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经海容;林兴亚;李建;
2011, 25(2): 120-122.
目的探究铜山县现阶段麻疹发病特征,掌握铜山县麻疹流行规律,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8年铜山县麻疹病例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点进行分析。麻疹血清学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抗体。结果 1999—2008年,铜山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6/10万;全县23个乡镇有病例发生,其中累计发病数最多的铜山镇15例占10.02%;全年各月均有麻疹发病,在3—6月发病较多,为96例,占麻疹病例总数的65.31%,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为29例,占19.73%;男性95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1.83∶1;发病年龄向偏大和偏小移动比较明显,以<1岁龄(44.90%)和15岁以上(26.53%)为主;发病以散童为主,农民、学生次之,分别占病例总数55.10%、19.73%、15.65%;147例麻疹病例中,有40.82%的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结论麻疹的流行高峰较以往有所推迟,流行时间亦有所缩短,发病以春末夏初为主,3—6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向小月龄儿童和大年龄青少年推移。青少年、学生、1岁以下的儿童发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