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王彦杰
    2018, 32(11): -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6~14岁学龄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 调查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地区6~14岁学龄儿童传染病发生情况,传染病发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本地区公安局。结果 2014—2017年本地区累计报告6~14岁学龄儿童传染病1 850例,占全部传染病人数的3.10%;2014—2017年每年传染病发病率呈递减趋势;传染病前5位分别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风疹、乙肝;>9~14岁组儿童流行性感冒、乙肝发生率较高(P<0.05),6~7岁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6~14岁学龄儿童是传染病重点防控人群。
  • 视力保护
  • 视力保护
    李圣琦,甘娜
    2018, 32(11): 801-802,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青少年体格发育与锻炼情况对近视的影响。方法 对广西某高校2017年入学新生进行入学体检(含视力测试)和体质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检查发现,该校入学新生近视发病人数为1 549人,占64.70%;肺活量不合格学生近视发病率更高(P<0.05);近视组体质量、BMI等体检结果值均较非近视组低,近视组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等体质测试结果值均较非近视组差。结论 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营养水平可能影响近视的发生;运动可减少近视的发生率,尤其是下肢非耐力运动。应促进合理膳食营养知识宣教,建立文体适宜的教学安排,增强青少年体质,从而减少近视患病率。 
  • 视力保护
    刘冰,程兰芳,张凤琴
    2018, 32(11): 803-805,8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总结影响近视的因素,提出预防近视的方法和建议,为学校和卫生部门制订预防近视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2017年入学的大学生检查视力及屈光度,发放问卷调查,运用列联分析的方法,使用SPSS Version 21软件,分析近视眼患病率、男女生差异;调查睡眠时间、看书姿势、照明灯光的强弱对屈光参差性近视的影响;分析不同学科近视眼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2017级学生近视眼检出率为86.84%。男女生轻、中、高度近视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26,P>0.05);看书姿势与屈光参差性近视有相关性;理科生近视高于艺术生。理科生高度近视眼检出率较高。结论 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躺着看书,不歪头看书,管理好每天近距离学习的时间,看近看远交替用眼。 
  • 视力保护
    张雪梅
    2018, 32(11): 806-8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济南市2 720名城市中学生视力状况,为近视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2017—2018年度济南某中学的学生健康体检信息。结果 2017—2018年度济南市城市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73.9%,其中轻度视力不良7.1%,中度视力不良29.3%,重度视力不良37.6%。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72.7%,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75.3%,女生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40.3%)较男生(35.3%)更为严重。初三视力不良检出率(84.7%)>初二(74.8%)>初一(63.1%),且以重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0岁年龄段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较高。视力不良检出率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济南市城市中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较严重,尤其是初三学生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鼓励学生建立合理正确的用眼行为和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有效防治视力不良的发生。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高鹏,马龙,崔晶,王苗,王哲,朱立婉,王忆军
    2018, 32(11): 809-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城区4~5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对易感幼儿的家庭提出保护性建议。方法 于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级4~5岁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900份,有效回收问卷1 722份,回收率为90.6%。其中男幼儿905人(52.6%),女幼儿817人(47.4%)。本次调查采用量表包括一般情况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 本次调查幼儿有心理行为问题者279人,总检出率为16.1%。男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4.5%,女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不同年龄组、是否独生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争吵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是否离婚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和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而升高;4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初中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5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结论 哈尔滨市城市幼儿的心理行为检出率较高,幼儿性别、父母争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有影响。 
  • 精神卫生
    廖峻
    2018, 32(11): 812-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社会技能训练的方法,探讨该社会技能训练对工读男生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社会技能训练,对从89名工读生中筛选出的12名工读男生进行为期7周,每周2次,共14次的干预,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6周后的随访评价,探讨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工读男生能够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的应对方式(t1=-6.66,-3.93,P<0.01),更少使用忍耐的应对方式(t1=4.69,P<0.01);工读男生成熟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的分值增加(d=4.67,3.08,1.17),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忍耐、逃避、幻想否认、发泄情绪)的分值减少(d=-3.58,-1.92,-0.08,-2.50)。问题解决、忍耐的减分率分别为25.03%、33.58%。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的方法可行,并对工读男生的应对方式改善有一定效果。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郭雯雯,胡子衡,苏丽嬛,李小梅,刘霞
    2018, 32(11): 815-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利用医学生对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随访与宣教,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痛经管理策略。方法 选取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随访组,对照组经前给予田七痛经胶囊口服,随访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医学生随访与宣教,对比干预前后2组治疗有效率、痛经症状评分、痛经知识知晓度及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分。结果 随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3.33%);干预后随访组痛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痛经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在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方面,随访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医学生进行随访和宣教是值得探索的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有效管理策略。 
  • 健康教育
    陈云霞,吴东胜,张乃中,熊瑛,吴瑛
    2018, 32(11): 819-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获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探索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问卷网”设计调查问卷,于2017年5月1—30日选取安徽省皖南地区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班级QQ群平台发放问卷,动员学生自愿参加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结果 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0.31%。对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平均知晓率达91.84%,但对日常生活中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平均知晓率仅为51.55%,其中,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仅为35.03%,仅27.32%的被调查学生知道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男生优于女生(P<0.05),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普遍缺乏了解,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帮助态度学生不到一半。对婚前性行为支持度较高。36.5%的受调查学生没有听说过学校开展过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面,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情况偏低,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应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张伟,余娟
    2018, 32(11): 824-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腰椎间盘膨出及突出患者的分布现况。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并经CT确诊的腰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的312例学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4-L5及L5-S1居多,且男生多于女生。结论 应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加强防病意识。
  • 健康管理
    孔鲁英,吴庆波
    2018, 32(11): 825-8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岳和欣,冯丽,杜珍
    2018, 32(11): 826-8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市城区老年人的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现状,探讨分析在城区老年人饮食营养方面的问题及误区,进而提出对老年人进行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KAP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济宁城区随机抽取325 名老年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325名老年人营养知识得分为(3.45±2.00)分,部分老年人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31.7%的老年人选择食物只根据自己的口味;男、女性在一些饮食行为上存在差异;86.9%的老年人想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结论 该城区调查的老年人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存在很多不合理饮食行为。老年人对于改善不合理营养与饮食行为的态度相对较好,要加强对老年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 健康教育
    彭雅莉,薛莹莹,郑双双,张明丹,王文霞
    2018, 32(11): 828-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儿科的护理入院宣教水平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分析和讨论PDCA循环模式在入科前期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从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入院的病人中随机抽取300例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模式,实验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针对健康宣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PDCA循环模式干预,比较两种不同模式下患儿家长入院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2组对宣教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但实验组患者家长对入院宣教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提高了入院宣教的水平,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和对医护人员满意度。
  • 医学教育
  • 医学教育
    周婷,苏伟,秦茂森
    2018, 32(11): 830-831,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体现了医疗行业对人的终极关怀,然而在科技至上和医疗服务市场化的环境下,医务工作者对先进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推崇与依赖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病人生命个体的存在,造成了医务工作者人文精神的缺失。该文从加强临床医学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思考与阐述,旨在探索加强临床医学实习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朱文,章勇,王嘉
    2018, 32(11): 83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本校近3年教职工体检结果,了解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针对常见问题进行有效健康指导。方法 对本校2015年至2017年全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3年体检共检出疾病30余种,主要以血压高、血脂高、空腹血糖偏高、尿酸偏高、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肿块等)、脂肪肝、女性乳腺疾病、男性前列腺疾病等慢性病多见。结论 本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加强教职工的保健意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 环境卫生
  • 环境卫生
    吴玲,朱广奎
    2018, 32(11): 834-834,8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儿童肺功能是研究大气污染对儿童健康的主要健康效应指标,为初步探讨徐州市PM2.5浓度对小学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徐州市同一地区三、四、五3个年级共150名小学生的基础资料,收集2017年的PM2.5日均浓度以及小学生在雾霾日和非雾霾日的肺功能指标。结果 男生的肺功能指标要高于女生的肺功能指标,非雾霾日的肺功能指标高于雾霾日的肺功能指标。结论 PM2.5因日均浓度升高,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时,小学生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李素芳
    2018, 32(11): 835-836,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家庭跟进式护理在降低老年患者跌倒风险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共168例,随机分为使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方法组(观察组)和使用常规出院护理组(对照组)各84例,分析2组患者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与跌倒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防跌倒知识掌握良好率为98.62%,跌倒预防良好率为98.81%,分别优于对照组的86.90%、84.7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753、10.088, P<0.01)。结论 家庭跟进式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院外跌倒中起到一定作用,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降低患者的院外跌倒事件,控制跌倒风险。 
  • 营养卫生
  • 营养卫生
    杨帆,常利涛,刘宏,杨云娟,代丽梅
    2018, 32(11): 837-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云南省基诺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景洪市7~15岁基诺族学生共547人,以2014 年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和2004年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超标、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分别判断营养不良、体质量超标和肥胖。结果 基诺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2.2%,生长迟缓检出率为5.1%,消瘦检出率为8.4%。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1%,高于女生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0,P=0.038)。不同学段之间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8,P>0.05)。结论 基诺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宣教,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增加课外活动,促进基诺族学生健康成长。
  • 生长发育
  • 生长发育
    杨阳,宋祖玲,刘璐,李霞,陈杨
    2018, 32(11): 839-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目前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影响体质水平的各运动素质指标,探讨学龄前儿童各运动素质指标的年龄性别差异及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5所公立幼儿园1 077名 3 ~ 6 岁学龄前儿童,并依据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体质测试,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运动素质指标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运动素质指标评级进行比较。结果 除坐位体前屈外,男童女童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10 m折返跑、网球掷远5个项目的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男女童仅有坐位体前屈与10 m折返跑2项指标的评级分布存在差异,且女童均优于男童。运动素质指标单项分析中,儿童在双脚连续跳表现最优,而坐位体前屈中表现最差。结论 成都市 3 ~ 6 岁学龄前儿童不同运动素质指标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运动素质指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干预策略,以增强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发展水平。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张召弟,张瑛,周芸,贺利平
    2018, 32(11): 842-842,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媒体综合教育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和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西省长治市某脑卒中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纳的9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家庭照顾者实施多媒体综合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ESS、MMSE、Fugl-Meyer、MBI,并采用GHQ-12对照顾者身心状况评定。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ESS、MMSE、Fugl-Meyer、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 <0.05),但观察组GHQ-12及其部分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媒体综合教育可以减轻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取得较为可观的康复效果。
  • 疾病控制
    杨璐瑛,孙云岚,沈晓文,姜晓超,丁致远
    2018, 32(11): 84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无锡市梁溪区2013—201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对无锡市梁溪区2013-2017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4起,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 89.80%,前3位的病种为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高峰期集中在3—6月和11—12月。44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总的中位数为15.5 d,不同病种疫情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检验H=22.51,P<0.001)。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为有效控制疫情,卫生和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对老师、家长、学生的健康教育,同时提高有关疫苗接种率。
  • 疾病控制
    王鹏飞,邢丽霞,李改香
    2018, 32(11): 845-845,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近3年来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大学生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性别、年级、时间、饮酒原因、严重程度分级这几个方面描述患者的分布情况,总结发病规律。结果 在所有的193例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182例(94.3%);从年级来说,大四(31.6%)和大三(26.9%)的学生较多,大一(18.7%)的居中,研究生(9.8%)和大二(13.0%)的学生较少;动机上,大学生饮酒主要是为了各种聚会(合计71.5%),因负性情绪借酒浇愁的不到1/5(19.2%);时间上除了假期,常发生于期末(6月和12月),刚开学的时候较少(3月和9月),期中最少(4月和10月);大部分学生酒精中毒的程度都不是很严重,轻度占34.7%,中度占64.3%,重度仅占1%。结论 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饮酒被看作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通常发生在各种聚会的时候,在学期的开始或者期末最常见,一般病情不重。此外,一小部分借酒消愁的患者更需要的是积极的心理干预。
  • 疾病控制
    周爱庆,潘铭,马永法
    2018, 32(11): 846-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盐都区2013—2017年水痘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盐都区2013—2017年水痘发病资料和水痘疫苗接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 年盐都区共报告水痘2 169例,男性1 196例,女性973例,男女性别比为1.23∶1,高发病年龄组为5岁及以上、10岁以下儿童(43.7/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60.7 /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集中在5—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2月和8月较少;市区及城郊乡镇的年均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发生5起聚集性疫情,均在学校、托幼机构,82 例病例中8例水痘突破病例;盐都区全人群水痘疫苗年均接种率1.15%,水痘疫苗接种率2014年最高(1.74%),2017年最低(0.34%)。结论 2013—2017年盐都区水痘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5岁及以上、10岁以下的学生为高发人群,发病有春夏季和冬季2个高峰,市区及城郊乡镇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水痘疫苗接种率自2016年开始急剧下降。今后应重点落实城郊地区适龄儿童家长水痘疫苗的告知工作,加强学校水痘防控知识宣传,将水痘发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 疾病控制
    沈景亭,马艳侠
    2018, 32(11): 849-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祁艳秋
    2018, 32(11): 851-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1起幼儿园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建立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病例呕吐物、粪便或肛拭子、食品、炊餐具与饭菜配送用具、饮用水及饮水用具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发现病例27例,全部为该园大一班儿童,全园罹患率为4.18%(27/646);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用餐时使用毛巾”(OR=5.45,95% CI:2.37~8.26)是导致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经PCR检测,1份病例呕吐物和2份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1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采取规范患病儿童管理、开展疫情监测报告、严格实施园内消毒、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开展健教宣传沟通等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终止。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王磊,杜伟楠,郭上婷,颜浩,张洪宁,马锐,汪莉萍
    2018, 32(11): 854-8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建立支气管重构哮喘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灌胃给药,初步探讨桔梗对哮喘大鼠支气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低浓度桔梗组和高浓度桔梗组,持续给药8周。测定用药前后大鼠的引喘时间,以及大鼠血清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的浓度。结果 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高浓度桔梗组大鼠引喘时间显著延长(P<0.01),NF-κB、MMP-9和TIMP-1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高浓度桔梗可通过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和MMP-9的高表达,从而减轻哮喘大鼠支气管重构。
  • 检验技术
  • 检验技术
    姜占元
    2018, 32(11): 857-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来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差异性。方法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离子色谱仪分别对氰化物质控样和试剂样品进行对此测定,分析2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 通过分析测定,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分光光度法有所提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的测试过程操作繁琐,稳定性较差,样品需要蒸馏预处理,试验耗时较长。离子色谱法分析操作简单,能够有效降低样品受污染的可能性并保证分析质量。 
  • 卫生管理
  • 卫生管理
    钟锦云,何俊华,黄华军
    2018, 32(11): 859-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定本社区300名居民,2017年3月—2018年3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188人愿意签约,占62.67%;112人不愿意签约,占37.33%。愿意签约者与不愿意签约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应加大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和认知度。
  • 医学教育
  • 医学教育
    丁晓彤,李惠萍,肖婷,江笑笑,章毛毛,王艺璇
    2018, 32(11): 861-8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对当前护理教学评价的文献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小组讨论法对护理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文章指出目前护理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以核心胜任力为指导,提出护理教学评价的优化整合策略。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周保军,焦泰来,阿孜尔古丽·阿布都克日木,张东军
    2018, 32(11): 865-867,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外科伤口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合理选择临床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将 2012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省鱼台县人民医院外科伤口感染送检的感染患者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分离、培养、鉴定细菌并判别药敏结果,对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8 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细菌 548株其中G- 菌360株,占65.69%(360/548),G+ 菌144株,占27.01% (148/548);真菌40株,占7.30%(40/548)。外科伤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所有分离的病原体中,居于感染首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88%),其次是阴沟肠杆菌(占13.87%)、大肠埃希菌(占9.31%)、铜绿假单胞菌(占8.94%)、肺炎链球菌(占7.85%)和肺炎克雷伯菌(占6.93%)。分离到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在ESBLs 革兰阴性菌当中,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铜绿假单胞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 50.98% (26/51) 、44.90%(22/49)和31.58% (12 /38) 。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85.71%),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均不耐药。肺炎链球菌对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 83.72%和 81.40%,革兰阴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亦均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大多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结论 尽早对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 临床医学
    邢玉娥,付丽英
    2018, 32(11): 868-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确诊的148例Hp感染患者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0例,患者均进行Hp药物根除治疗,而实验组在药物根除治疗的同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明显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率,还能提高患者对Hp感染的认识程度,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值得借鉴和推广。
  • 医学教育
  • 医学教育
    梁维,王华,刘志贵
    2018, 32(11): 870-870,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BL教学法在麻醉科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培训的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为本次研究对象,30名住院医师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人,对照组住院医师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住院医师应用CBL教学法模式,在研究结束后对2组住院医师的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兴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科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C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陈立侠,侯祥位,闫颖,孙荣
    2018, 32(11): 871-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卵巢癌中骨桥蛋白(OPN)与人附睾蛋白4 (HE4)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1例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患者、16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以及5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其肿瘤组织中的OPN与HE4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并观察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OPN、HE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及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P<0.05),OPN、HE4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与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Ⅲ期、Ⅳ期明显高于Ⅰ期(P<0.05);病理分级3级明显高于1级(P<0.05);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OPN、HE4基因蛋白高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浸润、侵袭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对患者预后有促进作用。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潘小叶
    2018, 32(11): 873-8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延伸护理对出院后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出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延伸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4.621,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12.590,P<0.05)。结论 对出院后的肺结核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验交流
    孟杰
    2018, 32(11): 875-875,8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李丹
    2018, 32(11): 876-8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医院退费原因进行分析,制订出更加优化的退费流程,既方便病人,又能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降低医疗结算环节的退费风险,保证医院收入的真实性和医院资金不被非法占有,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
  • 经验交流
    张晚晴
    2018, 32(11): 878-8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8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营养支持及用药的护理观察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某院消化科于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例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病情不同时期,根据NRS2002营养评分及实验室检查等营养评价工具,给予患者正确的营养评分,制订个体化营养方案。肠内外营养支持期间严格血糖的监控,定期检测电解质、血红蛋白、肝功能、血糖、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将其作为肠内外营养评价的重要指标。给予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降低胃肠道黏膜炎性反应,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指导,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疾病认知水平。结果 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正规治疗和精心护理,能够耐受肠内外营养,生命体征平稳,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各项生化及营养指标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营养状况评价作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治疗及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给予患者科学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可及时发现潜在的营养不良风险。通过制订个体化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防止复发。
  • 经验交流
    彭琼
    2018, 32(11): 880-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