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李文梅;
    2010, 24(1): 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南阳市城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南阳市城区13所学校3 637名大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南阳市青少年的总上网率为85.9%,男生上网率为87.6%,女生为83.8%;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7.34%,男生(10.72%)明显高于女生(3.49%);网络成瘾报告率2.39%,男生(3.59%)明显高于女生(0.92%);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学习成绩、上网时间、个体是否经常有负性情绪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学习成绩好为保护性因素,而负性心理特征、自杀意念、上网时间≥4h/d、男性为危险因素。结论网络成瘾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青少年作为高危人群,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等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减少网络的不良影响,使其合理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
  • 疾病控制
    孙波;尚红梅;陈小琴;
    2010, 24(1):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屠月珍;张颖;
    2010, 24(1): 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闵行区外来和常住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及贫血构成比的差异,探索其各自存在的营养问题,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闵行区小学生1752人,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按WHO标准作为贫血筛查标准。同时,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并根据身高标准体重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闵行区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7.3%,以边缘性贫血为主;外来小学生贫血患病率(38.2%)显著高于常住小学生贫血患病率(12.2%)(P<0.01);超重儿、肥胖儿、营养正常者中的贫血患病率高于营养不良者(P<0.01)。结论应当针对外来和常住小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安排学生的膳食结构,增加膳食铁的供给;普及科学营养知识;重点防治外来民工小学生的贫血。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梅霞;
    2010, 24(1):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闫海明;杨智;祝丽玲;蔡栋梁;戚询中;杨蕾;韩坤梅;丛岭;金玄俊;
    2010, 24(1): 9-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2009年秋季我校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点,为高校制定防控甲流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况调查2009年10月至11月我校甲流隔离观察区收治的学生患者,将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3例收治患者中,甲型H1N1流感确定诊断10例,临床诊断198例,疑似病例285例;我校甲流呈流行态势,总体罹患率2.23%(确诊罹患率0.45‰),治愈率100%;我校甲流秋冬季高发,高发学区为一学区B院,生源地在外省市(特别是生源地为甲流疫区或途经疫区)的08~09年级理工类或音体美专业的20~22岁男生为相对易感人群。结论我校甲流疫情为输入性因素所致,且存在时间、地点、人群分布规律,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王卿森;
    2010, 24(1):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李寒娟;王晓波;
    2010, 24(1): 13-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校水痘疫情的发生和流行特征,以便为高校制定水痘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校2008年秋冬季学生水痘爆发疫情,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水痘流行规律和特点。结果通过对我校水痘疫情分析发现:此次水痘发病以新生为主,新生发病率占65.6%,且以居住在通风条件较差的塔楼学生患病率高,占43.4%,而住在塔楼高层的学生更易受感染的特点。结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易感人群尤其是新生水痘疫苗的预防接种,对受感染者采取及时干预与控制措施;高校在规划建设校舍等公共设施时,应注重通风换气的问题,从而有效的预防水痘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陈晓梅;
    2010, 24(1):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高校学生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加以分析。方法根据2001~2008年接受抗结核治疗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分析有关化疗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结果接受治疗的106例病例中,共发生不良反应44例,占41.5%,9例为2种或以上不良反应同时发生。其中肝功能异常15例,占14.2%,消化道症状13例,占12.3%,血尿酸升高13例,占12.3%,过敏7例,占6.6%,白细胞减少4例,占3.8%,失眠2例,占1.9%。有16例因肝功能异常和过敏而改变治疗方案。结论抗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很常见,以肝功能异常、胃肠道症状及尿酸升高尤多,而治疗方案的改变多因肝功能异常和过敏。治疗中应采取个体化方案,严密监测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 营养卫生
  • 营养卫生
    梁艳静;刘强;
    2010, 24(1): 16-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沛县某中学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开展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制订的《中小学生健康管理办法》及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沛县某中学学生进行的健康体检,以《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的要求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沛县某中学营养不良和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初三学生高于初一、初二学生,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膳食指导,推广学生合理平衡膳食是改善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有效措施。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林敬德;
    2010, 24(1):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徐州市5~14岁儿童少年伤害死亡特征,为制定意外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徐州市儿童少年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徐州市儿童少年意外伤害死亡率为6.56/10万,男性意外伤害死亡率(8.97/10万)显著高于女性(3.75/10万)。意外伤害的前四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淹死、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中毒、意外跌落,死亡率分别为2.35/10万、1.55/10万、0.62/10万、0.31/10万。意外伤害死亡潜在减寿年数为6 275,减寿率为3.88‰。结论意外伤害已是徐州市儿童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儿童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防制工作。
  • 疾病控制
    叶平;
    2010, 24(1): 19-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孙颖;崔立中;田海洋;
    2010, 24(1):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外语焦虑分布特征以及对外语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镶嵌图形测验(EFT),对11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文理科高中生的外语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场独立型高中生的外语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者;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场独立型高中生过高的焦虑水平会阻碍他们的外语学习,应针对性地开展外语教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郑昱;王建华;
    2010, 24(1):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朱彤;
    2010, 24(1):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顾伟;顾小萍;马正良;
    2010, 24(1):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硫酸镁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50名,年龄10~2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R组(术中持续以0.4μg/(kg.min)速率输注雷米芬太尼);M组(术中持续以0.4μg/(kg.min)速率输注雷米芬太尼,并在诱导前给予硫酸镁40 mg/(kg.min)静脉滴注,继以20 mg/(kg.h)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术毕)。唤醒前约20 min停用七氟醚。从停用所有麻醉药到病人动脚趾的时间记为唤醒时间,并记录唤醒质量、唤醒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气管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间的唤醒时间、质量、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病人唤醒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辅助使用硫酸镁,负荷剂量40 mg/kg,继以20mg/(kg.h)静脉输注,不影响唤醒的时间和质量、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可稳定唤醒时的血流动力学。
  • 临床医学
    张景云;宫雁冰;徐国锋;
    2010, 24(1):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NF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模型及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心肌组织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0、60、120 min时,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心肌细胞中TNF 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实验组心肌组织中的TNF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心肌细胞中的TNF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染色呈强阳性或极强阳性(t=2.689,P<0.05),并且呈阳性表达的细胞是心肌细胞。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刺激心肌细胞大量表达TNF,并且心肌组织中的TNF主要由心肌细胞表达产生。
  • 临床医学
    郑祯;蒋恒艳;
    2010, 24(1):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李爱英;雷维娅;
    2010, 24(1):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晁玲;赵启莉;季永红;
    2010, 24(1):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10例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整体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儿中有6例好转,4例死亡。结论根据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临床医学
    娄丽艳;
    2010, 24(1): 34-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李志春;
    2010, 24(1):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诊断、手术指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剖开胆囊见息肉位于胆囊体部58例,胆囊底部8例,胆囊颈部14例,病变大小最小直径3 mm,最大20 mm,且均为单发,合并胆囊结石比例较高,术后病理类型胆固醇息肉59例,炎性息肉11例,单纯性腺瘤7例,腺肌样增生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多完全消失及明显改善,无黄疸,肝功能正常,复查B超未见胆总管结石,术后1周左右痊愈出院。结论目前B超是检查胆囊息肉样病变首选的方法,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既不能盲目扩大手术的指征,又要防止发生癌变而错失手术良机。
  • 临床医学
    魏蓉美;徐苏东;陈学珍;金玉;
    2010, 24(1):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反复呼吸暂停的30例早产儿为治疗组,应用NCPAP辅助呼吸,并与30例未使用NCPAP的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应用NCPAP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及其他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临床医学
    陈慕媛;刘碧英;黄博婷;
    2010, 24(1): 39-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何随富;
    2010, 24(1):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卫生
  • 精神卫生
    薛洪涛;杜天骄;周伟;
    2010, 24(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验医学生弱势群体是否与医学生普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对中国医科大学学生900人分二组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弱势群体学生在躯体化和敌对因子上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在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医学生弱势群体与医学生普通群体在各个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在郁抑、焦虑、恐怖、精神性和总均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改革现阶段的助学金制度,使真正的弱势群体学生得到帮助。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赵佩文;张毅恒;宋运好;
    2010, 24(1):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叶薇;苏宜香;
    2010, 24(1):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惠州市孕末期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分析影响孕期饮食行为的因素,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医院产科门诊接受围产期检查的1 316名孕末期妇女,以面访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营养知识得分(K分,x-=70.68,s=21.32)和饮食行为得分(P分,x-=81.15,s=14.81)相对较低,饮食态度较好(A分,x-=118.40,s=14.66);98.48%的孕妇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51.30%有挑食习惯;孕妇的职业、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与KAP得分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KAP 3者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的饮食态度较好,但饮食行为仍不合理,建议加大孕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改善孕期营养的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通过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均衡膳食,改变孕妇错误的饮食观念,以此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
  • 健康教育
    孟昭琴;司绪岚;樊祥翠;孙颖;刘静;
    2010, 24(1):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徐州市小学生健康认知与行为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徐州市区和矿区小学随机抽取600名小学生,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反映徐州市小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健康行为习惯比率要低于健康知识知晓率,尤其是与儿童少年健康生长发育有关的视力保护、健康饮食、睡眠时间和体育运动等行为方面只占6~7成。结论应加强徐州市小学生健康认知及行为。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白雪纯;李爱军;
    2010, 24(1):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陈靖;徐选国;王荣;陈璐;黄璐;魏梦晓;姜峰;
    2010, 24(1):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张平利;肖万英;
    2010, 24(1): 55-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视力保护
  • 视力保护
    曹彦新;
    2010, 24(1):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口腔卫生
  • 口腔卫生
    邓万霞;张金枝;罗敬安;贾江维;王少敏;
    2010, 24(1): 58-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龋患状况,为开展牙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标准要求,对2008年参加襄樊市体质健康检查的高中学生进行口腔检查,记录龋齿所在牙位的龋患、龋失、已补状况。结果龋齿患病率为20.32%,龋均1.90,龋患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女生龋患率高于男生(P<0.01),龋齿充填率仅为19.56%。结论要加大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力度,定期开展口腔健康检查。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赵秀华;
    2010, 24(1):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程敏锋;王相兰;陶炯;张晋碚;
    2010, 24(1):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校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家庭职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以家庭职能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对122例高校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家庭角色分工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情感反应与社会关系领域的生活质量成负相关,情感介入与环境领域的生活质量成负相关。结论高校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家庭中的家庭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等职能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 健康管理
    王邦俊;王志芳;
    2010, 24(1):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和研究某高校中高级知识分子患严重慢性病的主要病种、患病率、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及发病趋势。方法根据享受严重慢性病待遇人员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提示某高校中高级知识分子主要患有四种严重慢性病,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以Ⅱ期以上高血压、饮食控制无效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脏病(肺心病)伴心功能不全。男、女性严重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60岁年龄组患病人数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Ⅱ期以上高血压、饮食控制无效糖尿病是该年龄组的主要病种,且以Ⅱ期以上高血压患病率居首位。60岁以上年龄组各种严重慢性病患病率均为最高。45岁以下、45~60岁、60岁以上年龄组间严重慢性病患病人数结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医疗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现状。
  • 健康管理
    周平俊;
    2010, 24(1):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学院女职工妇科体检结果,为增进女职工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391例女职工进行常规妇科体检、阴道细胞学检查、宫颈上皮细胞病理检查、红外线乳房检查、阴道B超检查。结果妇科病检出率为63.68%。其中阴道炎、宫颈炎、乳腺增生和子宫肌瘤检出率最高。在30~40岁年龄段中,阴道炎、宫颈炎检出率处于年龄的高峰。在40~50岁中乳腺增生的检出率处于年龄的高峰,参检人员在55岁前,子宫肌瘤随年龄增长检出率逐渐增加。结论定期实施妇科体检是保证女性健康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 健康管理
    李炜;
    2010, 24(1): 6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管理
    张其连;
    2010, 24(1): 6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某高校职工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电图机,受检者取平卧位,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将679例心电图按年龄分为6个年龄段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582例,占85.7%,异常心电图97例,占14.3%,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25%),其次为心律失常(5.23%)。结论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定期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高清伟;
    2010, 24(1):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郑圣德;周利华;
    2010, 24(1): 70-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增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方法以网站为平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与策略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健康评估,网上心理咨询,专题论坛与心理互助。结果以网络为基础实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达到降低教育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效果、加强学生社会支持等效果。结论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平台是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 综述和讲座
  • 综述和讲座
    杜建雄;
    2010, 24(1):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国内外关于运动与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状况,了解运动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查询文献资料、计算机检索等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运动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适度运动对上呼吸道感染不明显,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以及长期的强化训练,将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增加。结论运动强度不同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不同,大强度运动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增加。
  • 综述和讲座
    石敏;
    2010, 24(1): 75-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杨爱莉;
    2010, 24(1):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刘小萍;
    2010, 24(1):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视力保护
  • 视力保护
    童天仁;
    2010, 24(1):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2010, 24(1): 83-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