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6年, 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10-15
      

  • 全选
    |
  • 徐顺生;刘浩;肖卫东;王高华;毛宗福;
    2006, 20(5): 449-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儿童和家庭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儿童心理卫生调查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武汉市武昌区17所幼儿园共617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并将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103例,检出率为16.70%,检出率高于全国常模12.19%(P<0.05)。相关分析发现男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女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内外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环境特征对男女儿童不同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不同。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的家庭环境有关。
  • 马迎华;王莹;王青海;王超;
    2006, 20(5): 453-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客观评价某公司生产的杞枣口服液是否具有拮抗铅毒性的功效,是否对发育期铅染毒小鼠的重要脏体比和一些特征性生化指标具有保护作用,特进行本动物学实验。方法实验动物采用刚离乳的雄性昆明小鼠103只,随机分成8组,按照实验具体要求每天固定时间喂食给药。实验期3周,断头处死,采血并分离脑、肾、肝脏组织。测量血红蛋白、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和一氧化氮(NO),计算脏体比。结果杞枣口服液可有效拮抗铅毒性,对发育期铅染毒小鼠的脏体比、血红蛋白、MDA、SOD、GSH、NO等指标具有保护作用。钙、锌(明确的铅拮抗剂)也具有一定的拮抗铅毒性作用,对GSH的影响优于口服液,但在重要的小鼠脏体比和SOD二项指标中未能证明其有效。口服液的剂量不同所表现的拮抗作用程度也不同,口服液高剂量组干预效果较好(MDA指标除外)。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该杞枣口服液具有拮抗铅毒性的功效,对发育期铅染毒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 张柏洁;季淑芝;孟庆兰;
    2006, 20(5): 457-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杜晓军;
    2006, 20(5): 458-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astric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GI -RI)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 -R组)、异丙酚组(P组)。以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 h制备GI -RI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结果静脉注入异丙酚后,胃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减轻,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减少,异丙酚组(P组)与缺血-再灌注组(I -R组)比较,胃黏膜中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结论异丙酚对GI -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异丙酚的抗氧化作用实现的。
  • 赵晓辉;佟艳;
    2006, 20(5): 460-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建东;
    2006, 20(5): 461-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大学生日常行为方式与性格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03名,调查其体育活动、业余爱好、学习兴趣、提任职务和交友情况,同时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测试其性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育活动多者E分明显较高(P<0.05)、N分明显较低(P<0.01);经常从事业余爱好者P分和N分明显较低(P<0.01)、E分明显较高(P<0.01);对学习感兴趣者P分和N分明显较低(P<0.01)、L分明显较高(P<0.01);担任职务多者和交友多者E分明较高(P<0.05或0.01)。结论大学生行为方式与性格有关,性格较外向、情绪较稳定、为人随和、易与人相处者从事上述活动较多。
  • 王萍;蒙进怀;严志玲;曾宪柳;杨兵华;廖志华;
    2006, 20(5): 463-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柳州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和流行趋势,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15所中学的初、高中学生3407名,对其危害健康的相关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危害健康的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39.33%的学生不遵守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12.94%的学生经常去非游泳场所游泳;21.34%的学生有打架行为;39.95%的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20.81%的学生接受黄色宣传;25.33%的学生参加过赌博活动;33.87%的学生曾考虑过离家出走;21.57%的学生曾考虑过自杀;37.33%的学生现在吸烟;65.72%的学生曾经饮过酒,25.80%的学生最近饮过酒;有4.78%和0.94%的学生曾分别使用过安定和毒品;6.12%的高中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9.52%的学生在调查前1周上网4d。结论柳州市中学生存在多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 宋广太;
    2006, 20(5): 46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建兴;张桂珍;
    2006, 20(5): 467-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姜秋菊;汤宝玉;
    2006, 20(5): 468-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沈玲玲;
    2006, 20(5): 470-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解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以便更好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教育工作。方法采用抽样研究方法,对徐州市区286名居民进行了社区服务认知调查。结果调查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分别仅占1.6%和49.2%,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的选择比例则达到29.0%和62.4%,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选择,卫生体制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等问题上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建议城市社区应针对不同居民的特点,继续有步骤、有系统的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教育,从而推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 吴杏翻;何潜祖;农贵生;
    2006, 20(5): 471-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杲强;
    2006, 20(5): 473-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省学生视力现况,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方法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要求检测学生视力,对视力低于5.0的学生进行视力低下分度,用串镜检查判定屈光不正性质,对我省学生视力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降低我省学生视力低下率提出干预对策。结果2005年甘肃省6~22岁汉族学生总的视力低下率为60.37%;其中城市学生的视力低下率高于乡村学生(u=19.29,P<0.01);女生的视力低下率高于男生(u=9.18,P<0.01);视力低下率随学龄的增长而上升;不同年份视力低下率的比较表明:1985~2005年的20年间,我省城、乡汉族学生总的视力低下率增长了27.9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以城市女生的视力低下率最高,以乡村女生的视力低下率增长最快。结论我省学生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室外活动时间过少以及照明条件不良有关。建议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开展保护学生视力的健康教育、改善教室和家庭的照明条件。
  • 周宣平;
    2006, 20(5): 476-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廖树民;
    2006, 20(5): 478-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静;汤雅婷;牛力华;
    2006, 20(5): 479-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145名贫困大学生和158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及偏执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7.26%;在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及自律性上,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而乐群性、稳定性及兴奋性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 刘强;王伟;李向阳;
    2006, 20(5): 481-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白春玉;张迪;赵梅;
    2006, 20(5): 482-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问卷对沈阳市48中学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的478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电化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沈阳市48中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答率普遍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电化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会取得显著效果。
  • 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娄善华;
    2006, 20(5): 485-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中北大学在校大学生中恋爱、婚姻及相关性行为情况,为在大学生中开展相应的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北大学部分大三和全部大四的大学生就有关恋爱、婚姻、性行为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人数构成比为68%;89.4%的人认为恋爱中可有拥抱、接吻等亲密行为,有过性经历的为15.9%;93.7%的人认为拥抱、接吻应注意时间和地点;57.1%的人认可爱情,但认为恋爱不一定以婚姻为归宿。结论大学生中谈恋爱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恋爱过程中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避免由此引发的一些不良性行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已刻不容缓。
  • 吴宏欣;
    2006, 20(5): 48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于永;苏桂承;徐国堃;刘宁;
    2006, 20(5): 489-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某区10所中小学的五年级、初二、高二共47个班2037名学生进行一年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伤害的年发生率为29.41%,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初中生;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的伤害高于女生;前五位伤害依次为:跌伤(15.58%)、碰伤(14.83%)、交通伤(10.56%)、刀割伤(7.59%),烧烫伤(5.21%)。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和学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运动、骑车、玩耍及走路;发生形式以自伤为主,其次为他伤;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 刘运祥;孔鲁英;
    2006, 20(5): 491-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苟师杨;
    2006, 20(5): 492-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宋艳春;
    2006, 20(5): 493-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傅茂生;陈明春;
    2006, 20(5): 494-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根方;刘兆国;
    2006, 20(5): 495-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布坤涛;刘智;赵航;梁筱健;
    2006, 20(5): 496-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孟协诚;
    2006, 20(5): 498-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世宏;罗燕萍;祁为中;
    2006, 20(5): 499-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文耀;周泉;
    2006, 20(5): 500-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东林;唐晖;
    2006, 20(5): 501-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练习态度对眼保健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学习环境基本相同的4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平时是否认真练习眼保健操将其分为2组,分析其2次健康检查的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认真组2次检查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不认真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二组的变化程度差异也有显著意义。二组视力的上升率、稳定率和下降率差异有显著意义。不认真态度与视力下降有中等相关强度(RR=2.41)。结论练习态度对眼保健操效果有显著影响。
  • 时淑华;何茶叶;
    2006, 20(5): 503-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谢彩云;
    2006, 20(5): 504-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某城乡两社区0~1岁婴儿体格发育及佝偻病的患病率,进行卫生宣教。方法对徐州市泉山区银湖社区(城区)和姚庄社区(乡区)2005年1月~2006年1月出生的婴儿体质量、身高及佝偻病患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城乡社区婴儿平均体质量、身高差异无显著意义,而佝偻病患病率存在区别,乡村婴儿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城区。结论应加强对婴儿体格发育的监测和佝偻病的防治。
  • 朱凤贤;
    2006, 20(5): 505-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勇军;
    2006, 20(5): 506-5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叶晟;陈敦国;冯宇良;汪婷梅;熊明顺;
    2006, 20(5): 507-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冶市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态度和能力现状。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市高中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17名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1.54%。男女生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的比例分别为83.33%、58.69%(P<0.01),仅与一个忠实的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危险的比例分别为55.23%、34.76%(P<0.01),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主要有:电视(68.91%)、报刊书籍(67.32%)和免费宣传材料(65.30%)。有9.5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赞成在校园内安装自动售套机的比例为18.85%,知道购买安全套地点的有24.11%。结论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与国家防治目标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高中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急需深入和提高。
  • 周丽玲;
    2006, 20(5): 509-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建华;李志娟;覃艳华;滕清秀;
    2006, 20(5): 510-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已上健康教育课的二、三年级学生409人,未上过健康教育课的一年级新生212人,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包括新生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认识,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提高,但教育前后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正向态度变化不明显。大学生对引起艾滋病传播的某些性行为认识不足,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占6.28%。结论要注重综合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性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做到知、信、行一致。
  • 曹震宇;
    2006, 20(5): 512-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原因、大学生的性心理、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状况。结果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有上升趋势,并且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大注重道德,有很大的危险。结论加强大学生自律的性行为,形成良好的性道德,对其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 卓兰芳;汪秀英;
    2006, 20(5): 514-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状况,为指导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徐州市4所不同专业类别一、二年级大学生766名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平均得分为(59.2±14.6)分,大学生对艾滋病及病人的态度平均得分(58.6±23.1)分。在艾滋病认知方面不同性别之间没有差异,城镇户口学生百分率高于农村户口学生,医学本科和专科得分高于医药中专和非医药中专,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得分女性高于男性,医学专科优于医学本科,不同户籍之间没有差异。结论徐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不全面,知信行为不能统一,对艾滋病的态度过于敏感,应加强正规的医疗卫生部门联合大中专院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 张海宁;郭寿彭;
    2006, 20(5): 516-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佑玲;
    2006, 20(5): 517-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申亮;
    2006, 20(5): 518-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剑;盘小娟;邓辉军;唐荣;
    2006, 20(5): 519-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近3年来乙肝病毒在不同类群青少年学生中的感染状况及动态变化。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03~2005年永州市参加中考、高考各类青少年学生共7605名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两对半”指标,参考其他因素和其他城市情况,逐年分组进行分析。结果3年HBsAg平均阳性率为11.65%,2003~2005年每年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20%、11.75%、13.36%,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12.10%、10.28%,城乡学生阳性率分别为10.92%、13.16%,住校生、走读生阳性率分别为12.83%、11.15%,初、高中毕业生阳性率分别为10.88%、12.01%。886例HBsAg阳性学生中乙肝e抗原阳性者占61.52%。结论我市中青少年学生的乙肝感染率不但偏高,而且有不断增高趋势,其中传染性强的人群较大。农村学生、男生、住校生为乙肝重点感染人群,需给予特别关注。
  • 孙世民;
    2006, 20(5): 521-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费玉玲;徐枫;王振平;
    2006, 20(5): 522-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萍;
    2006, 20(5): 523-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熊莉华;郭仰峰;
    2006, 20(5): 524-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选择广州市城乡12所中小学作为监测点校,抽样调查7~18岁12个年龄组城、乡、男、女共5760名学生视力。结果2004年广州市7~18岁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9.3%,其中重度视力不良占57.5%;7~12岁学生视力不良增长速度较快,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乡村学生,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结论近视眼的防治工作重点在城乡小学阶段,近视防治措施应覆盖到农村。
  • 张新平;吴家兵;
    2006, 20(5): 526-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玉梅;
    2006, 20(5): 527-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芳;陈彦;吴健;
    2006, 20(5): 528-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仅做手术而不缺血;缺血对照组不给任何试剂;溶剂对照给在相同的时间给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在缺血前10min给药1次,之后复灌6d,每天给药1次。应用焦油紫染色方法检测氯化锂对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结果假手术海马CA1区神经元几乎没有死亡;缺血对照组几乎全部死亡;溶剂对照几乎全部死亡;给药处理组神经元存活大约48%。结论氯化锂对大鼠脑缺血复灌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李纲;
    2006, 20(5): 529-529,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解正理;
    2006, 20(5): 530-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允红;李电华;
    2006, 20(5): 531-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薛东明;韩冬;王伟林;陆源建;
    2006, 20(5): 532-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治疗的高龄高危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结果全组48例治愈,住院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15例。结论正确有效的围术期处理,对减少高龄高危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 张兰荣;
    2006, 20(5): 533-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卢庆凯;李夫年;王帮远;陈世平;孙宝君;李际辉;沈炎明;
    2006, 20(5): 534-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措施,旨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6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监测HR、DBP、SBP、PaO2、peak、pH值。结果组内各项指标在气腹前后变化显著(P<0.01),气腹后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值(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心肺功能虽有较大影响,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加强麻醉期监测,气腹时控制充气压力、速度,手术是安全的。
  • 阚世界;
    2006, 20(5): 535-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合聚肌胞滴鼻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设治疗组(n=79)及对照组(n=79),比效二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合聚肌胞滴鼻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
  • 程德才;
    2006, 20(5): 536-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邓晓燕;
    2006, 20(5): 537-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莉萍;
    2006, 20(5): 538-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京红;
    2006, 20(5): 539-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肖秀如;曾建玲;
    2006, 20(5): 540-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筱林;
    2006, 20(5): 541-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宋英明;
    2006, 20(5): 542-542,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玉娥;
    2006, 20(5): 543-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淑萍;
    2006, 20(5): 544-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晓梅;
    2006, 20(5): 545-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蒙强;
    2006, 20(5): 546-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金英;
    2006, 20(5): 547-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影;李士民;
    2006, 20(5): 548-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素珍;
    2006, 20(5): 549-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中燕;
    2006, 20(5): 551-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艾文静;
    2006, 20(5): 553-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顺生;刘浩;
    2006, 20(5): 55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曹蓉;
    2006, 20(5): 558-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玉焕;高富荣;王胜义;
    2006, 20(5): 559-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晓虹;
    2006, 20(5): 560-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怀君;
    2006, 20(5): 561-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管迅艳;
    2006, 20(5): 562-5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范晓琼;李晓霞;
    2006, 20(5): 563-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