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6-15
      

  • 全选
    |
  • 罗春燕,彭宁宁,周月芳,高根娣
    2004, 18(3): 193-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在校青少年危险行为聚集现象的分布特征。 方法 用《2 0 0 2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调查表》对上海市初中、高中和中专职技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获有效调查表 92 4 6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9种危险行为研究其聚集现象。 结果 发生危险行为聚集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 16 .5 %。不同性别的学生、各类学校的学生发生危险行为聚集的程度不同 ,各类学生发生聚集种类都有所不同。 结论 行为规范教育和健康教育还需要加强。在制订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健康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时 ,要考虑到不同对象的特点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 康艳丽,刘扬,王秉贤,赵淑霞,黄玉春
    2004, 18(3): 196-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保健日光灯照射防治婴幼儿佝偻病。 方法 采用保健日光灯照射婴幼儿 30例 ,并配对设立未照射组小儿 30例 ,其中早期佝偻病 13对。观察腕骨X线放大像、血清 2 5羟维生素D3 、钙(Ca)、磷 (P)、碱性磷酸酶 (AKP)于实验前后的变化 ,同时进行体检 ,用SAS软件包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实验后 ,照射组 2 5 (OH)D3 、Ca、P均值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AKP则低于对照组 (P <0 .0 1)。实验后 13对早期佝偻病中 ,照射组腕骨X线放大像早期佝偻病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早期佝偻病的症状明显好转 ;17对正常儿童中 ,照射组实验后无一例腕骨X线放大像出现早期佝偻病表现的 ,而对照组X线片出现早期佝偻病的患病率却明显高于照射组 (P <0 .0 1)。 结论 照射保健日光灯 ,具有防治婴幼儿佝偻病的作用。
  • 孔淑敏
    2004, 18(3): 198-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侯淑军,丁守銮,王晓明,杨红,丁建华
    2004, 18(3): 199-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考试的作弊率 ,分析考试心态及作弊原因等 ,并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直接问卷调查 ,然后从调查样本中再随机抽取 4个班进行随机应答问卷调查 ,以估计直接问卷调查的可信性。利用Foxpro建立数据库 ,应用SAS 6 .12软件对资料进行 χ2 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总作弊率为 19.4 8% ,男女生作弊率分别为 2 2 .0 4 %和 15 .84 % ,一至四年级的作弊率分别为15 .31%、15 .4 4 %、17.6 9%和 2 7.4 5 %。男女生以及年级的作弊率差别无显著意义。大学生对考试不重视 ,并对考试作弊持宽容态度。作弊的原因主要是“平时偷懒 ,害怕考试不及格”等。 结论 鉴于考试作弊的现状 ,目前的考试体制已经不能客观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加强思想教育、改革考试体制已势在必行。
  • 潘小瑁
    2004, 18(3): 202-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丁雷,董薇
    2004, 18(3): 203-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 (prostaglandinE1,PGE1)对大鼠乙酸性结肠炎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配至静脉给药组、腹腔给药组、灌肠给药组及其相应对照组。用导管经肛门注入 10 %乙酸建立大鼠乙酸性结肠炎模型 ,观察PGE1不同给药方式对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 (CMDI) ,和血清黄嘌呤氧化酶 (XOD)、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的影响。 结果 PGE13种途径给药均可降低大鼠乙酸性结肠炎炎症反应程度 ,结肠黏膜损伤指数 (CMDI)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 结论 PGE1对大鼠乙酸性结肠炎具有防护作用。
  • 孔欣,王立生
    2004, 18(3): 205-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信号传导这一层次探索双歧杆菌预防大肠癌生长的机理。 方法 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运动模型 ,预先用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 ,然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肠癌移植瘤组织MAPK家系中的ERK1/ 2、JNK和p38的含量。 结果 双歧杆菌预防组大肠癌组织EPK1/ 2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 (P <0 .0 1) ,而JNK和p38的平均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差异则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青春型双歧杆菌通过抑制ERK1/ 2的活化来预防大肠癌的生长。
  • 孙爱东
    2004, 18(3): 207-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波,杨丽华,贾辉,杨溢,王萍,杨斯雷
    2004, 18(3): 208-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防制学生近视的视力保健技术服务模式。 方法  2 0 0 0年至 2 0 0 3年对试点学校视力减退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光学调节集体防治。 结果 实验组 3年后控制视力下降的效果、重度视力减退眼数平均增长速度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视力保健效果明显。 结论 对视力减退学生采取光学调节、心理辅导进行团体防治的服务模式是视力保健的有效措施。
  • 马俊生
    2004, 18(3): 210-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发病因素按照不同等级进行两两比较 ,确定特征向量 ,对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 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体重超重和摄盐过多 ,其他危险因素依次有家族史、饮酒、心理因素。吸烟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弱。 结论 层次分析法评价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杨劼,谭家驹,李文军,叶国麟,古卫权,叶俊
    2004, 18(3): 212-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几种肺内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方法 分析 10 8例肺内良性肿块的误诊情况。 结果 病例中肺结核球、炎性假瘤、硬化性血管瘤、曲菌病、错构瘤及肺隔离症占大多数 ,术前误诊为其他病变 4 3例 ,误诊率 39.8%。 结论 术前肺内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相当困难 ,对不能确诊的肺内孤立性病灶应持积极手术的态度 ,且手术中一定要做快速冰冻活检 ,以便根据性质来判定肺切除的范围。
  • 王瑜,于斌,姜秀芳
    2004, 18(3): 214-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以及合适的康复疗效评价。 方法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婴儿 -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分量表。 结果 康复训练前平均智商 5 0 .0±7.8,社会适应能力分 7.1± 2 .2。经过 3年康复训练后平均智商 5 1.0± 8.1,社会适应能力分 8.2± 2 .1,经统计学处理智商无显著提高 (t=0 .70 ,P >0 .0 5 ) ,社会适应能力分提高有非常显著意义 (t=2 .2 8,P <0 .0 1)。 结论 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的智商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提高较困难 ,康复训练应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主。
  • 代小萍
    2004, 18(3): 215-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兵,吴宇萍,陈建红,李媛
    2004, 18(3): 216-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方法 采用UPI问卷 ,连续 4年 ,对某高校共 384 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 ;通过主要成分分析 ,观察特征根、特征向量的变化 ;探讨影响大学新生新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结果 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主成分有 6种。第 1主成分是情绪症状和以抑郁症状为主项目。第 2主成分是以测伪项目为主 ,伴精分症状共存项目。第 3主成分是自信程度不足项目。第 4主成分是躯体症状项目。第 5主成分是恐惧焦虑症状项目。第 6主成分是人际关系敏感项目。 结论 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主要因素有其基本规律。
  • 张丽华
    2004, 18(3): 218-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金华
    2004, 18(3): 219-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大学生呼吸道疾病相关因素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总结大学生呼吸道疾病110例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 大学生肺结核患者大部分来自农村贫困地区 ,体检发现肺结核的比例明显高于因病就诊的比例。其他呼吸道疾病与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吸烟、滥用药物以及发病后心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结论 大学生预防呼吸道疾病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提高综合素质 ,尽量减少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危害。
  • 夏惠芬,冯建高,沈杰
    2004, 18(3): 220-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梦龙,黄旭,静进,黄娟
    2004, 18(3): 22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学生个性特征与抑郁的关系。 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6 2 2名医学临床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SDS得分 :有性别差异 ,年龄差异 ,家庭条件的差异 (P <0 .0 1)。SDS得分与EPQ的E、N得分显著相关 (P <0 .0 1) ,内向、情绪不稳定是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 个性特征是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塑造良好、健康的个性是降低抑郁 ,减少心理失调的有效途径。
  • 张爱梅
    2004, 18(3): 224-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小珍,马丽,李锦莲
    2004, 18(3): 225-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 5 0例术中采用音乐辅助治疗的人工流产病人为实验组 ,4 4例采用常规人工流产术病人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和术中血压、心率变化 ;术中、术后疼痛程度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 ;平均手术时间及阴道出血量。 结果 在人流术中采用音乐治疗的实验组术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幅度小 ,疼痛程度减轻 ,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音乐治疗是人工流产术中简便易行 ,无副作用 ,能有效地减轻术中和术后疼痛 ,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的辅助治疗方法。
  • 赵燕华
    2004, 18(3): 227-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守仓
    2004, 18(3): 228-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严海波,亓光
    2004, 18(3): 229-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彩云,施建发
    2004, 18(3): 230-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安平
    2004, 18(3): 231-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郑琳
    2004, 18(3): 232-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淑苍,杨书祥
    2004, 18(3): 234-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霍建勋,杨翠英
    2004, 18(3): 235-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农牧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 (AIDS)健康教育现状。 方法 采用无记名自填问卷方法 ,对 14 86名初二至高二年级农牧区中学生进行预防AIDS知识、态度、行为意向、知识来源等方面的调查。 结果 农牧区中学生对AIDS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初、高中学生对预防AIDS相关问题正确率分别达到 4 9.4 9%和6 4 .4 2 % ,但对一些问题仍存在模糊认识。预防AIDS知识来源于学校所占比例较低。 结论 加强农牧区学校预防AIDS健康教育 ,开展科学、广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 应惠芳,梁莹,王志刚,王小圆,孙剑刚
    2004, 18(3): 237-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柯尝蕊,孟新云,朱名玉,王先义,王翠英,李萍,钟萍,王春兰,叶丽
    2004, 18(3): 238-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袁爱娣
    2004, 18(3): 239-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谢月爱,刘建东
    2004, 18(3): 241-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金平,徐德均,张亚男,范红斌,邓克维
    2004, 18(3): 242-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宁,曲桂荣
    2004, 18(3): 244-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沈莉,徐建兴
    2004, 18(3): 245-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峰,周生玉
    2004, 18(3): 246-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丽荣,王学良,张志宝,吴谦
    2004, 18(3): 247-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西安市师范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 ,以指导该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方法  对 2所师范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对认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师范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 ,不歧视艾滋病人或感染者 ,渴望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但是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有较多的错误认识 ,存在恐惧心理。 结论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以学校为主体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 ,纠正学生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李冬梅,杨炎
    2004, 18(3): 249-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严光伟
    2004, 18(3): 250-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田多军,田承致
    2004, 18(3): 251-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肖美荣,孙永芝,曲飞
    2004, 18(3): 252-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黎明,孟祥胜,邓学辉
    2004, 18(3): 253-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汉、土家、苗、侗、瑶族等不同民族大学生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 方法 对吉首大学 2 0 0 1、2 0 0 2年入学的 5 1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乙肝 5项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HBsAg总阳性率为 7.81% ;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学生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8.73%、4 .91%、4 .4 2 %、4 .6 5 %、5 .6 8% ,土家族、苗族学生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汉族 ,男性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 ;来源于农村的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城市。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大学生之间有所不同。
  • 凌红
    2004, 18(3): 25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敬堂
    2004, 18(3): 256-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丽红,区莎白
    2004, 18(3): 257-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明哲
    2004, 18(3): 259-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董雅琴,徐亚清,姚月华
    2004, 18(3): 260-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永芝,郭静,王志娥
    2004, 18(3): 261-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郑蓉
    2004, 18(3): 262-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秀娥
    2004, 18(3): 263-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红宇,李文斌,姚嵩坡,赵岩,周宪君
    2004, 18(3): 264-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新枝
    2004, 18(3): 265-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永彬,姜兆勇,王言斌
    2004, 18(3): 26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管晓丽,张保华
    2004, 18(3): 267-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根梅,马惠萍,张惠敏
    2004, 18(3): 268-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姚秀芬,张强,张玲
    2004, 18(3): 269-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肖南,赵洪,柳超萍
    2004, 18(3): 270-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综合心理治疗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6 4例门诊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进行治疗 ,每组 32例 ,综合心理治疗组 (简称综合组 )接受综合心理治疗 ,对照组接受刺激限制治疗。用DSM -Ⅲ对失眠症的定义评估患者的睡眠变化情况 ,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 (SDS)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 6周后 ,2组的睡眠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且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的SAS、SDS评分分别比治疗前显著低 (P <0 .0 1) ,治疗结束 1个月后随访疗效稳定。 结论 综合心理治疗和刺激限制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均有明显稳定的疗效 ,综合心理治疗疗效优于刺激限制疗法。
  • 张祝
    2004, 18(3): 272-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吴菲,王蒙
    2004, 18(3): 273-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新儒
    2004, 18(3): 274-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罗碧均
    2004, 18(3): 275-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闫英霞,王冰丽
    2004, 18(3): 276-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玉霞,文秀兰,杨锦
    2004, 18(3): 27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韦山
    2004, 18(3): 278-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明
    2004, 18(3): 279-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晓钢
    2004, 18(3): 280-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唐小翠
    2004, 18(3): 281-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金海英,夏医君,刘丰,董京生
    2004, 18(3): 282-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丽
    2004, 18(3): 283-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单用美多巴 (L -dopa) ,L -dopa与安坦、L -dopa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方法 对单用L -dopa(12例 )、L -dopa +安坦 (2 1例 )、L -dopa +BM(14例 ) 3组病人的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量表 (MDRSPD)进行治疗前后评定。单用L -dopa组 ,平均日用量 (4 93.5± 2 0 1.4 )mg,L -dopa+安坦组平均日用量 (4 86 .8± 193.2 )mg、安坦 (6mg) ,L -dopa +BM组平均日用量 (95 0 3.2± 2 2 3.4 )mg ,BM(8.5± 1.4 )mg。 结果 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量表 (MDRSPD)的临床总有效率 ,单用L -dopa组为 91.7% ,L -dopa +安坦组为 90 .5 % ,L -dopa+BM组为 85 .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33.3%、2 8.6 %和 4 2 .9%。 结论 单用L -dopa、L -dopa +安坦或L -dopa +BM对帕金森病均有明显疗效 ,L-dopa+安坦可减轻副反应 ,中晚期病人可选用L -dopa +BM联合用药。
  • 孔晶,罗桂新,孔祥杰,李艳茹,孔秀梅
    2004, 18(3): 285-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娄培安,朱荫昌
    2004, 18(3): 286-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史晓辉,贡昌春
    2004, 18(3): 289-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