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6年, 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4-15
      

  • 全选
    |
  • 2006, 20(2): 112-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蔡衍珊;林琳;蒋力云;徐建敏;倪莉红;
    2006, 20(2):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推广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后,广州市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州市29所中学的初一和高一学生共14 744人作为调查对象,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作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扩增和DNA序列分析。以统一的问卷对HBsAg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出HBsAg阳性者424人,阳性率为2.9%。抗-HBs阳性者12 201人,阳性率为82.8%。4人HBsAg、抗-HBs同时阳性,其中1人S基因“a”决定族第126位的异亮氨酸(ATT)变为苏氨酸(ACT),第143位由丝氨酸(TCG)变为苏氨酸(ACG),第145位由甘氨酸(GGA)变为精氨酸(AGA),另外3人未检出S基因“a”决定簇氨基酸变异。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部分学生问卷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以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感乙型肝炎病毒。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制剂。病毒S基因“a”决定簇变异可使乙型肝炎疫苗保护失败,但目前的发生率较低,无须改变疫苗的制备及免疫策略。
  • 龚群;谢鲁克;张金凤;何琳;陈灏;
    2006, 20(2):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区高中学生健康和营养状况及存在主要问题,为政府制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发展规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高中学生的健康、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高中生健康营养状况不尽人意,存在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视力不良大于2/3、挑食偏食严重、饮食不合理、睡眠和运动严重不足。结论提高青春期身心健康,重视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优化生活方式等改善外界环境因素是重要途径。
  • 张小明;
    2006, 20(2): 12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林;王琳;萨丽媛;何佳;
    2006, 20(2):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基本情况及其诱发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睡眠状况,制订心理健康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13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为工具评定大学生睡眠障碍情况。结果大学生的PSQI总均分为5.14±2.71,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8.20%;不同性别、年级、来源地和文理科大学生的睡眠障碍情况差异没有显著意义;睡眠质量的好坏主要受身体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和有无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结论大学生睡眠障碍应引起重视,相关部门可考虑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大学生的睡眠问题,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 2006, 20(2): 123-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蔡杰;胡俊妍;陈映娥;程本坤;
    2006, 20(2): 124-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血小板、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DIC)的效果。方法24例产科DIC患者在积极去除病因,应用肝素、抗纤溶药物的基础上,分成A、B二组,A组为输注新鲜全血1998~2000年的患者,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冷沉淀、添加液红细胞2001~2004年的患者。使用Sysmex 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纤维结合蛋白(Fn)。结果B组12例患者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P<0.01),Fbg、Fn含量明显增加(P<0.01),血小板计数也有明显增加(P<0.01);A组12例患者输血注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血小板、冷沉淀抢救DIC出血,可获得良好止血效果,为其他治疗措施提供了时机。
  • 李军;席波;付茂笋;孙付胜;
    2006, 20(2):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济南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95名贫困大学生和121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父母教养方式评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测试。结果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意义,两者的父母教养方式部分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性别和户籍可预测贫困大学生的积极极应对方式。同时,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惩罚严厉可预测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结论父母科学的教养方式有利于贫困大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使用消极应对方式。
  • 王春兰;柯尝蕊;王翠英;
    2006, 20(2): 128-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方琳丽;李俊雄;王鲁华;麦芒;关楚文;丘春柳;
    2006, 20(2): 129-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对伴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甲亢及甲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①对临床及血清学已确诊的91例甲亢患者和33例甲低患者,在治疗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NPY水平,同时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②3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浆NPY水平并进行HAMD、HAMA评分。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33例甲低患者NPY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AMD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AMD评分>20分16人,占甲低患者48.48%,其中>35分3人,占9.1%。91例甲亢患者的NPY水平及HAMD评分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AMD评分>20分29人,占甲亢患者31.87%,其中>35分1人,占1.1%;HAMA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4分的有43人,占47.25%,其中>29分4人,占4.4%。结论血清NPY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早期确定甲状腺疾病伴随的精神症状证据,对是否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提供监测指标。
  • 杨生荣;
    2006, 20(2): 131-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姜捷;朱惠莲;刘静;何国鹏;
    2006, 20(2):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单纯性肥胖中学生全身脂肪含量及身体脂肪的分布,并探讨体脂含量对脂肪分布、肺活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等的影响。方法用标准方法测量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全体学生的身高、体质量、胸围、肺活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并用BMI标准筛选出肥胖和正常研究对象,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定其全身及身体各部分的体脂含量。结果该校中学体质量超标及肥胖的检出率为17.2%,肥胖组全身脂肪含量(BF)、躯干脂肪含量(TF)、上肢脂肪含量(AF)、下肢脂肪含量(LF)、肺活量(CV)、胸围(CI)以及血红蛋白含量(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肥胖组中低体脂含量学生的BMI显著大于对照组,但其BF、TF、AF、LF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而CI、VC以及HB却显著高于肥胖组中体脂含量较高的学生和对照组。结论用BMI来判定中学生的肥胖有一定的局限,因此,用DXA直接测定学生的体脂含量对指导与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和制定肥胖的判定标准将更为精确。
  • 张磊;肖旭东;霍金芝;万娜;
    2006, 20(2): 135-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家庭教育功能状态对农村中学生情绪特征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并附加家庭生活背景因素组合成家庭教育功能状态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1 001名在校农村中学生,从中择取学习成绩优良和较差者共365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农村中学生学习成绩女生优于男生,同学年中年龄小者学习成绩优于年龄大者。学习成绩优良组在家庭管教一致性、家庭矛盾性、家庭亲密性方面均好于成绩差组,在家庭知识性方面低于成绩有效期组。学习成绩与焦虑无直接相关性,但焦虑状态高的学生与家庭教育功能状态不良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家庭教育功能状态良好促进学习成绩。家庭教育功能状态不良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状态。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王敏;
    2006, 20(2): 137-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曾琳娜;
    2006, 20(2):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现状及特征,有目的地开展高校健康教育。方法随机抽取广州2所高校1 245名大学生进行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结果①大生尝试吸烟率为53.7%,近期吸烟率15.3%,7.9%的学生<10岁就尝试过吸烟。②94.5%的学生曾经喝过酒,45.4%的学生有近期饮酒,27.6%的学生<12岁开始饮酒,有4.1%的学生有近一年因饮酒而受伤。③在吸烟、饮酒这两项行为上均显示男生高于女生的倾向,体育专业大学生吸烟、饮酒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工科学生,来自城镇的学生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④近期吸烟与近期饮酒两项行为呈正相关。结论高校是控烟、控酒的重要场所,高校健康教育应注重学生健康生活行为的培养。
  • 吕敏;翟吉和;吴晓声;章耀华;
    2006, 20(2): 140-14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丽辉;
    2006, 20(2): 14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秀敏;
    2006, 20(2): 143-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代惠;苏健;廖映玲;韩艳萍;
    2006, 20(2): 14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以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发生的236例外科切口感染原始登记资料作为基本材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从中显示外科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机体免疫能力、切口类型、手术操作时间、手术选择方式、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等诸因素有相关性。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科学的方法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吴习蕾;
    2006, 20(2): 147-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袁芝琼;
    2006, 20(2): 148-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学院医学部高护女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方法采用24 h膳食记录法和称重法连续3 d分别调查医学院大二、三年级高护女生膳食中每餐所吃食物(包括零食、水果)的品种、数量。结果学生蛋白、Fe、视黄醇、VitB2、VitC摄入充足,蛋白质来源较合理。热理及Ca严重不足;三大产能营养素分布及一日三餐热量分布均不合理,脂肪来源不合理。结论建议学生调整膳食结构,多注意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适当增加热能、植物性脂肪的供给及矿物质钙、铁摄入,合理地分配三餐膳食营养素等。
  • 朱慧全;刘宝林;
    2006, 20(2): 15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1 873名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状况的调查,了解有关方面心理问题的现状,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CES-D和SDS两种量表对哈尔滨市和海伦市乡村1 873名男12~14岁,女10~12岁中小学生进行抑郁情绪调查。结果城乡男女两性抑郁总检出率分别为城市19.23%,乡村32.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检出率乡男高于城男,乡女高于城女,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城市男女检出率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乡村男女检出率则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春发育初期少年的抑郁情绪检出率乡村高于城市。
  • 姚云;
    2006, 20(2): 152-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人冲动行为的抑制。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在常规精神科治疗护理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精神科的常规治疗护理。一个月后对二组病人进行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病人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RS)中与冲动有关的因子分明显降低。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住院精神病人的冲动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晓萍;
    2006, 20(2): 154-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抚顺地区中专生HBsAg感染情况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情况,为乙肝的流行病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12月对所有在校生2 327人进行HBsAg现况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以是否在生活上与HBsAg阳性者有密切接触为暴露因素,对新增HBsAg阳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HB-sAg阳性率9.20%;男女、城乡学生阳性率分别为11.72%、8.17%和6.67%、17.20%,男性阳性率高于女生,乡镇学生阳性率明显高于城区;不同年龄HBsAg阳性率在6.09~14.34%之间,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各民族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不同收入、文化背景的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HBsAg阳性有明显的寝室聚集性;有HBsAg阳性者寝室中易感者HBsAg阳性的可能性是寝室中无HBsAg阳性者的8.03倍(OR=8.03)。结论加强对抚顺地区中专生乙型肝炎的预防,生活密切接触在乙肝传播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努力避免该传播方式。
  • 袁克俭;王莎;李双;韩昔阳;
    2006, 20(2): 156-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最近1年内患有躯体疾病和未患躯体疾病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UPI)进行筛选并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比较。结果患病组和未患病组的大学生UPI筛查第Ⅰ类分别为26%和20%,第Ⅱ类分别为32%和34%,第Ⅲ类分别为42%和46%。患病组UPI第Ⅰ类与第Ⅱ类比较除恐怖因子外、第Ⅱ类与第Ⅲ类比较除敌对性因子无明显差异外,SCL-90其余各症状因子第Ⅰ类高于第Ⅱ类,第Ⅱ类高于第Ⅲ类,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患病组内UPI与SCL-90的测查结果有较明显的一致性。
  • 施拥群;
    2006, 20(2): 157-157,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艳;杜长慧;苏应雄;张涛;
    2006, 20(2): 158-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罗魁元;
    2006, 20(2): 16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文丽;
    2006, 20(2): 161-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正国;曲凡姣;曲飞;
    2006, 20(2): 162-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玮琳;陶建青;黄玲;业明;
    2006, 20(2): 163-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学生考试焦虑与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学生考试焦虑的内在影响因素,为考试焦虑的心理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将初中三年级和大学五年级共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试前2周进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中组和大学组重度考试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和30%,平均发生率为28%。不同焦虑程度(低、中、高)学生EPQ的N量表分数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TAS总分与N分量表分数呈正性相关(r=0.651,P<0.01)。结论应在考试前对N分较高、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 黄素珍;
    2006, 20(2): 164-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地处桂西南的百色市右江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现时营养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右江区6所中小学校共7 755名学生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按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质量百分位数评价表和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质量值,用学生体检评估系统软件进行生长发育和现时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身高与体质量上等率分别为3.98%、8.05%。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高于女生,身高与体质量下等率分别为17.45%、13.32%,中学生高于小学生,体质量下等率男生高于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27.56%,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女生高于男生。营养不良程度均以轻度为主。中、重度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女生高于男生;体质量超标与肥胖合并检出率为14.97%,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对生长发育低下、营养不良、体质量超标与肥胖问题学生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其他学生则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 张峰;周生玉;
    2006, 20(2): 16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孟春静;韩枫;孟娜;张萍;高娜;
    2006, 20(2): 167-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包景泊;
    2006, 20(2): 168-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阿琴;
    2006, 20(2): 169-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健华;
    2006, 20(2): 17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菁华;郝秀荣;
    2006, 20(2): 171-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海峰;路宝斌;孙丽艳;
    2006, 20(2): 172-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莹;寻长洲;蔡敏;
    2006, 20(2): 173-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乔菲;
    2006, 20(2): 174-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秀华;
    2006, 20(2): 175-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万媛媛;
    2006, 20(2): 176-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严冰;李立;
    2006, 20(2): 177-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层次医学生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需求。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针对医学生226名,分别按不同层次对医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了解及对传染病预防知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普通大专生对传染病预防知识了解程度最高,文化程度越高的医学生对学习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欲望越强烈。结论学历较高的医学生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需求较高。
  • 许丽芬;
    2006, 20(2): 179-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荆慧;郑蔚;张春梅;扈伟莉;
    2006, 20(2): 180-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性所持的态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德州学院3个年级9个系的1 77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性知识来源比较单一,在性态度上又偏于开放,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性知识与态度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多了解此类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 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娄善华;
    2006, 20(2): 181-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中北大学在校大学生中恋爱情况,为在大学生中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北大学部分大三和大四的大学生的有关恋爱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在大学生中有关恋爱、是否赞同恋爱及恋爱过程中是否能得到正确的指导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些共识。结论大学生中谈恋爱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恋爱过程中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 任福琳;
    2006, 20(2): 183-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美荣;曾建玲;
    2006, 20(2): 184-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红卫;
    2006, 20(2): 185-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束继英;
    2006, 20(2): 186-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武汉市旅游学校学生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认知情况及对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学校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旅游学校01~0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ARS相关健康教育,武汉市旅游学校学生对SARS的认知明显增强,学生个人卫生行为已明显提高。结论武汉市旅游学校SARS预防措施基本有效,并提示出下一步SARS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
  • 黄黎生;高丽利;白志诚;
    2006, 20(2): 188-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爱华;
    2006, 20(2): 189-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妇科常见病的病种、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以提高女职工的生殖健康水平。方法由妇产科医务人员对未婚、已婚女教师进行妇科阴道常规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刮片检查、盆腔B超检查。结果妇科常见病检出率前三位是宫颈糜烂、阴道炎、子宫肌瘤,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5)。子宫肌瘤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1),绝经期后又显著下降(P<0.01)。结论应当重视女教师生殖健康,未婚女教师也应归入普查对象,对普查结果有异常的应追踪随防、治疗,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 李丽;冉国献;
    2006, 20(2): 190-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毓清;
    2006, 20(2): 191-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爱宁;
    2006, 20(2): 192-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敏;廖尧生;谢木贤;
    2006, 20(2): 193-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鸾艳;
    2006, 20(2): 194-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卢四新;
    2006, 20(2): 196-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魏小燕;毛亦巧;
    2006, 20(2): 197-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文美丽;吕启荣;马金芳;贺翠珍;
    2006, 20(2): 198-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真红;
    2006, 20(2): 199-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玲;张建军;
    2006, 20(2): 201-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协和;
    2006, 20(2): 202-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仕岭;王承和;吴翠香;
    2006, 20(2): 203-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林英;
    2006, 20(2): 204-204,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楼江昊;王文林;
    2006, 20(2): 205-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宏志;
    2006, 20(2): 206-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孟新云;王先义;
    2006, 20(2): 207-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相晓妹;王丽萍;
    2006, 20(2): 208-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玉新;张亚琴;王才妹;
    2006, 20(2): 209-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林秀莲;
    2006, 20(2): 21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永钦;
    2006, 20(2): 211-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宋强;
    2006, 20(2): 212-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邓云华;
    2006, 20(2): 213-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席波;李军;
    2006, 20(2): 215-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董美;孙冰;
    2006, 20(2): 217-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汝仙;
    2006, 20(2): 219-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秀云;
    2006, 20(2): 220-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治江;
    2006, 20(2): 221-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钱厉风;
    2006, 20(2): 223-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2006, 20(2): 224-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宋英;
    2006, 20(2): 225-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