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陈云霞,吴东胜,陈世群,李金芳,戴丽华
    2018, 32(6): 401-404,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生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及其预防性疫苗的认知现状,为制定预防HPV感染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以该校2014—20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自制调查问卷,于2017年10月组织学生在校园网上以随机整群形式进行HPV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1 329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21.07%同学听说过HPV;13.39%同学听说过HPV预防性疫苗; 280名听说过HPV的学生中,了解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为23.57%、HPV感染可导致生殖器疣以及子宫颈癌的分别为33.93%和34.64%、男性感染HPV的为56.43%、对女性感染HPV是否普遍以及HPV感染是否有特效药物治疗等的知晓率分别为15.36%和17.14%;在疫苗有效的前提下,愿意主动接种HPV疫苗的为27.13%;85.2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结论 该校大学生对HPV及其预防性疫苗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严重不足,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对有关HPV相关知识的知晓。 
  • 健康教育
    尹秀秀,邢玉娥,陈红艳
    2018, 32(6): 405-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患者健康教育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门诊确诊的128例Hp感染患者采取一对一教育、家庭成员教育、电话随访教育、患者榜样教育等方式,从检查、 服药、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结果 128 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Hp复查应用13C呼气试验方法,127例转为阴性。结论 Hp感染患者进行根除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患者健康教育,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Hp根除治疗的转阴率,还能提高患者对Hp的认识程度,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梅瑞华,周艳芳,任胜利,蒋红,高立,杨绪霞,张秋梅
    2018, 32(6): 407-408,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团体训练对D型人格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14条目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DS14)对某医学院医学生人格类型进行诊断,并开展为期8周、每周1次的团体训练,进一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D型人格医学生团体训练前后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团体训练后,D型人格医学生在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及偏执8个单因子得分低于团体训练之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CL-90的精神病性1个单因子得分高于团体训练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型人格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环境卫生
  • 环境卫生
    赵爱华,马德珍
    2018, 32(6): 409-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泰安市农村中小学校环境卫生状况及常见病患病情况,探讨相关关系,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问题,以提高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3个县,每个县随机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每个乡镇选择初中、小学各1所进行学校环境卫生状况监测。小学每个年级随机选择1个班,初中每个年级随机选择2个班。结果 ⑴泰安市农村中小学校集中式供水覆盖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较高,传染病管理制度较健全。男、女厕所蹲位达标率分别为100.0%和86.2%。⑵中小学校教室人均面积合格率、最前排课桌前沿与前方黑板水平距离合格率、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垂直距离合格率、窗地比合格率分别为60.9%、33.7%、52.7%、45.6%。⑶中小学生近视、龋齿、肥胖与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21.7%、6.6%、5.2%。结论 泰安市农村中小学校环境卫生总体情况良好,但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教室环境卫生合格率较低,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学校卫生相关知识宣传,加大教育投入,尤其在改善教室环境卫生以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控制方面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周友焕,张标,金杰
    2018, 32(6): 413-414,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学院2014—2016年3届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连续 3年高职新生 SCL-90 总均分高于全国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外,大部分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异常心理问题检出率逐年升高;因子分阳性筛查排名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3季新生各因子得分比较,只有强迫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得分要高于2014年。结论 高职新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相对高发的人群,应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罗宇飞,朱惠玲,袁雷鸣,李晓晖,丘岳军
    2018, 32(6): 415-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校预防艾滋病大型健康教育活动(以下简称防艾)的效果,探索高校长效全覆盖的防艾同伴教育机制。方法 由红会社团按统一教案自主培训、考核选取同伴教育师资,对全体新生以班为单位开展防艾活动,并进行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评估效果。结果 研究对象艾滋病“国八条”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后较干预前,对艾滋病人持接纳态度的上升25.6%,持歧视态度的减少4.13%,对多个性伴侣持反对态度的上升9.55%,对一夜情持反对态度的上升8.61%。结论 新生大型防艾同伴教育活动收效明显,以学生社团按统一教案内容开展大型同伴教育活动的模式可实现防艾教育长效全覆盖运行。
  • 营养卫生
  • 营养卫生
    王辉辉
    2018, 32(6): 417-417,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泉州市学生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开展学生营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阶段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对泉州市城区2011,2015年12~17岁中学生的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学生身高上等率为21.45%,体质量上等率为28.30%;身高上等率显著上升,体质量上等率略有下降,分别由2011年的8.45%,32.35%变化为2015年的21.45%,28.30%;各年度各年龄段身高均值,体质量均值,均有增加。结论 应在之前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工作,增加体育运动参与度。
  • 营养卫生
    窦鏐琰,桂立辉
    2018, 32(6): 418-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新生的饮食行为现状,探讨超重肥胖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预防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某高校新生入校体检结果,随机抽取体质量超标或肥胖组(BMI≥24)与对照组(BMI<24)各201例,对2组大学新生进行体格检查及饮食相关行为问卷调查,危险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父亲肥胖(OR=3.466,OR 95% CI:1.670~7.192)、母亲肥胖(OR=4.795,OR 95% CI:2.118~10.855)、父母均肥胖(OR=4.259,OR 95% CI:1.111~16.321)、独生子女(OR=2.051,OR 95% CI:1.120~3.755)、常喝饮品碳酸饮料(OR=3.749,OR 95% CI:1.424~9.870)或果汁(OR=2.560,OR 95% CI:1.284~5.105)、吃油炸食品≥3次/周(OR=1.784,OR 95% CI:1.078~2.953)、吃饭速度偏快(OR=2.038,OR 95% CI:1.232~3.372)或很快(OR=3.239,OR 95% CI:1.422~7.378)为体质量超标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某高校大学新生体质量超标肥胖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学校应开展营养膳食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行为,减少体质量超标肥胖的发生。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杨娟,过晓阳,陈晓敏,王颖华,许力
    2018, 32(6): 421-42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淮安市中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并分析淮安市综合业务平台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结果 2016年淮安市中学生视力不良率84.74%,高中生视力不良率(92.42%)高于初中生(79.77%)、女生视力不良率(87.21%)高于男生(82.39%),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2.093、17.052,P均<0.05);淮安市中学生营养不良率9.30%,初中生营养不良率(10.73%)高于高中生(7.11%)、女生营养不良率(13.76%)明显高于男生(5.08%),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022、84.573,P均<0.05);初中生体质量超标率、肥胖率均高于高中生,男生体质量超标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406、26.885、24.744、69.707;P均<0.05)。结论 视力不良、营养不良、体质量超标及肥胖是淮安市中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 疾病控制
    马海燕
    2018, 32(6): 423-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商丘地区78 29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以评价HBV-DNA检测的必要性以及不同献血人群的血液安全性。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ELISA检测为阴性的标本进行HBV-DNA检测,并对HBV-DNA检测(NAT)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依据性别、职业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ELISA法检测的78 537份标本中,HBsAg阳性239份,阳性率为0.30%;经NAT检测的78 298例标本中,HBV-DNA阳性73例,阳性率为0.09%,其中男性HBV-DNA阳性率为0.13%,高于女性的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3,P<0.05);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学生、医务人员、公务员HBV-DNA阳性率较低,分别为0.04%、0.05%和0.02%,农民和自由职业者HBV-DNA阳性率较高,分别为0.13%和0.10%。结论 NAT可有效缩短HBV检测的“窗口期”,提高对经输血传播疾病病毒的筛查水平,学生、医务人员、公务员和女性献血者HBV-DNA阳性率较低,可作为无偿献血招募重点人群,提高血液安全性。
  • 疾病控制
    朱莉,陈权
    2018, 32(6): 425-427,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昆山市男性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制定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015年版)要求,中心于2015年4月至6月对昆山市男性流动人口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艾滋病知识及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情况等。结果 本次监测共调查男性流动人口406人,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0%、0.00%和0.50%;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5.2%,知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3,P=0.063);商业性伴发生率为3.94%;临时性伴发生率为16.26%,临时性伴发生率与婚姻状况有关(χ2=10.767,P=0.013);安全套使用率低。结论 昆山市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存在临时性伴发生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等高危行为,应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等综合干预措施。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叶美霞
    2018, 32(6): 428-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睡眠及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加强对其术后健康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40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睡眠和情绪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术前睡眠质量好、中、差分别为19%、60%、21%,术后睡眠质量好、中、差分别为45%、36%、19%。患者环境改变、疼痛、其他患者或陪护人员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睡眠比术前好,影响睡眠的因素少,睡眠好情绪相对好。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刘洁,强梅
    2018, 32(6): 430-432,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压力水平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探讨减少医务人员压力、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在职人员429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使用÷2检验对13个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4个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3.4%的医务人员属于压力严重组。压力源比例最高的3项为: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大、无充足休息时间、工资福利待遇。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性别、工作年限、每周在岗工作时间、是否享受假期。结论 该院医务人员压力水平较高。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赖思敏,邓永佳,姚叶萍
    2018, 32(6): 43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增城区登革热流行趋势及相关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增城区人民医院所有的登革热住院病人详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增城区人民医院2014—2017年共收治登革热患者106例,高发人群以18岁至65岁的青年人为主(86.0%),职业以农民为主(90.57%)。该病在本地区以9-10月为主(82.2%)。临床特点:发热伴登革病毒抗原阳性(100%),并发轻度肝损(49.5%)并中度肝损(10.2%),并轻度肾损(2.8%)并中度肾损(0.9%)。结论 2014—2017年增城区登革热发病呈下降趋势,具有独特的季节性和地区特点,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及登革病毒抗原阳性并发肝损和肾损为特点。
  • 疾病控制
    石浩宇,温雅
    2018, 32(6): 435-435,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监测了解成都市成华区2016年托幼机构餐饮具消毒效果,为加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的管理、提升托幼机构消毒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对成华区70家托幼机构的2 400件餐饮具抽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全年共计检测餐饮具 2 400件,合格2 173件,总合格率为90.54%;公立托幼机构餐饮具合格率为100.00%,高于民办托幼机构的88.82%(χ2=45.70,P<0.05);不同类别餐饮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0.11,P<0.05),口杯、餐盘、筷子类消毒合格率均为100.00%,勺类消毒合格率最低,为87.97%。结论 成都市成华区托幼机构餐饮具消毒合格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托幼机构消毒工作培训和监管,切实提高托幼机构餐饮具消毒合格率。
  • 疾病控制
    杨圣元,叶为民,王宙云,赵慧蓝,张奕
    2018, 32(6): 436-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分析华漕镇公办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况,为防控幼儿园儿童蛲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华漕镇公办幼儿园大、中、小班各3个班级共9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结果 共检查了203名儿童,其中男童101人,女童102人。蛲虫感染儿童2人,感染率为0.99%。男童蛲虫感染率为0.99%,女童蛲虫感染率为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中、小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0,大班儿童蛲虫感染感染率为2.86%。结论 华漕镇公办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总体较低,今后的防控重点是大班儿童;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普及老师、保育员、家长和儿童的蛲虫病防控常识。
  • 疾病控制
    钟飞燕
    2018, 32(6): 438-438,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对2014—2017近3学年全校学生因病缺课原始资料收集,分析出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疾病、月份、年级分布及各学年各年级缺课百分率。结果 在导致学生因病缺课的各类疾病中,感冒占第1位,胃肠道疾病占第2位;每年3、4月份因病缺课构成比最高;低年段学生因病缺课人数较高年段多,缺课比例高。结论 学校既要加强学生常见病管理,又要加强家长和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家校联合共同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王秀霞
    2018, 32(6): 439-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高校教职工的“三高”(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流行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2 128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对其进行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中“三高”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三高”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高血脂略有不同),高血压、高血脂的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而糖尿病的检出率则高于全国水平。结论 高校教职工“三高”防治形势严峻,应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重点人群的随访力度,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董桂兰,陈斯敏,颜雪梅,杨铁凡
    2018, 32(6): 441-441,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某高校1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的调查分析,寻找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其危险因素,为今后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疫期发生胃肠不适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食物预留样本,疑似病例的呕吐物、排泄物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此次疫情从2017年9月20 —24日全校共有胃肠不适约603例,筛选出疑似249例,病原学检测确诊159例,检出率为52.5%,其中厨工12例,占7.14%。结论 此次感染性腹泻的疫情暴发是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是食物、餐具污染和生活接触所致,与厨工的传播密切关联。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王立华
    2018, 32(6): 442-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评价治疗H型高血压中依那普利叶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96例H型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信封法在其知情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其中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硝笨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血压情况及血浆Hcy水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情况及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水平的同时,降低血压情况及血浆Hcy水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陈夏明,王艳,陈惠芳
    2018, 32(6): 44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儿童入园前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儿童身体异常并改善,为幼儿园提供儿童入园后健康管理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2016年准备进入幼儿园的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将10 219名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营养不良754例,占7.40%,其中消瘦占2.9%,低体质量占2.2%,生长迟缓占2.3%。营养过剩379例,占3.7%,其中肥胖占2.0%,体质量超标占1.7%。各年龄段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龋齿检出率为51.0%,龋齿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段间龋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74,P<0.001);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4.0%;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检出率为2.3%,其中男童为3.6%(206/5701),女童为0.5%(24/4518);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5.5%。结论 入园儿童健康应受到家长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重视,加强沟通协作,尤其是对龋齿、G6PD及地中海贫血等儿童常见病的管理,共同维护儿童健康。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肖桂琴
    2018, 32(6): 446-446,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在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4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体操训练,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增加盆底肌肉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患者盆底肌电水平。结果 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 P<0.05);对2组患者干预后,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盆底肌电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盆底肌肉训练在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中的疗效确切,可提高盆底肌电水平,减轻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 临床医学
    杨韵宏
    2018, 32(6): 447-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对长期应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贫血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连续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达1个月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其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发生率。结果 共入组患者47例,发生贫血20例。34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患者中,24例进行了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0例患者未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及13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患者,其3组患者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1,P>0.05)。结论 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应注意慢性失血发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并不能减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老年患者贫血的发生率。
  • 临床医学
    张阳,成雨生,张扬,王超,万延俊,张红闯
    2018, 32(6): 449-4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临床探索自体肋软骨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效果及经验总结。方法 针对本科3年间适龄的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选择合适的肋软骨塑形方法及修复技巧,评估术前、术后正面观变化及鼻唇面之间的协调性。结果 38例患者的鼻小柱长度及鼻唇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自体肋软骨具有骨量大、不排异等优点,熟练的切取塑形及合适的整复方法运用可明显改善唇裂术后鼻畸形。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陈佳怡,郑纪伟,刘宗响,王瑞瑶,潘超,花文芮,沈欣,王子昱
    2018, 32(6): 451-4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建立实验性大鼠口腔白斑模型,探讨中药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h2对口腔黏膜白斑癌变的抑制效果。方法 运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试剂建立SD大鼠颊部白斑动态模型60只,随机分为A组(人参皂苷Rh2组)和B组(生理盐水组)各30只,于第4、7、10周每组随机处死10只后取双侧颊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苏木素-伊红染色呈现出不同组织病理学变化:正常、单纯增生、异常增生、癌。4周时A组正常上皮例数多于B组(P=0.043),A组异常上皮增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1)。7周时A组中度及以上异常增生率低于B组。10周时A组癌变例数明显低于B组(P=0.011)。A、B 2组总体组织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26,P<0.05),A组大鼠总体病变程度轻于B组大鼠。结论 人参皂苷Rh2对大鼠口腔白斑癌变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骆玉萍,陈丽萍,刘燕,范向平
    2018, 32(6): 453-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在治疗重症肺炎开胸术后运用传统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为临床用药作出正确指导。方法 选取惠州地区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被确定为开胸术后重症肺炎患者124例,将其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检测及药敏试验法,观察组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检测及耐药基因测定方法,观察对比2组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药敏试验情况、住院情况及费用。结果 观察组对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时间比对照组短,检出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与指导用药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比传统培养法高,检测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比半自动细菌分析仪时效快,具有临床实用性。经耐药性试验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患者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低,可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临床医学
    陈小茹,钟伟成
    2018, 32(6): 455-45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高渗盐水吸入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5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纳入研究,参照用药不同分为3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0.9%生理盐水+硫酸特布他林治疗;治疗组A患者予以5%高渗盐水+硫酸特布他林予以治疗;治疗组B患者予以3%高渗盐水+硫酸特布他林予以治疗的相关指标。结果 统计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严重度评分平均值、心率、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及住院天数、住院经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B、治疗组A入院之后持续需氧直至停氧的时间短于对照组(t分别=7.276、5.793,P<0.01),治疗组A不良事件总计值高于治疗组B、对照组(χ2分别=4.891、4.891,P<0.05)。结论 3%高渗盐水、5%高渗盐水+硫酸特布他林用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均有明显疗效,且3%高渗盐水+硫酸特布他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 临床医学
    陈明辉
    2018, 32(6): 456-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70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先就诊的35例患者仅给予常规HCT治疗为对照组,后就诊的35例患者在常规HCT治疗基础上增加尼莫地平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别为91.43%与71.43%,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未有明显不适应感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理想,而且安全可靠,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用于临床治疗推广。
  • 临床医学
    阎丽佳
    2018, 32(6): 458-458,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与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差异,提高对腕管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对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2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结论 采用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与针刀法治疗腕管综合征都有效,但是采用针刀法诊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率更高。
  • 临床医学
    王青霞
    2018, 32(6): 459-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rh-EPO剂量将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5例新生儿HIE患儿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新生儿HIE常规治疗及全身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接受大剂量rh-EPO,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接受小剂量rh-EPO。结果 ⑴治疗前,2组患儿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全血RBC、Hb、Ret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出生时,2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4,P>0.05)。出生后7 d、14 d、28 d后,观察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4.072、3.583、3.7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⑶2组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心肌酶谱、电解质检查结果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大剂量rh-EPO与小剂量rh-EPO治疗新生儿HIE对患儿红细胞检测参数的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安全性相当,但是前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儿NBNA评分。
  • 体育卫生
  • 体育卫生
    陈宏,任明,李永亮,郭健,王晶,毕炜,李天辰,马妍
    2018, 32(6): 461-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篮球场馆医务室建设及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医疗保障的实践,探讨建立举办大型运动会医疗保障体系。方法 分析医务室建设特点及医疗保障实际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结果 医务处在保障期间累计接诊伤病患者69人次。内科38例次、外科28例次及妇科3例次,就诊人员按降序排依次是志愿者、工作人员、啦啦操队员、保洁人员、运动员等,运动性损伤以关节扭伤、肌肉韧带拉伤为主。提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发挥了中医药优势疗法。结论 全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科学、高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 病例报道
  • 病例报道
    高环
    2018, 32(6): 464-464,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潘绵绵,李清娥,蔡雅情
    2018, 32(6): 465-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对初产顺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待产的72例初产顺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分娩,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分娩。对2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观察组产妇出血量>500 mL的1例,占2.78%,对照组产妇出血量>500 mL的7例,占19.44%;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为(7.72±1.58)h,短于对照组产妇的(10.98±1.91)h;观察组产妇疼痛等级评分达4级的4例,占11.11%,对照组产妇疼痛等级评分达4级的15例,占41.67%;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为优异。结论 针对初产顺产妇,采用分娩减痛法结合自由体位分娩法分娩,可对产妇及新生儿产生积极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经验交流
    罗坤金,杨燕玉
    2018, 32(6): 467-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ICU临床护士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调查问卷对福州三甲医院ICU护士进行调查,350名ICU护士完成了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问卷均分为4.23 ,态度维度得分最高,均分为4.56;其次实践维度,均分为 4.03;、知识维度最低,均分为3.6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年限、职务对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影响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分析结果显示:知识维度、文献阅读情况、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决策能力是循证实践、知识和护理态度的预测变量。结论 ICU护士态度积极,实践知识少,行为水平不乐观,有必要提高ICU护士循证护理知识、实践及态度。知识维度、文献阅读情况、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决策能力是影响临床护士循证实践的主要因素。
  • 卫生管理
  • 卫生管理
    张秋燕
    2018, 32(6): 469-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同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基层全科医学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果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缺口比较大,必须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结论 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基本医疗卫生工作的卫生队伍迫在眉睫。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宋香茹
    2018, 32(6): 472-473,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及对患者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本院采取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 2组患者的疗效对比,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61.7%,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1.7%,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BI评分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的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I评分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ADL评分对比。研究组>60分、40~60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杜志顺,姜克萍
    2018, 32(6): 474-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使用MRI和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比2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和异常检出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MRI总检出率比CT高,脑梗死24 h以内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87.50%、43.75%,24 ~72 h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90.00%、40.00%。脑梗死72 h以上的时候,MRI的检出率和CT检出率均达100.00%。MRI检查方式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异常检出情况优于CT检查方式。结论 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使用MRI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较高,并且异常脑区的检出范围比较广。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徐依峰
    2018, 32(6): 476-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无锡市锡山区艾滋病感染情况,为以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17年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阳性标本送至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7年锡山区艾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地区、职业分布广泛覆盖,发病以男中青年为主。在性传播途径中,男男同性传播途径最多。结论 锡山区的艾滋病疫情持续扩展,应大力加强综合防控,合力构筑抗击艾滋病的坚固屏障。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沈晓华
    2018, 32(6): 478-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暴力行为分为观察组(有,n=41)和对照组(无,n=22)。采用问卷调查向患者家属调查患者具体情况,内容包括:患者性格、就业情况、婚姻情况、是否有妄想情况、是否有抑郁情况、是否易激怒、既往有攻击行为、是否非自愿入院、是否早年是否发生了重大生活事件、是否存在家庭情况不良的情况等。通过分析发生暴力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采取改善服务态度、改善病房环境、组织患者参加合适的文娱活动、加强护士责任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与患者沟通等措施预防暴力行为发生;并对暴力行为进行患者情况评估、心理沟通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检查及暴力行为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1例发生暴力行为中躯体暴力24.39%(10/41)、言语漫骂60.97%(25/41)、威胁恐吓或聚众闹事12.19%(5/41)、性骚扰2.43%(1/41),其中言语漫骂占大部分比例(P<0.05)。63例精神病患者通过采取暴力行为预防及护理措施,好转53例(84.12%),观察组好转30例(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经验交流
    刘洋
    2018, 32(6): 480-48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进行输血的患者,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应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的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常规输血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输血用量、成分输血率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用量与成分血用量以及成分输血率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申请单书写合格率为97.26%、标本采集准确率为100.0%、输血指征正确率为98.63%、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为98.63%、培训报告单完整率为97.2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申请单书写合格率68.49%、标本采集准确率72.60%、输血指征正确率69.86%、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68.49%、培训报告单完整率69.86%(χ2分别=21.2846、23.1746、22.7593、24.1339、19.4954,P<0.001)。结论 在输血前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可提高临床输血质量,规范输血操作,建议广泛应用。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