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疾病控制
    张培栋,马丽丽,孙传武,童晶,杜阳光,吴畏畏
    中国校医. 2023, 37(12): 900-904.
    目的 了解1997—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的流行情况,评估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感染途径的差异,为徐州市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1997—2022年徐州市HIV/AIDS病例资料,对徐州市艾滋病年度发病率、病例构成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等病例的传播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22年,累计上报现居住地为徐州市HIV/AIDS病例3 342例,现存活(现患)2 762例。徐州市HIV/AIDS发病率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χ2趋势=706.856,P<0.001),2010 —2017年上升最为明显,2017年后出现波动性,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2012年以前每年新增病例以铜山区为主,但占比呈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新增病例以主城区为主。2012—2022年55岁以上病例占当年新增病例比例呈增长趋势。徐州市HIV/AIDS的传播途径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疫情以性传播为主,占89.71%,2008年前以血液途径传播为主,2013年以后再无血液途径病例报告;徐州市首例同性途径感染病例发现于2007年,此后同性途径感染病例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职业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农民26.88%、商业服务24.04%、待业20.24%。结论 徐州市HIV/AIDS的总体疫情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病例传播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病例增长较快,应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农村外出务工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 疾病控制
    赖秀连,廖文兰,彭琪珍
    中国校医. 2023, 37(11): 824-826.
    目的 了解上杭县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订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2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HIV/AIDS病例报告历史卡片信息,分析上杭县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22年共报告HIV/AIDS 262例(AIDS 79例,HIV 1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31.72,P<0.001),男女性别比为3.03∶1;年龄以≥50岁年龄组最多(63.0%);以汉族 (93.8%)、小学文化(34.3%)、农民(65.3%)、以已婚有配偶(64.1%)为主,病例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94.3%)。结论 应加强≥50岁人群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加大检测力度,加强防范措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 综述与讲座
    刘芳, 杨硕, 张颖
    中国校医. 2024, 38(10): 784-78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0216
    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网络欺凌干预项目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结合量化结果,发现国外网络欺凌干预项目研究热点包括网络欺凌流行率、保护性因素、家庭教育、预防及干预计划的有效性等。精读高被引文献,深入梳理并分析热点网络欺凌干预项目的具体内容,总结出当前干预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并提出学校网络欺凌干预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 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
    钟小景1, 陈晓霞1, 陈宇清1, 钟健东2, 武静3, 4
    中国校医. 2025, 39(1): 47-52.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07
    目的 分析国内外医学生1994年至今的睡眠状况,为推动我国医学生睡眠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为中英文文献数据来源,检索时间为1994年1月—2024年4月。采用Scimago Graphica 1.0.30软件用于绘制国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使用 CiteSpace 6.1.R6 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412篇,英文文献759篇。可视化结果显示,自2018年以来,国内外发文量均呈高速增长并已形成核心作者群,我国总发文量在全球排第3位(94篇)。“医学生”“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是国内外研究共有的高频关键词,“睡眠模式”“智能手机成瘾”是国际上近3年出现的突现词。结论 近年来,医学生睡眠质量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主题,国内仍需针对医学生睡眠质量相关的心理、学业进一步开展睡眠医学教育等主题研究,并以医学生睡眠模式改变及智能手机成瘾作为研究趋势。
  • 综述
    魏延钊1,巩小惠1,范长一1,张雨琦2,王姗姗3,杜峰4
    中国校医. 2025, 39(1): 77-80,-3.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14
    基于mRNA疫苗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传染病预防和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引发了对mRNA疫苗与免疫记忆的深入思考。本文将探讨mRNA 疫苗诱导免疫记忆的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mRNA 疫苗与免疫记忆间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展望mRNA 疫苗与免疫记忆未来研究的方向。 
  • 疾病控制
    邢菲菲,杜昱,魏丹,杜阳光,童晶,高雪
    中国校医. 2023, 37(10): 751-753,757.
    目的 通过对徐州市2013—202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10个监测年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制定流感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监控的2013—2023流感10个监测年的流感样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23流感10个监测年共31 336份流感样病例(阳性检出率为10.07%),甲型H1N1(2009)、季节性H3型(H3N2)、乙型Yamagat(BY)和乙型Victoria(BV)4种亚型交替流行,但以H3和BV占比最高(58.07%和69.71%)。流感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季和春季(12月—次年4月)。流感阳性检出率:5~14岁组最高(15.94%),0~4岁组次之(9.45%),15~24岁组最低(3.55%)。流感阳性检出率中,不同年度、月份、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3.749、7 624.529、505.066,P均<0.001),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9,P=0.099)。结论 2013—2023流感监测年徐州市流感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以H3型和BV流行为主,高发人群是5~14岁和0~4岁;应重点关注儿童群体,加强学校疫苗接种宣传力度和环境消毒等防治措施。 
  • 临床医学
    张清伟,许毅娇,杨舒雯,陈志盛,肖雄
    中国校医. 2023, 37(12): 919-924.
    目的 探索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用于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11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利用ACCI量表进行ACCI评分,以ACCI评分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ACCI评分组及高ACCI评分组,比较2组患者ICIs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10例NSCLC患者中,ACCI评分最低3分、最高13分,中位评分7分。将ACCI评分<7分患者纳入低ACCI评分组(41例)、ACCI评分≥7分纳入高ACCI评分组(69例),2组患者除病理类型、分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PS)评分外,其他一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和高ACCI评分组患者治疗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低ACCI评分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高ACCI评分组明显延长(15个月vs 11.5个月,P=0.035);低ACCI评分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较高ACCI评分组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和Ⅳ期与NSCLC患者PFS有关,而ECOG-PS评分、NLR与NSCLC患者OS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 [风险比(HR)=1.249,95%CI:(1.148, 1.360),P<0.001]、ECOG-PS评分[HR=2.544,95%CI:(1.126,5.748),P=0.025]与更长OS相关,而NLR [HR=1.176,95%CI:(1.097,1.262),P<0.001)]是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在接受ICIs治疗的NSCLC患者中,低ACCI评分组患者PFS明显延长,且中位OS有延长趋势,但ACCI不是预测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指标。NLR和ECOG-PS评分与NSCLC患者更长OS相关,而NLR是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子。 
  • 专家述评
    邹志勇,马军
    中国校医. 2025, 39(1): 1-4.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62
    本文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现状、面临的挑战、涉及的优先关注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了未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策略。目前儿童青少年健康仍面临近视率过高、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挑战,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全面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此外,学校卫生在政策、工作、建设以及儿童青少年所处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策略方面,应结合“新质生产力”等优先关注领域,全方位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及生育力等方面的健康。 
  • 精神卫生
    张栋栋, 吉科一, 陈玲, 朱玉, 朋文佳, 徐鹏远
    中国校医. 2024, 38(10): 755-759.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0209
    目的 了解高校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学生社会支持的现状,并比较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校学生社会支持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2—4月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6所高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使用个人中心社会网络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工具对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索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因素,比较社会支持在非独生子女学生和独生子女学生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在2 806名研究对象中,非独生子女学生1 554人(55.4%),非独生子女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评价总分和主观支持维度分高于独生子女学生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交焦虑(非独生子女:OR=1.807,95% CI :1.054~1.122;独生子女:OR=1.049,95% CI :1.016~1.083)、抑郁(非独生子女:OR=1.074,95% CI :1.050~1.099;独生子女:OR=1.095,95% CI :1.067~1.125)和个体局部中心度(非独生子女:OR=0.772,95% CI :0.718~0.830;独生子女:OR=0.783, 95% CI :0.724~0.847)是影响2组学生社会支水平的共同因素,而单亲的家庭结构(OR=0.534, 95% CI :0.299~0.953)和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OR=0.385,95% CI :0.243~0.609)则是非独生子女学生所特有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校学生中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既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独有的特征。在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和社会家庭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大环境下,学校应当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升社会支持水平和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 健康教育与管理
    郭雯雯, 曾慧梅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13-817.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3
    目的 调查肇庆市6所高校828名大学生的生育知识和生育意愿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3—5月,采用中文版卡迪夫生育知识量表(CFKS-C)、自制生育意愿调查表及生育计划变化调查表对广东省肇庆市辖区内的6所高校828名大学生进行在线横断面调查,了解其生育知识、生育意愿现状,探讨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与CFKS-C正确率的相关性。结果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CFKS-C平均正确率为56.32%(SD=22.05),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你生育能力强”的误解率最高(82.85%)。782人(94.44%)有生育意愿,其中11.64%的学生意愿在30岁后生育。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三年级学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是二年级的1.570倍(OR=0.637),男生比女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强1.623倍,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大学生生育多个子女的意愿低于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大学生(P<0.0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非广东籍、高年级和低CFKS-C水平在30岁后生育的意愿更强烈(P<0.05)。结论 肇庆市大学生生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在生活方式对生育力的影响存在误解,学校性教育中增加促进生育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育意愿,以减少未来非自愿无子女或小于预期生育计划的发生。
  • 综述与讲座
    苏贤,匡晓妮
    中国校医. 2024, 38(9): 715-718.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疾病谱发生变化,肥胖、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缺乏问题日益突出。我国86.2%的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为儿童提供膳食,但存在膳食供给欠合理的现象,可能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该文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托幼机构营养供给现状进行综述。 
  • 疾病控制
    刘静,黄凤娇,朱清
    中国校医. 2024, 38(1): 34-36,44.
    目的 分析泉山区2010 —2022年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现状,为梅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 —2022年报告现住地为泉山区的梅毒病例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10 —2022年报告现住地泉山区的梅毒病例1 606例,发病率为20.7/105,13年中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2011年,发病率为31.8/105。其中Ⅰ期 、Ⅱ 期、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发病率分别为3.1/105、3.0/105、 0.3/105、 0.3/105、14.0/105。男性报告发病750例,发病率为25.6/105;女性报告发病为856例,发病率为27.9/105,男女性别比为 0.9∶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5,P=0.077) 。隐性梅毒报告1 085例(67.6%),远远高于Ⅰ期(243例) 、Ⅱ 期(231例)、Ⅲ期(24例)和胎传梅毒(23例)。梅毒发病各年龄段均有报告,其中15~59岁人群发病例数最多,为1 117例(69.6%),6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470例(29.3%)。结论 泉山区梅毒报告年均发病率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15~59岁为性活跃人群,发病较高;60岁以上人群为梅毒重点监测人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医疗机构住院病例梅毒筛查工作质量,以提高梅毒确诊病例正规治疗率。 
  • 综述与讲座
    赵国臣,钱瑞娜,郑蓉,李阁
    中国校医. 2024, 38(4): 305-308.
    一直以来中国高校校医院主要职责是为在校师生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服务,然而在新冠疫情、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校医院职能及工作重心有了新的变化,校医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与其担负的职责任务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校医院存在的资源设备配置落后、人力资源短缺、职称晋升困难、健康教育落实不足等现状,探讨当前形势下校医院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理论及对策层面提出具体思路及可行性建议。 
  • 健康教育与管理
    田小芹,莫景富,黄瑶,唐亚飞,李丹
    中国校医. 2024, 38(7): 499-502,5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6 —12月抽取大一至大五年级共1 0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体力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 090名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达标的人数为630人,占57.80%。专科生体力活动达标率(53.3%)与本科生(40.6%),饮酒者体力活动达标率(55.4%)与非饮酒者(41.5%),BMI正常组(45.4%)体力活动达标率与消瘦组(33.7%),大五年级体力活动达标率(87.7%)与其余各年级(大一至大四年级分别为43.2%、48.5%、60.0%、59.6%),大四年级(59.6%)、大三年级(60.0%)体力活动达标率与大一年级(4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是否饮酒、体重指数、年级是体力活动水平是否达标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本次调查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达标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影响体力活动是否达标的主要因素是学历、饮酒、体重指数、年级等,建议学校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 综述与讲座
    曾艺,郑频频,钱海红
    中国校医. 2023, 37(12): 949-953.
    抑郁是当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3.5亿抑郁患者,我国约有9 500万,并呈不断上升趋势,新冠疫情流行导致全球抑郁问题更加凸显。抑郁也是影响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认知行为疗法是大学生抑郁干预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大学生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抑郁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 
  • 精神卫生
    李康芬,鲁杰,郑新烈,刘然,涂素华
    中国校医. 2023, 37(11): 807-809,813.
    目的 探讨本专科护生心理韧性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3月通过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四川省2所高校的779名本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19.54%的本科护生及26.67%的专科护生存在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r=-0.665,P<0.001),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r=-0.504,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665,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7.99%。结论 本专科护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心理韧性会直接影响学习倦怠,也可以通过影响护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倦怠。
  • 健康教育与管理
    赵圣艳,张新杰
    中国校医. 2024, 38(7): 490-494.
    目的 调查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女学生痛经现状,了解我校学生健康状况,为进一步防治痛经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5月20日—2023年6月20日,采用问卷星软件在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学生网络群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在全校范围内调查在校女学生痛经发生情况,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收问卷共581份,其中有效问卷563份,无效问卷18份。在被调查的563名女生中,月经紊乱发生率为21.31%,痛经发生率为87.92%,无痛经人数占12.08%,没有做过检查不确定痛经类型人数占82.22%,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人数占14.14%,继发性痛经人数占3.64%。痛经程度以VAS 4分为多,占比21.31%;痛经的严重程度统计:中度人数占58.38%,轻度人数占34.75%,重度人数占6.87%。痛经月经量统计:量多16.57%、量少9.90%、一般73.53%。痛经与非痛经学生月经的量比较,痛经患者月经的量多82人,占16.57%,月经量少49人,占9.90%,月经量一般364人,占73.53%。非痛经患者中,月经量多者有3人,占4.41%,月经量少者有6人,占8.82%,月经量一般59人,占86.76%。2组间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5);月经色统计:暗红48.48%、鲜红46.88%、黑色1.21%、褐色2.42%、其他1.01%,月经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1,P>0.05)。痛经患者月经质占比情况:一般48.8%,黏稠22.2%,团块状28.8%。2组间月经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P<0.05)。痛经疾病治疗方案统计:不治疗占8.69%,采取物理治疗占61.62%,药物治疗占28.28%,住院治疗占1.41%。结论 该校部分学生痛经已经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痛经。 
  • 综述
    朱虹,王茹瑾,吴新国,张明芝
    中国校医. 2025, 39(2): 81-84,10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66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2013—2023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问题的中文文献,梳理分析这一时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分析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易感基因、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家庭社会环境及生理因素等。目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饮食和运动干预,以及家庭、医院、社区等多层次的综合干预,探索可行的干预措施控制儿童肥胖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 疾病控制
    黄小琴,熊永香,杨兴锦,龙英
    中国校医. 2024, 38(5): 348-351.
    目的 了解黔东南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为该人群制订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黔东南州2007—2022 年上报的15~24 岁学生HIV/AIDS病例,分析其传播途径、发现途径等;下载2021—2022年黔东南州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分析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危险行为特征。结果 2007—2022 年黔东南州累计报告15~24 岁HIV/AIDS病例142例,报告病例总体呈上升趋势;男性为主(占93.66%),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68%)。哨点监测显示:2021、2022年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9.63%、9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5,P >0.05);2021、2022年青年学生有过性行为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5.13%、30.13 % ,首次性行为最小年龄为15岁;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同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5.56 %、17.82 %、0.38 %、0.38%;从未做过HIV检测的青年学生占调查对象的90.13%。结论 男男同性性接触是黔东南州青年学生感染HIV/AIDS的主要途径。青年学生艾滋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存在感染、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 临床医学
    高晓晓, 赵超逸, 薛来玉, 陶订熹, 余高旺
    中国校医. 2024, 38(12): 933-93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2253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福建地区α-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α-地贫”)和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β-地贫”)基因型和构成比,为制订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防控措施、产前诊断、婚前检查以及遗传咨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4月—2022年12月送检的12 680例地贫外周血样本,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式反应(Gap-PCR)技术检测3种缺失型α-地贫基因,采用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技术检测3种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和17种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2 680例样本检出3 499例(27.59%)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共计57种基因型,其中α-地贫2 214例(17.46%)携带地贫基因,β-地贫1 215例(9.58%)携带地贫基因,α复合β-地贫70例(0.55%)携带地贫基因。57种地贫基因中α-缺失最多,共2 156例(61.62%),α-地贫中--SEA/αα是其中最主要的突变类型,共1 622例(73.26%)。β-地贫中βIVS-II-654/βN是最主要的突变类型,共535例(44.03%)。α-地贫中间型检出59例(3.37%),β-地贫中间型和重型分别检出3例和2例。结论 福建地区人群地贫基因携带率较高,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异质性的特点,婚检和孕检时需重视对地贫基因的筛查。
  • 医院管理
    徐荣,刘迎春,吴艳宇
    中国校医. 2024, 38(8): 631-634.
    目的 调查内蒙古包头市医院感染疾病防控能力,为各医院提升感染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6月采取问卷星的方式对包头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情况及其防控情况进行调查,共计64所,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等级、类别的医院感染相关发病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等级医院感染管理及控制能力情况。结果 64所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M(P25~P75)]为0.324%(0.141%~0.793%),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216%(1.012%~2.004%),医院感染漏报率为0.537%(0.218%~2.733%)。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301%(0.011%~0.623%)、0.564%(0.239%~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476,P =0.013);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483%(0.166%~0.917%)、0.282%(0.044%~0.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260,P =0.024)。二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0.060%(0~0.681%)、0.000%(0~0.703%)、0.000%(0~0.287%)、0.001%(0~0.101%),三级医院分别为0.013%(0~0.270%)、0.703%(0~1.540%)、0.287%(0~1.400%)、0.098%(0~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2.465,P =0.014;Z =-3.532,P<0.001;Z =-3.573,P<0.001; Z =-2.636,P =0.008)。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在信息系统建设能达到的要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06,P<0.001)。结论 包头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患病率较低,应加强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部分医院尤其二级医院对医院感染的防控还存在一些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应提升对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措施。 
  • 精神卫生
    张训琪, 龚莉莉, 孟心海, 周利华
    中国校医. 2024, 38(11): 801-804,821.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1220
    目的 分析学业支持感知在本科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感知与转型冲击间的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33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问卷、护理本科实习生转型冲击评价量表以及实习护生学业支持感知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感知总分为(90.77±16.48)分,转型冲击总分为(47.22±7.14)分,学业支持感知总分为(161.39±31.44)分。学业支持感知在本科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风险感知与转型冲击间存在调节效应(β=0.078,P=0.033)。简单斜率分析显示:在高学业支持感知和低学业支持感知下,护理职业风险感知对转型冲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β=0.508,P<0.001; β=0.296,P<0.001)。Johnson-Neyman分析显示:学业支持感知对护理职业风险感知和转型冲击调节效应的边界值为106.91。结论 学业支持感知能调节护理职业风险感知与转型冲击间的关系,为护理教育者提供了新思路。
  • 健康教育与管理
    曹旭昂,梁雪垠,唐雪霞,司倩玉,苏伟,周芸
    中国校医. 2024, 38(9): 663-666,684.
    目的了解边疆某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该校3 106名新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筛选后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面,新生总体知晓率为80.33%,其中男性(OR=1.226,95%CI :1.019~1.475,P=0.031)、有同性性交经历(OR=0.374,95%CI :0.171~0.816,P=0.013)、接受过艾滋病相关教育(OR=1.777,95%CI :1.300~2.431,P<0.001)对总体知晓情况有影响;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需求方面,总需求率为62.94%,其中城镇学生(OR=1.268,95%CI :1.049~1.533,P=0.014)、进行过HIV检测(OR=2.848,95%CI :2.187~3.709,P<0.001)、接受过艾滋病相关教育(OR=9.484,95%CI :6.586~13.657,P<0.001)对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有影响。结论 边疆地区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仍需提高,艾滋病防治意识相对薄弱,可通过有针对性地优化艾滋病健康教育渠道与方式改善。 
  • 精神卫生
    张丽
    中国校医. 2023, 37(10): 758-760,766.
    目的 探索PERMA模式下积极心理学干预策略对肺癌化疗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感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9例患者基于PERMA模式下积极心理学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症复发恐惧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希望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8周FoP-Q-SF评分为(31.24±3.46)分,低于对照组的(38.28±3.21)分(F=1 235.07,P<0.001),HHI评分(34.24±4.98)分、PPQ评分(134.04±7.97)分均高于对照组(28.02±3.57、118.18±7.46)分(F=1 253.17、2 456.76,P<0.001)。观察组满意度97.96%,高于对照组(χ2=5.995,P=0.014)。结论 PERMA模式下积极心理学干预策略可外化肺癌化疗患者心理问题,减轻癌症复发恐惧感,提高希望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
    田薇, 刘明法
    中国校医. 2025, 39(1): 53-55,73.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08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其饮食、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为该地区制订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 —2023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项目的天津市某地区超重肥胖相关监测资料,分析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有7 789人纳入分析。超重肥胖率为41.0%,其中男生为49.9%,女生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8,P<0.001)。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喝含糖饮料次数≥1次(OR=1.121,95%CI:1.063~1.194)、每日吃油炸食品次数≥1次(OR=1.085,95%CI:1.013~1.183)、每日睡眠时间<8 h(OR=1.770,95%CI:1.201~2.590)的学生超重肥胖发生风险较高,每周运动时间>60 min/d的天数>2 d(OR=0.857,95%CI:0.822~0.915)、每周上体育课(节)≥2节(OR=0.823,95%CI:0.771~0.873)的学生超重肥胖发生风险较低。结论 天津市某地区学生总体超重肥胖率较高,与饮食、体育运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应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
  • 健康教育与管理
    蔡雨涵, 魏慧芳, 王子凡, 张湉溪, 张苗苗
    中国校医. 2024, 38(10): 721-724,732.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410200
    目的 调查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预防艾滋病宣传模式及制订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滚雪球和同伴推荐方式,2023年6 —12月通过问卷调查165名大学生MSM,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和高危性行为情况,比较不同特征大学生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高危性行为差异。结果 大学生MSM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仅为81.14%,对自身HIV易感性认知不足,且存在知行分离。随年级升高以及性经历增加,大学生MSM的艾滋病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对比大学生MSM安全套知识知晓及实际使用,该人群知行分离比例较高,其中最近1年未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者与发生过此类行为者知行分离比例(100%vs.58.4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9,P<0.001);最近1年曾被诊断患过性病者与未患过性病者知行分离比例(94.59%vs.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5,P<0.001)。结论 大学生MSM对自身HIV易感性认知不足,存在知行分离,提示高校应加大对该人群的防艾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性行为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正确的性知识转化为安全的性行为,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 精神心理与神经发育障碍
    王梅1, 许雅茹1, 宋峰1, 王媛媛2, 江顺利3, 梁玉民1
    中国校医. 2025, 39(1): 64-68. https://doi.org/10.20161/j.cnki.32-1199/R.202501011
    目的 通过分析校园欺凌和伤害相关行为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探讨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制订中学生抑郁症状防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济宁市11县(市、区)抽取37所学校10 330名初中、高中、职高学生参与校园欺凌和伤害相关行为及CES-D抑郁自评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伤害和校园欺凌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232名(2.25%)中学生曾遭受过校园欺凌,8 257名(79.93%)中学生曾有过伤害相关行为,1 292名(12.51%)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其中,遭受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中有52.16%存在抑郁症状,遭受伤害相关行为的学生中有32.65%存在抑郁症状。控制性别、学段、户籍等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校园欺凌(OR=7.43,95%CI :5.61~9.83)、曾遭受严重伤害(OR=2.91,95%CI :2.18~3.88)、与他人打架(OR=2.72,95%CI :2.21~3.34)、被家长打骂(OR=4.58,95%CI :3.87~5.41)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伤害和被家长打骂与中学生抑郁发生的风险相关。预防校园欺凌和伤害相关行为对减少青少年抑郁发生尤为重要。
  • 医院管理
    陈小平,李星,张志斌
    中国校医. 2024, 38(4): 292-296.
    目的 探索影响某三级医院2021年临床科室病例组合指数(CMI)的因素及其关联程度,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 调取某三级医院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23 657份病案首页数据以及2021年医院信息系统统计报表,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平均住院日(天)、平均住院费用(元)、住院总收入(元)、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次)、出院病人数(人)、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和四级手术占比(%)8个指标与临床科室CMI值的关联程度,并进行关联度排序,找出与临床科室CMI值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8个指标与临床科室CMI值的关联都很紧密,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均住院日(0.916)、平均住院费用(0.907)、病床使用率(0.905)、病床周转次数(0.844)、住院总收入(0.833)、四级手术占比(0.819)、出院病人数(0.807)、出院患者手术占比(0.770)。除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外,其余指标与CMI值关联度均大于0.8,具有强相关性。结论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和病床使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科室CMI值,需从多收治疑难危重症病种、提高病床使用效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进行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科室CMI值,促进医疗技术发展,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 临床医学
    朱娟,张元红,魏倩,刘芬,李新娴
    中国校医. 2023, 37(11): 854-857.
    目的 分析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康复期护理中,实施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将11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5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55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3周的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使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患者生命质量、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得分分别为(23.64±3.58)分、(25.63±3.24)分、(19.63±2.28)分、(22.27±2.34) 分和(28.56±3.35)分,而对照组得分分别为(19.45±3.44)分、(20.36±3.25)分、(15.52±2.25)分、(19.46±2.23)分和(24.45±3.32)分。两组相比,研究组相应分值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259、8.516、9.515、6.447和6.463,P均<0.001);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为(40.30±2.16)分,对照组为(57.13±2.24)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78,P<0.001)。 研究组SDS得分为(40.21±3.26)分,对照组为(58.16±4.24)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37,P<0.001)。结论 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 疾病控制
    张雯,汤晓波
    中国校医. 2024, 38(8): 616-618.
    目的 分析宿迁市宿豫区2008年以来HIV感染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宿迁市宿豫区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病人(HIV/AIDS)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23年宿豫区累计报告HIV/AIDS 194例,年均报告感染率1.83/10万,报告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30.14,P<0.001);男性多于女性(χ2=98.14,P<0.001);病例主要的发病年龄为20~59岁(占91.75%);发病前3位的职业为农民、商业服务和家务及待业;感染途径以性传播占绝对主导地位;病例发现途径占前3位的为其他就诊者检测、检测咨询和术前检测(共占76.29%)。结论 宿迁市宿豫区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