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07, 21(3): 242-2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王荔;刘中国;郑兰;邢玉梅;闫欣;王祝欣;
    2007, 21(3): 245-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锰污染区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城南40 km清徐县及城北30 km尖草坪区四、五年级学生各200名,作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进行一般情况的调查,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头发中微量元素(钙铁锌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暴露组发锰平均含量与发锌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儿童发锰平均含量高于北方农村儿童发锰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暴露组儿童发锰平均含量与北方农村儿童发锰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发锰平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发锰及发钙平均含量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露组儿童发锰含量增高,其中女生更为显著。
  • 论著
    赵联和;
    2007, 21(3): 247-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发育及体成分的变化趋势,为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测试细则》要求,固定专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胸围,用皮褶卡钳测量右上臂肱三头肌部和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用长岭公式估测体密度,用Brozek公式估算体脂比(BF%),计算体脂肪(BF=BF%×体质量)和瘦体质量(LBM=体质量-BF)。结果2005年与2000年相比,山东省19~22岁大学生城男、城女、乡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90 cm、1.32 cm1、.84 cm、和0.56 cm;城女、乡男、乡女体成分都有明显变化,BF%分别下降1.30%、1.05%和1.87%(P<0.01)。结论近5年山东省大学生身体发育和体成分都有明显变化,制订大学生卫生保健措施时要结合其发育特点。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葛天玮;
    2007, 21(3): 250-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周小勇;王晓红;张京生;
    2007, 21(3): 251-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环椎椎动脉沟桥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提高环椎椎动脉沟桥的认识。方法分析103例环椎椎动脉沟桥X线表现,11例结合脑血管多普勒检查,评价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结果环椎椎动脉沟桥表现为全环型和半环型,后者又分为前半环型、后半环型和双半环型(中间骨性桥板缺如),沟桥可一侧出现,也可双侧出现。全环型沟桥多呈椭圆型,沟桥桥板厚薄不一,密度也可不一致。11例主诉眩晕,照片仅见沟桥存在,而其他未见异常,头颈部前屈、后仰或旋转时,其眩晕症状加重。显示沟桥与眩晕存在密切的关系,沟桥的发生机制应包括环椎解剖变异和环枕韧带钙化或骨化两个方面。结论环椎椎动脉沟桥可以对椎动脉产生压迫,引起供血不足,产生眩晕,应重视环椎椎动脉沟桥的X线诊断。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周艳峰;张晓苹;
    2007, 21(3): 254-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儿童眼外伤患者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儿童眼外伤防治的方法。方法对149例儿童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地点、致伤原因、受伤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52∶1。发病高峰期在11~14岁。寒暑假期间为多发季节。锐器伤最多见,占49.5%。致盲率为40.1%。结论眼外伤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应针对其分布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调查研究
    吴同浩;张振宇;葛恒明;张建;马进;
    2007, 21(3): 257-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中度氟病区饮用低氟自来水预防儿童氟斑牙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选中的4个村所有8~12岁儿童用Dean’s法进行氟斑牙诊断并对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改水2年的村中饮用自来水的儿童并没有表现出预防氟斑牙的效果,改水8年以上的2个村饮用自来水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降低,严重程度明显减轻且均已达到控制标准。儿童家庭的经济条件、开始饮用自来水的年龄和持续饮用时间被纳入到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在中度氟病区,改水8年以上的病区村,饮用自来水预防儿童氟斑牙效果明显,可达到控制标准。儿童家庭的经济条件、开始饮用低氟自来水的年龄和持续饮用时间是影响预防氟斑牙效果的重要因素。
  • 调查研究
    李永鑫;李艺敏;
    2007, 21(3): 260-261,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为对教师的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35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8.6%,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7%,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客观支持能够预测教师的耗竭(P<0.05)和人格解体(P<0.01)水平,主观支持能够预测教师的耗竭(P<0.01)、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0.01)的水平。结论应当重视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 调查研究
    范新宇;胡志坚;
    2007, 21(3): 262-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福州市儿童的食物摄入及食物偏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州市区的5所幼儿园的778名儿童及家长进行食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用SPSS11.5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经常吃的食物是米饭、面包、肉、鱼、鸡蛋、青菜和牛奶,豆腐较少吃;柑桔、冰淇淋、蘑菇、青菜、西红柿和馒头女童摄入较多,男童摄入肉较多;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及父母亲是否关注儿童喂养的电视或书刊,均与儿童合理摄食有关(P<0.05)。在24种食物中,牛奶、零食(冰淇淋、果冻、可乐、炸鸡等)等儿童均很喜欢,而鱼、鸡鸭、青菜、豆腐、胡萝卜、蘑菇和馒头,不喜欢者占25%。男女儿童的食物偏好存在差异。儿童的食物偏好与摄入多少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部分儿童的饮食结构较合理,男女儿童摄食特点有所不同。提示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要积极引导,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
  • 调查研究
    牛晓丽;张惠英;
    2007, 21(3): 265-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银川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初中中学、高中中学各抽取2个学校,私立中学抽取1所;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⑴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7%;9个因子得分较高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焦虑;其中7项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综合样本(P<0.05)。⑵9个项目中只有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有性别差异,回族学生除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与汉族学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7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汉族(P<0.05)。⑶性别、独身子女、母亲学历、学习成绩、父母期望、居住成员、家庭关系、与同学关系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结论银川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对银川市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黄海杰;
    2007, 21(3): 268-268,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蒋立新;王永刚;周杰;李玥;钟跃星;
    2007, 21(3): 269-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碘缺乏病(IDD)防治效果。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00年和2005年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居民户盐碘合格率由2000年的90.5%上升到2005年的95.0%。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2000年的7.62%降为2005年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P<0.05)。2000年和2005年尿碘>100μg/L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均超过9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仍很艰巨。
  • 专题调查
    周红;
    2007, 21(3): 271-271,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陶文英;
    2007, 21(3): 272-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严志玲;王萍;曾宪柳;杨兵华;廖志华;
    2007, 21(3): 274-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马磊;王海波;
    2007, 21(3): 275-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沂水县城镇与农村部分中学生对于艾滋病(AIDS)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选取沂水县城镇4所中学、农村6所中学的中学生536人,采取问卷调查。结果城镇和农村两地中学生知道3条传播途径的比例为79.4%和41.7%,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的比例各为47.5%和31.7%,在学校学过有关AIDS知识的比例分别为76.7%和33.0%,具有差异。而城镇与农村的中学生AIDS病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分别为28.1%和26.3%,看过描写性行为作品的比例分别为19.3%和17.3%,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1.1%和80.4%。结论在中学生尤其是农村的中学生中,应尽快开展科学、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性知识的教育。
  • 专题调查
    王欣铸;林昌勇;
    2007, 21(3): 276-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影响某高职院校学生患病后不能及时就诊的因素。方法在某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8 495人,采用集体匿名自填问卷方法调查,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结果不同性别学生患病后未及时就诊率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未及时就诊率高于女生未及时就诊率。这可能与男生比女生更觉得自己有抵抗力有关,也可能与女生比男生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及自负好强心理有关。结论大学生患病后不能及时就诊的比例较高,应引起家长关注,同时应引起高校及卫生、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采取相应预防干预措施。
  • 专题调查
    张新平;吴家兵;周晓敏;彭邦来;
    2007, 21(3): 278-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十堰东风教育集团中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及来源情况,为制订学生预防禽流感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十堰东风教育集团4所中学的881名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及来源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十堰东风教育集团高、初中生禽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58.10%、53.59%,从各项禽流感知识掌握来看,学生大部分禽流感防治知晓率都不高。母亲文化程度、职业与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着一致性,知晓率依次为防治措施>传播途径>基本知识。初、高中生的禽流感防治知识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分别为68.81%、74.09%,初、高中生通过医生获得知识最低,分别为28.10%、12.42%。结论十堰东风教育集团中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掌握知识也不全面。应加强学校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工作。
  • 专题调查
    许月容;
    2007, 21(3): 280-28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景周芳;唐桂莲;
    2007, 21(3): 281-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李浩涛;金艳;
    2007, 21(3): 283-284,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对524名贫困生进行测验。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实验性、怀疑性和独立性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运用探素性因素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主要由责任心、支配性、敏感性、独立性和社会性5个因子构成,它们解释了总变异的61.32%。结论贫困大学生群体有独特的的人格特征。
  • 专题调查
    季诚;俞杰;姜琴;
    2007, 21(3): 285-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卫校女性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2名卫校女生进行心理测验;运用访谈法,收集学生家庭环境资料,为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提供依据。结果亲密性、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差,矛盾性、成功性、控制性突出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其不同的家庭环境特征。结论家庭环境对卫校女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 专题调查
    邢玉娥;康荣芹;
    2007, 21(3): 287-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大学生是使用抗菌药的主要人群之一,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由于不少患者在就诊前就已经使用了抗菌药,因此大学生患者对抗菌药知识的了解,是关系到能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该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控制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来校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大学生患者,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结果有90.4%(448/500)的大学生近3年曾自行应用过抗菌药,大学生抗菌药知识来源于医生的只占8.8%(44/800),抗菌药品来源于校医院处方的只占20.6%(103/500),大学生对抗菌药认识上的误区普遍存在。结论广大校医工作者应利用专业优势,向患者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的重要性以及乱用、滥用的危害,开展多种形式的合理用药指导。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杨才根;
    2007, 21(3): 288-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林静;
    2007, 21(3): 289-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6PF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的恃强性和兴奋性不断降低,乐群性、独立性和怀疑性逐渐增强。女大学生在乐群性、有恒性二方面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恃强性、怀疑性、世故性、独立性、自律性等方面高于女生。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人格特征变化不大,但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 专题调查
    厉芳红;戴王磊;
    2007, 21(3): 290-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杨建平;
    2007, 21(3): 292-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山区高校学生乙肝防治知识、行为状况,为健康教育寻找依据及不足。方法分三个年级整群抽取47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三个年级学生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预防知识、检测与治疗常识等方面的认知率基本相近达90%。在相关态度和相关行为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持有率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大多数大学生掌握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说明健康教育课程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忽视改善大学生对待疾病的态度教育。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课应以基本知识和行为指导相结合。
  • 专题调查
    尚凡晶;张春敏;陈钢钢;邢学武;张林明;郜原;王维;赵华明;陈显久;郭建锴;
    2007, 21(3): 294-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奉献精神现状,为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提供参考。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84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有效问卷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有56.96%,22.47%,20.57%的大学生对奉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这一说法表示同意,不同意和难以判断;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弱病残时,93.22%的大学生能主动让座,4.16%的大学生选择假装没看见,还有2.62%的大学生选择别人不让我也不让;大学生对自身奉献精神进行评价,认为奉献精神一般的占51.01%,认为强的和弱的分别占24.61%和24.38%。结论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奉献意识,把奉献精神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并且在生活中能够发扬奉献精神,但是大学生自身对当前大学生的奉献精神状况评价并不高。
  • 专题调查
    黄群;
    2007, 21(3): 296-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某师范学院学生休学的原因,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更科学地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对1991~2005年15年间休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和原因分析。结果学生休学率为2.68%,因病休学为总休学人数的95.58%,休学的前三位病因为病毒性肝炎、神经症、肺结核,为因病休学人数的85.29%,为总休学人数的81.35%。结论肝炎、肺结核病、神经症是危害学生健康的主要疾病,控制传染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白光梅;刘丽华;叶锦文;
    2007, 21(3): 297-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王孟湘;许士祥;
    2007, 21(3): 299-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和变化趋势,以加强对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1996~1999年和2004~2006年入学的7届新生HBsA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1996~1999年HBsAg阳性率为7.91%,2004~2006年HBsAg阳性率为3.38%,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应积极对未感染HBV者接种乙肝疫苗,防止乙肝在大学校园里传播。
  • 疾病控制
    雷动;黄庆雄;
    2007, 21(3): 300-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查清百色市某中学师生腹泻爆发疫情,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调查校内师生用餐、用水情况,检测食堂部分菜肴和水源样品。结果患病师生无共餐史和可疑的共同食物。井水检测结果:细菌总数严重超标,检出大量总大肠菌群,说明该水源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但未分离出致病菌。结论认为本次事件是井水受到生物性污染引起不明病原腹泻爆发疫情。
  • 疾病控制
    管迅艳;
    2007, 21(3): 302-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鲁建民;
    2007, 21(3): 303-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黄锦荣;
    2007, 21(3): 304-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李毓清;
    2007, 21(3): 306-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赖秀英;廖志红;
    2007, 21(3): 307-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李欣殊;张洪;
    2007, 21(3): 308-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唐桂莲;景周芳;
    2007, 21(3): 309-309,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李海涛;韩永霞;高玉梅;
    2007, 21(3): 310-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某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策略和方法。方法对该高校的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职工总患病率为54.14%,其中仅患1种慢性病的占33.90%,同时患2种慢性病的占15.14%,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5.10%,男、女慢性病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最常见慢性病为高脂血症(19.30%)。结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呈上升趋势,积极开展教职工医疗保健服务可有效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 疾病控制
    严光伟;
    2007, 21(3): 312-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刘士英;
    2007, 21(3): 313-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陈雪玲;王保群;高琪;
    2007, 21(3): 314-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张晓慧;张聪琴;
    2007, 21(3): 315-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林桂珍;杜荣华;
    2007, 21(3): 316-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于梅;
    2007, 21(3): 317-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包皮环切术过程中病人的疼痛反应情况,探讨可以有效减轻或缓解病人手术中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国际常用的Mcgill疼痛问卷法将病人的疼痛反应程度进行分级,结合病人的各种临床表现给予心理护理、手术室基础护理和行为干预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69.23%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有疼痛感觉,65.38%表现为Ⅰ~Ⅱ级疼痛,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或减轻病人手术中疼痛反应。结论对手术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病人在手术中的痛苦。
  • 临床医学
    夏昕晖;何莉;张东方;王固新;谭明波;
    2007, 21(3): 319-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159例高危BPH患者的疗效。结果159例患者均1次顺利完成手术,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综合征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PKRP手术时间平均45(s=23)min,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平均30(s=28)g。出血量平均43(s=32)mL,术后48 h内拔除尿管,排尿均通畅。术后1、3、6、12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平均4.9(s=4.1)mL/s分别上升至17.6(s=4.5)、20.6(s=4.7)、21.3(s=5.5)、22.4(s=5.3)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平均23.7(s=3.28)分别下降至7.1(s=2.21)、6.3(s=2.15)、6.0(s=2.03)、5.6(s=2.00);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均下降(P均<0.05)。平均随访8(6~12)个月,尿道狭窄1例,暂时性尿失禁11例。无1例发生真性尿失禁。结论等离子双极电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操作方式、切除速度与传统TUR手术相似,而且具有止血效果好、使用生理盐水为冲洗液、无须负极板、手术创伤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 临床医学
    何小静;
    2007, 21(3): 321-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心痛定与金佛止痛丸治疗原发性痛经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含服心痛定每次10 mg,每天3次,连服3 d;对照组25例,口服金佛止痛丸每次10g,每天2次,连服3 d;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进行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等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7%,对照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痛定对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优于金佛止痛丸,且服用方便,显效快,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临床医学
    童艳梅;郭宗科;
    2007, 21(3): 323-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朱素侠;
    2007, 21(3): 324-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5例该病患儿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护和超声心动图检测EF、FS、CI,并对出现期前收缩患儿作了对比性观察。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74%)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46%),并且能发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复杂心律失常。24 h心脏早搏>14 400次者与24 h早搏<14 400次者比较,左心功能明显受影响。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全面地显示心电异常活动,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降低;频发早搏可影响心功能。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杨柳;
    2007, 21(3): 326-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陈明春;
    2007, 21(3): 327-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缪世昌;徐明伟;周荣魁;
    2007, 21(3): 328-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胸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后路AF系统固定联合后路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57例,按Denis分型:压缩型骨折15例,爆裂型骨折37例,安全带型骨折1例,骨折脱位型4例。21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结果术前后相比,伤椎前后缘高度平均纠正37.8%、15.6%,cobb氏角平均矫正12.6°。随访时椎体畸形变病例占15%。以原发爆裂骨折的椎体中央部丢失居多。术前神经不全损伤者术后87%恢复,但3例完全损伤者仅有1例恢复。术后未见断针,但弯曲松动者为7例。结论后路AF系统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复位病椎、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 临床医学
    冯晓安;
    2007, 21(3): 329-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7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为100%,诊断符合率为84%。误诊率为6%。结论高频超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临床医学
    宋培栋;
    2007, 21(3): 330-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马洁;杨鸿鹏;郭辉;
    2007, 21(3): 331-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张衣国;
    2007, 21(3): 332-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刘萍;
    2007, 21(3): 334-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王秀兰;吴菲;
    2007, 21(3): 335-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马玉兰;赵桂英;
    2007, 21(3): 337-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唐凤娟;
    2007, 21(3): 338-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王东盛;
    2007, 21(3): 340-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褚韩生;
    2007, 21(3): 341-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高丽;王问海;
    2007, 21(3): 342-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张博生;
    2007, 21(3): 343-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孟杰;
    2007, 21(3): 34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 讲座
    郭果毅;谭进;蔡景红;肖建武;罗育兰;吴元清;
    2007, 21(3): 346-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王余幸;刘筱蔼;
    2007, 21(3): 349-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白秀英;
    2007, 21(3): 351-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 讲座
    李茂莲;
    2007, 21(3): 352-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戚永娟;严冰;
    2007, 21(3): 353-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综述
    高园园;孔维民;
    2007, 21(3): 35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张艺玲;黄子杰;
    2007, 21(3): 358-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陈顺泰;
    2007, 21(3): 361-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学校进行“防艾日”教育的效应及需求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在学校开展“防艾日”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4年12月开展“防艾日”宣传活动前、后,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同一抽样人群进行2次同样问卷调查。结果(1)基本知识正确率由78.1%提高到89.8%,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确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行为、态度正确率由61.3%提高到70.4%,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确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校进行“防艾日”教育效果显著,答题正确率较低的知识点是今后教育需求重点,学校“防艾”教育有待继续加强。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马秀云;
    2007, 21(3): 363-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李大罕;郭瑞清;
    2007, 21(3): 364-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刘福科;刘曙光;
    2007, 21(3): 365-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蒋选荣;
    2007, 21(3): 367-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