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10, 24(2): 78-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2010, 24(2): 78-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文海蓉;陈海婴;熊志伟;徐丹;吴景文;涂正波;吴玉铮;刘云;
    2010, 24(2): 81-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查找江西中医学院暴发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疫情的原因。方法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可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Epi Data软件录入数据和校验,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籍贯不同、在银河美食城就餐、食用凉皮、凉面、喝开水、饭前洗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银河就餐、食用凉皮、凉面OR值>1,是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喝开水、饭前洗手OR值<1,为保护因素。结论造成此起甲肝流行的原因是由食堂从业人员引起的食源性暴发,银河美食城内陕西风味小吃店的厨师是甲肝隐性感染者,他生产制作的被污染食品是造成本次甲肝暴发的主要原因。
  • 疾病控制
    彭琼;李玉宝;
    2010, 24(2):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冯声涛;
    2010, 24(2): 8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钱艳芬;
    2010, 24(2): 8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分析建水县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状况,为以后学校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2007年国家疫情报告系统中各医疗机构所报告的学生、幼托儿童疫情报告。结果2007年建水县学校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517例)和消化道传染病(126例)为主,2类疾病占学校传染病发病数的97.28%,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占学校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8.21%,位居各类传染病首位。在呼吸道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占了总传染病发病数的69.14%;发病数以小学生最多,男生多于女生;大多为疫苗针对性疾病。结论今后仍应以呼吸道、消化道2类疾病特别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为主。
  • 疾病控制
    赵晓辉;
    2010, 24(2):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金洁;
    2010, 24(2): 89-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张玉玲;吴同浩;程冲;
    2010, 24(2):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东海县县乡医疗机构消毒和灭菌现状,为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医疗机构内消毒不严而引起的交叉感染。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对全县26个医疗机构进行监测。结果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判定,2008年4月份共采集标本892份,空气质量合格率为27.80%,灭菌物品的合格率为58.75%,医护人员手、工作台面合格率为65.19%,消毒剂合格率为98.13%,总合格率为61.43%。结论东海县县乡医疗机构消毒及灭菌质量不理想,建议加强全县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
  • 疾病控制
    王萍;
    2010, 24(2): 9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朱裕华;杜丹;朱孝荣;
    2010, 24(2): 9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SD大鼠妊娠期糖尿病(GDM)模型,研究妊娠糖尿病对胎鼠发育及仔鼠生长的影响。方法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怀孕第1天大鼠复制GDM,5 d后空腹检测血糖、尿糖和体质量。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孕鼠第13天、第19天剖宫产,观察其死胎、吸收胎、畸胎及存活胎数等,并测量胎鼠体质量。取4周龄仔鼠检测其血糖和体质量,并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受孕第13天、第19天剖宫产,GDM组死胎、吸收胎、畸心胎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周龄GDM组仔鼠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记忆力试验也低于对照组,8周龄GDM组仔鼠空腹血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妊娠糖尿病影响胎鼠正常发育,并导致仔鼠记忆力下降和血糖值升高。
  • 临床医学
    王毅;何建丽;李敏;
    2010, 24(2):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配合氯丙嗪治疗中大量咯血的疗效。方法住院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及垂体后叶素加氯丙嗪(治疗组)。结果治疗组56例,显效3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78.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配合氯丙嗪治疗中大量咯血比单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了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解除了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垂体后叶素问题。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金锡装;
    2010, 24(2): 98-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汪德凤;李芳;
    2010, 24(2):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体位对大学生患者晕针发生的影响,找出减少晕针发生的不利心理因素。方法将120例有晕针倾向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坐位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液,观察组采用卧位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液,所获得的数据用χ2统计处理。结果观察组发生晕针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有晕针倾向的病人可采用卧位肌内注射和静脉输液,以减少晕针的发生。
  • 临床医学
    温斌;
    2010, 24(2): 101-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高宇;阎旭;胡娟;韦海东;
    2010, 24(2): 102-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复方盐酸阿替卡因用于中小学生牙髓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需作牙髓治疗的患者82例96颗牙,取1.7 mL复方盐酸阿替卡因1支在经消毒的患牙颊(唇)侧根尖区局部粘膜下行浸润麻醉。结果80例患者94颗牙的牙髓在5分钟内被麻醉,总有效率97.9%,仅有2例患者注射局部轻微疼痛;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能有效地麻醉牙髓神经,达到无痛治疗的目的,尤其适用于中小学生患者。
  • 临床医学
    徐克华;
    2010, 24(2): 104-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曹清丽;
    2010, 24(2): 10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自理理论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应用自理理论实施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结果36例焦虑抑郁均心理缓解,促进了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自理理论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十分重要。
  • 临床医学
    李光辉;
    2010, 24(2): 107-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跖疣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20例跖疣患者,用聚肌胞加利多卡因疣体基底注射,配合注射器针头疣四周多点针刺。15 d后未痊愈者给予第2次治疗,30 d后给予第3次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实验组治愈率7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肌胞注射结合针刺治疗跖疣,效果确切,适合临床推广。
  • 临床医学
    胡昆鸟;张志敏;林伟;
    2010, 24(2): 108-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对女大学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未婚有性生活或已婚的女大学生采用新柏氏液基超薄技术(TCT)技术进行检查,对其宫颈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检出异常结果有: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8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6例。检出霉菌感染26例,滴虫感染2例,HPV感染2例。结论对于女大学生采用TCT技术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必要可行。
  • 营养卫生
  • 营养卫生
    肖剑岚;哈森高娃;刘丽萍;金秀平;
    2010, 24(2): 110-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生长发育
  • 生长发育
    冯翔;郑琳;陈郁明;周丽;
    2010, 24(2): 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深圳市学龄儿童超重和单纯性肥胖的现状,探讨其原因。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小学生3 008人,年龄范围7~12岁,以常规方法测量身高、体质量,分别用"身高标准体重"和BMI法进行筛查,对2种标准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身高标准体质量"法检出体质量超标儿童342人,体质量超标率为11.4%;肥胖儿童419人,肥胖率为13.9%。用BMI法检出体质量超标儿童397人,体质量超标率为13.2%;肥胖儿童284人,肥胖率为9.4%。2种方法筛选出体质量超标和肥胖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同时在各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身高标准体质量"存在一定缺陷,而BMI法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使用简便,更直观。
  • 生长发育
    陈静;王运良;
    2010, 24(2):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身体成分分布情况,研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使用Inbody 3.0对286名学生,其中体育学院学生184人,非体育学院学生102人,进行身体成分测试。结果体育学院学生身高、体质量、蛋白质、无机盐、肌肉质量、BMI以及总得分明显优于非体育学院学生,脂肪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明显低于非体育学院学生。结论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提高机体瘦体质量、增加肌肉力量、降低体脂含量,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李炜;
    2010, 24(2): 117-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郑思东;方展强;
    2010, 24(2): 118-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验人际关系与人格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60名高中学生进行16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采用社会测量技术得出受测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缘指标与独立性等4个因素有显著相关关系;人缘"明星"与"孤星"之间的方差分析显示,在稳定性等7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际和谐指数与紧张性等6个因素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应善于利用测量工具,掌握运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建设和谐集体。
  • 精神卫生
    李宏革;刘刚;
    2010, 24(2):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2个量表对贫困大学生的评定结果及其一致性和关联性,以期对健康状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SCL-90和SRHMS,对1 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SCL-90评定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除了敌意、偏执2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青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大学生在躯体化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贫困大学生低分组的SRHMS得分普遍高于高分组的得分,而且除身体活动功能、社会支持外,其余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个量表的测量结果有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SCL-90与SRHMS对贫困大学生的测量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差异性。
  • 精神卫生
    邓斌菊;
    2010, 24(2):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卫生
    郭秀丽;姜峰;
    2010, 24(2): 127-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与大学生学校适应不良量表,对555名医科大学大一新生进行测试。结果在实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上,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的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源于城市的学生亲密度和适应性最高(P<0.05)。在学校适应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校适应的逐步回归分析中,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子女的正向影响越大。结论家庭适应性对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一定程度上有影响。
  • 精神卫生
    赵峰;胡嘉航;任凤云;
    2010, 24(2): 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特点,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ASLEC),对某医学院校大一至大四年级369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最近1年内生活事件发生频度较高的依次是远离家人(86.4%)、学习负担重(84.8%)、考试失败(82.4%)、被人误会(76.4%)、家庭经济困难(75.1%)等。各生活事件应激量表在男女生之间大多存在差异,且男生大于女生;在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际关系方面大四年级相对较好;而健康适应方面其他3个年级明显好于大四年级。结论大学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吴琳;郑九星;张冬梅;蒙东红;
    2010, 24(2): 131-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甘东;赵必华;
    2010, 24(2):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高职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教育和心理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3所高职学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94名学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对自杀态度持矛盾或中立的居多。不同性别、专业的高职学生对自杀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源地进入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的态度两个回归方程。结论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自杀预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林静;彭阳;邱小艳;
    2010, 24(2):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违纪大学生心理素质,防止违纪行为再次发生。方法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咨询的方法,针对违纪大学生存在的某些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并在实验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实验组学生通过心理辅导后,其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提高,特别是在强迫(t=2.30,P<0.05)、抑郁(t=3.50,P<0.01)、焦虑(t=2.39,P<0.05)方面得到显著改善;其人格特征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组大学生的再次违纪率较对照组下降45%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1,P<0.05)。结论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提高违纪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防止再次违纪行为的发生。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张宁;翟凤岐;
    2010, 24(2): 137-137,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管理
    黄群;萧越峰;王丽慧;
    2010, 24(2): 138-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某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2008年6月教职工健康体检资料584份,按性别分4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27.74%,19.52%。患病率男性趋于年青化,女性与年龄成正相关;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92%、3.3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大患病率上升。结论高校教职工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的现患率较高,应积极开展教职工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控制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袁爱娣;吴晓琴;
    2010, 24(2): 140-14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综合操作考试应激情况下不同个性特征和气质类型护生的心理素质,采取各种心理干预和训练的手段,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好地发挥。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量表(EPQ)和7500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护仪对参加毕业实习前综合操作考试的384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多血质和黏液质的护生综合操作考试的成绩优于胆汁质和抑郁质的护生(H=39.4,P<0.005);操作考试前后脉率差<30次/min者,优秀的成绩比例大;而≥30次/min者,成绩不够理想。结论在操作考试应激情况下,个性特征稳定的外向型(多血质)和内向性(黏液质)的护生更能应对应激环境的变化,个性特征不稳定的外向型(胆汁质)和内向性(抑郁质)的护生抗应激能力差,易致心理紧张和焦虑。
  • 环境卫生
  • 环境卫生
    周士清;
    2010, 24(2): 14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环境卫生
    王洪军;王法林;张成学;
    2010, 24(2): 143-143,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潘明义;刘咏;
    2010, 24(2): 14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管理
    孟凡亮;赵小龙;
    2010, 24(2): 146-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校教职工整体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方法于2008年对新建医科大学1 536名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常见病症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中体检异常检出率为80.03%,男性,中老年组,少数民族的检出率偏高,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乳腺红外异常、慢性胆囊炎等疾病占检出异常的前5位。结论我校教职工整体健康水平较低,检出病种较多,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防治,提高健康水平。
  • 健康管理
    高亚平;何小静;
    2010, 24(2): 149-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05年及2006年广东某高校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检出率的变化,为制定妇科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普查的方法对广东某高校已婚育龄妇女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白带常规、盆腔B超及红外线乳透检查。结果2006年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的检出率较2005年下降(P<0.05)。结论定期开展妇科疾病普查、多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是保障妇女生殖健康应采取的非常有效的措施。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庞丽娟;周爱萍;陈彦卿;
    2010, 24(2): 151-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昆山市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水平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昆山市6所中学校84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不同,知识题最高达95.5%、最低仅为40.2%,知晓率为90%,构成比9.09、60%~90%构成比68.19、<60%构成比为22.73。用眼卫生方面知晓率高于口腔保健、疾病预防知识题;不同性别之间健康知识知晓率绝大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陈慕媛;林育敏;方建玲;
    2010, 24(2): 153-153,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和讲座
  • 综述和讲座
    张衣国;
    2010, 24(2): 154-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和讲座
    黄建钰;白光辉;
    2010, 24(2): 158-159,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占华;卢晓文;
    2010, 24(2): 16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探索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形成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2所高校600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亚健康的检出率为42.36%,亚健康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知晓率较低,只有1/3的大学生大致理解亚健康的涵义。结论在高校开展健康教育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