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王占强,崔健,赵荣江,杨可冰,杨清艳,刘艳,牛雅娟
    2023, 37(3): -2--3,239-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学生无手机恐惧的现状,分析大五人格与无手机恐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北省某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461名,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无手机恐惧症量表、大五人格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66.5%的医学生每天平均使用智能手机时间在6 h以上,医学生中存在轻度、中度、重度无手机恐惧的比例分别占9.1%、70.5%、19.8%。女生无手机恐惧得分为(86.05±17.48)分,高于男生的(78.60±19.23)分(t=-4.158,P<0.001)。医学生无手机恐惧与神经质、开放性人格特质呈正相关(r=0.475,P<0.001;r=0.142,P=0.002)。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开放性人格对医学生中无手机恐惧状况具有20.7%的预测作用。结论 医学生中普遍存在无手机恐惧;神经质、开放性人格对医学生的无手机恐惧状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口腔卫生
  • 口腔卫生
    胡光宇,冯岩,张煜晨,刘宗响
    2023, 37(3): 161-163,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徐州市儿童窝沟封闭项目预防适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齿的效果,探究影响9~11岁人群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徐州市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质量提供策略。方法 在徐州市5个项目区9~11岁人群中,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18名三年级学龄儿童,按是否进行窝沟封闭分为干预组(n=261)和空白对照组(n=257)。定期复查2组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干预组同时检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并填写复查记录表,向2组学龄儿童的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将518名学生按是否患龋再次分组,分为患龋组(n=54)及对照组(n=464),结合收回的问卷调查对可能影响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实施窝沟封闭1年,干预组封闭剂保留率为88.23%,其中上颌第一恒磨牙保留率为85.19%,下颌第一恒磨牙保留率为91.01%,下颌保留率高于上颌,2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12,P<0.001)。1年后干预组患龋率为4.2%,空白对照组为16.7%,2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OR=13.223)、饮食甜品及碳酸饮料频率每天≥1次(OR=2.325)是引起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徐州市实施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对预防第一恒磨牙龋齿效果良好,减少了龋齿的发生。但学龄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口腔健康行为习惯与目标尚有差距,持续做好口腔预防保健教育,使学龄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看护人对儿童口腔健康保健的关注程度,是做好徐州市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 视力保护
  • 视力保护
    李建行,杨海霞,梁艳哲,慕婷婷
    2023, 37(3): 164-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9年甘肃省8 872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甘肃省6个市区的8 872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查和问卷调查,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影响近视的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本次近视检出4 500人,近视检出率为50.7%,其中男生、女生近视率均为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四至六年级学生近视率分别为47.3%、48.6%、56.5%,近视率随年级呈升高趋势 (χ2趋势=58.985,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课后作业/读写时长≥1 h是近视的危险因素(P<0.001);班级座位每周调整1次(OR=0.578,P<0.001)、一学期调整一次课桌椅高度(OR=0.852,P=0.009)、每天做眼保健操的次数超过3次以上(OR=0.671,P=0.026)、每天户外的活动时间≥1 h(OR=0.641, P<0.001)是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 甘肃省8 872名小学生近视问题不容乐观,应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用眼环境,改变近距离用眼习惯,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和课后读写时间等,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
  • 视力保护
    陈怡
    2023, 37(3): 168-170,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海州区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5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各抽取2个班,共30个班级1 588名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生843名,占53.09%,女生745人,占46.91%,近视1 206名,近视率为75.94%。单因素显示:女生(χ2=62.526,P<0.001)、初高中(χ2=608.793,P<0.001)、户外运动时间短(χ2=32.043,P<0.001)、使用电子设备时间长(χ2=4.749,P=0.029)、参加课外辅导兴趣班(χ2=387.358,P<0.001)、不规范做眼保健操(χ2=46.363,P<0.001)、睡眠时间短(χ2=8.096,P=0.004)、读写姿势不正确(χ2=405.931,P<0.001)、学校未按要求调整课桌椅高度(χ2=396.052,P<0.001)、使用照明设备不正确(χ2=96.508,P<0.001)、饮食习惯偏甜(χ2=90.673,P<0.001)、父母亲近视(χ2=228.802,P<0.001)的中小学生近视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2.518)、初高中(OR=70.888)、使用电子设备时间长(OR=1.403)、参加课外辅导兴趣班(OR=18.287)、父母亲近视(OR=3.473)为近视危险因素,读写姿势正确(OR=0.058)、学校按要求调整课桌椅高度(OR=0.087)、使用照明设备正确(OR=0.279)、饮食习惯不爱甜食(OR=0.222)为近视保护因素。结论 连云港市海州区中小学生发生近视的危险因素为女生、初高中、使用电子设备时间长、参加课外辅导兴趣班、睡眠时间短、饮食习惯偏甜、父母亲近视等。近视防控工作需政府多部门联动,应将其纳入政府职能部门目标考核内容。
  • 生长发育
  • 生长发育
    谭秀贞,刘宇轩,邓紫嫦,郑增鑫,谭素勤,孟丽思
    2023, 37(3): 171-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佛山市黄岐片区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发育状况,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卫生保健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佛山市黄岐片区10所小学的5 09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儿童生长标准与生长曲线》的要求统一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年龄组身高、体重进行比较,计算身材矮小、肥胖的检出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 佛山市黄岐片区小学生男女生身高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均值男生大于女生。各年龄组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均值均高于全国标准。男生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始于9~10岁,12岁~达最大增长值。女生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始于8~9岁,10~11岁达最大增长值,之后逐渐下降。矮小的总检出率为3.48%,男女生各年龄组矮小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身材矮小检出病例集中在6~8岁低年级组。超重的平均检出率为14.22%,各年龄段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检出率为8.25%,男生的肥胖平均检出率高于女生(χ2=19.370,P<0.001)。男生的肥胖检出率在11岁~组最高,7岁~组最低;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在7岁~组最高,12岁~组最低。结论 佛山市黄岐片区小学生身高、体重平均水平均高于全国标准,但矮小检出率及肥胖检出率较高,需引起家长、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制订相关有效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 健康教育与管理
  • 健康教育与管理
    廖静岚,卢晨霞,徐幽琼,江智信,陆璐
    2023, 37(3): 176-178,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福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促进学生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共1 496名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视力、龋齿的调查。采用χ2检验和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分别进行率、构成比、趋势分析。结果 2021年,福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视力不良和龋患率依次为5.4%、30.5%、60.4%、50.3%。男生超重肥胖率较女生高(χ2=31.90,P<0.001),女生视力不良率较男生高(χ2=8.70,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乡镇学生超重肥胖率(χ2=4.75,P=0.029)和龋患率(χ2=10.09,P=0.001)均较城区高,城区学生营养不良率(χ2=7.66,P=0.006)和视力不良率(χ2=11.43,P=0.001)均较乡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较中学生高(χ2=5.78,P=0.016),中学生视力不良率较小学生高(χ2=36.2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21年,福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视力不良和龋齿问题并存,应及早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其成年后疾病的发生发展。 
  • 健康教育与管理
    董耀武
    2023, 37(3): 179-182,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高校听障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为今后开展听障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2月整群抽取某高校聋人工学院听障学生237人和电气学院普通学生797人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听障学生艾滋病知识合格率为64.60%,低于普通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合格率(8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01);对于高危行为后,听障学生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需求(94.60%)高于普通大学生(8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P<0.01);39.24%听障学生能接受大学时期发生性行为比普通学生60.35%低(χ2=32.97,P<0.001);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前3位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73.42%)、同学朋友(50.21%)和学校老师(29.96%)。结论 听障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度低于普通学生,对高危行为后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需求较普通学生更积极,对大学时期发生性行为的接受度低于普通学生。建议根据听障学生身体及心理特征加强听障学生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孙静轩,陈文俊,董言,王雯雷,方萍,张俊,夏木斯叶·木依都力,甫尔哈提·吾守尔,张荣
    2023, 37(3): 183-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9年因伤害首次在乌鲁木齐市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病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9年,乌鲁木齐市3家哨点医院共报告伤害病例23 528例,其中男性13 707例(58.3%),女性9 821例(41.7%)。15~64岁是伤害的高发年龄段,占67.2%。伤害发生原因前四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6.9%)、钝器伤(12.6%)、机动车车祸(7.7%)和刀/锐器伤(7.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31.9%)、公共居住场所(20.7%)和公路街道(18.6%),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4.6%)、步行(15.5%)和工作(14.4%),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37.7%)、骨折(24.5%)和扭伤/拉伤(13.2%)为主,伤害部位主要为下肢(27.6%)、头部(27.2%)和上肢(24.5%)。结论 应针对15~64岁的男性人群进行伤害的健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与策略,做好伤害的一级预防,减少伤害的发生。 
  • 疾病控制
    徐凤菊,张弛,陈何欢
    2023, 37(3): 187-189,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响水地区成人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为预防本地区成人痤疮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响水县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成人痤疮患者150例作为病例组,以门诊招募的150例成人非痤疮患者作为对照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痤疮家族史(OR=2.074,95%CI : 1.130~3.807)、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3 h(OR=3.351,95%CI : 1.823~6.163)、经常晚睡(OR=2.262,95%CI : 1.227~4.171)、喜爱高脂饮食(OR=1.928,95%CI : 1.058~3.514)、油性皮肤(OR=1.822,95%CI : 1.082~3.069)、便秘(OR=2.285,95%CI : 1.022~5.108)、负性生活事件(OR=2.336,95%CI : 1.101~4.958)是本地区成人痤疮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进行风险值赋分,结果显示,构建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判断痤疮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最佳截断值为5分,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60.67%。结论 本地区成人痤疮患者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评分超过5分,痤疮发病风险升高。 
  • 疾病控制
    朱袁婷,杨超群,徐炜,范晓洁,靳成娟,邓国英
    2023, 37(3): 190-193,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女高中生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现状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原发性痛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5—12月对中国4个地区的女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其痛经现状、月经情况、生活习惯等,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女高中生2 559名,原发性痛经发生率高达83.8%(2 145/2 5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OR=2.516,95%CI=1.666~3.800)、母亲痛经史(OR=2.081,95%CI=1.549~2.796)、经期受寒(OR=1.835,95%CI=1.350~2.495)、经血含有凝血块(OR=1.653,95%CI=1.235~2.213)、经期精神紧张(OR=2.735,95%CI=1.795~4.168)、恐惧月经来潮(OR=1.676,95%CI=1.015~2.769)等因素是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国内女高中生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较高,初潮年龄<13岁、母亲痛经史、经血中有凝血块、经期受寒、精神紧张、恐惧月经来潮为女高中生原发性痛经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在高中女生中积极开展原发性痛经相关科普及月经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 
  • 疾病控制
    许西娟,丁艳
    2023, 37(3): 194-195,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流行性感冒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沛县中医院2021年1—12月儿科门急诊和住院治疗的流感样病例52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咽、鼻拭子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0例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56例,阳性率为10.77%,其中甲、乙型流感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9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6,P<0.001);0~5岁组阳性率为13.41%,6~15岁组阳性率为5.33%,16岁以上组未检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13);流感病例主要集中在1月及10 —12月,发病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6,P=0.048)。结论 沛县中医院2021年流感样病例以乙型流感为主,1月及10 —12月是发病高峰,存在发生院内感染甚至暴发的风险,需采取有效感控措施,以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 疾病控制
    陆璐,李红,黄若酩,廖静岚,徐幽琼
    2023, 37(3): 196-199,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福州市台江区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情况,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2019年国家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共有15 283名35~75岁常住居民纳入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对象有完整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利用SPSS软件分析心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福州市台江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和吸烟率分别为52.31%、27.06%、19.53%、47.37%和12.10%。有79.51%成年人具有≥1种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50.51%的成年人存在2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和吸烟率高于女性,而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呈现升高的趋势(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408,95%CI:0.369~0.451)出现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性低于男性,而随着年龄(45~54岁:OR=2.705,95%CI:2.183~3.352;55~64岁:OR=6.875,95%CI:5.595~8.448;65~75岁:OR=11.846,95%CI:9.562~14.676)的增长,出现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性明显提高;文化程度(OR=0.839,95%CI:0.762~0.923)高出现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性更低。结论 35~75岁人群中,仅20%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50%以上存在2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应针对男性、高年龄、文化程度低的居民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 疾病控制
    戚珊,刘洋,经海容,林兴亚
    2023, 37(3): 200-202,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铜山区腹泻病人、宿主动物、媒介昆虫、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布情况,为制订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 —2020年徐州市铜山区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专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 050份样本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阳性检出率为5.26%,2016年阳性检出率(8.40%)最高,2017年最低(2.47%)(χ2=30.506,P<0.001)。8种类型标本中,猪粪便的阳性检出率(12.50%)最高,食品阳性检出率(0.80%)最低(χ2=101.019,P<0.001)。腹泻病人粪便的阳性检出率为6.80%,不同年份腹泻病人粪便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宿主动物粪便的阳性检出率(13.06%)最高(χ2=35.022,P<0.001); 2016年食品样本阳性检出率(2.50%)最高(χ2=7.968,P=0.035),牛粪便2019年阳性检出率(22.50%)最高(χ2=16.506,P=0.001);羊粪便2016年阳性检出率(17.50%)最高(χ2=19.820,P=0.001);猪粪便2016年和2020年阳性检出率(18.75%)最高(χ2=11.429,P=0.022);狗粪便2016年阳性检出率(11.67%)最高(χ2=27.141,P<0.001)。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铜山区广泛存在,腹泻病人发病率处于较稳定的水平,但是宿主动物的带菌有着不同的消长变化。 
  • 职业卫生
  • 职业卫生
    钱如倍,王喜玥,薛诚,陈维
    2023, 37(3): 203-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 —2022年徐州市疾控中心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找出差距和不足,提高个人剂量实验室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方法 2019 —2022年按照考核方案,参加江苏省疾控中心放射防护所组织的个人剂量盲样考核,分析考核结果。结果 2019—2022年在参加盲样考核时通过使用能量鉴别式剂量计均选择了正确的刻度因子;2019年比对结果中γ射线单组性能范围为-0.09~-0.17,X射线单组性能为-0.12,综合性能为0.13,每组偏差均较大,系因2019年本实验室购买新热释光剂量读出器,检定证书由厂家提供,未重新进行检定所致;2021年γ射线单组性能范围为-0.21~-0.26,X射线单组性能范围为-0.17~-0.18,综合性能为0.21,每组偏差均接近允许水平0.30,系因仪器故障所致;2022年γ射线单组性能范围为0.06~0.08,X射线单组性能范围为-0.09~-0.16,综合性能为0.10,其中只有1组X射线单组性能大于0.10,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核实。结论 本中心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满足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要求,但还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 学校卫生
  • 学校卫生
    代鹏,易秉涛,文江,沈阳强,朱小丽,陈飒
    2023, 37(3): 207-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陕西省宁陕县中小学环境卫生状况,为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宁陕县27所城区和农村学校中共抽取7所学校,每所学校按照教室的楼层、南北朝向、采光类型为双侧或单侧等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间教室进行监测,共监测城区教室24间,农村教室18间;监测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等9项指标。结果 监测的9项指标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黑板尺寸(100.00%)、噪声(100.00%)、课桌面平均照度(85.71%)、黑板反射比(61.90%)、教室人均面积(57.14%)、黑板面均匀度(52.38%)、课桌面均匀度(19.05%)、黑板面平均照度(7.14%)和课桌椅分配总符合率(1.19%)。结论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和黑板面平均照度低是宁陕县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中小学教学环境监测标准改善教室桌椅和照明等环境卫生状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刘占胜,李丹,胡宏义
    2023, 37(3): 21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低频度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CR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HD治疗,观察组则进行低频度HP联合HD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钙磷代谢情况及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BUN、Scr 、FGF-23水平均降低(P均<0.001),观察组BUN、Scr水平为(9.96±1.21)mmol/L、(219.26±32.20)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3.23±1.58)mmol/L、(278.68±35.98)μmol/L(t=10.392、7.783,P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GF-23为(107.23±38.58)pg/mL,低于对照组的(161.96±61.21)pg/mL(t=7.783,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9,P=0.350),观察组治疗后ALP水平为(65.68±15.78)U/L,低于治疗前的(121.75±10.60)U/L(t=18.655,P<0.001),且较对照组低(t=18.655,P<0.001);观察组、对照组的血钙水平升高(t=11.261、6.290,P均<0.001),血磷水平降低(t=27.456、24.130,P均<0.001),且观察组CRF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分别为(2.46±0.26)mmol/L、(1.60±0.20)mmol/L,优于对照组的(2.17±0.28)mmol/L、(2.03±0.18)mmol/L(t=4.800、10.107,P均<0.001)。结论 低频度HP联合HD能够改善糖尿病CRF患者肾功能和钙磷代谢情况,有效降低FGF-23、ALP水平。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张欣萍
    2023, 37(3): 215-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微小RNA-15a-3p(microRNA-15a-3p,miR-15a-3p)的表达与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探讨肿瘤蛋白D52(Tumor protein D52,TPD52)参与调节的机制。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组、放射组、miR-15a-3p mimics组和IR+miR-15a-3p mimics组。各组细胞培养结束后,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结晶紫染色测定单克隆形成数目,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Transwell室测定细胞侵袭水平,RT-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测定miR-15a-3p、TPD52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宫颈癌Hela细胞组比较,IR组、miR-15a-3p mimics组、IR+miR-15a-3p mimics组OD值、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穿膜数、TPD52 mRNA和蛋白降低(t=10.965、8.321、9.654、10.215、14.654、12.698、17.632、10.214、9.874、13.658、17.987、20.321、23.214、14.474、16.214、18.695、17.459、19.510,P均<0.05)。与IR组、miR-15a-3p mimics组比较,IR+miR-15a-3p mimics组OD值、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目、穿膜数、TPD52 mRNA和蛋白降低(t=10.321、6.657、9.547、10.214、14.658、9.654、8.954、9.547、14.514、10.369、18.654、16.632,P均<0.05)。与宫颈癌Hela细胞组比较,IR组、miR-15a-3p mimics组、IR+miR-15a-3p mimics组凋亡率、miR-15a-3p表达均升高(t=23.321、18.624、9.995、11.214、16.654、9.965,P均<0.05),与IR组、miR-15a-3p mimics组比较,IR+miR-15a-3p mimics组凋亡率、miR-15a-3p表达均升高(t=20.369、17.548、11.548、12.258,P均<0.05)。结论 miR-15a-3p过表达能提高人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促进其凋亡;其机制与miR-15a-3p靶向抑制TPD52表达有关。 
  • 卫生管理
  • 卫生管理
    张雅玲,陈银,罗春霞
    2023, 37(3): 220-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某民营医院护士职业生涯规范管理及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6月于本院在职及新入职的5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7月对所有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6个月,并对职业规划管理前后的护士职业价值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及职业发展现状)、护理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护士离职倾向率、职业认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年龄以18~35岁占比最大(65.20%),文化水平以大专及本科占比最大(41.60%、41.20%),以<5年护龄占比最大(42.40%),普通护士职务占比最大(65.00%),非编制用工性质占比最大(60.40%),以护士职称占比最大(45.60%),月夜班数量中以4~6次为主(44.00%),月收入中以5 000~8 000元为主(42.40%);护士管理后的职业生涯规划量表总分、职业生涯管理量表总分及职业发展现状总分均高于管理前(P均<0.001),且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及职业发展现状的各个条目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均<0.001);护理满意度、职业认同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且离职倾向率低于管理前的18.40%(P均<0.001)。结论 对民营医院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可有效提高护士的职业价值感,降低护理岗位人员的流失率及离职倾向,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卫生管理
    孙敏洁,徐江,何玥奇,曾令霞
    2023, 37(3): 224-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西安市长安区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为强化中小学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层随机抽取的103所中小学校,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检查的形式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现状进行调研。结果 59.22%(61/103)的学校按照要求设立或单独设立卫生(保健)室,63.11%(65/103)的学校按照要求配备保健教师或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4.37%(56/103)的学校有教室、生活区域场所和物品消毒制度与记录。仅6.80%(7/103)的学校开展学校卫生监测评价工作,7.77%(8/103)的学校具有合格有效的教室环境监测报告。小学在传染病防控日常管理的5个方面达标率均优于中学(P均<0.05)。城镇学校传染病防控日常管理中的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与记录、复课证明查验制度与记录3个方面的达标率分别为98.18%、81.82%、83.64%,均高于农村学校的79.17%、60.42%、62.50%(χ2=9.715、5.804、5.920,P均<0.05)。农村学校卫生人员配备率为75.00%,高于城镇学校的52.73%(χ2=5.461,P=0.019)。结论 长安区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现况不容乐观,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情况、卫生人员配备率等方面,小学优于中学;在卫生人员配备率方面,农村学校高于城镇学校。 
  • 综述与讲座
  • 综述与讲座
    赵欢欢,李恵萍
    2023, 37(3): 227-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饮食干预是一种辅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式,就多种饮食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饮食干预研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综述与讲座
    高杰,李惠萍,宋江艳,李嘉欣,周梦珂,张珊珊
    2023, 37(3): 231-235,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病患者家庭韧性干预策略,为未来构建慢性病患者家庭韧性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主题词结合自由词检索,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纳入所有慢性病患者家庭韧性干预策略相关研究,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最终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定性描述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8篇结果显示采取适当干预能提升慢性病患者的家庭韧性水平,多家庭小组会议、单家庭会议、面对面结合线上家庭会议三种干预方式对提升研究对象的家庭韧性水平均有一定的作用。结论 多家庭小组会议、单家庭会议、面对面结合线上家庭会议等干预方式可提高慢性病患者家庭韧性水平,各种家庭韧性干预措施的效果还存在差异和不确定性。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韩华,陈红艳,蒋风萍
    2023, 37(3): 236-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校师生发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校医院门诊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师生的临床资料,总共723例,检测方法为13C-尿素呼气试验。主要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对Hp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段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出Hp阳性患者230例,Hp的感染率为31.8%。其中,男性Hp阳性率(34.9%)明显高于女性(2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P=0.049)。各年龄段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不同年龄段内男性与女性的Hp阳性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17~29岁的师生细分为3组17~20岁、21~24岁、25~29岁,其Hp阳性率依次为46.5%、32.8%、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2,P<0.001),以17~20岁Hp阳性率最高。结论 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的检测方法,Hp的感染率与性别相关。对于17~20岁年龄段的学生,应加强Hp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尽早进行Hp的筛查,以减少高校Hp的感染和传播,从而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