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生长发育
  • 生长发育
    郑慧敏,林志敏,高帆,王敬忠,田先雨
    2023, 37(7): -2--3,559-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宝安区3~6岁儿童的肥胖现状以及家长对肥胖的知识、态度和干预行为的情况,为制定儿童肥胖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21年宝安区6所幼儿园1 748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儿童家长的肥胖知信行状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超重率为9.50%,其中女童为7.58%,男童为11.41%;儿童肥胖率为5.67%,其中女童为4.25%,男童为7.07%;不同性别的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7,P<0.001)。超重肥胖儿童家长的肥胖知、信、行评分均低于非超重肥胖儿童家长(P<0.05)。家长的肥胖知信行调查问卷的知、信、行得分及格率分别为56.23%、88.57%、43.55%,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程度较弱(r=0.114~0.228,P<0.05)。结论 宝安区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的超重率及肥胖率均较高,可能与家长营养健康知识水平较低,缺乏对肥胖的正确认知,未对儿童的饮食习惯、静态行为及体育锻炼方面开展针对性干预有关。应加强家长的健康教育,积极探索联防联控模式,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 视力保护
  • 视力保护
    朱吉如,段兴翔,李修义,张旭红,张黎悦,宋东洁,童剑萍,沈晔
    2023, 37(7): 481-484,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21年杭州市余杭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现况及受家庭照明灯具选择的影响,以期为近视防控策略中家庭干预这一环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余杭区6所学校的1 356名儿童青少年进行眼科检查,并开展近视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2,95%CI=1.17~1.98)、早产剖宫产(OR=1.99,95%CI=1.08~3.66)、卧室不使用顶灯仅使用落地大台灯(OR=2.93,95%CI=1.39~6.18)是近视发病的危险因素,出生2年内卧室使用LED灯(OR=0.35,95%CI=0.21~0.57)或使用含有LED灯的组合灯(OR=0.28,95%CI=0.15~0.51)进行照明是近视发病的保护因素。此外,夜间在家近距离作业时有37.68%的儿童青少年不使用台灯。结论 家庭照明灯具的选择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相关,且独立于性别、遗传、学段、出生方式等因素。 
  • 视力保护
    李玉兰,童浩杰,董鑫宇,刘世丹,桑佳煜,韩一永,薛然,罗进城
    2023, 37(7): 485-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6~18岁汉族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干预学生近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基于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与健康调研资料中6~18岁汉族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数据,分析中国汉族学生城乡男女近视流行在不同年龄组、性别和地区的分布特点。结果 2019年我国6~18岁汉族学生中,男、女生近视检出率分别为53.5%、59.8%,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的近视检出率分别为59%、54.2%。近视检出率随年龄而升高,6岁、7~10岁、11~14岁、15~18岁4个年龄段近视检出率分别为13.3%、32.0%、66.6%、82.5%。6~17岁各年龄组近视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除6岁外,其他年龄的近视检出率为城市女高于城市男,乡村女高于乡村男。7~10岁近视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女、城市男、乡村女、乡村男,11~18岁近视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女、乡村女、城市男、乡村男 。湖南省6岁城市男和乡村女近视最严重,山东省城市男乡村女在7~10岁和11~14岁近视检出率最高,浙江省15~18岁城市男近视检出率最高,山东省15~18岁乡村女近视检出率亦最高。结论 2019年中国6~18岁汉族学近视检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该综合考虑年龄、地区和性别来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 视力保护
    张祥,姜叶,周潇潇
    2023, 37(7): 489-491,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台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认知及矫正情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7所学校的4 273名中小学生,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裸眼及矫正远视力,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视力检查次数、认知情况、接受过的矫正/治疗措施等。分析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结果 过去一年中视力检查2次以上的学生占67.14%,所有学生对自身是否视力不良与实际检测结果符合率为77.84%。视力不良学生中,城区学生认知符合率为81.61%,高于郊县的75.21%(χ2=19.338,P<0.001);男生认知符合率为75.84%,低于女生的79.93%(χ2=8.169,P=0.004);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学生认知符合率分别为63.75%、80.98%、87.00%,呈逐渐升高趋势(χ2趋势=165.517,P<0.001)。矫正措施使用最多的为框架眼镜,占92.84%。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的学生中,矫正视力合格率仅有45.14%。城区学生矫正视力合格率为40.49%,低于郊县学生的48.55%(χ2=13.704,P<0.001);男生矫正视力合格率为46.30%,女生为43.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0,P >0.05);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学生视力矫正合格率分别为49.46%、45.79%、42.21%,呈逐渐降低趋势(χ2趋势=6.658,P=0.010)。结论 台州市学生视力认知符合率较低,矫正视力合格率也较低。应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对视力不良学生提供科学、可及的配镜及相关服务。 
  • 健康教育与管理
  • 健康教育与管理
    陶茂珑,林国基,章志红,杨祎菲
    2023, 37(7): 492-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得分情况及其与体格指标的关联,探讨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西省某高校261名医学生,对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进行检测。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基本资料、营养知识和营养态度。统计分析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得分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86.55±12.20)分,营养态度(64.97±13.55)分。营养知识及格组的学生营养态度得分为(65.23±13.42)分,高于不及格组的(51.60±15.13)分(t=2.244,t=0.026)。男生营养知识得分为(89.31±11.51)分,高于女生的(83.77±12.28)分(t=3.761,P<0.001);各专业组间得分有差异(F=4.684,P=0.003);月均饮食支出各组间得分有差异(Z=7.280,P=0.026),其中600~1 199元组得分高于≥1200元组。营养知识得分与腰臀比呈正相关(r=0.254,P<0.001),营养态度得分与BMI呈负相关(r=-0.131,P=0.034)。结论 医学生营养知识与性别、专业、月饮食支出、腰臀比等因素有关,营养态度得分普遍较低,与BMI负相关。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寇乐,张佳栋,代丽凤,林明鲁,范熠,周静,曹文婷
    2023, 37(7): 496-499,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医学生无偿献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建立大学生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于2021年8月,对海南医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各班级均发放无偿献血“知信行”电子问卷,自愿填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及无偿献血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问题。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KAP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共有效调查4 535名学生,献血知信行得分为(55.06±8.94)分(总分79分)。其中,献血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介于42.4%~97.7%,献血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7.55±1.60)分(总分10分),态度部分平均得分为(45.65±7.79)分(总分60分);行为部分平均得分为(1.86±2.60)(总分为9分)。年龄越大(β=0.266)、临床专业(β=0.704)、非海南籍(β=1.241)、接受过献血动员(β=1.136)、自身愿意做献血动员志愿者(β=1.972)、愿意本班内设置献血动员志愿者岗位(β=4.128)的学生,其KAP总得分较高(P<0.05)。结论 海南省医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总分有待提高,需对低年龄、非临床专业及海南籍学生加强无偿献血相关“校园宣教”活动的建设与开展,提高无偿献血率。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徐小冬,张玫,叶茜雯,宋桂荣,于明成,王智勇
    2023, 37(7): 500-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连市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连市城乡4 08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2.25%,其中男生为3.51%,女生为0.87%;小学高年级(四至六年级)学生为0.46%,初中生为0.56%,高中生为1.42%,职高学生为9.00%,大学生为12.30%。首次尝试吸烟年龄未满9岁的占15.93%,未满11岁的占29.67%,未满13岁的占46.15%。10~22岁青少年学生被动吸烟率为38.27%。尝试吸烟率,农村初中(χ2=6.071,P=0.014)、城区高中(χ2=12.667,P<0.001)、农村高中(χ2=4.815,P=0.028)、职业高中(χ2=13.286,P<0.001)、大学(χ2=16.420,P<0.001)都有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初中男生高于城区初中(χ2=7.007,P=0.008)。有不健康饮食行为、不走人行横道、打架、去不安全的地方游泳、曾饮酒的青少年学生尝试吸烟的可能性更大;常态家庭的青少年学生尝试吸烟的可能性小。结论 大连市青少年学生现在吸烟率高,青少年学生尝试吸烟与多种健康危险行为有关联,与家庭因素有关联。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陆焕
    2023, 37(7): 504-5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崇明区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学校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 —2021年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崇明区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 —2021年崇明区共报告学校流感暴发疫情9起,累计发病160例,波及人数5 056人,发病率为3.16%(160/5 056)。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1月和12月。8起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病原学类型以B型Victoria系为主,其次是A型H1N1(2起)和H3N2(2起)。疾控介入天数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836,P=0.005)。结论 崇明区学校流感暴发疫情高危场所为小学,冬春季易发,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预防学校流感暴发的关键。 
  • 疾病控制
    黄恩妙,陈秀云,陈雪琴,周郁潮
    2023, 37(7): 507-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运行情况,为完善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信息特征,并结合同期校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评价系统预警效果。结果 2019年1月—2021年6月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共发出658条预警信息,24 h预警响应率为100%,预警病种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为主,占全部预警信息的93.31%(614/658);预警信息总体呈双峰分布,最高峰在4 —5月,次高峰在12月;主要发生场所为托幼机构(占56.53%)及小学(占28.12%)。同期共报告校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8起,系统预警20起,系统预警灵敏度为52.63%,阳性预测值为3.04%。结论 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有早期预警作用,可通过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进一步优化,并结合症状监测等,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 
  • 疾病控制
    徐诗聪,张玲,彭丽华,李显蓉
    2023, 37(7): 511-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高校541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科普需求,为今后该高校大学生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科普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4—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对四川省某高校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工具为大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及科普需求调查问卷,本次研究共回收541份有效问卷纳入分析。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率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该高校541名本科在校大学生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3.63%,女生知晓率为54.67%,高于男生的49.94%(χ2=6.14,P=0.01)。医学专业学生的知晓率为54.11%,高于非医学专业的50.05%(χ2=11.01,P=0.001)。不同年级层次之间的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也存在差异,以大四年级的知晓率较高(χ2=9.85,P=0.04)。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知晓率越高(χ2=14.12,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91,95%CI=1.20~3.05)、专业(医学专业:OR=2.54,95%CI=1.34~4.82)以及年级(大二:OR=1.48,95%CI=0.72~3.05:大三:OR=2.91,95%CI=1.38~6.15;大四:OR=3.04,95%CI=1.41~6.57;大五:OR=10.70,95%CI=3.15~36.41)是调查对象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541名大学生的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水平较低,在该校进行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科普时应该更多关注男生、非医学专业、低年级的学生。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王玫茜,王文靖,夏梦佳,陆荣柱
    2023, 37(7): 515-517,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EMBU)对353名在校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自身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子女的焦虑情绪与父亲的拒绝(r=0.363)、过度保护(r=0.309),以及母亲的拒绝(r=0.384)、过度保护(r=0.305)呈明显正相关;与父亲的情感温暖(r=-0.110)、母亲的情感温暖(r=-0.137)呈负相关。子女的抑郁情绪与父亲的拒绝(r=0.349)、过度保护(r=0.334),以及母亲的拒绝(r=0.366)、过度保护(r=0.341)呈明显正相关;与母亲的情感温暖(r=-0.128)呈负相关,而与父亲的情感温暖(r=-0.100)无相关性。结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父母应适当调整教养方式以减少对子女的负面影响。 
  • 精神卫生
    谷笑宇,张宇馨,张蕊,罗盈怡,陈林军,陈彦凤
    2023, 37(7): 518-520,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探讨医学生抑郁在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021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上海、湖南两所高校在校医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得到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1%。采用t检验和ANOVA分析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Process插件的Bootstrap框架模块构建结构方程检验评价抑郁在压力知觉和睡眠质量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 198名在校医学生PSQI得分为(7.00±3.30)分,以PSQI得分8分为界值,39.9%的被调查医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在睡眠质量、压力知觉和抑郁方面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之间呈正相关(r=0.381,P<0.001),压力知觉与抑郁之间呈正相关(r=0.673,P<0.001),抑郁与睡眠质量之间呈正相关(r=0.424,P<0.001);压力知觉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77,t=2.001,P<0.05),纳入中介变量抑郁后,压力知觉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β=1.020,t=12.734,P<0.001),且抑郁对睡眠质量的预测效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89,t=3.535,P<0.01)。压力知觉对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占45.6%,抑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4.4%。抑郁在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884 3,P >0.05)。结论 抑郁在198名医学本科生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不存在调节效应。降低医学生的压力知觉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缓解抑郁的中介效应间接改善睡眠质量。 
  • 精神卫生
    李雁南,邓雅洁,邓斌菊,刘春丽
    2023, 37(7): 521-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孕妇妊娠早期的体力活动情况和焦虑程度,分析早期妊娠孕妇体力活动情况与焦虑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IPAQ)对某医院门诊建卡孕妇211人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妊娠早期焦虑总均分为(65.4±12.6)分,身体活动总代谢当量为(1 044.3±26.7)MET-min/w;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孕妇焦虑程度量表(SAS)评分、身体活动总代谢当量(TME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初产妇与经产妇焦虑程度量表(SAS)评分、身体活动总代谢当量(TME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力活动水平与焦虑程度有相关性(r=-0.075,P<0.001)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孕妇妊娠早期的焦虑得分较高,体力活动水平总体情况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呈负相关性。家人陪伴与支持下的适当运动有利于孕妈的身心健康,减少或者避免焦虑症状的产生,也有利于减轻妊娠反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王磊
    2023, 37(7): 525-527,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硝酸甘油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表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2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血脂康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内皮功能、脂代谢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P=0.01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NO水平高于治疗前(t=35.314、13.889,P均<0.001),而ET-1水平低于治疗前(t=27.411、15.164,P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t=11.354,P<0.001),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t=13.255,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po-A1、Apo-B、TC和TG水平低于治疗前(t=14.937/7.256、25.963/9.397、8.236/2.992、16.779/7.685,P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Apo-A1、Apo-B、TC和TG水平低于对照组(t=7.431、10.626、6.225、7.076,P均<0.001)。观察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9)。结论 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血脂康联合硝酸甘油治疗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脂代谢紊乱。 
  • 临床医学
    陈秀桃,陈美芳
    2023, 37(7): 528-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初产妇出院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18例于2021年6月—2022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研究组给予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护理,比较2组产妇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产褥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评分及总分为(61.28±9.47)分、(56.42±8.31)分、(43.62±7.74)分、(159.36±18.24)分,高于对照组的(56.36±8.52)分、(51.73±8.06)分、(39.88±7.23)分、(147.15±17.93)分(t=2.967、3.112、2.712、3.667,P<0.05);干预后研究组遵医行为优良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79.66%(χ2=4.628,P<0.05);研究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47%,低于对照组的22.03%(χ2=4.196,P<0.05)。结论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能有效提高初产妇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遵医行为,降低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临床医学
    陈慧敏,朱慧英,焦天锐,赵明中,袁清茹
    2023, 37(7): 531-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配,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凝血指标、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2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凝血原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原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7.483、6.473、10.073、7.711、4.940、3.519,P均<0.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0、8.361、19.677、15.066、21.327、18.711,P均<0.001)。2组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64)。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方面效果与华法林相似,在预防出血性事件发生方面相对更好,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 临床医学
    韩莉,高航
    2023, 37(7): 535-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2年5月滕州市工人医院收治住院原发性肝癌(研究组)60例和肝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6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评价2项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原发性肝癌病变CT增强成像多为快进快出型改变,动脉期表现为明显强化或不均匀明显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密度相对较低,相对正常肝组织增强减弱;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51,P<0.05);单独进行CT和血清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6.67%和76. 67%,准确率分别为87.50%和83.33%,而2项测试联合使用可使单项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提高到96.67%( χ2=30.562,P=0.006)和94.1%(χ2=21.803,P=0.031)。结论 CT联合血清AFP检查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减少误诊,便于早诊断和临床早干预。 
  • 临床医学
    武宁,刘玉梅
    2023, 37(7): 539-542,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骨科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择临床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2年4月滕州市工人医院骨科术后感染患者标本送检,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分离、鉴定细菌,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份标本共培养201种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6株(62.69%),革兰氏阴性菌75株(37.31%)。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为53株(26.37%),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为25株(12.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86.80% ,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93.75%,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未检出耐药株,敏感率均为100.00%。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0.00%(8/25),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 31.58% (6/19) ;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为88.00%,对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和妥布霉素较敏感,耐药率不超过2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4.74%,对亚胺培南和氨曲南较敏感,耐药性均为5.26%。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骨科术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加强感染菌的检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以提高诊疗效果。 
  • 临床医学
    刘冠男,陈慧鸽
    2023, 37(7): 543-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核共振成像(MRI)及电子断层扫描(CT)在膝半月板损伤与关节软骨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9月本院诊治的118例膝半月板损伤与关节软骨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I、CT和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CT及联合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MRI对膝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为93.94%,高于CT检查的81.82%(χ2=6.828,P=0.014);MRI对关节软骨损伤总检出率为94.68%,高于CT检查的82.98%(χ2=6.486,P=0.011)。MRI诊断膝半月板损伤的灵敏度、准确率为91.92%、91.53%,均高于CT检查的79.80%、81.36%(χ2=5.990、5.206,P均<0.05);MRI诊断膝半月板损伤的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高于CT检查(Kappa值=0.722 vs 0.501);MRI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的灵敏度为92.55%,准确率为92.37%,均高于CT的79.79%、81.36%(χ2=6.427、6.276,P均<0.05);MRI检查关节软骨损伤的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高于CT检查(Kappa值=0.782 vs 0.539)。结论 MRI在诊断膝半月板损伤与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高于CT。 
  • 临床医学
    李欣蕊,李钊远
    2023, 37(7): 546-548,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通督益脑针对缺血性脑卒中伴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脑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1年8月86例缺血性脑卒中伴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督益脑针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2组治疗疗效、舌骨下肌群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双侧大脑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阻力指数(RI)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等。数据采用χ2/Z检验、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χ2=5.108,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舌骨下肌群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侧大脑Vs为(48.13±5.34)cm/s,高于对照组的(45.05±5.96)cm/s(t=2.524,P=0.013),RI(×10-2)值为(69.07±6.19),小于对照组的(72.15±6.34)(t=2.279,P=0.02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BDNF水平分别为(23.15±4.02)、(22.87±4.13)pg/mL,NGF水平分别为(26.27±5.03)、(25.85±4.56)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伴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通督益脑针治疗,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脑部血液循环。 
  • 临床医学
    赵希青,许霞青,周萧云,肖敏
    2023, 37(7): 549-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异烟肼联合依非韦伦与替诺福韦在HIV感染/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HIV感染/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用药方案为异烟肼+依非韦伦,观察组用药方案为异烟肼+依非韦伦+替诺福韦。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8.89%(χ2=4.114,P=0.043)、2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载量分别为(299.04±85.71)个/μL和(237.38±70.49)个/μL(t=3.268,P<0.001),2组治疗后HIV RNA载量分别为(8.09±2.61)×104/mL和(11.20±3.43)×104/mL(t=3.949,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8%和24.44%(χ2=1.866,P=0.255)。结论 异烟肼+依非韦伦+替诺福韦的治疗方案治疗HIV感染/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效果较明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HIV感染/AIDS合并结核病的常规治疗方案。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陈金梅,曾安祥
    2023, 37(7): 553-554,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结缔组织疾病,而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较为少见,常被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典型病例,通过病例回顾总结其诊疗,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重视。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孙继红
    2023, 37(7): 55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性与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和社会的健康与幸福有着深远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高校作为年轻人的集中地,承担着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本文旨在探讨构建一个有效的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分析教育现状,强调提高学生性知识水平和培养健康态度的必要性;讨论教育体系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提出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对教育体系进行评价与反思,强调评价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展望。通过加强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