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1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4-12-15
      

  • 全选
    |
  • 刘宝林,杨宝田
    2004, 18(6): 481-4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晶琦,Michael P Dunne,韩萍
    2004, 18(6): 484-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学校卫生人员预防儿童性虐待知识态度及教育活动。 方法 对 74名来自 1 3个省、市、自治区的学校卫生人员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97.3%的被调查人员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 ;学校卫生人员对儿童性侵犯问题有所了解 ,但仍有近半数人员缺少预防儿童性侵犯基本知识 ,在 1 4名担任小学健康教育课的老师中 ,只有 3人回答给学生讲过人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被人看到和触摸的。比较多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内容“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好的接触和坏的接触”“与他人交往原则”“安全注意事项”等应该从小学 1、2年级开始讲。 结论 大多数学校卫生人员对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持支持态度 ;应重视小学预防儿童性侵犯的教育以及对学校卫生人员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 辛克盛,刘慧
    2004, 18(6): 487-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何宏灵,吕晔,杨玉凤,雷晓梅,丁抗宁,吴海峰,王红,惠玲文,曹蓉,闫成凤,李燕,苗利
    2004, 18(6): 488-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的个性分布特点 ,为临床制订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西安市所属的未央区、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雁塔区、霸桥区、高新区 7个区各随机抽取一个学校 ,每个学校抽取四、五、六年级各两个班 (未央区所抽取学校仅存有一个班 ,故除外 )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 ,EPQ) (儿童用 ) 2 0 0 0份进行发放调查。 结果 西安市小学生EPQ的P、E、N、L维分 ,标分 (T分 )分别为 4 6 .6 0± 9.2 4、4 8.6 2± 12 .35、4 7.74 +10 .4 8、5 1.76± 8.75 ,原始分分别为 3.2 5± 2 .4 7、17.94±4 .12、7.37± 4 .78、14 .70± 4 .97。T分学校间、性别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意义 (P =0 .0 0 0~ <0 .0 5 )。原始分比较 :10岁~组至 13岁~组P维分、E维常模 ,N维分 11岁~组男女、10岁~组男童、12岁~组和 13岁~组女童均低于常模 ;L维分 11岁~组和 12岁~组男女 ,10岁~组男童均高于常模。不同个性特征人数、发生率统计结果为 :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定、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性别间、学校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意义 (P =0 .0 0 1~ 0 .0 2 5 ) ;中间型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学校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P =0 .0 0 2 )。内向不稳定和
  • 杨利华
    2004, 18(6): 492-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显会,刘国强,李桂杰,程晓萍,高守利,张国毅
    2004, 18(6): 493-494,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编眼保健操在预防小学生视力低下中的作用。方法 选定我市某小学 3年级 6个班 ,其中实验班 3个 ,上下午各做新编眼保健操 1次 ;对照班 3个 ,上下午各做目前通行的眼保健操 1次 ,连续 3年作视力检查。 结果 做新编眼保健操与做现行眼保健操小学生的视力低下率差别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新编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有明显作用 ,效果优于现行眼保健操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朱红梅
    2004, 18(6): 494-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樊贤超,沈冲,高君,周连,曹兴江,路滟,钮菊英,沈洪兵
    2004, 18(6): 495-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打鼾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 32 8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以打鼾者为病例组 ,未打鼾者为对照组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打鼾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 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打鼾在不同性别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根据性别分层经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于男性打鼾组在悬雍垂过长、咽部疾病史、高BMI以及颈围等因素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OR值分别为 11.314、3.2 6 1、2 .2 4 5、0 .2 2 0。对于女性打鼾组在扁桃体分度与体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OR值分别为 2 .4 5 6、2 .30 4。 结论 对于男性大学生悬雍垂过长、曾经患有咽部疾病、肥胖等可能是引起打鼾的危险因素。对于女性大学生扁桃体肿大与肥胖可能是引起打鼾发生的危险因素。
  • 沈蕙,李海,徐勇,蒙衡,吴汉荣
    2004, 18(6): 497-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迎修,王守仓
    2004, 18(6): 499-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1985~ 2 0 0 0年山东省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变化特点 ,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参照《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对 1985年和 2 0 0 0年大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山东省大中小学生体质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体质标准分小学下降 0 .76分 ,初中下降 1.5 9分 ,高中下降 1.5 5分 ,大学下降 2 .70分 ,大学生体质下降尤为明显。 结论 学生体质下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针对不同学段的体质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 张淳,林炳森,黎明
    2004, 18(6): 501-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儿童少年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0~ 2 0 0 3年间ESWL治疗儿童少年上尿路结石 (48例肾结石和 2 2例输尿管结石 )的临床资料。 结果  4 8例肾结石ESWL治疗 6 6次 ,结石完全排空 4 1例 (85 % ) ,1次ESWL治疗成功 34例 (70 % ) ,2次治疗 13例 (2 7% ) ,3次治疗2例 (4% )。 2 2例输尿管结石经过 2 8次ESWL治疗。 1次ESWL 16例 (73% ) ,2次ESWL 6例 (2 7% ) ,结石完全排空17例 (77% )。结石平均清除率为 83%。 结论 ESWL是治疗儿童少年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首选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叶丽杰,周波,王晓红,何欣
    2004, 18(6): 503-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维生素C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 2 4h膳食记录法进行 3d的膳食调查 ,问卷询问法进行营养知识行为态度调查 ,采用 4h尿负荷法测尿中维生素C含量。 结果 该校大学生对维生素C营养知识了解较少 ,膳食结构不合理 ,蔬菜水果摄入量低 ,维生素C摄入量男女分别占推荐摄入量的 6 0 %和 5 6 % ,4h尿负荷试验维生素C不足率男女分别为 15 .3%和 10 .7%。 结论 改善该校大学生维生素C营养状况应普及维生素C营养知识 ,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 周军
    2004, 18(6): 504-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熊燕,姚树桥
    2004, 18(6): 505-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普通中学初三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现状及与其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 115名普通中学初三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普通中学初三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的平均水平要显著低于常模样本的平均水平 ,学习成绩高分组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和总体满意度指标上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低分组。相关分析显示 :认知成分、总体满意度、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认知成分、总体满意度和自我认识是主观生活质量中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因子。 结论 普通中学初三学生主观生活质量水平普遍偏低 ,并对其学习成绩有影响。
  • 王保成,李淑花
    2004, 18(6): 508-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临沂市中学师生的发锌和发铅水平。方法 选取市区和农村各 2所中学的学生和教工采集头发标本 ,采用spectrAA - 2 2 0z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锌、铅元素的含量 ; 结果 学生中发锌值低于参考值下限的占 30 .5 9% ,教工中发锌值低于参考值下限的占 17.6 9% ,二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学生中发铅值高于参考值上限的占 18.82 % ,教工中发铅值高于参考值上限的占 4 5 .38% ,二组差异也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中学生在饮食中要注意营养均衡 ,适当补充锌元素 ,特别是城区师生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减少铅摄入 ,以保护自身健康。
  • 周长月,赵广法,杨晋川,臧春鹏
    2004, 18(6): 510-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戴荣明,沈蕙,李海,徐勇,李丽,吴汉荣
    2004, 18(6): 512-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梅菊
    2004, 18(6): 513-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蒋式新,沈蕙,李海,徐勇,毛丹,蒙衡,吴汉荣
    2004, 18(6): 514-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忠波
    2004, 18(6): 515-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明,吴艳,谢立梅
    2004, 18(6): 516-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梁萍
    2004, 18(6): 517-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丽新,栾英宏,葛欣,李应新
    2004, 18(6): 518-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贺卫平
    2004, 18(6): 519-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泉
    2004, 18(6): 520-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顾炎,胡洁
    2004, 18(6): 521-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美英
    2004, 18(6): 522-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勾能,郑志努,张佳音
    2004, 18(6): 524-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敏
    2004, 18(6): 525-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金华
    2004, 18(6): 526-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东芝,于国华,高贵凤
    2004, 18(6): 528-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袁湘意,莫桂姮,尹志芬
    2004, 18(6): 529-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莫桂姮,袁湘意,尹志芬
    2004, 18(6): 530-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龚丽萍
    2004, 18(6): 531-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苏高峰,郑玉春
    2004, 18(6): 532-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康荣芹,杨立红
    2004, 18(6): 533-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文颖
    2004, 18(6): 534-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侯玉华
    2004, 18(6): 535-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邓秋生,龚青文
    2004, 18(6): 536-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姜贤芝
    2004, 18(6): 537-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素华
    2004, 18(6): 538-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芳
    2004, 18(6): 539-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利娥,黄闽昌
    2004, 18(6): 540-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卜渊,沈学武
    2004, 18(6): 541-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利英
    2004, 18(6): 542-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崔正洙,李英淑,王喜云
    2004, 18(6): 543-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莉
    2004, 18(6): 54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水英
    2004, 18(6): 545-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强薇,滕沁
    2004, 18(6): 546-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莉
    2004, 18(6): 547-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脉压 (PP)与冠状动脉 (冠脉 )狭窄程度的关系。 方法 将 11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脉狭窄组及非冠脉狭窄组 ,冠脉病变程度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 ,同时测量外周肱动脉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 (MBP)及PP ,分析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结果 冠脉狭窄组PP与非冠脉狭窄组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脉压≥ 5 0mmHg患者与脉压 <5 0mmHg患者冠脉狭窄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脉压是最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 ,可作为临床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 朱建林
    2004, 18(6): 548-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盛华,陆星显
    2004, 18(6): 549-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秀梅
    2004, 18(6): 550-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建华
    2004, 18(6): 551-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卢少波,张志越
    2004, 18(6): 552-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军,魏晰
    2004, 18(6): 553-5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谢园静,周小陆
    2004, 18(6): 554-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启惠
    2004, 18(6): 55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诺
    2004, 18(6): 556-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文奇,马文熙
    2004, 18(6): 557-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池红
    2004, 18(6): 558-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姚零陵
    2004, 18(6): 559-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吟秋
    2004, 18(6): 560-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建华
    2004, 18(6): 561-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萍,朱若男,藤顺红
    2004, 18(6): 562-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琪
    2004, 18(6): 563-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翁改志,路军梅
    2004, 18(6): 564-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秋玉,陈美华
    2004, 18(6): 565-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虞静
    2004, 18(6): 56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尚静敏;
    2004, 18(6): 567-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游敏
    2004, 18(6): 569-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春玲,翟炎,蔡松泉,王玉敏
    2004, 18(6): 570-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胥斌,胥占忠
    2004, 18(6): 571-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娟
    2004, 18(6): 573-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汪玉琴,蔡志芳
    2004, 18(6): 574-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兴英
    2004, 18(6): 575-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亚夫,丁晓芳,黄辉,潘睿,王洁,卢建华
    2004, 18(6): 577-578,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2004, 18(6): 579-5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