时间用台式血压计测坐位血压。治疗前后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血压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A组和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和B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优于单一用药,能使血压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值。
  • 临床医学
    刘恩亮;
    2007, 21(2): 207-208.
    摘要 ( 119 ) PDF全文 ( 78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苗丽亚;
    2007, 21(2): 208-208.
    摘要 ( 136 ) PDF全文 ( 88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吴映娥;蔡应木;李康生;
    2007, 21(2): 209-211.
    摘要 ( 152 ) PDF全文 ( 33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比例及CD3+CD4+/CD3+CD8+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54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31例健康者比较研究。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而CD3+CD8+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1),CD3+CD4+/CD3+CD8+比值明显下降(P<0.01)。性别、各年龄阶段不影响T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CD3+CD4+细胞比例及CD3+CD4+/CD3+CD8+比值明显低于其他种类肿瘤患者(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湛先荣;
    2007, 21(2): 211-212.
    摘要 ( 119 ) PDF全文 ( 199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张建军;赵玲;
    2007, 21(2): 212-212.
    摘要 ( 117 ) PDF全文 ( 47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高传举;
    2007, 21(2): 213-213.
    摘要 ( 145 ) PDF全文 ( 520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江波;
    2007, 21(2): 214-214.
    摘要 ( 124 ) PDF全文 ( 243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陈慧娟;
    2007, 21(2): 215-215.
    摘要 ( 127 ) PDF全文 ( 367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张超;
    2007, 21(2): 216-217.
    摘要 ( 142 ) PDF全文 ( 28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仲丽华;
    2007, 21(2): 217-217.
    摘要 ( 125 ) PDF全文 ( 382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周爱萍;顾圣祖;沈春雷;
    2007, 21(2): 218-218,220.
    摘要 ( 134 ) PDF全文 ( 9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RART技术应用于中小学生恒龋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四所学校105名患恒龋的中小学生,采取RART技术用MedifilⅨ玻璃离子充填体,经3个月、半年、一年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一年随防观察,3个月、半年、1年充填体完好成功率为96.06%、92.97%、90.40%,成功率性别、年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RT是适用于中小学生龋病防治的一种技术,是控制早期龋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临床医学
    丁建兰;
    2007, 21(2): 219-220.
    摘要 ( 148 ) PDF全文 ( 36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早期骨性安氏Ⅱ错畸形进行治疗。方法应用Twin Block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20例早期骨性错,覆盖大于7mm以上,覆合Ⅲ度以上。结果上切牙后移,下颌基骨和前生长,磨牙关系改为中性偏近中,前牙浅覆合、浅覆盖,直丝弓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对上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Twin Block矫治器刺激下颌生长尤其是水平生长效果明显。口外弓施以高位牵力引压入上前牙效果明显,Twin Block压低下前牙效果明显。结论直丝弓矫治器与Twin Block矫治器的联合应用,治疗早期骨性安氏Ⅱ重度深覆合、深覆盖的错进行联合治疗后,颌骨和磨牙的Ⅱ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更适应于矫治上颌矢状及垂直向发育过度的Ⅱ类错。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韩红菊;
    2007, 21(2): 221-222.
    摘要 ( 132 ) PDF全文 ( 415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陈宋;陈继平;
    2007, 21(2): 222-222.
    摘要 ( 136 ) PDF全文 ( 460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刘海燕;刘永珍;
    2007, 21(2): 223-224.
    摘要 ( 149 ) PDF全文 ( 3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对3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和脑底动脉进行检测,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组和复发组,分别观察其斑块和管腔狭窄的情况。结果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率和颅底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首发组(P<0.01),复发组的梗死侧合并斑块发生率高于首发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颅内外血管狭窄与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关系。
  • 临床医学
    崔忠太;
    2007, 21(2): 225-226.
    摘要 ( 150 ) PDF全文 ( 11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17例高校教师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g,tid,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95.73%患者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HR、PR间期、QRS波时限、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黏度高切、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指标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对全部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显效率79.65%。总有效率为97.87%。结论稳心颗粒在治疗高校教师功能性室性期前缩疗效显著,并有降低血黏稠度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徐晓梅;
    2007, 21(2): 226-226.
    摘要 ( 117 ) PDF全文 ( 48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向依琴;
    2007, 21(2): 227-228.
    摘要 ( 97 ) PDF全文 ( 110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洪小玲;
    2007, 21(2): 229-229.
    摘要 ( 126 ) PDF全文 ( 29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叶志兵;杨智辉;
    2007, 21(2): 230-231.
    摘要 ( 163 ) PDF全文 ( 509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林国烨;
    2007, 21(2): 231-231.
    摘要 ( 132 ) PDF全文 ( 99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赵霞;
    2007, 21(2): 232-233.
    摘要 ( 111 ) PDF全文 ( 427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戚永娟;陈琳;
    2007, 21(2): 233-234.
    摘要 ( 115 ) PDF全文 ( 140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孙善鹏;
    2007, 21(2): 234-235.
    摘要 ( 167 ) PDF全文 ( 727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郑婷;
    2007, 21(2): 235-236.
    摘要 ( 100 ) PDF全文 ( 119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综述
    田敬峰;史习舜;
    2007, 21(2): 237-239.
    摘要 ( 110 ) PDF全文 ( 207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黄卫明;姚琼;
    2007, 21(2): 240-242.
    摘要 ( 134 ) PDF全文 ( 614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方萍丽;陈红新;
    2007, 21(2): 242-244.
    摘要 ( 80 ) PDF全文 ( 255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曹彬;
    2007, 21(2): 244-244.
    摘要 ( 106 ) PDF全文 ( 140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吴明燕;
    2007, 21(2): 245-245.
    摘要 ( 112 ) PDF全文 ( 147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