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08, 22(3): 242-2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梁筱健;黄祖星;张珊珊;布坤涛;麦灼华;
    2008, 22(3): 245-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佛山市城市青少年电子游戏、网络成瘾和赌博等成瘾性行为现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佛山市中心城区12所全日制学校(含初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和大学)3 844名在校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佛山市城市青少年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上网和赌博等成瘾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年级的提升呈上升趋势。11.4%的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4 h,11.5%的学生每天呆在网络上≥4 h,4.3%的学生网络成瘾,21.0%的学生参加过类似赌博的娱乐性活动。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各类精神成瘾行为发生率有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电子游戏成瘾性行为发生率低于其他中学,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及呆在网络上以职业中学学生发生率最高。自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瘾性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自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结论城市青少年中电子游戏、网络成瘾和赌博等成瘾性行为有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差异,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屏障,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王宗海;
    2008, 22(3): 248-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杨金辉;汪耀;程红梅;罗艳;张道立;程敏;
    2008, 22(3): 249-252,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SCL-90、EPQ、UPI 3个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它们的内在有机关联。方法对某高校2005年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运用SCL90、EPQ、UPI 3个量表同时进行测量,实际选择了1 655例有效调查对象,通过计算Cronbachα系数、Guttman分半信度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分析3个量表主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SCL90、EPQ、UPI 3个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是0.970 2、0.725 4、0.840 7;Guttman分半信度分别是0.938 9、0.735 6、0.772 3;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的5%重复测量3个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840、0.704、0.845,说明这3个量表此次评定结果可信;SCL90总分与SCL90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747~0.910之间;UPI总分与UPI各因子的相关系数介于0.825~0.867之间;SCL90总分与UPI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699;SCL90与EPQ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与神经质因子的相关系数较高,是0.663,与精神质因子的相关系数是0.301,与内外向因子和掩饰性因子的关系是反向关系;UPI总分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系数介于0.499~0.699之间;UPI总分与EPQ神经质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772,与精神质因子的相关系数是0.341;UPI总分与EPQ量表内外向因子和掩饰性因子呈反向关系,相关系数分别是-0.337与-0.328,而SCL90总分与内外向因子和掩饰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14和-0.289,2个量表均说明SCL90总分和UPI总分与内外向和掩饰成反相互关联,即内外向因子和掩饰因子越高,心理问题检出严重情况就越低;鉴别抑郁状态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系数介于0.434~0.690之间;鉴别精神分裂症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系数介于0.424~0.635之间;鉴别神经症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系数介于0.322~0.550之间。本次调查从3个量表的18个条目中抽取3个因子,分别代表不同的变量特征。结论心理调查的结果与所采用的心理测量量表有关,不同的量表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分析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报告时,除报告结果外,还应说明使用的心理测量量表的种类。对不同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时,应考虑使用的量表是否相同,并应考虑量表之间的关系。
  • 论著
    钟海波;陈泽华;沈铿;
    2008, 22(3): 253-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学生吸烟、酗酒、吸毒以及滥用药物等物质成瘾行为流行状况。方法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汕头市各种类型10所学校初一到高三共41个班2 247名学生进行无记名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有37.03%的学生尝试过吸烟,14.37%的学生初次吸烟年龄<13岁,9.79%的学生近1个月内每天吸烟1支以上。54.03%的学生尝试过饮酒,2.45%的学生近1年内因喝酒而受伤。0.98%的学生近1年内服用过违禁药品。57.99%的学生有没有医嘱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高中学生多项物质成瘾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中生,男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因学习环境的不同多项物质成瘾行为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学生物质成瘾相关行为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并且成瘾行为的发生出现低龄化趋势。应及早树立预防青少年伤害的意识,针对青少年性别、年龄、学习环境等特点,实施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郭宁晓;李集宇;丘春萍;苏婉华;刘士俊;
    2008, 22(3): 256-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解海珠区中小学生伤害现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13所小学、11所中学6~19岁中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海珠区中小学生伤害年发生率为53.33%,前五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3.47%)、打碰伤类(22.97%)、骨头卡喉(14.39%)、交通伤害(13.14%)及烧烫伤(10.45%)。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63.03%),其次为高中生(56.13%),小学生最低(50.26%)。各类不同伤害受伤原因不同,伤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后果和疾病负担重。结论中小学生面临意外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发生。
  • 调查研究
    孙兰;陈林利;屠月珍;赵慧蓝;
    2008, 22(3): 259-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闵行区华漕镇初中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华漕镇2所学校中预、初一、初二年级共26个班级的1 03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总体上华漕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正常的,女生的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外地户籍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本地户籍学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结论继继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因人施教的基础上应避免过分强调个别性。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曲美媛;王永会;
    2008, 22(3): 261-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文育峰;查晓娟;
    2008, 22(3): 262-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血脂异常的特征及其环境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芜湖市中小学教师1 851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血脂异常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女性则有上升趋势(P<0.01)。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脂异常保护因素有教育程度、工作紧张程度、糖的摄入量,而危险因素为年龄、体育锻炼。年龄和性别分层后,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男性<55岁年龄组中BMI和血脂异常关联有统计学意义,而在≥55岁年龄组中BMI、体育锻炼、摄入动物内脏以及盐的摄入量和血脂异常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女性<60岁年龄组中BMI、年龄和血脂异常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而≥60岁年龄组中BMI、摄入油脂类型、鸡蛋的摄入量和血脂异常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龄别血脂异常的特征和危险因素不同。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姚隽;
    2008, 22(3): 265-265,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汪艳芳;桑青松;吕杰;周平;
    2008, 22(3): 266-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276名初中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①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时间效能感对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②高低时间管理者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t=5.844,P<0.01)。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初中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 调查研究
    赵梅;王维利;章新琼;
    2008, 22(3): 269-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医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方法采用批判性思维测量表对本科一、三年级医学生1 39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医学本科生总体具有正性批判性思维,但各专业、各年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级高于三年级。医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与其人际关系、生活适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学习压力大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高等医学院校应深化改革,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 调查研究
    江北;聂东;
    2008, 22(3): 272-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李晶;李景辉;李延龙;詹杰;夏楠;任刚;马丽杰;
    2008, 22(3): 274-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居民饮用桶装水卫生状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及整群抽样方法对居民桶装饮用水细菌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居民对饮水机消毒重视不够,从未消毒占到66.7%;细菌总数超标严重,桶装水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2.1%,最高超标15.3倍。净水器净化后的自来水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7.7%,最高超标12.9倍;桶装矿泉水弱碱性偏多,耗氧量合格率100%,亚硝酸盐合格率偏低,为80.7%。净水器净化后的自来水主要卫生问题是电导率及亚硝酸盐超标,其电导率均值是桶装矿泉水1.9倍,亚硝酸盐是桶装矿泉水5.3倍,净水器净化后的自来水呈弱碱性偏多,耗氧量合格率76.9%。结论桶装饮用水存在许多卫生质量问题。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付慧英;王丽;彭素标;
    2008, 22(3): 276-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田秀华;武铮;赵然;
    2008, 22(3): 278-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马萍;刘洪根;沈向阳;
    2008, 22(3): 279-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科学的膳食指导和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南京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年间营养不良率大幅下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营养不良和肥胖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并重,解决的关键在于平衡膳食,应加大对学校、家长和学生营养知识的宣传。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王振平;
    2008, 22(3): 281-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庄丽丽;谭晓东;
    2008, 22(3): 282-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武汉某高校大学生的日常饮食习惯和态度,为有针对性的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5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个年级276名大学生进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能够保证三餐非常规律的大学生仅有33.9%,39.9%的大学生早餐很不规律,有29.2%的大学生经常吃零食,两项不同问题调查显示,有49.5%的大学生和高达56.7%的大学生在饮食中关注感官享受重于健康。结论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存在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态度,学校应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行为。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吕霞霞;
    2008, 22(3): 284-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王益蓉;蒋纪文;柯善华;
    2008, 22(3): 285-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张洪;朱美玉;严冰华;严靖雯;蔡晓旋;伍建敏;
    2008, 22(3): 287-288,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青年期女性痛经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女性开展身心保健采取有效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医学院的1 585名女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年期女性痛经的发生率为74.03%(1 205/1 585),其中轻度为64.40%(776/1 585),中度为27.22%(328/1 585),重度为8.38%(101/1 585)。②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有:吃生冷食物、受冷、营养状况、饮料选择、睡眠体位。结论原发性痛经在青年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不良的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等可诱发痛经的发生。
  • 专题调查
    王桂兰;孟宪华;
    2008, 22(3): 289-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学生在校期间自我药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期望能为农业中专生自我药疗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供确定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原则,在621名不同专业学生中进行了自我药疗情况调查。结果自我用药率为24.2%,其中农学专业自我用药率为30.7%,园林专业为21.0%,牧医专业为17.6%。专业,家庭所在地以及月生活费的OR值分别是1.13,1.37和2.05。结论农业中专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因家庭经济、生活习惯等因素,自我药疗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应采取用药安全教育等措施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 专题调查
    胡珍珠;
    2008, 22(3): 291-292,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农村初中生自我概念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描述问卷Ⅱ型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自我概念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不同性别间年级自我概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初中生自我概念显著高于职业初中生,农村初中生整体自我概念从初一到初三逐渐上升,在其他维度上,初三学生得分普遍较低,农村初中生男生一般自我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业自我、非学业自我和社会自我方面,女生普遍高于男生。结论男生自我概念发展呈U型,女生的发展呈逐年上升。
  • 专题调查
    李玉红;谢伦芳;
    2008, 22(3): 293-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护理专业本科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状况以及焦虑原因进行调查,为学校考试应激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考试焦虑原因问卷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前2周对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试。结果在186名被试学生中有48.4%的学生存在考试焦虑症,16.1%的学生存在高焦虑,"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引发考试焦虑的最主要原因。结论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状况较为严重,应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重视。
  • 专题调查
    张燕贞;刘西瑞;刘婉敏;殷素华;
    2008, 22(3): 295-296,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问卷和自评量表(SCL-90)对6所医科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在专业兴趣、求助行为、压力应对和信息利用等方面存在适应性不良,各方面发展不平衡。虽然医科大学生除了恐怖外,其他各因子分都低于全国大学生样本,但除了人际关系外,其他都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医科大学生整体学习适应接近中等,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相关。
  • 专题调查
    黄娟旭;刘建平;罗志莲;
    2008, 22(3): 297-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职业中专学生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及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广州市某职业中专学校16~19岁360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抑郁检出率30.06%,女生和三年级学生抑郁检出率较高;消极应对分、生活事件应激值、N量表分均与SDS显著正相关(r=0.291、0.301、0.381,P<0.01),积极应对分、E量表分与SDS显著负相关(r=-0.335,-0.286,P<0.05),各因子间也存在一些显著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N表分,生活事件及积极应对抑郁发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女生和三年级学生是抑郁发生的高危人群,各影响因素对抑郁水平存在直接和交互作用,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应采取综合措施。
  • 专题调查
    陈容;冯爱仪;郑国泉;刘莲;
    2008, 22(3): 299-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护理、美容专业实习生对本职业的从业观念。方法收集近年某某教学医院多批大中专护理、美容专业实习生306人,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根据既往晤谈中发现最容易影响个人从业行为的N种常见现象,特为本文调查对象预先拟项),尔后对调查情况进行因果分析。结果本文入组实习生在即将面临的就业前期多有悲观沮丧、信心不足、求职兴趣淡漠或酝酿转行等现象。结论作为教学医院,带教实习生时除着重专业技术外,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以及就业专题心理辅导也是极为必要的。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朱如航;
    2008, 22(3): 30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陈晓梅;
    2008, 22(3): 301-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以往7届结核患病学生入校时所作PPD试验结果的分析,探讨PPD试验结果及预防性服药与结核发病的关系。方法1995~2001年新生入学后进行PPD试验,对强阳性者给与预防性服药,并跟踪学生在校的发病情况。结果这7届患病学生入校时PPD试验绝大多数为强阳性或阴性,且未能或未能完成预防性服药。结论根据PPD试验结果采取预防性服药对控制结核发病有积极作用。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杨彦平;
    2008, 22(3): 302-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蒙强;
    2008, 22(3): 303-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席俊明;
    2008, 22(3): 305-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对健康知识普及的效果。方法分别在开课初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明显提高。结论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有其必要性,对健康知识普及的效果显著。
  • 专题调查
    刘琼芳;姚玉林;
    2008, 22(3): 306-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技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常见症状,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方法用UPI调查问卷对1 20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类为14.2%,第2类为19.9%,第3类为65.9%。明确提出有咨询要求且属于有心理问题的50人。结论技校新生群体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技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除了帮助少数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同学外,更重要的对象是亚健康状况的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是解决技校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关键。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王庆;
    2008, 22(3): 307-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万琼;
    2008, 22(3): 308-309,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预防中学生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武汉市参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13~18岁中学生共2 436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其上臂部及胛下部皮脂厚度的实测数据逐一计算其身体密度、体脂%、体脂质量,分别计算男、女学生的体脂质量与其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t检验;依据各年龄组男、女生体脂%评价标准对学生逐一进行筛查,将学生分为正常与肥胖二类,对二类学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进行差异显著性t检验。结果体脂肪含量对城区男、女中学生血压的影响大于乡村学生,城区男、女中学生的体脂肪含量均与其收缩压及舒张压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男、女14、15、16、18岁中学生均为肥胖学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学生,体脂肪含量过高是城区中学生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体内过多的脂肪对血管及血压的危害在中学阶段已显著体现出来。结论预防城区人群高血压等成年期疾病应当从事青少年时期抓起。
  • 专题调查
    任萍;
    2008, 22(3): 310-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性病有关知识、态度、行为,为制订适合当前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某学院全日制一~四年级637名学生开展问卷式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80%以上。大学生性安全知识较缺乏,有过婚前性行为的人数占19.00%,与自己不了解的人发生性行为的人数占12.95%,有多个性伙伴(3个以上)的人数占12.05%。结论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性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 专题调查
    王桂兰;孟宪华;
    2008, 22(3): 312-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黄旭强;余起美;赵霞;余小华;
    2008, 22(3): 313-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崔亚红;
    2008, 22(3): 315-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任志田;张黎;
    2008, 22(3): 316-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刘春翠;陈彩辉;
    2008, 22(3): 317-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3种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为传统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3种药物,随访6个月,评价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相关缺血事件。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从多条途径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可多环节控制冠心病进一步发展的恶性循环,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陈雷;温之花;李鹏;刘敬芳;
    2008, 22(3): 319-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潘文峰;
    2008, 22(3): 320-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解免费师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共2 850人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7.0%,男生为8.9%,女生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城镇学生为6.2%,农村学生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感染类型中男生在HBsAg(+)和HBsAg(+),HBeAg(+),HBcAb(+)两种类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届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学校应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林静华;焦晓阳;方琳丽;蔡应木;吴映娥;
    2008, 22(3): 321-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40例(病毒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30例(慢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15例(肝硬化)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组乙型肝炎患者的CD3、CD4及CD4/CD8比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明显增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的变化程度与病情进展有相关性。
  • 临床医学
    闫红侠;
    2008, 22(3): 323-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潘婵;汪荣姬;陈秀清;
    2008, 22(3): 324-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刘显芹;傅凤兴;陈绍珍;许秀英;
    2008, 22(3): 325-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针对CA、GH经诊患者的不良心理,治疗过程,配合护理干预,帮助其恢复健康心理,增强康复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CA、GH经诊性病患者,临床资料较齐全的有效病例共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20例。A组病例先后2次按个体特设计划实施临床会谈、心理辅导、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治疗三个月后对二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A组通过护理干预后其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B组。结论治疗复发性CA、GH时配合护理干预无疑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 临床医学
    戈兴炜;张健;
    2008, 22(3): 327-327,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2月~200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5例年龄9个月~3岁哮喘婴幼儿。分为治疗组45例(应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组)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哮喘发作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哮喘发作程度、临床疗效差异存在显著意义。结论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黄旭强;余起美;赵霞;余小华;李萌;于秀珍;
    2008, 22(3): 328-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张晓慧;
    2008, 22(3): 330-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车惠菊;熊宏宾;张亮程;刘建英;蒋光荫;
    2008, 22(3): 331-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校处级及高职称人员健康状况,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大理某高校275名副处级及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的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参加健康检查的275名处级及高职称人员中有212人检出各种不疾病,检出率为77.1%。受检人员中,以脂肪肝检出率为最高(34.5%),高血压检出率次之(9.1%),高血脂检出率为5.3%,且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名女性受检人员有54例检出各种妇科疾病,检出率为57.7%。妇科疾病病种分布情况,以乳腺小叶增生检出率最高(36.9%),子宫肌瘤检出率次之(13.5%),慢性宫颈炎检出率位居第三(11.7%)。结论高校处级及高职称人员中各种疾病检出率较高,高校应重视加强处级及高职称人员的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健康水平,从而确保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
  • 健康管理
    李晓红;
    2008, 22(3): 332-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女教师妇科常见疾病的患病情况,为预防妇科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4所大专院校已婚女教师2 576人进行妇科检查。结果研究显示女教师所患妇科疾病的检出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乳腺增生(34.94%)、宫颈糜烂(10.75%)、子宫肌瘤(4.15%)、纳氏囊肿(2.56%)、宫颈息肉(1.55%)、念珠菌性阴道炎(1.15%)。31~50岁的女教师检出率最高,占总患病人次数的91.18%,其中31~40岁的女教师检出率为71.4%,41~50岁的妇女检出率为59.59%。且两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31~50岁年龄段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防治,提高生育期妇女的避孕保健服务质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申龙河;金日;申涛;
    2008, 22(3): 334-335,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回盲部癌的误诊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高对回盲部癌的认识。方法对58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回盲部癌曾被误诊为阑尾疾病26例(44.8%),回盲部结核11例(19.0%),胆道疾病9例(15.5%),结肠炎6例(10.3%),缺铁性贫血3例(5.2%),右卵巢肿瘤2例(3.4%),右输尿管结石1例(1.7%)。结论回盲部癌极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并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认真仔细地体格检查,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多方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是减少误诊率的重要措施。
  • 卫生管理
  • 卫生管理
    张斌;陈芙蓉;
    2008, 22(3): 336-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
    崔亚红;杨梅;
    2008, 22(3): 338-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健康管理
    谷席娟;赵青;
    2008, 22(3): 339-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校已婚女教职工妇科疾病患病情况,为今后开展妇科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校已婚女教职工逐个询问病史,常规进行妇科检查、乳腺触诊、宫颈刮片、阴道分泌物检查、B超检查及红外乳腺诊断仪检查,对可疑病例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高校已婚妇女常见妇科病为乳腺增生、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其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且不同妇科疾病好发年龄不同。结论坚持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普查率、治愈率、降低发病率,使女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郭秀华;
    2008, 22(3): 340-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戴光明;
    2008, 22(3): 341-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陈华真;
    2008, 22(3): 342-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陈宏凯;
    2008, 22(3): 344-345,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刘时勇;
    2008, 22(3): 346-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李英尧;
    2008, 22(3): 349-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程言安;
    2008, 22(3): 350-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陈金红;张晓梅;黄镜莲;余洪兰;
    2008, 22(3): 351-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褚韩生;
    2008, 22(3): 352-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 讲座
    戈兴炜;张健;
    2008, 22(3): 353-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姜丽;桑青松;
    2008, 22(3): 35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综述
    陈建;
    2008, 22(3): 357-359,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商明绚;
    2008, 22(3): 360-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黄春娣;
    2008, 22(3): 362-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李琼晔;
    2008, 22(3): 363-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仙居县学生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平均年龄,探讨其发育规律,有效地指导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方法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6~18岁2 323名在校高中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的年龄分别为12.64和13.51岁,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小于全国乡村组调查月经初潮平均年龄0.02岁;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小于全国乡村组调查首次遗精平均年龄0.72岁。结论该地区学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年龄较早,社会经济和营养状况是影响男女学生性发育的重要因素,有关青春期性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应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进行较为合适。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郑婷;刘雁凌;曾令格;黄绪信;李国光;徐赛君;汪洪;周丽;朱悦;曹永芬;阮海珍;
    2008, 22(3): 364-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辛长青;
    2008, 22(3): 365-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状况,为预防高中生考试焦虑提供依据。方法对2 0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检出率为75.5%,女生中重度考试焦虑的比例高于男生,考试焦虑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显著。结论高中生存在的考试焦虑比例较高,高年级学生,女生的考试焦虑比较明显,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干预。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王文菲;
    2008, 22(3): 367-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某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园全体幼儿的患龋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该园幼儿的患龋率为47.39%,龋均为2.17,男、女患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龋患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龋患位置以第二乳磨牙最多占32.76%,其次是第一乳磨牙占30.93%,再次为正切牙占20.55%,填充率仅为2.85%。结论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儿童龋齿患率,提高龋齿的充填率。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