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3年, 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4-15
      

  • 全选
    |
  • 林静;刘小红;方瑞君;曹美容;
    2013, 27(4): 2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在学校爆发流行。方法对诺如病毒感染相关知识、个人卫生、自我保护意识、学校饮食卫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等进行宣教和指导。结果 43名被感染学生痊愈,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爆发流行得到控制,无扩散。结论健康宣教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在高校爆发流行重要措施。
  • 吕慧英;扶长青;梁亭亭;徐玲;郑荣;刘忠秀;
    2013, 27(4): 2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校园的危机事件若处理不当,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漫延出校园,成为社会问题。常见的危机事件包括学生遭遇车祸、中暑等突发意外及主动实施的坠楼、溺水、自缢、割腕、服毒等自杀行为。紧急救助,是指由现场目击者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科学的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行为。紧急救助者的主要作用是给予伤病员生命支持,为后继急救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从而降低致残与致死率。研究
  • 罗嘉玲;
    2013, 27(4): 2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发展因素,探讨与职业特点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教职工病症检出的前3位依次为颈椎骨质增生、慢性咽炎、血脂异常。结论盲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与职业特点有一定关系,疾病发展有低龄化趋势,应加强教职工健康指引,落实干预措施,以改善健康状况。
  • 张伟;李如娟;于光群;邹玲;
    2013, 27(4): 2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阿拉山口口岸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展趋势及对小学生生长发育进行动态观察和研究,为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阿拉山口口岸中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普查。结果 2007—2011学年全口岸中、小学生的体检无异常率有所上升,视力不良和恒牙龋齿检出率有所降下,说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改善。小学生形态发育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结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改善,但小学生生长发育情况不容乐观,建议今后要巩固现有的成果,并争取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和体育卫生工作。
  • 赵旭东;钟秀宏;都学英;
    2013, 27(4): 2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为高校教工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教职工空腹体检,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较多,男性发病率从40岁开始明显增高,女性从50岁开始明显增高,70岁以后稍有下降。结论要加强教职工保健工作,提高教职工健康意识。
  • 梁奎英;
    2013, 27(4): 2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近年来大学生住院疾病情况,为开展大学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10—2012年在校学生住院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学生住院率有下降趋势,年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前3位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占75%以上。外伤住院亦较多,且危害较大。男生住院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医院应加强健康教育及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预防保健的工作职能。
  • 王淑玲;盛彩虹;费兆全;杜业君;刘松凯;孙克;
    2013, 27(4): 2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日照市中小学生的常见病的现状,为更好的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教育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中的检查项目、标准进行检查评价。结果同一学段中视力不良率(小学χ2=95.9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段视力不良率随学段的升高而升高,龋齿率随学段的升高成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肥胖率随学段升高成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日照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率中视力不良、龋齿的患病率仍较高。为降低日照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等学生常见病的患病率,各级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学校、家庭要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人群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 朱莉;
    2013, 27(4): 2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社会视屏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广泛应用,由于VDT操作过于频繁所导致的视觉健康问题不断攀升,本文将健康管理的理念引入VDT操作视觉健康管理的领域,以现代网络社会VDT主要操作人群——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管理为框架,构建大学生VDT操作视觉健康管理,形成大学生VDT操作视觉健康管理基本策略,从而有效协调VDT操作与视觉健康的相互冲突,促进VDT操作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 蔡静;
    2013, 27(4): 2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政府和各保险公司推出的多种医疗保险使无数病中学子获得了帮助,不少贫困家庭也由此得到了拯救。但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面对五花八门的险种,不少学生和家长不知该如何合理选择参保,也不知该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医保。鉴于此,学校应该在保险机构、学生家长之间努力做好沟
  • 张静仪;陈科岐;杨静;
    2013, 27(4): 2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尤其是如何发挥医学生专业优势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为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医学院如何为医学专业学生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管理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1]。
  • 胡晓洁;李蕴成;
    2013, 27(4): 3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与婴幼儿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是相对健康的一组人群,因此青少年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上,患病率、死亡率不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它主要与不良的健康行为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终生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1]
  • 熊焱强;李志红;
    2013, 27(4): 2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订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校医学院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和中医学3个专业的8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728例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很高,均高于99%,对于母乳传播、产道传播和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相对偏低,分别为70.19%、42.58%和70.19%;对于艾滋病是乙类传染病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窗口期’内能检测到抗体吗等专业问题答对率较低,分别为25.41%和47.80%;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恐怖心理严重,52.35%的医学生不愿去有艾滋病患者的科室工作,43.82%的医学生不愿意从事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对艾滋病相关知识需求率高,最希望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为专题讲座。4.12%的医学生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仅为40%,另有1.79%的有过同性性行为。结论需要在医学生中加大对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改善教育方式,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之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并减少个人高危行为。
  • 刘娅;叶运莉;熊伟;汤君;
    2013, 27(4): 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泸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泸州市3所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81.0%。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和共用针具"、以及"母婴传播"的知晓率较高,>90%以上;而学生对"目前艾滋病感染有无可靠的检测方法?"、"同性恋者是否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献血/输血者是否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这几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1.1%、58.8%、53.1%和44.6%。生源、学校、年级、月生活费及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对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得分有影响。结论该地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仍有待提高,高校尤其是非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开设性教育课程,以加强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来自农村家境较差的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 李晓南;邵义舜;李小红;孙林;徐健榕;叶天响;韩继媛;
    2013, 27(4): 3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建立和运作模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不断提高医疗急救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实现高校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方法本文对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对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现状进行初步总结。结果探讨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结论要实现高校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必须选择建立合理的院前急救模式,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和院前急救队伍建设,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保障院前急救顺利完成。
  • 郝明;韩威;贾丽红;山内太郎;
    2013, 27(4): 2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早期喂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8年对辽宁省本溪市某镇医院101名新生儿进行0~6月喂养方式调查和身长、体质量测量,并追踪至2岁和3岁进行体格测量。以6个月时喂养方式为分组依据,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2岁和3岁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结果 3个月时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1.6%,6个月时下降为0;6月时不同喂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身高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人工喂养组3岁幼儿体质量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乡镇婴儿母乳喂养率很低,早期喂养方式对3岁时幼儿体质量有明显影响。
  • 刘迎春;
    2013, 27(4): 2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百白破疫苗在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中的接种反应。方法接种年龄选择2006年1月出生,并在2008年12月31日前百白破4针次接种的儿童280名,接种部位和接种剂量,冷链管理均严格按规范化门诊进行。结果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反应的发生率也增多。结论正确选择注射部位,严格掌握注射指征及禁忌证,硬结反应可以避免或减少。
  • 吴锦珍;杨秀洵;林佩芸;郑丽娥;
    2013, 27(4): 2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引起局部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的护理措施,以及发生接种局部反应后的处理方法,以预防和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反应的发生。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儿童按年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2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儿童百白破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百白破疫苗接种前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发生局部反应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可预防或减轻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 任建庆;
    2013, 27(4): 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2005-2011年徐州市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为今后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05-2011年徐州市疟疾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疫情特征。结果 2005-2011年徐州市通过疟疾专报系统和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927例,其中间日疟896例,占96.66%,恶性疟29例,占3.12%,三日疟2例,占0.22%。781例为厚薄血膜显微镜检查阳性者,占84.25%,107例为临床症状典型结合流行病学史诊断,39例为试治有效病例。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疟防知识宣传,提高劳务输出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疟防水平,同时强化疫情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疟疾监测机制。
  • 陈玉累;万琼红;陈梅兰;
    2013, 27(4):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改良后外周静脉置管固定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在本病区住院并行外周静脉置管的患者,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50例。传统方法组与改良方法组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护理中进行导管滑脱发生率、患者使用后的舒适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改良方法组患者导管滑脱率、患者使用后的舒适度均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改良方法可增加管道牢固性,有效防止管道脱出,降低导管滑脱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杨馥彦;邱少雄;黄江玲;
    2013, 27(4): 2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本院呼吸内科病房非发酵菌菌谱变化和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本院呼吸内科患者分离到的非发酵菌的情况。结果 2010、2011年呼吸内科分别检出非发酵菌140株、163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011年非发酵菌检出率与2010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敏结果显示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呼吸内科患者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耐药性强,且大部分呈多重耐药,应加强病原学检测,系统监测细菌菌谱变化和耐药动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及防止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 孙贵芝;
    2013, 27(4): 2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LA)与开腹手术(OA)治疗小儿阑尾脓肿的护理特点。方法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临床、术中确诊阑尾脓肿患儿174例。78例行LA手术,96例行OA手术,进行多个环节的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L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OA组、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174例阑尾脓肿患儿通过手术治疗和综合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根据LA与OA特点对患儿进行综合区别护理,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 林静华;王雪华;焦晓阳;吴映娥;陈强;陈彦融;
    2013, 27(4): 2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铁蛋白(SF)、糖类抗原CA199(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10例PHC患者(其中AFP阳性79例,AFP阴性31例)和4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AFP、β2-MG、SF、CA199的含量,并分析对PHC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PHC-AFP阳性组AFP、β2-MG、SF、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AFP阴性组β2-MG、SF、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β2-MG、SF、CA199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81%、77.27%、75.45%、80.9%;AFP+β2-MG、AFP+SF、AFP+CA199、AFP+β2-MG+SF+CA199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55%、83.64%、87.27%、95.45%,联检的阳性率与单项检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陈玉云;
    2013, 27(4): 2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PCNL)的手术护理配合及器械管理经验。方法对43例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并对器械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 43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4例因结石过大行Ⅱ期手术取石,1例出现术中低体温,1例出现术后出血,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经及时处理后均好转,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PCNL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熟练的手术技巧联合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 刘小红;方瑞君;周丽霞;李亦农;
    2013, 27(4):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手臂浅静脉充盈方法,提高静脉采血效率。方法对200例体检采血学生进行随机分组,一组采用手臂下垂扎止血带穿刺,一组采用自然平伸扎止血带穿刺,观察两组静脉充盈度,穿刺成功率,操作用时。结果实验组静脉充盈度,穿刺成功率,操作用时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臂下垂扎止血带法静脉充盈满意,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用时短,简单易行,值得在批量体检采血中推广应用。
  • 彭卫琴;曹文芹;吕维香;
    2013, 27(4): 3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组负责制即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综合人员组成一个小组,负责联系全校教授、老干部,定期或不定期为其提供健康咨询;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跟踪了解联系对象中慢性病的情况和疗效,研究并制定保健及治疗方案,为教授、老干部提供集健康教育、医疗咨询、防病治病为一体的保健医疗服务。高校医院作为社区医院,承担着护理医疗、预防、保健、
  • 苏清华;
    2013, 27(4): 3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减少或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需要医护人员和药剂人员共同努力。输液反应的发生是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控制的[1],本文作者就此问题谈几点思考。1换液吸氧、快速抢救对出现输液反应的患者应立即换掉原输液瓶(袋),停止原液的滴入,护士应马上换上没有加药质的液体,并让患者即刻吸氧。然后遵医嘱用地塞米松按0.3~0.5 mg/kg的剂量
  • 任怀山;
    2013, 27(4): 2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中药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门诊治疗带状疱疹患者76例,随机分为阿昔洛韦组(A组,每日给予阿昔洛韦10 mg/kg静脉滴注1次,随后间隔8 h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每日2次)和喜炎平+阿昔洛韦组(B组,在A组基础上加喜炎平25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6~10 d为1疗程。2组均给予相同剂量的维生素B1、弥可保口服。结果 B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缓解及有效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缩短疗程,适合临床应用。
  • 苏文英;袁璐;易修文;黄莺;郑冬;卢彧;李钰涛;唐涛;
    2013, 27(4): 2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四川峨边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调查,了解该地区人群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及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随机抽取峨边地区3个乡镇30周岁以上居民共计700人,对其进行血压检查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高血压诊断及治疗情况和高血压的认知情况等。通过材料统计分析,了解该地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结果四川峨边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99%,其中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有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四川峨边地区中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控制率低,高血压是危害该地区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建议加强该地区高血压病的管理和健康促进。
  • 杨涛;
    2013, 27(4): 2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在治疗顽固性老年高血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1次/d,缬沙坦80 mg,1次/d;对照组氨氯地平5 mg,1次/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赵祥红;王邦俊;
    2013, 27(4): 3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心肌病的一种类型,是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伴有心肌功能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1]。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不少患
  • 黄丽媚;黄爱真;陈晓阳;
    2013, 27(4): 2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FSSG特异性问卷(The frequency ofscale for the symptoms of GERD,FSSG)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胃食管反流(Gastr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发生率及其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决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的2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FSSG问卷调查并随访哮喘控制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患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情况及咳嗽的好转情况。结果通过FSSG问卷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中GERD的发生率为28.15%(67/238)。FSSG问卷评分>8分且规则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组ACT评分(中位数24.5)与FSSG问卷评分>8分但未规则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组(中位数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且规则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组哮喘控制水平与FSSG问卷评分>8但未规则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SG问卷评>8且规则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组咳嗽缓解率与FSSG问卷评分>8但未规则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GERD发生主为28.15%。运用FSSG问卷指导支气管哮喘患者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决策选择可能有益。
  • 张俊美;
    2013, 27(4): 2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体质量超标及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本文作者对本单位2010年职工体检资料中空腹体质量、肝脏B超检查、血脂化验等部分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10年单位职工年度体检310人,每人均同一天空腹测量体质量、静脉取血化验血脂,并进行腹部肝胆胰脾
  • 苏清华;
    2013, 27(4): 3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指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胃角、十二指肠球部非前壁、胃窦、胃体小弯、底体交界脊、胃肠吻合口附近、幽门管、食管下端齿状线附近部位,由于诸多原因致使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却消化了其自身的管壁,损伤了其相应的黏膜组织后形成的慢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对人类健康影响很大,约10%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此病;消化性溃疡
  • 祝为平;
    2013, 27(4): 2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甲沟炎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嵌甲是引起甲沟炎的原因之一,且易于复发,通过本术式治疗嵌甲,可以防止嵌甲引起的甲沟炎的复发。方法局麻后行嵌甲部位甲床部分切除和"袋状"甲沟成形术。结果 41例患者嵌甲治愈率100%。结论术式简单,治疗彻底,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创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张云;赵惠芬;
    2013, 27(4): 2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验证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后在肾功能、蛋白尿、贫血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疗效。
  • 俞少扬;
    2013, 27(4): 2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反复性自然流产又称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在育龄期妇女的发生率约为1%[1]。反复性流产的原因极其复杂,早期流产常见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免疫因素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晚期流
  • 伊尚巴耶娃·拉·木;
    2013, 27(4): 2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各种子宫肌瘤的DNA复制和转录系统的破坏机制,并确定联合治疗子宫肌瘤和宫颈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24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女性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有8例患者为普通肌瘤(n=8),伴有出血症状的有8例(n=8),肌瘤迅速增长的有8例(n=8)。其中13例患者出现子宫肌瘤轻度增生。结果对24例子宫肌瘤患者使用Ag GnRF后证实减少DNA核粒间的降解。结论在使用聚甲酚磺醛后,13例患者的细胞学图片显示完全恢复正常。
  • 魏梅梅;崔建华;王兴田;徐杜娟;钟志方;
    2013, 27(4): 2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比值法与局部应变率比值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最佳临界点,并比较2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患者共88个乳腺病灶分别行整体应变率比值与局部应变率比值测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获得2种方法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最佳临界点,并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构建ROC曲线后,整体应变率比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确定的最佳诊断界点为3.03,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81.6%、86.3%、86.5%、86.1%;局部应变率比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确定的最佳诊断界点为30.89,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92.1%、93.2%、94.0%、92.1%,局部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效能高于整体应变率比值(P<0.05)。结论整体应变率比值法和局部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后者优于前者。
  • 陈玉松;王敏;杨凯虹;宋有为;
    2013, 27(4): 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LDH、HBDH水平异常对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本院26例伴心肌酶异常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心肌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患儿LDH、HBDH同时增高者22例,占84.6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血清LDH、HBDH水平的变化,及时进行胸部X线片、肺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以LDH、HBDH水平变化为主是肺脏组织自身损害的结果,还是确实合并心肌损害、或为机体其他组织感染后免疫性损害的综合结果尚有待进一步大观察研究。
  • 李均辉;
    2013, 27(4): 3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与神经胶质瘤发生的可能相关性。方法用Western-blot方法,对23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和23例脑外伤患者血清中BDV-p24/p40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23例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中BDV-p24/p40抗体阳性4例,阳性率为17.4%;脑外伤患者血清标本中无BDV-p40抗体检出,阳性率为0%。结论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中存在博尔纳病病毒的感染。
  • 王红艳;闾金杰;
    2013, 27(4): 3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分别进行药物加系统家庭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用BPRS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进行评定。结果 (1)入组前2组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2组的BPRS、ITAQ、SDSS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家庭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自知力,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 赵蔚;
    2013, 27(4): 2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变化情况。方法对2007—2011年某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抗高血压药物总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均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45.41%和188.49%。CCB是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最高的一类药,传统复方制剂用药频度降幅度达20%。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已由过去我国传统复方制剂为主,转变为长效CCB为主。
  • 范宇;贾瑞巧;肖凤轩;史珍珍;
    2013, 27(4): 3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环吡酮胺栓在不同介质中的药物释放度,制定其试验方法,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2因子法评价2种介质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样品与市售制剂在水或pH 5.0盐酸溶液中的溶出曲线相似。结论数据重现性好,能有效检测控制产品均一性,保障用药安全。
  • 林静华;蔡杰;陈晓洁;林少微;张娟;王雪华;
    2013, 27(4): 2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2种HBV感染模式患者血清ALT、CG、β2-MG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10例HBV感染者按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模式分为A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和B组(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同时选取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测定ALT、放射免疫法测定CG和β2-MG、ELISA法检测HBV标记物。结果 A组和B组ALT、CG、β2-MG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ALT、CG、β2-MG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ALT、CG、β2-MG水平,可较早期、较全面的反映乙肝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可协助临床对肝脏功能的判断。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