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健康教育与管理
  • 健康教育与管理
    王梓丞,张雪,赵睿婷,周梅芳,高翔,李璐
    2023, 37(12): -2--3,959-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州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探究电子健康信息获取行为对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为提高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广州市10所高校本科生共1 002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获取情况;分析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结果 广州市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得分为51(43,56)分,合格率为49.5%;81.0%的本科生会主动获取电子健康信息,医疗卫生机构官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网站、医学数据库是调查对象评分较高的3种搜寻渠道,而调查对象获取健康信息的常用渠道依次为搜索引擎(68.6%)、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51.4%)、健康专题网站(41.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低年级、生源地为农村、拥有多种医保、自评健康状况好、健康咨询途径为网络、有健康信息搜寻经历、健康信息搜索频率>3次/周是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促进因素(P<0.05)。结论 广州市高校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电子健康信息搜索行为与健康信息渠道认知存在偏差。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姚芳,黄桥梁,杨海兵
    2023, 37(12): 881-8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全国5个地区的1 597名中小学在校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教师参与学校健康教育的情况以及健康教育课的师资情况,为修订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相关规范制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5个地区的1 597名在校教师进行线上问卷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校健康教育掌握熟悉情况、实施应用情况、问题与建议4个部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9.87%的教师基本了解学校健康教育内容,64.58%的教师参加过相关培训,77.12%的教师报告有统一的健康教育教材,67.52%的教师报告每周有一次健康教育课,75.17%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健康教育背景,59.25%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经常结合健康教育有关内容。教师参与学校健康教育的情况在地区、城乡、授课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任课教师41.69%由校医/保健教师担任。结论 学校教师参与和了解学校健康教育的情况基本良好。为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实施效果,需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 健康教育与管理
    赵颖,胡微,陈明明,李丽
    2023, 37(12): 885-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徐州某高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况,为今后制订更加全面系统的口腔健康宣教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956名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信行情况问卷调查,并比较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学生知信行水平。结果 知信行总分方面,城市、农村学生M(P25~P75)分别为60(56~64)、60(56~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6,P=0.034);大一、大二、大三学生M(P25~P75)分别为60(52~64)、60(56~64)、64(56~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71,P<0.001)。知识得分方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M(P25~P75)分别为20(16~24)、24(20~24)、24(2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33,P<0.001)。态度得分方面,男生和女生M(P25~P75)分别为12(8~12)、12(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8,P=0.022)。行为得分方面,男生和女生M(P25~P75)分别为28(24~32)、28(2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13,P<0.001);城市、农村学生M(P25~P75)分别为28 (24~32)、28 (2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6,P<0.001);大一、大二、大三学生M(P25~P75)分别为28(24~28)、28(24~28)、28(2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863,P=0.002)。结论 徐州某高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较低,特别是新生、农村学生,也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建议开展针对性的口腔健康宣教,提高大学生口腔保健水平。 
  • 健康教育与管理
    董秀娟,王博静,陈爱香,郭小燕,贺利平,张召弟
    2023, 37(12): 889-892,8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社区育龄期妇女电子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影响社区育龄期妇女电子健康素养的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长治市某两个社区育龄期妇女开展调研,使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S)对社区18~50岁育龄期妇女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各因素与社区育龄期妇女电子健康素养之间的关系。结果 217名社区育龄期妇女的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26.5分(SD=6.298),合格率为23.5%。获取互联网健康信息的上网工具数量不同(F=3.414,P=0.018)、获取互联网健康信息渠道数量不同(F=3.327,P=0.021)、上网查询健康相关信息频繁程度不同(F=3.244,P=0.023)、对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心程度不同(F=7.092,P<0.001)及认为网络健康信息的可靠程度不同(F=5.667, P=0.001)对社区育龄期妇女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担心上网查询健康相关信息会泄露个人隐私的程度(β=-0.229,t=-3.42,P<0.001)、获取互联网健康信息的上网工具数量(β=0.170,t=2.628,P=0.009)、认为网络健康信息的可靠程度(β=0.150,t=2.214,P=0.028)是社区育龄期妇女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显著预测因子,能解释12.8%的社区育龄期妇女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变化。结论 对社区育龄期妇女开展电子健康素养干预时应考虑其互联网健康信息的使用情况。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刘明,刘园园,黄志琴,方芳
    2023, 37(12): 893-895,9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高等院校学生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式对安徽省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207名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综合知晓率为98.92%。高年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综合知晓率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χ2=4.298,P=0.041),农村户籍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综合知晓率明显低于城镇户籍学生(χ2=6.286,P=0.023,OR=3.885,95%CI:1.241~12.159)。结论 安徽省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综合知晓率较高,但农村户籍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今后学校应重点加强上述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张咏红,经海容
    2023, 37(12): 896-8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徐州市铜山区近5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掌握布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布病今后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的制订和调整提供方案。方法 收集徐州市铜山区布病疫情监测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的方法,对2018—2022年徐州市铜山区布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本地布病病例4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男女性别比为2.21∶1;年平均发病率0.72/10万,不同年份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P<0.001),2018—2022年徐州市铜山区布病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波动,且2019 —2022年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全年病例发生以2— 6月病例较多;50~6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最多,为11例(24.44%);职业以农民(51.11%)、家务及待业人员(33.34%)为主。结论 徐州市铜山区人间布病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波动,2019 —2022年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应多部门联合加大防控力度。 
  • 疾病控制
    张培栋,马丽丽,孙传武,童晶,杜阳光,吴畏畏
    2023, 37(12): 900-9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1997—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的流行情况,评估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感染途径的差异,为徐州市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1997—2022年徐州市HIV/AIDS病例资料,对徐州市艾滋病年度发病率、病例构成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等病例的传播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22年,累计上报现居住地为徐州市HIV/AIDS病例3 342例,现存活(现患)2 762例。徐州市HIV/AIDS发病率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χ2趋势=706.856,P<0.001),2010 —2017年上升最为明显,2017年后出现波动性,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2012年以前每年新增病例以铜山区为主,但占比呈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新增病例以主城区为主。2012—2022年55岁以上病例占当年新增病例比例呈增长趋势。徐州市HIV/AIDS的传播途径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疫情以性传播为主,占89.71%,2008年前以血液途径传播为主,2013年以后再无血液途径病例报告;徐州市首例同性途径感染病例发现于2007年,此后同性途径感染病例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职业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农民26.88%、商业服务24.04%、待业20.24%。结论 徐州市HIV/AIDS的总体疫情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病例传播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病例增长较快,应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农村外出务工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 疾病控制
    刘杰,丛龙学
    2023, 37(12): 905-9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天津市宁河区某中学1起诺如病毒(NV)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类似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方法 依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及《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进行现场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采集相关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NV核酸检测。结果 2019年11月12日至17日,此次疫情累计41例NA确诊病例,其中学生38例,罹患率为3.02%(38/1 260);教职工3例,罹患率为1.22%(3/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84,P=0.115)。各年级学生均为420人,病例罹患率分别为高一4.76%(20/420)、高二2.62%(11/420)、高三1.67%(7/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8,P=0.027)。走读生和住校生罹患率分别为0.68%(3/439)、4.26%(3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2,P<0.001)。采集粪便、呕吐物、肛拭样本95份,进行NV核酸检测,其中59份检出NV-GⅡ型,阳性率为62.10%(59/95);粪便、肛拭、呕吐物样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00%、46.67%、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8,P=0.006)。结论 本次疫情由NV-GⅡ型引起,存在年级聚集性,粪便标本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标本;在采取病例隔离诊治、卫生消毒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处理疫情时应加强传播途径、传染源调查以及病毒核酸检测,以便及时识别、妥善处理,控制疫情传播。 
  • 疾病控制
    沈媛,陈银宝,张克相
    2023, 37(12): 908-910,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射阳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Excel、SPSS软件分析AEFI的监测报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2年射阳县共报告AEFI病例841例,报告发病率各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3,P=0.011),841例病例中主要为一般反应,占比95.71%,年龄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儿童及50岁以上人群,夏秋季节报告数增多,报告发生数位于前3位的疫苗分别为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新冠疫苗、麻腮风疫苗。结论 射阳县AEFI监测系统运行良好,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系统信息进行分析,提高监测敏感性。 
  • 口腔卫生
  • 口腔卫生
    刘兴仁,赵梅洱
    2023, 37(12): 911-913,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某高校教职工楔状缺损的患病情况,为其预防保健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校2 968名35~64岁在职教师楔状缺损患病率、治疗率等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将牙位分布及频数分布等情况作为统计指标。应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楔状缺损总患病率为 46.43%,总治疗率为19.65%,3个年龄组间患病率(35~44岁为43.17%, 45~54岁为47.79%, 55~64岁为53.50%,χ2趋势=15.79,P<0.05)、治疗率(35~44岁为9.75%, 45~54岁为19.78%, 55~64岁为33.83%,χ2趋势=193.0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了性别不是影响因素(P >0.05),其余年龄、岗位以及文化程度均是影响因素。患病率最高的是第1前磨牙(30.46%),最低的是第2磨牙(0.80%)。结论 本高校教职工楔状缺损的患病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口腔预防与保健的宣传教育。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陈才煌,吴志刚
    2023, 37(12): 914-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离心运动与空中踏车加腹式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心肺耐力的影响,为稳定期COPD患者的康复提供更适宜的训练技术。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剔除脱落病例后,最终2组各43例纳入研究。观察组进行离心运动训练,对照组进行空中踏车+腹式呼吸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4周检测2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最大摄氧量(VO2 max)、最大公斤摄氧量(VO2 max/kg)、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最大心率(HRmax)、氧脉搏(O2/HR)、无氧阈(AT)、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肺动脉压(PAP)水平;记录训练前、训练后2周和训练后4周2组膝关节活动度、步行速度、肌酸激酶(CK)水平;比较训练前、训练后4周2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FVC、MVV水平分别为(2.92±0.51)L、(56.81±9.06)L,对照组分别为(2.68±0.53)L、(52.75±9.33)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40、2.047,P均<0.05);训练后观察组VO2 max、VO2 max/kg、VEmax、AT分别为(1.71±0.42)L、(23.62±4.85)mL/kg、(49.66±9.13)L、(13.86±3.28)mL/(kg·min),对照组分别为(1.53±0.36)L、(21.46±3.52)mL/kg、(45.58±9.25)L、(15.65±3.89)mL/(k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34、2.364、2.059、2.307,P均<0.05);训练后2组的CI、EF、CO、P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4周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步行速度、CK水平分别为(71.48±6.22)°、(0.75±0.09)m/s、(206.37±34.45)IU/L,对照组分别为(68.59±5.39)°、(0.62±0.22)m/s、(181.06±39.74)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03、3.586、3.156,P均<0.05);2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离心运动训练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肺耐力,加速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临床医学
    张清伟,许毅娇,杨舒雯,陈志盛,肖雄
    2023, 37(12): 919-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用于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11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利用ACCI量表进行ACCI评分,以ACCI评分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ACCI评分组及高ACCI评分组,比较2组患者ICIs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10例NSCLC患者中,ACCI评分最低3分、最高13分,中位评分7分。将ACCI评分<7分患者纳入低ACCI评分组(41例)、ACCI评分≥7分纳入高ACCI评分组(69例),2组患者除病理类型、分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PS)评分外,其他一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和高ACCI评分组患者治疗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低ACCI评分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高ACCI评分组明显延长(15个月vs 11.5个月,P=0.035);低ACCI评分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较高ACCI评分组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和Ⅳ期与NSCLC患者PFS有关,而ECOG-PS评分、NLR与NSCLC患者OS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 [风险比(HR)=1.249,95%CI:(1.148, 1.360),P<0.001]、ECOG-PS评分[HR=2.544,95%CI:(1.126,5.748),P=0.025]与更长OS相关,而NLR [HR=1.176,95%CI:(1.097,1.262),P<0.001)]是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在接受ICIs治疗的NSCLC患者中,低ACCI评分组患者PFS明显延长,且中位OS有延长趋势,但ACCI不是预测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指标。NLR和ECOG-PS评分与NSCLC患者更长OS相关,而NLR是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子。 
  • 临床医学
    黄燕兰,郭腾捷
    2023, 37(12): 925-9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液不液化患者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子DNA碎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精液不液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生育功能健康男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率及精子DNA碎片指数(DFI)间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子DFI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率分别为(40.36±4.25)×106/L、(25.74±3.25)%、(7.89±1.12)%,低于对照组的(76.85±7.39)×106/L、(47.89±4.32)%、(22.41±2.89)%,精子DFI为(29.47±3.42)%,高于对照组的(14.25±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04、40.973、46.847、41.353,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与精子DFI呈负相关(r=-0.485、-0.437、-0.476,P均<0.001)。结论 精液不液化患者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精子及正常形态率偏低,精子DFI偏高,且精液常规参数与精子DFI呈负相关,可为临床评估男性生育力提供重要参考。 
  • 临床医学
    张文茜,王鑫,万苗苗
    2023, 37(12): 928-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输卵管妊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0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98例患者,将2020年5月—2021年1月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2月—2021年10月的4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2组均持续随访6个月。对比2组术后恢复、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5.43±4.78)分、(47.60±4.2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7、3.087,P=0.004、0.003);实验组护理后自护能力测量量表(ESCA)中的健康知识水平、护理技能、责任感、护理概念维度及总分评分分别为(53.56±7.06)分、(37.32±6.62)分、(25.17±2.52)分、(26.28±5.02)分、(143.48±14.6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0、6.599、9.721、4.329、6.392,P均<0.001);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量表中的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维度评分分别为(78.73±7.25)分、(79.16±7.44)分、(80.85±7.25)分、(82.86±6.3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3、4.409、5.191、6.835,P均<0.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92%)高于对照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输卵管妊娠手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 临床医学
    朱新如
    2023, 37(12): 932-934,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联合自由体位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于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90例产妇,按奇偶数字法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采取常规围产期分娩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接生法联合膀胱截石位分娩,观察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比2组会阴裂伤程度、会阴疼痛、第二产程时间、自我效能感、性生活质量、产妇满意度及会阴侧切率。结果 观察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会阴疼痛评分为(2.06±0.87)分,对照组为(4.80±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5,P<0.05)。分娩前2组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察组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The Short Form of the Chinese Childbirth Self-Efficacy Inventory,CBSEI-C32)中的OE-16、EE-16分量表评分为(132.70±11.19)分、(141.82±9.38)分,对照组为(118.13±10.38)分、(125.33±8.2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4、8.456,P均<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中性满意度评分为(4.01±0.72)分,对照组为(3.20±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7,P<0.05)。结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联合自由体位能减轻自然分娩产妇会阴裂伤与疼痛程度,提高产妇自我效能感,加快产程及产后康复,产妇满意度更高。 
  • 临床医学
    暴晓蕊,王东俞,杨利利
    2023, 37(12): 935-937,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用于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本院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20例,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对比2组依从性、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 观察组依从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23);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27.65±2.13)分、(37.91±3.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12±2.26)分、(44.94±3.1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38、12.282,P均<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09);干预后,观察组GQOL-74、ESCA评分分别为(92.15±3.26)分、(131.26±8.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5.24±3.22)分、(119.24±8.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81、7.903,P均<0.001)。结论 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应用于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卫生管理
  • 卫生管理
    石祥奎,牛勇,刘源,刘波,王海舰,葛翠华,黄亭,沐宇
    2023, 37(12): 938-940,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医疗机构施行总药师制,对提升药师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保药品费用的作用。方法 以2022年为实验组,施行总药师制对药品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合理用药绩效考核、施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管理工作、药品采购预算、成立审方中心、发挥临床药师作用,推动基本药物和医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应用、参与临床路径和学科发展。以2021年未实施总药师制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021年和2022年的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合理用药指标以及药品费用等经济学指标。结果 2022年1—12月产科、妇科及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均明显下降,基本药物临床使用金额占比提升,带量采购药品顺利完成任务量。门诊人均次药品费用减少(95.66±15.18)元,住院患者人均降低药品费用(221.18±36.48)元。结论 医疗机构施行总药师制,可以促进合理用药,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医保控费。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李永峰
    2023, 37(12): 941-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药师干预前后某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变化,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利用HIS系统调取2020年7 —12月(干预前)每月50例共30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病例进行回顾性医嘱点评分析。2021年初根据点评结果制订并实施干预整改措施,干预后,调取2021年1—6月每月50例共30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病例进行点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变化。结果 干预前医嘱合理率为84.00%,干预后合理率为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P<0.05)。干预前后600例病例中,ADR均为一般不良反应,干预前21例,干预后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由7.00%下降至3.00%。结论 开展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针对性制订并实施干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水平,降低ADR发生率,能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 综述与讲座
  • 综述与讲座
    肖李甜,罗海龙
    2023, 37(12): 945-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部分对认知功能相关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主观性较强的量表评估,对各种疾病相关的认知功能改变评估缺乏可靠、可重复性的客观指标。P300对各种疾病相关的认知功能评估提供了一种可靠且具有可重复性的客观指标,对临床疾病的认知功能损害早期诊断和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就P300在认知功能改变相关疾病的应用作一综述,以便对各种疾病的认知改变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及预防,改善患者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 
  • 综述与讲座
    曾艺,郑频频,钱海红
    2023, 37(12): 949-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是当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3.5亿抑郁患者,我国约有9 500万,并呈不断上升趋势,新冠疫情流行导致全球抑郁问题更加凸显。抑郁也是影响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认知行为疗法是大学生抑郁干预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大学生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抑郁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王晓净,姜辉,余熙慧
    2023, 37(12): 954-95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科室收治1例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包括呼吸支持、营养支持,以及生命体征监测、饮食管理、皮肤护理等,患儿病情好转。可见,针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士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康复。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赵宏伟,俞登虎
    2023, 37(12): 956-9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治疗,持续14 d。对比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内分泌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7.50±1.82)分,血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20.22±3.15)pg/mL、(7.33±1.06)mg/L、(150.27±15.08)pg/mL、(8.66±1.75)μg/L、(11.20±2.01)μg/L、(1.29±0.20)μg/L,低于对照组的(10.19±1.73)分、(26.38±4.12)pg/mL、(9.25±1.57)mg/L、(182.03±20.45)pg/mL、(10.52±2.01)μg/L、(15.05±2.16)μg/L、(1.68±0.2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能提高ACI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炎症水平,改善神经内分泌因子,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