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07, 21(5): 486-4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汪雪莲;许能锋;瞿书铭;江巧瑜;
    2007, 21(5): 489-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通过立意与整群相结合的抽样方式选取样本,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SCL-90自评症状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资料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先计算女大学生就业危机感的检出率,后借助χ2检验分析不同学校、年级、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危机感检出率和有无就业危机感女大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847名女大学生就业危机感的检出率为39.1%,不同学校、年级、专业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业危机感的存在是女大学生心理异常、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关联因素。结论女大学生就业危机感的检出率较高,与某些心理问题有关联,校方应引起关注,并加强监测和针对性干预。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李宁;魏贤玉;
    2007, 21(5): 492-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莫宝庆;萧黎;顾华;吴蓓;
    2007, 21(5): 493-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食物和营养素摄取对体格发育和学习疲劳产生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207名,用询问与记录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连续3日的食物摄取情况,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用剂量作业法和默字法了解学习疲劳产生的影响。结果与能量摄取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者相比,能量摄取量低于DRI者,营养素摄取量、粮食、奶类、水产类食品摄取较低,身高、默对率和脑工作能力指数也较低,而能量摄取量高于DRI者,动物性、坚果类食品及产能营养素摄取较高,身高、体质量也较高,但默对率和脑工作能力指数较低。结论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取对体格发育、大脑活动有重要影响。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陈萌;
    2007, 21(5): 495-495,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钟娅;杨汴生;何健;彭永平;
    2007, 21(5): 496-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河南省青少年吸烟、饮酒与易成瘾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的8所大学、12所高中、12所初中的15104名11~24岁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4.4%的学生在调查前的1个月内吸过烟;11.1%的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曾经在2h内至少喝过5杯酒;0.6%的学生曾经使用过毒品;6.1%的学生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曾经使用过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物。结论青少年中发生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物滥用的情况已不容忽视,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性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黄瑜;孔维民;
    2007, 21(5): 499-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大学生考试焦虑与主观课业负担状况,并探讨大学生考试焦虑与主观课业负担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减少主观课业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AnxietyScale,TAS)和自编主观课业负担调查表对徐州某大学11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中度考试焦虑"和"中度主观课业负担"是大学生中存在的考试焦虑和主观课业负担的主要形式。男女生之间、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考试焦虑和主观课业负担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之间考试焦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之间主观课业负担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试焦虑与主观课业负担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即主观课业负担越重,考试焦虑程度也就越高。男生、独生子女和一年级学生与总体结果相似;女生、非独生子女和二、三、四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与主观课业负担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大学生考试焦虑与主观课业负担普遍存在且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 调查研究
    姚琼;
    2007, 21(5): 502-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一般状况,揭示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CCS和CSLSS调查420名大学生,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结果不同学校、专业、性别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差异显著;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其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相关;与朋友的关系、主观满意度还进入了自我和谐的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和谐;大学生与朋友的关系、主观满意度等能较好地预测其自我和谐程度。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张先乐;
    2007, 21(5): 504-504,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戴丽;张华玲;
    2007, 21(5): 505-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社会期望与自尊的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减少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疑虑,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方法采用社会期望量表(MCSD)和自尊量表(SES)对236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研究。结果大学生在社会期望量表上的得分呈现显著的专业差异和职务差异,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普遍较高,职务差异和来源差异较显著,且男生的自尊水平极显著高于女生。结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在某些方面影响其社会期望反应。
  • 调查研究
    万琼;邓辉;
    2007, 21(5): 508-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小学学生力量素质的发展变化趋势,为维护中小学学生健康提供参考。方法对参加1995年及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武汉市7~18岁学生共5760人的力量素质指标测试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t检验。结果5年来武汉市城区部分年龄组男、女中小学学生的下肢爆发力素质、乡村小学男生上肢的力量素质、城区女中学生腰腹部的力量素质有所提高。但武汉市乡村男、女生(尤其是女生)的下肢爆发力素质、城区中学男生上肢的力量素质,乡村中、小学女生腰腹部肌肉的力量素质均有显著下降。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学生的力量素质训练。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乔泽年;刘兆国;孔令木;
    2007, 21(5): 510-510,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赵梅;黄艳林;
    2007, 21(5): 511-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沈河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状况。方法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要求操作。结果部分指标与1996年所测相应指标进行纵向对比,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良好,体质量增加的水平大于身高增长,男生表现尤其突出;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呈下降趋势。结论学生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
  • 调查研究
    水远璇;
    2007, 21(5): 514-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包含《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了解学生自然情况的调查问卷,对南京市2所小学的84名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母亲在教养子女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养方式有所不同,小学高年级的女生更加受到母亲的过分保护;城市与乡村相比,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母亲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结论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及子女性别影响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养方式,母亲在教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赵丽娜;王琨;
    2007, 21(5): 516-516,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田贞尚;胡传来;余毅震;
    2007, 21(5): 517-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宿州市某卫校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与危害健康行为的关系,为促进中等卫校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控制抑郁症状和危害健康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宿州某卫校750名一年级新生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家庭背景情况、危害健康行为等。结果卫校新生SDS标准分为46.26±9.29,抑郁症状明显高于常模(P<0.01)。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35.0%。抑郁症状与父亲健康状况、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对家庭关心程度、自杀意念与行为、每天上网是抑郁症状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结论中等卫校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 调查研究
    张海;
    2007, 21(5): 520-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给耐力自行车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补充8%低聚糖饮料,观察NK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及IL-2的活性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0名自行车运动员以70%的摄氧量进行功率车运动1h,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h以及运动后4h采集静脉血,测试机体NK细胞数量和IL-2的活性。结果在耐力性运动中补糖可以增加NK细胞的数量,增强IL-2的活性。结论在耐力性运动中补糖可以增加能量供应,并帮助机体免疫系统的维持。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石爱华;孟令杰;毛亚杰;
    2007, 21(5): 522-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谢冬怡;布坤涛;梁筱健;麦灼华;赵航;
    2007, 21(5): 523-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佛山市青少年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物滥用行为流行状况。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普通、重点、职业中学和大学共16所学校学生3844人,自填问卷。结果本次调查有23.5%的学生尝试吸烟,有12.7%的学生在13岁前就吸过1整支香烟,64.8%的学生尝试饮酒,13.3%的学生曾经醉酒,1.0%的学生使用过毒品,4.5%的学生使用过镇静催眠类药物。高年级、男性、住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滥用行为比较突出。结论青少年中发生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物滥用情况不容忽视。根据青少年不同年级、性别、父母学历、住宿、家庭结构以及学习成绩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应针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相应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减少成瘾行为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
  • 专题调查
    许瑾娣;
    2007, 21(5): 526-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胡爱华;
    2007, 21(5): 527-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网络环境下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造成女大学生网络环境下不良心理的原因,研究女大学生网络性不良心理的调适对策。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各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且有上网经历的女大学生240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9~24岁之间。结果愿意接受网络心理咨询的达90%,不同年级女大学生上网内容存在差异,网络世界中言行失范、角色混乱、人格异常、道德失范等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有网恋经历的有13.9%,不是校园内恋爱的主流。结论指导女大学生做好网络自我调适;开展更加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的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指导者应对症下药。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胡晓菡;曹洪扬;
    2007, 21(5): 529-529,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 专题调查
    汪洁;
    2007, 21(5): 530-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中学生颈椎患病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患者病历资料,同时自编病因量表对5134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颈椎病检出率为9.08%(466/5134),一年级患病率为7.96%,二年级患病率为9.12%,三年级患病率为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高中检出率为9.04%,重点高中检出率为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中学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为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良的的读写姿势和习惯,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长时间打电脑和看电视。结论高中生颈椎病随年级升高而上升,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大防治力度,降低颈椎病患病率。
  • 专题调查
    邱玉刚;刘春兰;孔德霞;李佩贤;唐云峰;
    2007, 21(5): 532-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回顾调查1538名一年内发生过意外伤害的儿童,对其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伤害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P<0.01);伤害类型中,男生跌伤占首位,女生切轧伤占首位;严重伤害男女生均为跌伤占首位,分别占总数的34.8%和32.8%。结论儿童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 专题调查
    雷动;
    2007, 21(5): 534-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万剑文;郑芸;
    2007, 21(5): 536-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蒋海英;
    2007, 21(5): 537-537,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林秋菊;
    2007, 21(5): 538-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邓伟东;蔄晓梅;
    2007, 21(5): 540-540,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孟凡兰;
    2007, 21(5): 541-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夏忠文;
    2007, 21(5): 543-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石艳云;庄新中;
    2007, 21(5): 544-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吴玲;姚建英;
    2007, 21(5): 545-545,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李珍;陈晓燕;周慧卿;
    2007, 21(5): 546-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黄群;
    2007, 21(5): 548-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为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师范学院一至三年级大学生136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对结核病的病原及危害知晓人数不足40%;学生获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画报、书刊、杂志(80.01%),来自健康教育和医生宣传的只有21.82%和32.06%。结论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与其文化知识水平不相符,在大学生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 专题调查
    崔灵绸;
    2007, 21(5): 550-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探索其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手段,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媒体专题讲座、播放CD片、图片展览、发放宣传资料4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普遍较低,尤其在不会传播和如何预防方面相对较低,通过健康教育,知识和态度均有所提高,但不同年级和不同健教手段提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农业院校应全面开展健康教育,重点在一、二年级,并加大讲座和播放科普片等形象化教育手段。
  • 专题调查
    肖忠远;李六如;林森;张建英;
    2007, 21(5): 552-5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郑宇琼;陈淑贞;蔡应木;许少明;
    2007, 21(5): 554-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马兰辉;赵桂萍;
    2007, 21(5): 556-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调查
    杨俊玲;
    2007, 21(5): 557-557,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张虹;刘健;梁秋菊;
    2007, 21(5): 558-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边疆高校教工的健康状况和患病特点。方法对新疆石河子大学1763例35岁以上教职工行空腹B超肝脏、胆囊、脾脏、肾脏检查,并分析了检出疾病的顺位和年龄、性别的分布。结果1763名教工中检出疾病854例,检出率48.44%,其中脂肪肝的检出率最高,为26.89%,其次为胆肾结石(7.84%)、肝肾囊肿(6.18%);男性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升高的疾病有脂肪肝、胆肾结石、肝肾囊肿(P均<0.05),而肝血管瘤,胆囊息肉却随之减低(P均<0.05)。结论掌握患病特点,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
  • 疾病控制
    李洪利;张秀梅;武天石;
    2007, 21(5): 560-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结合转氨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方法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快速胶体金法检测北京某高校2006年度6984名新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4.4%,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性率为72.4%;ALT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5.1%,在HBsAg阳性与HBsAg阳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校新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 疾病控制
    徐筱林;
    2007, 21(5): 562-5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徐令兰;刘琳琳;张鹏;
    2007, 21(5): 563-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邱海力;
    2007, 21(5): 564-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赵怡红;韩建萍;
    2007, 21(5): 565-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 疾病控制
    赵海川;葛永胜;
    2007, 21(5): 56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疾病控制
    吴同浩;张振宇;葛恒明;孙玲莉;许倩青;马进;张建;谢冰艳;
    2007, 21(5): 567-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东海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方法和要求,调查人群重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收集有关社会经济和防治工作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2个点共调查983人,查出重要肠道寄生虫感染者30人,总感染率3.05%,两调查点感染率分别为3.00%和3.12%。共查出重要肠道寄生虫4种,肠道线虫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51%、0.81%、1.83%,感染度均为轻度,多重感染占3.33%;12周岁以下儿童晓虫感染率11.73%。结论东海县人体重要寄生虫仍以肠道线虫占绝对优势,流行水平较10年前大幅度下降,各调查点流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与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卫生习惯有关,12周岁以下儿童晓虫防治应列为重点。
  • 疾病控制
    程玮;
    2007, 21(5): 569-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方法分析2006年教职工体检结果。结果2006年体检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为18.95%,处于较高水平。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脂肪肝检出率随年龄增长(23~60岁)呈小幅上升。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的三酰甘油增高率、血糖增高率、血压增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胆囊结石、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必须加强预防性控制。应重视每年的体检,应加强对高校教职工健康观念及习惯的干预,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
  • 疾病控制
    唐桂莲;景周芳;朱挑银;
    2007, 21(5): 570-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大学生新生HBsAg的携带情况,供制定预防对策参考。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赖氏法测定ALT。结果3982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13.99%;HBsAg阳性组的HBVM模式以"小三阳"和"大三阳"为主;ALT在HBsAg阴、阳性组之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某大学新生的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李毓清;
    2007, 21(5): 572-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崔卓敏;
    2007, 21(5): 573-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大学生支原体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3例临床证实的支原体感染的学生进行症状、体征、化验室检验及鉴别诊断。结果55.8%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咽充血为100%,头痛占44.19%,刺激性干咳占62.7%,有咳痰占30.23%,无咳痰占4.65%。结论掌握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及化验室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治。
  • 临床医学
    任江林;王丽;邵红;杨忠礼;刘早玲;
    2007, 21(5): 574-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初步探讨维族与汉族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炎性指标间的差异性。方法对41例维族和52例汉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血清炎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显示青少年A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RP、ASO和WBC计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hsCRP和CRP水平表现为维族青少年患者明显高于汉族(thsCRP=5.08,P=0.000;tCRP=5.11,P=0.000),ASO和WBC水平在参考值范围内表现为维族患者高于汉族(tASO=3.35,P=0.001;tWBC=2.05,P=0.043;)。民族间单核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mono=0.33,P=0.738),但维族青少年患者单核细胞升高率(82.9%,34/41)明显高于汉族(55.7%,29/52)(χ2=7.73,P=0.005)。结论维族与汉族青少年AS患者炎性指标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临床医学
    韩社光;郭乃琴;
    2007, 21(5): 576-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杜玉玲;
    2007, 21(5): 57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刘宗响;
    2007, 21(5): 578-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治疗OLP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序列疗法治疗OLP,以局部用药为主,使用较为成熟的治疗OLP的局部药物配以心理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序列疗法治疗OLP有效率84.3%,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此疗法适合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临床医学
    夏仁斌;
    2007, 21(5): 579-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6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清开灵注射液,青霉素钠注射液及常规对证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青霉素钠注射液及常规对证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病例,退热时间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结果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能较快缓解发热,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快,病程缩短,疗效显著。
  • 临床医学
    宋启霞;熊小强;
    2007, 21(5): 580-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顽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以维生素B2片、甲硝唑片及Dobelrs漱口液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9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显效率分别为96.87%和78.12%。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复发性口腔溃疡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延长复发时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临床医学
    刘凤侠;孙动梅;张艳;
    2007, 21(5): 581-5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张玉森;
    2007, 21(5): 583-5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牙槽嵴低平、不适宜种植修复的老年患者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方法25例牙槽嵴低平、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老年患者,通过二次取模,制作上颌钛基托,准确的颌位记录,排牙,基托边缘及磨光面做解剖式处理,充分利用唇、颊、舌肌固位,制作全口义齿。结果23例患者均能行使一般咀嚼功能,患者满意。2例患者咬合关系稍有误差,通过调整咬合,改善咬合关系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医生充分利用患者现有的口腔条件,通过良好设计、精心制作,牙槽嵴低平的老年患者同样可以拥有一付理想的全口义齿。
  • 临床医学
    李常山;
    2007, 21(5): 585-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李汉东;李志华;
    2007, 21(5): 586-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P-选择素(P-selectin,Ps)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HIE患儿血浆sICAM-1、Ps和vWF的水平。并以2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对照组。结果HIE组血浆中sICAM-1、Ps和vWF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HIE组的血浆vWF与sICAM-1、vWF与Ps、sICAM-1与Ps相互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5)、0.92(P<0.01)、0.67(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浆sICAM-1、Ps和vWF含量的变化对观察新生儿HIE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临床医学
    孔庆海;周宪华;
    2007, 21(5): 587-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纤维桩的临床应用。方法将Bisco公司提供的双锥度半透明石英纤维桩用于残冠及变色牙的修复106例,其中上前牙69例,下前牙13例,上后牙9例,下后牙15例。结果追踪观察2~3年,成功105例,失败1例,成功率99%。未出现根折、核崩、纤维桩折断等现象。结论双锥度半透明石英纤维桩具有合理的弹性模量,良好的美容修复效果,粘结效果可靠,易鉴别、易去除,修复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美观桩核类材料,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临床医学
    杜平;许俊峰;丛斌;
    2007, 21(5): 589-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高立艳;樊青松;
    2007, 21(5): 590-590,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上颌窦根治术后的患者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窦腔填塞,注水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对上颌窦根治术后的患者,将导尿管的顶端经鼻腔从对孔或上颌窦自然开口引至上颌窦内,在导尿管气囊腔内推注10~15mL无菌注射用水,水囊正好压迫在上颌窦的空隙处,起到止血的作用,导尿管的远端从鼻腔内引出,起到引流渗血、渗液的作用。导管一般留置4~5d,无出血时抽出水囊内无菌注射用水,观察1d,如无再出血,经导管行窦腔生理盐水冲洗后拨管。结果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注水行上颌窦腔压迫止血的方法,取代传统的上颌窦腔碘仿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法,既能满意地达到上颌窦腔压迫止血的目的,又能动态地观察术后窦腔黏膜出血情况。结论上颌窦根治术后的患者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窦腔填塞,注水压迫止血的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护理效能,提高了护理质量。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黄益苗;李活青;林春梅;陈洁;陈霞;陈海霞;
    2007, 21(5): 591-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娄培安;林敬德;余加席;张雷;
    2007, 21(5): 593-5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张玉良;
    2007, 21(5): 595-595,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于梅;
    2007, 21(5): 596-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卫生管理
  • 卫生管理
    蔡声霞;张萌;
    2007, 21(5): 598-6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赵捷;杨建华;
    2007, 21(5): 600-6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程大宏;
    2007, 21(5): 601-6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安民兵;刘俊杰;
    2007, 21(5): 603-6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李桂英;张永强;
    2007, 21(5): 605-605,6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郑婷;
    2007, 21(5): 606-6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陈顺泰;游海峰;
    2007, 21(5): 608-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小幼校医保健教师园地
    张贤鸿;
    2007, 21(5): 609-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李正秀;
    2007, 21(5): 611-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