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6年, 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2-15
      

  • 全选
    |
  • 娄培安;章辉;刘加彬;王晓婷;周艳秋;赵广法;朱荫昌;
    2006, 20(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融合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CFP10-ESAT-6或ESAT-6-CFP10,研究其免疫学特性,为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将一个柔性的氨基酸“接头”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构建pET32c(+)-linker。PCR法扩增CFP10、ESAT-6基因。将CFP10克隆入改建的载体pET32c(+)的linker前,ESAT-6克隆入linker后,构建CFP10-ESAT-6融合基因;或将ESAT-6克隆入改建的载体pET32c(+)linker前,CFP10克隆入linker后,构建ESAT-6-CFP10融合基因,分别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抽提质粒,酶切鉴定;在大肠肝菌BL21中表达,通过Western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二个目的基因分别被按顺序成功克隆入载体pET32c(+)的linker前或后。重组质粒pET32c(+)-CFP10-ESAT-6或pET32c(+)-ESAT-6-CFP10靶基因的测序结果与预计序列完全一致。融合蛋白在BL21菌中高效表达。Western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多抗原基因DNA质粒;pET32c(+)-CFP10-ESAT-6或pET32c(+)-ESAT-6-CFP10质粒在BL21菌中能高效表达rCFP10-ESAT-6或rESAT-6-CFP10融合蛋白,该蛋白兼具CFP10和ESAT-6二种蛋白的抗原性。本研究为rCFP10-ESAT-6或rESAT-6-CFP10融合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 蒋小明;李在堂;
    2006, 20(1):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军;吴汉荣;
    2006, 20(1):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儿童气质类型与其尿液中游离氨基酸相关性。方法采用《气质调查量表》对234名小学生的气质分型,四种气质类型各随机抽取10名(共40名),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尿液中氨基酸水平。结果胆汁质组儿童的谷氨酸(Glu)浓度高于其他三组,抑郁质组儿童的天门冬氨酸(Asp)浓度低于其他三组,其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气质组抑制性-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比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胆汁质与抑郁质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浓度,特别是抑制性-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比与气质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 王润胜;吕大广;刘红;
    2006, 20(1):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沈莉;单守杰;周凯;
    2006, 20(1):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维地络(CAR)对心力衰竭幼鼠模型心功能改善作用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心力衰竭幼鼠模型,随机分为①心衰组(CHF组,n=8),②小剂量卡维地络组(LCAR组,0.1mg/(kg·d),n=8),③大剂量卡维地络组(HCAR组,10mg/(kg·d),n=10),同时设假手术组(SH组,n=8)。药物干预4周,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室质量指数、凋亡指数。结果心衰组心功能指标恶化(P<0.05,P<0.01),LVMI及RVMI显著增加(P<0.01),凋亡增加。大小剂量CAR治疗组心功能均有改善,LVMI、RVMI下降,凋亡减少,但大剂量组显著。结论CAR可改善心力衰竭幼鼠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防治CHF,效果以大剂量明显。这种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获得。
  • 于智芬;
    2006, 20(1): 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彬彬;王中;
    2006, 20(1):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及机制。方法严重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并于第一次治疗前行首次STECT显像,显像结束后立刻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进行第二次显像,用视觉分析和利用BFCR%数学模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激前后病灶部位的rCBF进行分析和比较。每天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min,持续电刺激7d后,两组治疗相同。刺激一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二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伤后三月时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并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刺激前和刺激结束后昏迷患者脑脊液中β-EP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多。持续刺激一周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81±1.21)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1.99±0.64分。伤后3个月时,刺激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刺激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非刺激组。脑脊液中的β-EP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确有促苏醒作用,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增高及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机制之一。
  • 徐平珍;李艳;王冰;
    2006, 20(1):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文;谭继全;吴平;
    2006, 20(1):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手术前是否存在Th1/Th2免疫失衡及根治性切除肿瘤后能否使Th1/Th2恢复平衡。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8例根治切除的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各种细胞因子表达。结果能代表Th1功能的IL-2、IL-12和IFN-γ术后的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能代表Th2功能的IL-4和IL-10术前的表达水平远高于术后,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如IL-4和IL-10术后的表达水平与术前无差异,提示癌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手术前即存在Th1/Th2免疫失衡,行根治性肿瘤切除可解除免疫抑制,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而促使TH1/TH2免疫恢复平衡。
  • 汪善金;
    2006, 20(1):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迪;陈容;白春玉;李宏革;李哲;
    2006, 20(1):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肥胖对儿童大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反应时测试软件系统,对50名肥胖儿童进行了反应时测定。结果肥胖儿童与正常体质量儿童反应时的各项测试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与正常儿童间差异不显著。提示儿童期肥胖对反应时影响不显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是否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石路平;
    2006, 20(1):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常桂秋;孔庆兰;李保兰;葛小伍;
    2006, 20(1):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阿孜古丽;王丽;陈程;杨忠礼;邵红;刘早玲;
    2006, 20(1):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HLA-B27表达与儿童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检测HLA-B27不同型别的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对照群体骨代谢功能指标。结果分析显示各实验组间各项指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异(FCT=87.3,P<0.01;FBGP=197.1,P<0.01),具体表现为:CT检测水平B27+AS>B27-AS>B27+对照和B27-对照(q12=7.48,q13=16.33,q14=20.87,q23=9.01,q24=12.47,P均<0.01),而B27+和B27-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q34=2.33,P>0.05);BGP检测水平B27+AS>B27-AS>B27+对照和B27-对照(q12=11.6,q13=25.8,q14=30.7,q23=14.3,q24=17.7,P均<0.01),而B27+和B27-对照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意义(q34=1.69,P>0.05)。结论儿童强直性脊柱炎HLA-B27的表达与骨质损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 张云;杨敏;李军勇;张汉灵;
    2006, 20(1):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劳累性心绞痛患者中,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发生率及产生原因。方法20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心电图异常组和心电图正常组,对心电图正常组患者进行体表心电图、Holter、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静息心电图正常者83例,其中Holter检查ST-TCMV5呈缺血型者23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及可疑阳性共46例,单支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和三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并侧支循环病例中,心电图正常组的例数多于心电图异常组(P均<0.05)。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劳累性心绞痛发生率为40.48%。结论病变冠状动脉主要在单支轻度狭窄及三支重度狭窄并侧支循环血管。
  • 张迎修;王淑荣;
    2006, 20(1):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龋病及其矫治对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提高龋齿充填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岁和9岁小学生的乳牙龋患情况分为乳龋全补组、部分龋补组、乳龋未补组和无龋对照组,将12、14、17岁中学生恒牙龋患情况分为恒龋全补组、恒龋未补组和无龋对照组,分析不同龋患组中小学生身高、体质量、胸围、肺活量、BMI指数和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小学生乳牙龋患与发育水平关系密切,无龋对照组和乳龋全补组的发育水平显著高于乳龋未补组和部分龋补组。结论龋患影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应及时采取矫治措施,在制定口腔保健规划时期要重视提高龋齿充填率。
  • 李跃;张晖;
    2006, 20(1):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2006, 20(1):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辉;孙照平;周安明;
    2006, 20(1):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高中(职高)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性相关行为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12月选取本市13所高中(职高)23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结果性行为发生率为2.1%,其中男生的发生率为3.0%,女生为1.2%。父母学历高、不与父母同住、住宿生、观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有异性朋友、和异性拥抱、接吻、抚摸等行为的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6.6%,男生为50.5%,女生为43.9%,其中重点学校学生正确率高于非重点和职高,女生高于男生,父母学历高的学生正确率较高,校内接受过艾滋病教育的正确率较高。结论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要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中学生中加强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 2006, 20(1):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俊岭;李明霞;瞿世和;
    2006, 20(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了解乌鲁木齐市初中一年级学生与吸烟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在当地开展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600名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尝试吸烟率为10.2%,吸烟率为2.0%,促使初次偿试吸烟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心(55.1%)。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达到97.7%,表示愿意参加控烟健康教育的达到88.5%。结论在初中学生中及早开展控烟干预措施对控制人群吸烟率有重要意义。
  • 徐筱林;
    2006, 20(1):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谢宜鹏;王静;宗琴珍;
    2006, 20(1): 41-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程明刚;蔡朝民;郝艳华;曹建华;陆泉;
    2006, 20(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宝安区小儿发锌、钙、铅元素水平的测定与分析,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237名0.5~12岁小儿的头发标本。结果锌、钙、铅三元素含量与年龄有关,其中发钙含量有性别差异。四组中铅高(73.42%)占第一位,其次为钙缺乏(54.85%)和锌缺乏(8.43%)。有害元素发铅阳性率依次为幼儿、学龄前、婴儿和学龄组;但学龄组发铅较高率显著性高于其他组(χ2>11.94,P<0.01)。幼儿组钙缺乏率最高,且钙缺乏率有随年龄降低的趋势。锌缺乏率无组间差异,但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结论高铅和钙营养不足是本地区小儿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防治铅高和钙缺乏的重点对象,应采取均衡营养、科学饮食和合理补充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给儿童生长发育带来的危害。
  • 赵梅;李俭;
    2006, 20(1): 4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光;查鸿博;孙尚颖;潘东;王莉;任洪宁;
    2006, 20(1):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文明;
    2006, 20(1): 4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许丽芬;欧燕芬;
    2006, 20(1):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建英;
    2006, 20(1): 4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计燕萍;邵红;刘早玲;杨忠礼;
    2006, 20(1): 50-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何红彦;张幼红;王浩;
    2006, 20(1):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掌握辖区内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搞好学生营养不良及肥胖的防治工作。方法按卫生部门《学校卫生监测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及营养状况评定。结果近5年来检测36919名中小学生,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52%,肥胖检出率12.21%;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而肥胖检出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结论近5年来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上升幅度增加,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大防治力度,降低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
  • 李海;沈蕙;毛丹;潘晓群;腾臣刚;史祖民;
    2006, 20(1):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沈蕙;李海;毛丹;潘晓群;滕臣刚;史祖民;
    2006, 20(1):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春;徐芳;张雪辉;殷建忠;王琦;周建于;范琳波;
    2006, 20(1):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云南某乡两所小学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KAB调查评估,建立一种能够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营养干预的方案及模式。方法选择两所条件相似的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一所学校为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另一所学校为干预学校,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采用营养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行为(behavior)问卷调查(KAB调查),评价学生KAB的变化。结果营养健康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干预学校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都有了较大改善。结论本次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有一定效果,为今后更大范围在我省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陈素仙;
    2006, 20(1):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峰;
    2006, 20(1): 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邹响芝;姜晓杰;王伟庆;
    2006, 20(1): 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莱州市中学生吸烟状况,为大力开展控制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8所中学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WHO推荐的吸烟标准每周吸烟至少1次,且延续时间3个月以上为吸烟。结果中学生总的吸烟率为10.37%,其中男生为8.71%,女生为1.66%,吸烟的动机主要是好奇,社会交往中受同学鼓动、及消愁减压。结论中学生吸烟率比较严重,开展中学生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刻不容缓。
  • 陈倩;刘云华;谭健苗;
    2006, 20(1):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芳梅;张少录;王莉;陈彩芳;许琼;王月兰;
    2006, 20(1):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杰强;周广华;陈跃音;董淑华;
    2006, 20(1): 6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芦淑华;
    2006, 20(1): 6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拓;
    2006, 20(1): 6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晓辉;
    2006, 20(1): 6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安岩;史伶洁;
    2006, 20(1): 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袁心一;
    2006, 20(1):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武新光;赵红;韩瑞惠;
    2006, 20(1): 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俊玲;
    2006, 20(1): 7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素萍;唐小妹;周爱庆;周新宏;
    2006, 20(1):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饶健;
    2006, 20(1):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毅;
    2006, 20(1):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治疗复发性气胸的实用价值。方法把高渗葡萄糖溶液注入抽完气的胸膜腔内,向各个方向转动体位。结果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6年无复发。结论利用高渗葡萄糖作粘连剂治疗气胸减少复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单、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 聂琼芳;
    2006, 20(1):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新明;
    2006, 20(1): 79-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和普通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5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通过普通X线检查手段透视和摄片得到明确的诊断,并经随访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51例自发性气胸男性占148例,16~25岁有126例,大部分以运动或活动后感胸闷,气促等不适来院求诊。X线初诊发现气胸、肺组织受压在10%~90%不等。肺组织受压约40%,多为单侧性,双侧仅见2例,其中并有胸腔积液39例,大多积液为少量,并纵隔移位33例,其病情多较严重。结论自发性气胸好发男性青年,以突发性呼吸困难就诊,经普通X线检查得到及时诊断,以单侧性常见,患侧肺组织不同程度受压,初诊肺组织受压40%为多,部分并有胸腔积液和纵隔移位。对该病在诊断价位上,从经济上考虑,从基层医疗条件出发,普通X线检查应为首选。
  • 方向葵;唐神结;
    2006, 20(1):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玉竹;
    2006, 20(1):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程秀文;校玉山;
    2006, 20(1): 8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脉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已确诊的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按性别和脉压水平分为<60mmHg和≥60mmHg4组,对其进行相关临床指标分析。结果脉压≥60mmHg组年龄较大,心脏射血分数降低,心功能不全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宽脉压是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
  • 叶裕;王爱武;厉芳红;
    2006, 20(1):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敏;
    2006, 20(1): 8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术前禁食时间对择期剖宫产母婴血糖的影响,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将72例择期剖宫产的健康孕妇分2组,Ⅰ组:术前禁食时间≤16h,未输液体,Ⅱ组:术前禁食时间≥16h(最长21h)未输液体;然后测定孕妇产时血糖、尿常规及新生儿出生后30min未开奶血糖值,并进行比较。结果Ⅰ组母亲及新生儿血糖均高于Ⅱ组,Ⅱ组母亲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达到56.7%、33.3%,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Ⅱ组母亲产时合并酮症率63.3%高于Ⅰ组47.6%,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的孕妇,术前在不影响胃排空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禁食时间,禁食时间以<16h为宜。
  • 张爱民;刘爱琪;
    2006, 20(1): 8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郑国泉;张晓梅;
    2006, 20(1): 8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中西医局部联合治疗顽固型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病人94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A组)49例采取外涂冰乙酸溶液,中药坐浴。对照组(B组)45例采取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口服泛昔洛韦片。2组治疗局部病损均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炭化灼除,外涂酞丁胺软膏。结果A组痊愈率、抗复发、缩短病程等方面均优于B组。结论中西医局部联合治疗顽固型尖锐湿疣,安全、经济、简便,抗复发效果显著。
  • 贾丽娜;
    2006, 20(1):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吕惠来;
    2006, 20(1): 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秋珍;
    2006, 20(1): 9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潘银莺;
    2006, 20(1): 9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的居家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5例甲亢患者的居家护理干预,将疾病知识、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及自护方法等传授给患者及家属,以提高自护能力和尊医行为。结果5例甲亢患者中4例缓解,1例在疾病控制阶段积极治疗,其中1例已顺利产下一男孩。结论居家护理干预有效地控制了慢性甲亢患者的疾病发展,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 张伯荣;蓝惠玲;
    2006, 20(1):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洪梅;
    2006, 20(1): 9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碧娟;
    2006, 20(1): 98-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程瑛;
    2006, 20(1): 99-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自实行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全国高校也陆续进行了医疗体制改革,我校于2004年实行了学生公费医疗改革,教师公费医疗改革也迫在眉睫,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服务需求,我校医院不断地进行自身改革与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目前,高校医院处境非常特殊,既没有医疗改革前的医疗费用管理的垄断优势,也没有综合医院的雄厚医疗实力,所以医疗工作和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压力迅速加大;既没有完全脱离传统上的服务方式,也没有象国外那种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正处于一个不断改革和转轨的时期,需要逐渐向社区卫生服务靠拢。但不论怎样,我们护理工作者都需要不断学习,自我更新,接受新理念、新知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护理服务的自我改进与提高。近来,我们门诊部的领导针对医疗形势的变化在护理服务上进行了一系列相应改革,以促进我们护理服务转变。1护理服务观念上的转变医疗改革前,校医院存在一系列制度优势,负责管理学生、教工的公费医疗费用,不用担心病人来源和经济效益,没有竞争压力。所以大家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高,工作态度相对消极,缺乏主动,缺乏热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官僚作风。现在进行医疗改革后,没有了体制优势,医院需要自己创收和抓经济效益,换句话说,医院需要自己负责维持生存和在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
  • 卞中喜;
    2006, 20(1): 10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医疗政策是:城镇职工实行公费医疗,农村人员实行合作医疗。这种医疗政策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条件下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这一时期的高校学生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公费医疗,人们享受的医疗待遇是“低水平,广覆盖”,即公费医疗标准低,水平低,最大程度地涵盖了各类人员。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综合国力及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亦有了极大的提高,原有的医疗政策不再适应现在的状况及人们对医疗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在江苏省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试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其核心内容是:城镇职工实行医保政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医疗费用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承担的原则。随着医保政策的进步完善,医疗保障能力将更加增强。90年代后期,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国家对高校学生医疗费用的投入(每生每年仅几十元)一直没有增加,高校学生原有的公费医疗政策名存实亡或被取消,而高校所在地的医保政策又不能将高校学生的医疗纳入医保范围,因而造成了高校学生医疗保障能力下降。
  • 马渝芳;王菊芬;
    2006, 20(1): 10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家庭病床是我国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由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在家中或社区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病床就是医院延伸到家庭的病房。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天津首先出现家庭病床,后来很快普及到全国。在江苏无锡,最早的家庭床出现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今天,据不完全统计无锡市的家庭病床数约有200多张,已成为无锡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开展家庭病床卫生服务实践来看,家庭病床的主要功能有三项:①替代急性患者的住院治疗。②替代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治疗。③维持患者在家中或社区中获得相应的卫生
  • 张其连;
    2006, 20(1): 103-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带状疱疹为临床上常见皮肤病,近几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54岁;病程1-3d。皮损分布: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5例,颈神经2例,肋间神经15例,腰神经4例,臂丛神经2例,骶神经2例。参照《临床皮肤性病学》中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确诊。1.2治疗方法1.2.1西药治疗①抗病毒阿西洛韦0.4g,每日3次口服,聚肌胞2mg,每日1次肌内注射,疗程7-10d。②止痛对疼痛明显者,给予发芬必得300mg,每日2次口服。③营养神经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500mg,每日1次肌内注射,疗程7-10d。④抗感染对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1.2.2局部治疗炉甘石洗剂早晚两次外涂患处。1.2.3中药治疗抗病毒口服液10mL,每日3次口服,疗程7-10d
  • 谢轩骞;
    2006, 20(1): 104-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任何一个卫生工作者在阅读流行病学文献时,除了掌握文章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对研究进行科学的评判。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RichardMonson提出了评判流行病学研究的纲要。该纲要分为数据收集、分析、解释3部分。对于该纲要所提出的问题,所有在著名杂志上发表的有价值的论文,都应该予以解释、说明。如果一篇论文提供的信息没能回答该纲要提出的大部分问题,我们可以认为这篇文章的质量是不高的。如果一篇论文没有提及一些要点,我们可以认为该研究在进行中并没有遵循该要点。比如,一篇文章没有说明该研究采用盲法,我们就可以认为该研究未采用盲法。AschengrauA和SeageGR的EssentialsofEpidemiologyinPublicHealth一书,对RichardMonson的纲要进行了修改,同时给予一定的解释和说明。以下内容为经AschengrauA和SeageGR修改后的纲要及简要的说明。1数据收集1.1研究的背景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要说明研究的动机。1.2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通常是检验一个假设,该假设是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1.3该研究感兴趣的基本暴露是什么、是否被准确地测定感兴趣的基本暴露是指可以引发、防止或治疗从而导致某结果发生的因素。暴露是否被准确地定义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暴露水平的不准确分级通常来源于定义过宽和测定的不准确。
  • 芮春兰;
    2006, 20(1): 10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研究甘草最早的国家。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传统医学认为其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血、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能,故有“十药九草”之说。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Linn)多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记载,其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eBat)和光果甘草(G.glabraL)。随着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甘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1化学成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王晓强等运用薄层光密度法对黄甘草、胀果甘草、欧甘草、乌拉尔甘草、欧甘草变种(G.glabraVar.glandalifera)中所含的甘草苷、异甘草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甘草苷的含量在胀果甘草中最多,黄甘草、乌拉尔甘草、欧甘草变种及欧甘草的含量依次降低;异甘草苷的含量在黄甘草中最高,胀果甘草、欧甘草、乌拉尔甘草、欧甘草变种含量依次降低。宣春生等自山西甘草中分离出8种化合物,发现它的化学成分与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十分接近。其中鉴定出6种化合物:①蔗糖(sucrose),②4′,5,7-.三羟基-8-异戊烯基黄酮(4′,5,7trthydroxy-8-Prenyl-flavone),③异芒柄花甙(isoonohen),④4′,7-二羟基黄酮(4′,7-dthydroxyflavone),⑤liquiritin,⑥3-β-羟基-11-氧化-齐墩果甙。其中化合物⑥为首次报道的新成分,被命名为乌拉尔甘草皂甙甲二正
  • 刘艳;黄中夯;彭楠;苏应雄;张涛;
    2006, 20(1): 107-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肥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吸烟、艾滋病一起是影响全球健康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肥胖是发展至成人肥胖的潜在人群,众多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呈低龄化趋势,也说明肥胖儿童是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文就儿童肥胖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1儿童肥胖的危害儿童期肥胖是成人期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Bogalusa的队列研究证明,少年时期BMI大于第75百分位者,到27-31岁时血清总胆固醇大于240mg/dL的危险性增加2.4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60mg/dL的危险性增加3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35mg/dL的危险性增加8倍。儿童肥胖还引起糖尿病的发生。肥胖儿童胰岛素功能异常和葡萄糖代谢紊乱可能是造成儿童少年中Ⅱ型糖尿病增多的原因,肥胖对胰岛素功能的影响在5岁时就已出现。近年来随着肥胖率的上升,儿童糖尿病也以每10年20%-30%的速度增加,主要是Ⅱ型。儿童肥胖还会引起糖脂代谢紊乱,并发脂肪肝。国内已有报道最早在3岁的肥胖儿童中B超检查到脂肪肝病变,而3-6岁肥胖儿童的脂肪肝发生率为66.7%。儿童肥胖还可引起其他代谢紊乱。肥胖儿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明显升高,而生长激素分泌抑制,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正常,同时瘦素分泌增加,导致身高和骨龄发育较快。肥胖女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减少,雌二醇(E2)分泌增加,性发育明显提前;肥胖男童血清睾丸酮分泌增加,男孩睾丸纵径明显增大。另外儿童肥胖还可能出现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增高,从而发生肥胖相关肾病(ORG)。另有报道儿童肥胖也可能发生骨关节病变一股骨头滑脱、胆囊病变,严重肥胖儿童中可发生睡眠阻塞型呼吸暂停。肥胖还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社会心理功能。肥胖会导致儿童学习成绩差、社会交往能力不良、性格缺陷和自信心缺乏等。
  • 韩健;
    2006, 20(1): 109-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干燥部分。本草纲目载:“薄荷,人多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莳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野生者,茎叶气味都相似”。中国药典2000版对其性状作了更加详细的叙述:“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右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薄荷的用途很广,可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烟草工业等。作为中药,其味辛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透皮治疗系统(TS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后药物以一定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循环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具有可避免首过效应、不受体内pH值等复杂因素影响、减少给药次数、可持续控释给药速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血药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因此已成为国内外药物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因素,许多药物穿过皮肤的渗透速率很低,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近年来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是许多药物透皮治疗系统的重要环节。研究证实,薄菏可增加药物的吸收率,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促进作用。现就国内外对薄荷所含成分及其促进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段海瑛;
    2006, 20(1):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三者都具备。大学生阶段是青年人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大学阶段也是青年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准备阶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压力和挫折,大部分学生在面临现实矛盾时,会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同时不断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由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部分大学生处在一新的环境中,遇到压力和挫折时会表现出一些心理卫问题。
  • 郭梅娟;殷美珍;彭波;
    2006, 20(1):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为了解湛江地区教师喉部疾病患病现状,2000年4月-10月我们协助市医院对湛江市霞山区8所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抽取湛江市霞山区教育局在编教师508人,其中男216人,女292人;教龄在1-35年,平均教龄11.7年。1.2方法采用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对喉部进行检查。2结果2.1一般情况508名教师共检出不同程度的职业性声音嘶哑212人(患病率为41.7%)。男教师中检出82人(患病率为37.9%),女教师中检出130人(患病率为44.5%),男女教师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196,P>0.05)。82名患病男教师中有中学教师23人(占28.1%),小学教师59人(占71.9%);130名患病女教师中有中学教师75人(占57.7%),小学教师55人(占42.3%),患病的男女教师的学校构成不一致(χ2=17.78,P<0.01),表明患者中中学女教师人数较多。患病教师中班主任老师102人(占48.1%),受凉感冒引起者58人(占22.7%),女教师月经妊娠声嘶者(其中3人是妊娠女教师)32人(占15%),烟酒过多者(全是男性教师,每天抽10支以上香烟)12人(占5.5%),失眠者5人(占2.3%),原因不明者3人(占1.4%)。212名患者中有128名教师既往有不同程度的声嘶病史(占60.4%),并且反复迁延不愈,仅放假时候有所好转。
  • 张仁柱;刘庆皆;王永静;
    2006, 20(1): 115-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为了解学校内的食品卫生状况,规范学校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2004年6月对章丘市城乡部分学校内食品经营单位和个人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以章丘市37所学校的39个学生食堂(含校内1户酒店),18个商店为调查对象。其中,职专及高中学校10所,食堂12个,商店6个;初中及小学27所,学生食堂27个,商店12个;隔着校院护栏向校内学生卖食品的摊贩27户。涉及食品生产经营人员256名。1.2调查内容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规定,调查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及原料采购、贮存、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卫生、销售的食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餐具卫生等;随机抽取学生食堂待用的公用餐具(碗、餐盘),按照GB/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中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采样检验大肠菌群,阳性者为不合格。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