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疾病控制
    张培栋,马丽丽,孙传武,童晶,杜阳光,吴畏畏
    中国校医. 2023, 37(12): 900-904.
    目的 了解1997—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的流行情况,评估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感染途径的差异,为徐州市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1997—2022年徐州市HIV/AIDS病例资料,对徐州市艾滋病年度发病率、病例构成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等病例的传播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22年,累计上报现居住地为徐州市HIV/AIDS病例3 342例,现存活(现患)2 762例。徐州市HIV/AIDS发病率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χ2趋势=706.856,P<0.001),2010 —2017年上升最为明显,2017年后出现波动性,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2012年以前每年新增病例以铜山区为主,但占比呈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新增病例以主城区为主。2012—2022年55岁以上病例占当年新增病例比例呈增长趋势。徐州市HIV/AIDS的传播途径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疫情以性传播为主,占89.71%,2008年前以血液途径传播为主,2013年以后再无血液途径病例报告;徐州市首例同性途径感染病例发现于2007年,此后同性途径感染病例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职业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农民26.88%、商业服务24.04%、待业20.24%。结论 徐州市HIV/AIDS的总体疫情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病例传播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病例增长较快,应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农村外出务工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 疾病控制
    周志伟,孙传武,徐荣艳
    中国校医. 2023, 37(2): 96-99.
    目的 分析2015 —2020年徐州市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感染的变化趋势、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为制定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 —2020年徐州市新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信息,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5 —2020年徐州市累计报告青年学生病例76例,其中18~24岁青年学生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占比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1,P=0.017),以2019年青年学生病例新发报告率最高,为11.9/10万。青年学生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75∶1,高于非学生病例的10.5∶1(χ2=4.867,P=0.027)。青年学生病例以18~24岁组占比最多,为96.8%,高于青年非学生病例的88.2%(χ2=8.158,P=0.004)。青年学生病例在徐州市区占72.4%,高于青年非学生病例的41.7%(χ2=21.143,P<0.001)。青年学生病例主要发现于自愿检测咨询、医疗机构,分别占 59.2%、30.3%。青年学生报告率观测值Joinpoint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15~24岁年龄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5.8,新报告率保持平稳。结论 2015 —2020年徐州市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疫情趋势相对平稳,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应加强青年学生群体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 
  • 疾病控制
    赖秀连,廖文兰,彭琪珍
    中国校医. 2023, 37(11): 824-826.
    目的 了解上杭县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订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2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HIV/AIDS病例报告历史卡片信息,分析上杭县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22年共报告HIV/AIDS 262例(AIDS 79例,HIV 1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31.72,P<0.001),男女性别比为3.03∶1;年龄以≥50岁年龄组最多(63.0%);以汉族 (93.8%)、小学文化(34.3%)、农民(65.3%)、以已婚有配偶(64.1%)为主,病例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94.3%)。结论 应加强≥50岁人群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加大检测力度,加强防范措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 综述与讲座
    刘芳, 杨硕, 张颖
    中国校医. 2024, 38(10): 784-78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0216
    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网络欺凌干预项目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结合量化结果,发现国外网络欺凌干预项目研究热点包括网络欺凌流行率、保护性因素、家庭教育、预防及干预计划的有效性等。精读高被引文献,深入梳理并分析热点网络欺凌干预项目的具体内容,总结出当前干预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并提出学校网络欺凌干预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 精神卫生
    樊宇航
    中国校医. 2022, 36(10): 739-741,756.
    目的 探讨社交媒体信息超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交媒体倦怠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社交媒体信息超载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社交媒体超载量表(SMIO)、社交媒体倦怠量表(SMF)、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对某高校594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结果 594名大学生社交媒体信息超载均分为(12.53±3.78)分,社交媒体倦怠均分为(15.56±4.55)分,性别、年级、社交媒体使用年限不同的大学生SMIO、SMF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MIO、SMF得分与DASS总分均呈正相关(r=0.345、0.362,P<0.01)。社交媒体倦怠在社交媒体信息超载与DASS总分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21.24%,其Bootstrap95%的置信区间为[0.034~0.199]。结论 社交媒体信息超载负向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且社交媒体倦怠在社交媒体信息超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学校、家庭应当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并及时干预,避免或减少社交媒体信息超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损害。 
  • 病例报道
    王玮,陆艺,李宝丽,冉云,米国琳,夏伟丽,刘娅飞,任国强
    中国校医. 2023, 37(8): 635-638.
    为了探索心理治疗在重性精神障碍治疗中的独特价值,本文对1例双相情感障碍共病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过程进行报道。针对本例复杂的共病情况,治疗师全面、系统地评估病情,制订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结合药物治疗,治疗时长34个月,在治疗结束后通过第三方精神科医师检查评估,患者情绪平稳,达到临床痊愈。本病例为解决重性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共病以及复杂心理问题,提供新的联合治疗视角和长程治疗模式。 
  • 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
    钟小景1, 陈晓霞1, 陈宇清1, 钟健东2, 武静3, 4
    中国校医. 2025, 39(1): 47-52.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07
    目的 分析国内外医学生1994年至今的睡眠状况,为推动我国医学生睡眠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为中英文文献数据来源,检索时间为1994年1月—2024年4月。采用Scimago Graphica 1.0.30软件用于绘制国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使用 CiteSpace 6.1.R6 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412篇,英文文献759篇。可视化结果显示,自2018年以来,国内外发文量均呈高速增长并已形成核心作者群,我国总发文量在全球排第3位(94篇)。“医学生”“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是国内外研究共有的高频关键词,“睡眠模式”“智能手机成瘾”是国际上近3年出现的突现词。结论 近年来,医学生睡眠质量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主题,国内仍需针对医学生睡眠质量相关的心理、学业进一步开展睡眠医学教育等主题研究,并以医学生睡眠模式改变及智能手机成瘾作为研究趋势。
  • 医学教育
    袁梦梦,李嘉欣,李恵萍
    中国校医. 2022, 36(11): 860-864.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下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认同量表、护生专业承诺量表对安徽某院校的588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职业认同总分为(58.17±11.27);护生专业承诺总分为(86.55±20.01);职业认同与专业承诺呈显著正相关(r=0.790,P<0.05);专业承诺总分、“有无您崇拜的护理前辈或老师”、“如果有机会,您是否会调换专业”两条目得分对职业认同有影响。结论 新冠疫情下本科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 疾病控制
    邢菲菲,杜昱,魏丹,杜阳光,童晶,高雪
    中国校医. 2023, 37(10): 751-753,757.
    目的 通过对徐州市2013—202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10个监测年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制定流感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监控的2013—2023流感10个监测年的流感样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23流感10个监测年共31 336份流感样病例(阳性检出率为10.07%),甲型H1N1(2009)、季节性H3型(H3N2)、乙型Yamagat(BY)和乙型Victoria(BV)4种亚型交替流行,但以H3和BV占比最高(58.07%和69.71%)。流感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季和春季(12月—次年4月)。流感阳性检出率:5~14岁组最高(15.94%),0~4岁组次之(9.45%),15~24岁组最低(3.55%)。流感阳性检出率中,不同年度、月份、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3.749、7 624.529、505.066,P均<0.001),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9,P=0.099)。结论 2013—2023流感监测年徐州市流感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以H3型和BV流行为主,高发人群是5~14岁和0~4岁;应重点关注儿童群体,加强学校疫苗接种宣传力度和环境消毒等防治措施。 
  • 综述
    魏延钊1,巩小惠1,范长一1,张雨琦2,王姗姗3,杜峰4
    中国校医. 2025, 39(1): 77-80,-3.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14
    基于mRNA疫苗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传染病预防和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引发了对mRNA疫苗与免疫记忆的深入思考。本文将探讨mRNA 疫苗诱导免疫记忆的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mRNA 疫苗与免疫记忆间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展望mRNA 疫苗与免疫记忆未来研究的方向。 
  • 临床医学
    张清伟,许毅娇,杨舒雯,陈志盛,肖雄
    中国校医. 2023, 37(12): 919-924.
    目的 探索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用于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11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利用ACCI量表进行ACCI评分,以ACCI评分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ACCI评分组及高ACCI评分组,比较2组患者ICIs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10例NSCLC患者中,ACCI评分最低3分、最高13分,中位评分7分。将ACCI评分<7分患者纳入低ACCI评分组(41例)、ACCI评分≥7分纳入高ACCI评分组(69例),2组患者除病理类型、分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PS)评分外,其他一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和高ACCI评分组患者治疗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低ACCI评分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高ACCI评分组明显延长(15个月vs 11.5个月,P=0.035);低ACCI评分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较高ACCI评分组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和Ⅳ期与NSCLC患者PFS有关,而ECOG-PS评分、NLR与NSCLC患者OS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 [风险比(HR)=1.249,95%CI:(1.148, 1.360),P<0.001]、ECOG-PS评分[HR=2.544,95%CI:(1.126,5.748),P=0.025]与更长OS相关,而NLR [HR=1.176,95%CI:(1.097,1.262),P<0.001)]是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在接受ICIs治疗的NSCLC患者中,低ACCI评分组患者PFS明显延长,且中位OS有延长趋势,但ACCI不是预测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指标。NLR和ECOG-PS评分与NSCLC患者更长OS相关,而NLR是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子。 
  • 专家述评
    邹志勇,马军
    中国校医. 2025, 39(1): 1-4.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62
    本文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现状、面临的挑战、涉及的优先关注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了未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策略。目前儿童青少年健康仍面临近视率过高、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挑战,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全面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此外,学校卫生在政策、工作、建设以及儿童青少年所处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策略方面,应结合“新质生产力”等优先关注领域,全方位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及生育力等方面的健康。 
  • 精神卫生
    张栋栋, 吉科一, 陈玲, 朱玉, 朋文佳, 徐鹏远
    中国校医. 2024, 38(10): 755-75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0209
    目的 了解高校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并比较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校学生社会支持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2—4月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6所高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使用个人中心社会网络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工具对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索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比较社会支持在非独生子女学生和独生子女学生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在2 806名研究对象中,非独生子女学生1 554人(55.4%),非独生子女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评价总分和主观支持维度分高于独生子女学生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交焦虑(非独生子女:OR=1.807,95% CI :1.054~1.122;独生子女:OR=1.049,95% CI :1.016~1.083)、抑郁(非独生子女:OR=1.074,95% CI :1.050~1.099;独生子女:OR=1.095,95% CI :1.067~1.125)和个体局部中心度(非独生子女:OR=0.772,95% CI :0.718~0.830;独生子女:OR=0.783, 95% CI :0.724~0.847)是影响2组学生社会支水平的共同因素,而单亲的家庭结构(OR=0.534, 95% CI :0.299~0.953)和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OR=0.385,95% CI :0.243~0.609)则是非独生子女学生所特有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校学生中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既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独有的特征。在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和社会家庭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大环境下,学校应当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升社会支持水平和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 生长发育
    侯玉玮,罗淑颖,王一然,严惠,张耀东
    中国校医. 2022, 36(10): 732-735,76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物不耐受在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生长发育迟缓儿童143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儿童10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半定量间接法比较2组儿童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IgG,采用SPSS 21.0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长发育迟缓儿童中出现食物不耐受者125例,占87.4%,健康对照组中出现食物不耐受者61例,占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47,P<0.001)。2组在食物不耐受种数上(1种、2种、3种、4种及以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5.399,P<0.001)。2组儿童主要不耐受食物均为鸡蛋和牛奶,病例组中鸡蛋、牛奶、大麦三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9.2% vs.33.9%,P<0.001;66.4% vs.43.1%,P<0.001;13.3% vs.5.5%,P=0.041),并且这三种食物不耐受严重程度在2组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年龄进行分层,发现0~3岁年龄组中,病例组食物不耐受总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83.7% vs.51.7%,P<0.001),主要集中在鸡蛋(62.2% vs.28.1%,P<0.001)和牛奶(67.3% vs.42.7%,P=0.001);3岁以上年龄组中,病例组整体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于对照组(95.6% vs.75.0%,P=0.042),然而14种食物不耐受在2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在生长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作为预防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新途径。 
  • 健康教育与管理
    郭雯雯, 曾慧梅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13-817.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3
    目的 调查肇庆市6所高校828名大学生的生育知识和生育意愿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3—5月,采用中文版卡迪夫生育知识量表(CFKS-C)、自制生育意愿调查表及生育计划变化调查表对广东省肇庆市辖区内的6所高校828名大学生进行在线横断面调查,了解其生育知识、生育意愿现状,探讨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与CFKS-C正确率的相关性。结果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CFKS-C平均正确率为56.32%(SD=22.05),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你生育能力强”的误解率最高(82.85%)。782人(94.44%)有生育意愿,其中11.64%的学生意愿在30岁后生育。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是二年级的1.570倍(OR=0.637),男生比女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强1.623倍,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大学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低于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大学生(P<0.0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非广东籍、高年级和低CFKS-C水平在30岁后生育的意愿更强烈(P<0.05)。结论 肇庆市大学生生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在生活方式对生育力的影响存在误解,学校性教育中增加促进生育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育意愿,以减少未来非自愿无子女或小于预期生育计划的发生。
  • 综述与讲座
    苏贤,匡晓妮
    中国校医. 2024, 38(9): 715-718.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疾病谱发生变化,肥胖、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缺乏问题日益突出。我国86.2%的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为儿童提供膳食,但存在膳食供给欠合理的现象,可能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该文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托幼机构营养供给现状进行综述。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姚锦,万媛媛,袁先星
    中国校医. 2022, 36(9): 660-663.
    目的 掌握在校大学生对安全套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其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待自己恋爱时的态度和性行为发展现状,为加强大学生性教育及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马鞍山市某高校中抽取1 89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让调查对象通过微信App扫码的方式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中安全套的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0.8%,四个年级学生总知晓率最高为88.5%。性取向为与自己不同性别的占88.8%,同一性别的占2.0%,既有同性又有异性取向的占4.7%;其中男性为同一性别取向的占73.6%,女性为26.3%;双性取向中女生居多,占58.8%。主动报告发生过性行为的占9.8%(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调查总人数),女生性行为发生率(6.38%)低于男生(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0,P<0.001)。首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占63.9%。结论 1 897名大学生对安全套知识的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发生性行为的情况较多,但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较低,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预防不安全性行为。 
  • 精神卫生
    李嘉远,栾晶,张文艳,李洪杰
    中国校医. 2023, 37(4): 241-244,254.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齐齐哈尔市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的现状,探究影响睡眠拖延的相关因素,了解睡眠拖延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作息观念,为今后改善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及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在2022年1—3月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齐齐哈尔市839名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和睡眠拖延行为现状及自我控制情况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有54.14%的大学生睡眠类型倾向于晚睡型;睡眠质量得分为(1.18±0.93)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睡眠质量这一维度在专业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87,P<0.001);大学生睡眠拖延的总体得分为(3.34±0.6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睡眠拖延量表得分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2个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专业类型(F=2.609,P=0.034)和不同年级间(F=3.354,P=0.007)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睡眠拖延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受电子设备和娱乐活动的影响,看视频、打游戏居首位,占比21.81%,其次是聊天、饮茶与喝咖啡、反复思考某件事,分别占比14.05%、12.88%、12.66%,最后是在娱乐活动方面,社交软件、网上购物,分别占比10.01%和8.58%。经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是睡眠拖延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抵制诱惑、健康习惯、节制娱乐三个维度可解释6.8%的睡眠拖延行为。结论 调查的839名大学生的睡眠拖延行为较严重,导致睡眠拖延行为的主要因素有自我控制力不足,不能抵制外界的诱惑,过度网络游戏和社交,做事拖延等。大学生睡眠拖延会对入睡时间与睡眠质量造成显著影响。 
  • 疾病控制
    刘静,黄凤娇,朱清
    中国校医. 2024, 38(1): 34-36,44.
    目的 分析泉山区2010 —2022年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现状,为梅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 —2022年报告现住地为泉山区的梅毒病例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10 —2022年报告现住地泉山区的梅毒病例1 606例,发病率为20.7/105,13年中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2011年,发病率为31.8/105。其中Ⅰ期 、Ⅱ 期、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发病率分别为3.1/105、3.0/105、 0.3/105、 0.3/105、14.0/105。男性报告发病750例,发病率为25.6/105;女性报告发病为856例,发病率为27.9/105,男女性别比为 0.9∶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5,P=0.077) 。隐性梅毒报告1 085例(67.6%),远远高于Ⅰ期(243例) 、Ⅱ 期(231例)、Ⅲ期(24例)和胎传梅毒(23例)。梅毒发病各年龄段均有报告,其中15~59岁人群发病例数最多,为1 117例(69.6%),6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470例(29.3%)。结论 泉山区梅毒报告年均发病率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15~59岁为性活跃人群,发病较高;60岁以上人群为梅毒重点监测人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医疗机构住院病例梅毒筛查工作质量,以提高梅毒确诊病例正规治疗率。 
  • 综述与讲座
    王智勇,王锦,刘晓婷
    中国校医. 2023, 37(4): 310-313.
    情绪性进食是指并非因生理性饥饿,而是为了填补情绪需求而进食的一种行为模式。通过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了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基因水平)、心理因素(人格特质、负性情绪)、社会文化因素(“瘦”文化背景)和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喂养方式)。 
  • 疾病控制
    徐建芳,袁伟健,谈忠明,张楠
    中国校医. 2023, 37(1): 57-59.
    目的 通过分析本市某山羊交易市场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索针对性的有效防控措施。方法 对本次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实验室筛查,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结果 该起疫情的10例病例均为丹阳市珥陵镇大汤山羊市场从业人员,其中5例主动就诊发现,5例职业暴露人群筛查发现;对确诊病例和隐性感染者进行病原菌分离,在确诊病例中分离到布鲁氏菌4株,均为羊种3型菌;通过加强室内通风改造,在第二个屠宰年度发病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造前罹患率15.38%,改造后年度罹患率1.43%,χ2=8.77,P=0.003)。结论 呼吸道传播可能是本次布病暴发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和牲畜进场前的管理,做好职业暴露人群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牲畜交易市场疫情的发生。 
  • 疾病控制
    郑艳敏,滕臣刚,韩迪,胡佳,沈蕙,海波,张梦寒
    中国校医. 2022, 36(8): 568-570,602.
    目的 调查某中学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因,为校园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收集病例、食堂加工和配餐人员肛拭子标本以及可疑剩余食品、各类环境样本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 搜索到病例20名(罹患率2.03%),临床症状以腹泻(100.00%)、腹痛(85.00%)为主,少数伴有恶心、乏力等症状,无发热;流行曲线为点源暴露模式,可疑餐次为2020年4月29日晚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与酸菜鱼(RR=5.34,95%CI:1.30~105.03)有关;在4份肛拭子样本中检出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为α毒素基因阳性,判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本次事件是由学校食堂配餐引起的一起A型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暴发。对学校食堂可能引起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和大量繁殖的环节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综述与讲座
    赵国臣,钱瑞娜,郑蓉,李阁
    中国校医. 2024, 38(4): 305-308.
    一直以来中国高校校医院主要职责是为在校师生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服务,然而在新冠疫情、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校医院职能及工作重心有了新的变化,校医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与其担负的职责任务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校医院存在的资源设备配置落后、人力资源短缺、职称晋升困难、健康教育落实不足等现状,探讨当前形势下校医院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理论及对策层面提出具体思路及可行性建议。 
  • 综述与讲座
    张静,李卫宁
    中国校医. 2023, 37(8): 620-622,638.
    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可,实践者和研究者都在努力提升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本文系统回顾2018年以来的相关研究,发现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干预对象已关注到特定人群,干预的形式更为多样,结局的选择和测量更多元,现有研究均报告了积极的干预结果。但现有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组、干预方案的构建、结局变量及其测量工具和偏倚控制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应加强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干预方案的可推广性。 
  • 健康教育与管理
    李嘉欣,李惠萍,周梦珂,李咏林,张珊珊,高杰
    中国校医. 2023, 37(5): 332-335.
    目的 探讨600名大学生健康素养、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1年5 —12月选取6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居民健康素养评价量表、成年人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Pe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相关性,Amos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健康素养与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健康生活方式呈正相关(r=0.703,P<0.01;r=0.697,P<0.01;r=0.536,P<0.01),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呈正相关(r=0.852,P<0.01;r=0.639,P<0.01),自我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呈正相关(r=0.592,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大学生健康素养对健康生活方式既有直接效应(0.198)又有间接效应(0.563),总效应为0.761。自我管理的中介作用为0.422,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的链式中介作用为0.141。结论 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在健康素养对600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 精神卫生
    王玫茜,王文靖,夏梦佳,陆荣柱
    中国校医. 2023, 37(7): 515-517,524.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EMBU)对353名在校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自身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子女的焦虑情绪与父亲的拒绝(r=0.363)、过度保护(r=0.309),以及母亲的拒绝(r=0.384)、过度保护(r=0.305)呈明显正相关;与父亲的情感温暖(r=-0.110)、母亲的情感温暖(r=-0.137)呈负相关。子女的抑郁情绪与父亲的拒绝(r=0.349)、过度保护(r=0.334),以及母亲的拒绝(r=0.366)、过度保护(r=0.341)呈明显正相关;与母亲的情感温暖(r=-0.128)呈负相关,而与父亲的情感温暖(r=-0.100)无相关性。结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父母应适当调整教养方式以减少对子女的负面影响。 
  • 健康教育与管理
    田小芹,莫景富,黄瑶,唐亚飞,李丹
    中国校医. 2024, 38(7): 499-502,5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6 —12月抽取大一至大五年级共1 0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体力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 090名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达标的人数为630人,占57.80%。专科生体力活动达标率(53.3%)与本科生(40.6%),饮酒者体力活动达标率(55.4%)与非饮酒者(41.5%),BMI正常组(45.4%)体力活动达标率与消瘦组(33.7%),大五年级体力活动达标率(87.7%)与其余各年级(大一至大四年级分别为43.2%、48.5%、60.0%、59.6%),大四年级(59.6%)、大三年级(60.0%)体力活动达标率与大一年级(4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是否饮酒、体重指数、年级是体力活动水平是否达标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本次调查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达标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影响体力活动是否达标的主要因素是学历、饮酒、体重指数、年级等,建议学校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 病例报道
    余月嫚,孙士佳,张之烽
    中国校医. 2022, 36(11): 874-876.
    肺诺卡菌感染临床症状常不典型,病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若诊治不及时,病死率会比较高,病原学诊断是确诊该病的重要依据。乔治教堂诺卡菌是常见的人类诺卡菌病原体,革兰阳性需氧杆菌,其形态独特,具有弱抗酸性,但是酒精可脱色,且生长缓慢。2020年10月发现1例乔治教堂诺卡菌引发肺诺卡菌病,通过涂片革兰染色发现大量呈90°分枝甚至缠绕成团丝状的革兰染色阳性杆菌,弱抗酸染色为阳性,现对该病例的实验室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健康教育与管理
    石晶,赵春艳,孙远洁,邓艳春,崔婷
    中国校医. 2023, 37(2): 81-8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大学生关于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认知情况和接种意愿,为HPV疫苗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通州区1 76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大学生HPV及相关疾病知识、HPV疫苗知识和接种意愿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的大学生HPV及其疫苗认知水平。结果 本次调查1 760人,男女性别比1.13∶1,平均年龄(19.12±1.39)岁。35.91%(632/1 760)听说过HPV,40.45%(712/1 760)听说过HPV疫苗。HPV及相关疾病知识认知合格率为54.94%,本科生(56.74%)高于专科生(46.15%,χ2=11.240,P=0.001);北京户籍学生(56.86%)高于非京户籍(52.01%,χ2=3.997,P=0.046);有性生活经历者(59.22%)高于无性生活经历者(53.64%,χ2=3.981,P=0.046)。HPV疫苗知识认知合格率为31.02%,男性(33.69%)高于女性(28.00%,χ2=6.631,P=0.010);有性生活经历者(36.65%)高于无性生活经历者(29.30%,χ2=7.962,P=0.005)。女大学生HPV疫苗调查接种率仅2.91%,HPV疫苗意愿接种率为44.76%。没有意识到自身感染风险(54.54%)、担心疫苗的安全性(47.97%)及有效性(35.56%)是不愿意接种HPV疫苗的主要原因。结论 通州区大学生对HPV及其疫苗认知不足,接种意愿较低。应加强HPV感染风险、疫苗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健康宣教,提高对HPV及其疫苗的正确认识。 
  • 精神卫生
    吴华,李琪珂,蓝天锋,秦亚方,袁苗,汤挺兵
    中国校医. 2022, 36(11): -2--3,880.
    目的 调查现阶段某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为开展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医学生2020级、2021级749名医学生(男生261名,女生488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本次调查医学生SCL-90总分平均为(136.92±39.97)分,男生为(130.88±39.34)分,女生为(140±39.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4,P<0.05);女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8个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均高于男生(P<0.05)。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虽然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2个因子均分较低(P<0.05),但是强迫症、抑郁症、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总分及平均分较高(P<0.05)。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6.84%,其中男生24.14%,女生2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8,P<0.01)。结论 某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