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毛宇,孙艺娜,姜云晓,余敏,张野智煜,陈璇,桂祥,江顺利,解瑞宁
    2024, 38(9): 641-644,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医学生生物节律与抑郁、焦虑及压力的关系,为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和自填问卷的方式,选取某医学院共5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清晨型-夜晚型量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中运动节律量表和青少年生物节律紊乱评定问卷中饮食节律量表评定医学生生物节律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学习负担、宿舍同学睡眠作息影响程度及睡眠、运动、饮食节律均影响医学生抑郁、焦虑与压力;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校期间每月生活费影响焦虑;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压力(P均<0.05)。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为中间型学生不易有焦虑、压力倾向;清晨型不易有焦虑倾向;运动高得分者不易有抑郁倾向;饮食高得分者不易有抑郁、焦虑和压力倾向(P均<0.05)。结论 医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倾向检出率较高,生物节律越规律,其检出率越低,应采用合理方式促进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 精神卫生
    张浩鹏,张文卓,刘勤智,曾堂亮,杨琴,高超群,李洪杰
    2024, 38(9): 645-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现状并探究其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为预防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心理体验社区评估量表对1 3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随机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及基本特征对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结果 在本研究中,男生、女生精神病性体验检出率分别为55.0%、52.2%;大一至大五学生的精神病性体验检出率分别为50.0%、51.8%、54.0%、59.0%、51.3%。男生、父母离异、焦虑和抑郁是精神病性体验和妄想体验的危险因素(P<0.01),这些影响因素对精神病性体验产生的贡献率为50.0%,对妄想体验产生的贡献率为46.3%;男生、父母争吵、焦虑和抑郁对幻觉体验产生的贡献率为41.7%。此外,结果还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患妄想体验、幻觉体验和精神病性体验(B=0.389、0.202、0.606,P<0.01)。结论 本研究中约一半人至少经历过精神病性体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男生、父母争吵、父母离异、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预防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时应特别注意原生家庭的影响,并及早发现和干预焦虑抑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要关注男生心理方面的变化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 视力保护
  • 视力保护
    李上,宋玫侠
    2024, 38(9): 649-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报考军校应届高中毕业生眼科检查结果和眼科检查不合格原因,并进行及早防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22年1—7月参加某医院报考军校体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共1 185名,分别进行视力、色觉、晶状体、前房、角膜及眼底检查,并问诊眼部病史及手术史。结果 1 185名应届高中毕业生眼科检查合格率为84.81%(1 005/1 185);男生、女生眼科检查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科检查不合格情况主要包括裸眼视力<4.5占比45.00%(81/180),角膜屈光手术时间<6个月占比25.56%(46/180),600度(6.0 D)及以上屈光不正状态的视网膜病变缺氧占比20.00%(36/180)。结论 视力不良和角膜屈光手术时间不足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军校眼科检查不合格的常见原因。 
  • 视力保护
    李大磊,田欢,王永菁,聂梦姝,王颖
    2024, 38(9): 652-654,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2022年菏泽市幼儿园大班儿童的筛查性近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5月对菏泽市多个县区1 187名幼儿园大班儿童进行远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并对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187名儿童中,筛查性近视82名(6.9%)。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郊县[OR(95%CI)=0.086(0.050~0.147)]、父母亲职业为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OR(95%CI)=0.468(0.284~0.772)]、经常食用绿色蔬菜[OR(95%CI)=0.450(0.263~0.769)]与筛查性近视呈负相关;经常喝碳酸饮料[OR(95%CI)=3.848(1.803~8.215]与筛查性近视呈正相关(P<0.01)。结论 郊县、父亲或母亲职业为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常食用绿色蔬菜是学龄前儿童筛查性近视的保护性因素,经常饮用碳酸饮料是学龄前儿童筛查性近视的危险因素。 
  • 生长发育
  • 生长发育
    郭齐添,诸诚业
    2024, 38(9): 655-657,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浦锦社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变化趋势,为制订儿童青少年公共卫生政策和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选取2020年浦锦社区7所中小学校6~12岁体格检查的学生,并且2022年也参加体格检查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获得2年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数据,分析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020 —2022年共调查3 957名学生,2020年浦锦社区6~12岁中小学生男生中心性肥胖率为41.98%(845/2 013),女生为25.05%(487/1 944),男女中心性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7,P<0.001);2020年10~11岁男生2年后身高出现增长高峰,2020年7~9岁女生2年后身高出现增长高峰;2020年男生2年体重指数(BMI)平均增长(1.53±1.62)kg/m2,2020年10岁女生2年BMI增长有高峰趋势;2020年男女生2年后中心性肥胖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20 —2022年浦锦社区中小学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变化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女生身高生长高峰较男生早,男女生中心性肥胖率高,男生多于女生,建议加强关注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积极参加身体活动。 
  • 健康教育与管理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张金宇,黄后朝
    2024, 38(9): 658-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街道六至八年级学生性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市某街道1所学校六至八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因素、性知识、获取途径。性知识共15个条目,单项答对定义为知晓,以答对9个条目定义为合格。分析性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分析1 022名六至八年级学生,性知识总体合格率为74.9%。女孩性发育成熟标志、男孩性发育成熟标志、紧急避孕药需在72 h内使用、过早性行为危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26.2%、22.6%、38.9%、57.9%。家庭和睦与不和睦的学生的性知识合格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4,P=0.041)。同伴交流与无同伴交流获取性知识的学生的性知识合格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P=0.030)。84.1%的学生性知识来源于学校课堂/活动。多因素分析表明:女性(OR=1.743,95%CI=1.307~2.324)、七年级(OR=7.999,95%CI=4.859~13.170)、八年级(OR=1.516,95%CI=1.101~2.087)(相对于六年级)、通过书籍/杂志途径获取性知识(OR=1.390,95%CI=1.036~1.867)、通过学校课堂/活动途径获取性知识(OR=2.100,95%CI=1.470~3.000)、通过非公开发行的录像途径获取性知识(OR=0.595,95%CI=0.398~0.890)是性知识合格率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对象的性知识合格率处于中等水平。女性、七至八年级、通过书籍、学校课堂/活动、非公开发行的录像途径获取性知识与六至八年级学生性知识合格率有关。学校课堂/活动是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 
  • 健康教育与管理
    曹旭昂,梁雪垠,唐雪霞,司倩玉,苏伟,周芸
    2024, 38(9): 663-666,6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边疆某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该校3 106名新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筛选后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面,新生总体知晓率为80.33%,其中男性(OR=1.226,95%CI :1.019~1.475,P=0.031)、有同性性交经历(OR=0.374,95%CI :0.171~0.816,P=0.013)、接受过艾滋病相关教育(OR=1.777,95%CI :1.300~2.431,P<0.001)对总体知晓情况有影响;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需求方面,总需求率为62.94%,其中城镇学生(OR=1.268,95%CI :1.049~1.533,P=0.014)、进行过HIV检测(OR=2.848,95%CI :2.187~3.709,P<0.001)、接受过艾滋病相关教育(OR=9.484,95%CI :6.586~13.657,P<0.001)对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有影响。结论 边疆地区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仍需提高,艾滋病防治意识相对薄弱,可通过有针对性地优化艾滋病健康教育渠道与方式改善。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张棉棉,李雪红,王琳琳
    2024, 38(9): 667-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制订临床后期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以改善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37~79分,平均为(53.01±6.14)分;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性别、月收入、肝功能Child-Push分级、肝病家族史、病程的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硬化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关(r=0.435、0.428,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月收入<5 000元、无肝病家族史、肝功能Child-Push分级B/C级、社会支持水平低、自我效能感差均是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高危因素(P均<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针对各项高危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尹川,朱晓露
    2024, 38(9): 671-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减少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连云港市3家哨点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结果 2017—2021年连云港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2 381例,共检出病原体424株,检出率为17.81%,以诺如病毒为主(8.36%),其次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7.73%)、沙门氏菌(0.92%)、副溶血性弧菌(0.63%)、志贺氏菌(0.17%)。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检出高峰期为6—8月,其中6月达到峰值(32.55%),发病人群主要为0~<3岁婴幼儿(41.04%),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家庭(93.87%),暴露食品以乳与乳制品(26.18%)、蔬菜类及其制品(20.75%)为主。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总检出率2017年最高(25.11%),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Z=58.085,P<0.05)。结论 连云港市食源性疾病2017—2021年检出的病原体以诺如病毒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病原体检出高峰期为6 —8月,发病人群主要为0~<3岁婴幼儿,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家庭,暴露食品以乳及乳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为主。 
  • 疾病控制
    周敏
    2024, 38(9): 676-679,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23年月湖区学生常见病患病现状,为月湖区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3年9月抽取月湖区12所学校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检测视力、血压、体质量、龋齿等,分析本地区学生常见病患病现状。结果 最终调查3 560名在校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70.10%,女生高于男生(P<0.05);高中及以上学生轻度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中小学阶段,而中度视力及总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中小学阶段(P<0.05)。营养不良检出率为6.41%,女生高于男生(P<0.05);高中及以上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中小学阶段(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9.32%,女生低于男生(P<0.05);高中及以上超重肥胖比例低于中小学阶段(P<0.05)。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7.60%,女生低于男生(P<0.05);不同学段血压偏高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龋患检出率为51.62%,女生高于男生(P<0.05);高中及以上龋患率高于中小学阶段(P<0.05)。结论 2023年月湖区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建议社区针对相关疾病加强干预,以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 疾病控制
    李芬,许英顺,曹申梅,张琳
    2024, 38(9): 680-6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高校2018—2022年肺结核病发病及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为高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某高校2018—2022年肺结核发病信息及密切接触者筛查资料,分析该高校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结果 共确诊肺结核病例67例,平均发病率为41.71/10万;其中,病原学阴性患者54例(80.60%);病原学阳性患者13例(19.40%)。发病年龄以20~24岁为主,共46例(68.66%);男女发病比例为3.19∶1;发病季节以春季(3—5月)所占比例最高(37.31%)。共确定密接者2 062人,其中5例密切接触者发病(242.48/10万)。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试验(PPD)检出阳性169例(8.52%),强阳性49例(2.47%);且病原学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PPD筛查强阳性率明显高于病原学阴性者(χ2=4.506,P<0.05)。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异常阴影者8例,陈旧性肺结核3例,其中3例确诊为肺结核;对密切接触者随访观察至0.5年,肺结核发病2例。不同PPD试验结果肺结核检出率不同(χ2=17.515,P<0.05),且随PPD反应直径增加,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增加(χ2趋势=34.269,P<0.05)。结论 山东某高校肺结核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学校应加强肺结核疫情监测,出现结核病疫情时应及时按照规范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及早发现感染者及患者,阻止肺结核疫情在校内播散。 
  • 疾病控制
    韩红芳
    2024, 38(9): 685-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丰县2018—2022年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丰县的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丰县2018—2022年采用诱蚊灯法监测的蚊密度数据,分析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应用SPSS 22.0软件,分别采用χ2检验、Welch方差分析比较蚊种构成比、不同生境蚊密度。结果 2018—2022年丰县蚊虫总密度为0.98只/(灯·h),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88.79%。在不同的监测生境中,牲畜棚平均蚊密度最高,达1.74只/(灯·h);居民区蚊密度最低,为0.39只/(灯·h),不同生境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822.704,P<0.001)。不同生境蚊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973,P<0.001),淡色库蚊在各类生境均为优势蚊种。2018—2022年蚊密度季节消长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2019 —2022年每年7月达到密度峰值,而2018年蚊密度峰值出现在8月。结论 丰县蚊密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牲畜棚蚊密度最高,7月为蚊虫活动高峰期。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牲畜棚生境,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蚊密度。 
  • 环境卫生
  • 环境卫生
    余军洁,张元群,万琴,许艳菊,文雅婷
    2024, 38(9): 688-690,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区中小学校教室环境卫生状况,为改进教室环境卫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每年在城区和农村中共抽取7所中小学,再从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4个教室作为监测教室,描述性分析环境卫生状况。结果 2年共监测教室164间。重庆市巴南区中小学校黑板尺寸、黑板面照度均匀度、课桌面平均照度和课桌面照度均匀度合格率均大于80%,教室人均面积、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和噪声的合格率均低于50%。噪声合格率在不同年份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教室人均面积、黑板面平均照度和噪声合格率在城区和农村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教室人均面积、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黑板面照度均匀度、课桌面平均照度、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和噪声合格率在不同学段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巴南区中小学校教室环境卫生有待改善,应加强对教学环境的监管,以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 环境卫生
    邓宇梁,李润萍,陈功
    2024, 38(9): 691-693,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2020 —2022年萍乡市粉尘进行监测,旨在了解萍乡市粉尘监测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 —2022年萍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涉及307家工厂的3 887个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矽尘、噪声、水泥粉尘、煤尘、石灰石粉尘。分析2020 —2022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体监测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超标情况、不同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超标情况。结果 2020 —2022年萍乡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工厂167家,合格率为54.40%;3 887个监测点中,超标数463个,超标率为11.91%;超标率占前3位的分别是矽尘、噪声、水泥粉尘,超标率分别为8.29%、15.36%、10.33%;玻璃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超标率为17.02%;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超标率为19.94%;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超标率为13.24%;土砂石开采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超标率为19.48%。结论 萍乡市在今后的工厂职业病防控中,需要重点加强对矽尘、噪声、水泥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同时需要加强对玻璃制造、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行业、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行业、土砂石开采行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管。 
  • 临床检验
  • 临床检验
    魏诗雨,袁媛,任敏,庞春蓉,陈茂梅,涂素华
    2024, 38(9): 694-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CNV-seq)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羊水穿刺术的976例胎儿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的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的羊水标本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结果 976例羊水标本中,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4.30%(42/976),CNV-seq异常检出率为10.35%(101/976)。与核型分析比较,CNV-seq多检测出66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其中有20例致病性CNVs(pCNVs)。核型分析检出6例平衡性结构异常和1例嵌合体,而CNV-seq未检出。2种方法联合使用共检出异常染色体108例,异常检出率11.07%。核型分析、CNV-seq、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64,P<0.001),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低于CNV-seq、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267、31.457,P均<0.001)。结论 核型分析与CNV-seq的联合应用,对于提高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平衡性核型变化携带者,联合应用这2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卫生检验
  • 卫生检验
    冯欢欢,邢菲菲,王潇,祝雯雯,余峰玲,杜阳光
    2024, 38(9): 698-7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19—2021年徐州市食源性沙门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毒力岛基因的流行特征,为徐州地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分别使用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及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与毒力岛基因筛查。结果 152株分离株仅4.6%为全敏感菌株,多重耐药株高达82.9%。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78.3%,依次是四环素65.8%、氨苄西林舒巴坦59.2%、头孢唑林53.3%、氯霉素50.7%,其他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共检出耐药基因9种,其中耐药基因gyrA、sulⅡ、floR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6.7%、85.5%、78.3%,其余耐药基因均在70.0%以下。共检出17种毒力岛基因, sipC、sopA、sseL基因检出率为100.0%,其余毒力岛基因的检出率均在75.0%以上。结论 徐州地区沙门菌携带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岛基因种类与数量较多,耐药性严重,应加强本地区的卫生监督管理。 
  • 卫生管理
  • 卫生管理
    陈琳,伊艳敏,陈昱齐
    2024, 38(9): 702-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徐州市铜山区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铜山区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采样检测,并对2019 —2023年14家托幼机构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9 —2023年共抽取14家托幼机构,检测样品319份,消毒质量合格率为87.46%,5年间的合格率分别为96.67%、78.95%、73.13%、96.00%、91.67%; 监测项目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餐(饮)具的合格率分别为 79.59%、89.22%、78.08%、96.84%;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标准园3个级别幼儿园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5.58%、86.88%、90.70%,不同级别托幼机构监测合格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9 —2023年徐州市铜山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整体良好,工作人员手表面、室内空气等监测项目合格率较低,应加强消毒质量监管和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 卫生管理
    梁丽,黄立业,刘雪
    2024, 38(9): 706-707,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徐州市属医疗机构软式内镜消毒质量情况,分析影响消毒质量的因素,为医疗机构制订院感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2022年徐州市属10家医疗机构气管镜、胃镜和肠镜消毒效果、消毒流程和消毒设施开展调查,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228份样本,合格率为85.09%,2018—2022年合格率分别为94.74%、85.37%、92.86%、75.00%、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1,P=0.048),整体合格率呈降低趋势(χ2趋势=4.444,P=0.035)。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合格率分别为94.00%和82.58%,二级医疗机构合格率高于三级医疗机构(χ2=4.009,P=0.045)。采集气管镜、胃镜和肠镜的合格率分别为96.30%、80.95%和9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7,P=0.041)。结论 徐州市属医疗机构软式内镜的消毒合格率较低,存在严重的院感隐患,各医疗机构应规范内镜消毒流程,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应加强监督监测和消毒技术指导。 
  • 医院管理
  • 医院管理
    左慧芳
    2024, 38(9): 708-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对某院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我院信息系统及相关统计资料,分别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前(2018年7月— 2019年1月)及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后(2019年3 — 9月)我院的用药数据展开分析。对比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前后他汀类药物使用量、他汀类药物销售金额、他汀类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的排序。结果 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半年内瑞舒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同比增长率最高,分别为926.74%、103.81%;其次为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分别为19.94%、9.90%、8.58%;而辛伐他汀与匹伐他汀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为-3.66%、-51.36%。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他汀类药物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4.98%,其中瑞舒伐他汀销售金额同比增长最快,为1 030.12%;其次为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分别为100.12%、20.79%、3.40%;而匹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销售金额同比呈下降趋势,分别为-93.82%、-91.09%、-55.99%。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他汀类药物DDDs明显增加,其中普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DDDs剧增,而匹伐他汀DDDs明显减少。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他汀类药物DDC排序出现明显的改变,由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变为瑞舒伐他汀、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其中阿托伐他汀与匹伐他汀排序出现明显下降,DDC下降幅度最大的为辛伐他汀。结论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式下能够有效降低他汀类药物的日均使用费用,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同时可对调整药品价格提供有效参考。 
  • 综述与讲座
  • 综述与讲座
    杨艳娜,李敏,杨阳
    2024, 38(9): 712-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校是典型的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随高考改革应运而生的走班制教学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更加困难。本综述全面梳理了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现状、防控要求、防控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为走班制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制订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提升其传染病的防控效果。 
  • 综述与讲座
    苏贤,匡晓妮
    2024, 38(9): 715-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疾病谱发生变化,肥胖、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缺乏问题日益突出。我国86.2%的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为儿童提供膳食,但存在膳食供给欠合理的现象,可能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该文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托幼机构营养供给现状进行综述。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郑晓钧, 庄园, 彭春苗, 李汉锋, 许玉成, 赵梦蓝, 廖玉学
    2024, 38(9): 719-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深圳市福田区学校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订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3—4月,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83所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532名校医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和参加培训进修情况,分析校医的性别、年龄、学段、单位性质、学历、专业背景、职称、岗位、从事校医工作年限、是否在编等对其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的影响。结果 59.91%的校医拥有本科以上学历,97.20%具有医学类专业背景,29.37%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但高级职称只占1.17%,50.82%取得了急救技能证书,19.81%是在编人员。校医传染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得分为(67.07±13.34)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位性质、职称和从事校医工作年限是知识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P<0.05)。85.08%的校医最近两年接受过学校卫生相关内容培训,62.94%最近两年参加过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只有2.56%曾外出进修1个月以上。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学校卫生人员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职称晋升受限,培训和进修机会较少。应畅通校医职称晋升渠道,制订校医上岗培训考核标准和继续教育方案,为校医队伍提供符合岗位工作需要的培训学习机会。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