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3年, 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3-08-15
      

  • 全选
    |
  • 2003, 17(4): 286-2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赵德才,季成叶
    2003, 17(4): 289-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我国第一次全国学校卫生监督检查的食品卫生状况 ,为完善公共卫生监督体制积累经验。 方法 县市检查和省级抽查结合 ,以“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和“培训合格证”的持有率为指标 ,检查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状况。 结果 我国学校食品卫生监督基本规范化 ,沿海地区明显优于内陆地区。学校小卖部 ,食堂卫生是薄弱环节 ;设施简陋、人员素质低、经营混乱、消毒不落实等问题突出。 结论 严格执法、开发学校领导、结合后勤社会化加强健康教育是提高学校食品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 2003, 17(4): 289-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玲,叶明志,王相兰,陶炯
    2003, 17(4): 291-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世纪医学生恋爱态度、恋爱及性行为现状。 方法 运用自编问卷对 4 5 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90 %以上的医学生对恋爱持肯定的态度 ;4 2 .4 %的医学生有正确恋爱目的 ;近半数以上的医学生有恋爱经历 ;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目前仍在恋爱 ;半数以上的医学生有手淫 ,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性行为的发生率为 7.6 %。性别、身高、体重、班干、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父亲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家庭住地等因素会对医学生恋爱态度、恋爱及性行为现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论 与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比较 ,新世纪大学生恋爱态度、手淫及性行为发生了某些变化
  • 魏世萍
    2003, 17(4): 294-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常桂秋,王灵菇,潘小川
    2003, 17(4): 295-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定量评价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与医院门、急诊就诊人次之间的相关关系 ,初步建立其暴露 -反应关系评价模型。 方法 收集 1998~ 2 0 0 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东城区和昌平区一氧化碳 (CO)、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 (NOX)、总颗粒物 (TSP)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等大气污染物的每日监测数据 ,3所医院儿科门、急诊每日就诊人数及每日大气温、湿度数据。控制了流行性感冒、季节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 ,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门、急诊就诊人次为因变量 ,大气污染物浓度和平均温度、湿度为自变量 ,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时间序列的泊松回归分析。 结果 大气污染物SO2 、NOX、CO和PM10 浓度分别每提高 10 0 μg/m3 ,儿科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就诊人数就分别增加 1.17%、1.86 %、1.5 0 %和 1.0 4 % ;肺炎就诊人数分别增加 1.4 1%、13.34%、10 .2 1%和 7.6 7% ;气管炎就诊人数分别增加 8.5 1%、11.0 8%、9.5 2 %和 7.0 4 %。 结论 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升高引起儿科门、急诊就诊人次相应增加。大气污染是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陈晶琦,王佳,胡佩瑾,杨先根,张琳
    2003, 17(4): 298-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学校预防AIDS教育 ,促进学生预防AIDS知识、态度和技能 ,为在我国中学开展预防AIDS教育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 方法 对学校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为评价教育前后学生预防AIDS知识、态度和技能的变化 ,对约 80 0 0名参与此项研究的初一、高一学生进行了教育前和教育后的问卷调查。 结果 教育后学生预防AIDS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 7.3提高到 11.2 (满分为 15分 ) ;知道如何避免感染AIDS的比例由教育前的 4 7.9%上升到 83.8% ;与家长及朋友谈论HIV/AIDS的比例分别由教育前的 31.1%、39.6 %上升到 4 4 .2 %和 5 9.2 % ;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 /AIDS病人同班上课的比例由教育前的 7.4 %上升到2 6 .1% ;反对男青年及女青年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分别由教育前的 4 5 .3%、5 0 .6 %上升到 5 4 .9%和 6 1.2 %。 结论 学校预防AIDS健康教育对增加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培养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不歧视HIV感染者以及促进学生谈论和宣传预防HIV/AIDS知识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邱杰,张承业
    2003, 17(4): 301-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接触、利用网络和网络交往行为及态度的年级差异。 方法 以无记名方式对合肥高校 92 0名 1~ 4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上网情况 (网龄、上网投入时间、上网内容以及上网动因 )、网络交往和网上交往道德问卷调查。 结果 在上网动因和网上交往的责任上 ,持积极态度的分别为 75 .3%、5 1.2 % ,女生分别为 5 5 .2 %、4 3.5 % ,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 结论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德育和心理卫生工作要根据高低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
  • 许白桦
    2003, 17(4): 303-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建安,苏晓梅,静进,易欢琼
    2003, 17(4): 304-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智力水平相近情况下 ,护校女生气质、个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瑞文测验联合型 (CPT) ,对某护理学院 4 0 6名女生进行测试 ,测出智商 (95~10 5 )中等学生 332人 ,据近期考试平均成绩 ,并参考班主任的评估 ,选入成绩优良组 6 4人、较差组 5 8人 ,运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学生个性测验量表进行测试 ,比较成绩优劣的两类学生气质和个性特征 ,并作简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情绪稳定型、多血 -黏液质气质类型利于护校女生学习 ;而情绪不稳定型、内向型及胆汁 -抑郁质气质则相反 ;显示性、克制性及填密性个性特征促进学习 ,而幻想性则产生负性影响。 结论 在医学教育工作中 ,应重视因材施教 ,针对性地培养和完善学生优良气质、个性
  • 明淑荣,孟洁,张海滨,齐美芹,林英,徐冬青,果顺田,安淑惠
    2003, 17(4): 306-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韦晓英,钟锦玉
    2003, 17(4): 307-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洛赛克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 方法  72例患者分为两组 ,洛赛克治疗组和西米替丁对照组 ,连续用药 5d ,比较两纽止血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8.1%和 95 .2 % ,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16 .7%和 4 6 .7%。 结论 洛赛克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优于西米替丁。
  • 郑蓉
    2003, 17(4): 308-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明月,董敏,钟崇洲,王文蔚
    2003, 17(4): 309-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温州市高校学生现时营养状况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方法 采用 2 4h膳食记录及称重法连续 4d调查温州市某高校 4 5 3名大学生的膳食消费结构。 结果 男生热能的摄入占参考摄入量 (DRIs)的 95 .7% ,达到DRIs的要求 ;女生热能的摄入量为DRIs的 84 .1% ,基本满足需要。蛋白质摄入量男生平均为 71.2g ,达DRIs的 94 .9% ;女生平均 6 3.8g达DRIs的 98.2 %。男女生铁的摄入量占DRIs10 8.7%和 92 .5 %。钙、锌及多种维生素摄入量均不足。 结论 必须加强膳食指导 ,调整膳食结构 ,以提高矿物质、维生素等摄入量
  • 孙裕增
    2003, 17(4): 310-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贺晓琼,江启成,杜云
    2003, 17(4): 311-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莉,李宁,张河川,赵虹,涂星光,和平英
    2003, 17(4): 313-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的行为 ,以便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和学校医疗机构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 119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就医行为方面的问卷调查后 ,从年级、城乡生源、性别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患病后选择就医去向选项中 ,选择校医院者随年级升高而逐年下降 ,选择大医院率与校医院则相反 ,且在一、四年级中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意义 ;城乡生源中 ,在选择校医院和大医院中差异也存在显著意义 ;男女生的差异也有显著意义。在就医选择因素中 (价格、服务态度、医疗水平 ) ,总体以选择医疗水平者占 6 9.92 % (833人 )。 结论 大学生的就医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 ,学校医疗机构需要给予正确导向和改善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
  • 韦莹
    2003, 17(4): 315-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计算机系学生电脑终端视疲劳的患病情况 ,探讨电脑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方法 对计算机系 2 0 0 0级大学生进行电脑终端视疲劳的问卷调查。 结果  85 %的学生在操作电脑的过程中出现视疲劳 ,10 %的学生有肩背酸痛、四肢和手关节麻木等不适 ,4 .8%的学生无任何症状。 结论 长期使用电脑会导致大学生视力下降并产生电脑终端视疲劳。应对使用电脑的学生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并制订合理的电脑使用时间。
  • 谭苹昭
    2003, 17(4): 316-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付丽
    2003, 17(4): 317-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爱霞,马俊生
    2003, 17(4): 319-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为防治乙肝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 (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结果 中小学生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平均为 97.90 % ,HBsAg阳性率为2 .6 2 % ,HBV感染率为 5 .82 % ,抗 -HBs阳性率为 5 8.5 0 %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 9.5 4 %的儿童无抗体应答。 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显著 ;在保持高接种率的同时 ,加强对孕妇及所生子女HBsAg检测管理 ,开展对无抗体应答者的再免疫 ,是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 黄晓音
    2003, 17(4): 321-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院 2 0 0 2年级新生乙肝感染情况 ,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对 2 0 0 2年级 2 0 0 5名新生统一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 结果  2 0 0 2年级新生HBsAg阳性率 7.13% ,乙肝感染率 2 4 .74 %。学生HBsAg阳性率及HBeAg阳性率为 4 .6 7%高于女生 1.73%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 <0 .0 0 1。 结论 在学生中要进行乙肝健康教育 ,加强传染源管理的同时 ,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 王乃,杨淑玲,牛丽霞
    2003, 17(4): 322-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晓梅,商慧敏,李建秀,霍红旗,王丽君
    2003, 17(4): 323-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瑛,吴晓兵,徐晓肆
    2003, 17(4): 324-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军,李晓雯,杨春秀,刘文芳,郭光明
    2003, 17(4): 325-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幼儿园入园新生生长发育现状及微量元素锌、铁、铜和常量元素钙、镁等 5种营养元素的营养水平。 方法 抽取宜昌市城区 4所幼儿园 5 11名年龄在 2 .5~ 3.5岁的入园新生 ,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 ,对其中 4 5 0名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检测 ,并对其头发中 5种营养元素钙、镁、锌、铁、铜的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幼儿身高体重发育为中等的占多数 ,分别为 5 7.89%和 5 9.71% ,贫血率为 7.83%。缺锌 376人 ,占 83.5 6 % ,缺铜 378人占 84 .0 0 % ,缺铁 2 13人占 4 7.33% ,缺钙 4 7人占 10 .4 4 % ,缺镁 7人占 1.5 6 %。 结论 多数幼儿生长发育为中等水平 ,营养元素锌与幼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值得关注。
  • 邓祥云,李夏红
    2003, 17(4): 327-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泰兴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 方法 对高中、初中、小学各两所学校计 136 76名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并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评价。 结果 泰兴市营养不良的学生中绝大部分为轻度营养不良 ,占 91.78% ,小学、初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高中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超重、肥胖占调查人数的 2 1.88% ,初中学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小学、高中学生 ,且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 结论 要切实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卫生教育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 居建云,段信美,周元余,刘灵
    2003, 17(4): 328-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坤
    2003, 17(4): 331-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林红玉,徐大叶,孙芹,李莉,李家富
    2003, 17(4): 33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大学新生发放“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效果。 方法 对 3所高校大学新生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于入学时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后 2个月 ,采用同一问卷调查 ,由学生自行填写 ,SAS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后 ,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态度答对率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方法
  • 翟宏丽,高强,王丽,于英华
    2003, 17(4): 335-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情况 ,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将 1999年与 2 0 0 1年民航学院教职工体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 0 0 1年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2 0 0 1年≤ 4 5岁年龄组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高于 1999年 ,而各年龄组高血脂检出率均高于 1999年 ;3种疾病检出率教师、干部组高于工人组。 结论 在普遍防治高校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过程中 ,应密切注意中青年和教师、干部群体的防治 ,同时对高脂血症的防治作为“三高”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 阿斯娅,徐长英
    2003, 17(4): 336-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贾敏
    2003, 17(4): 337-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英,李晓雯,朱正梅,徐耘,余晓英,吴高霞
    2003, 17(4): 338-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宜昌市中学生营养知识、生活习惯及饮食行为状况 ,针对发现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方法 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 2 0 %为肥胖 ,剔除继发性肥胖 ,按 1∶1配对。采用问卷调查 ,由学生各自独立完成 ,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 结果 肥胖组学生在营养知识知晓、体育锻炼、不良饮食习惯及行为 (吃高糖、高脂、快餐食品、夜间加餐、不定时定量等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结论 应加强营养宣传工作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 ,建立社会 -家庭 -学校共同干预的防治模式 ,持之以恒 ,降低我市中学生肥胖发病率
  • 鲁超,刘从云
    2003, 17(4): 340-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段信美,苏汉丽
    2003, 17(4): 341-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两所建筑业大学 1~ 4年级 2 4 94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建筑业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防治性病、艾滋病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 ,但其KAP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大学教师和医务人员。大学生中主动关注、学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者不足 1/ 3。 12 %的大学生有婚前性交行为 ,未使用安全套者近 80 % ,一部分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尚未形成。 结论 建筑业大学生目前防治性病、艾滋病的KAP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尚未形成 ,提示大学生仍然是目前防治性病、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之一 ,预防重点应放在健康行为的保护与培养上
  • 许辉
    2003, 17(4): 34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尹汤恒
    2003, 17(4): 345-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金华
    2003, 17(4): 346-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宁
    2003, 17(4): 347-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秦彩凤
    2003, 17(4): 348-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颜廷方,李玉强,王连新
    2003, 17(4): 349-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宋绍英,李怀英
    2003, 17(4): 350-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曹惠娟
    2003, 17(4): 351-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钟桂菊,张鲲
    2003, 17(4): 352-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韩琪媛,刘伟革
    2003, 17(4): 353-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向慧,何克
    2003, 17(4): 354-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韩丽敏,张月荣
    2003, 17(4): 35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孔德怡
    2003, 17(4): 35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詹巧玲
    2003, 17(4): 356-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一,曹联宏,拜康利,王秀君
    2003, 17(4): 357-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近 5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因 ,各年龄段、不同季节的主要病原及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病原。 方法 对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院住院的 6 85例感染性腹泻病患儿进行病原检测分析 ,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者留取粪便标本后置 - 2 0℃存放待检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者留取粪便后立即送培养 ,迁延性、慢性感染性腹泻病每例均行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结果  6 85例中检出各类病原共 4 75例 ,其中轮状病毒阳性 2 84例 ,检出率为 5 9.79% ,32 9例做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91例分离出细菌 ,埃希氏大肠杆菌属 97例 ,肠球菌 5 9例 ,福氏Ⅱ型痢疾杆菌 2 0例 ,鼠伤寒沙门氏菌 8例 ,阴沟肠杆菌 2例 ,肺炎克雷伯氏菌 2例 ,白色念珠菌 3例。迁延性、慢性感染性腹泻病 14 0例 ,大便培养阳性 10 3例 ,其中肠球菌 5 2例。 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原以轮状病毒为主 ,发病高峰为每年 11月至次年 2月。肠球菌与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 严春生
    2003, 17(4): 358-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蔡洋清,陈震
    2003, 17(4): 359-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曾建玲,彭芳,夏良树
    2003, 17(4): 360-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坤南
    2003, 17(4): 361-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邵瑞元
    2003, 17(4): 362-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宋培栋
    2003, 17(4): 363-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熊先立
    2003, 17(4): 364-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罗国美
    2003, 17(4): 364-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单平,蒋旅萍
    2003, 17(4): 366-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何惠娟,茅惠玉,王效全
    2003, 17(4): 367-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爱余,樊惠华
    2003, 17(4): 368-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潘琦,李桂杰
    2003, 17(4): 369-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蓓
    2003, 17(4): 371-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蔡乐农,史天山,权正良
    2003, 17(4): 372-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田艳芬
    2003, 17(4): 373-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凤芹
    2003, 17(4): 373-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怡
    2003, 17(4): 374-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余晓英
    2003, 17(4): 375-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聂晓敏,蔡志波
    2003, 17(4): 37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董伟家
    2003, 17(4): 378-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卫东
    2003, 17(4): 381-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绿茶多酚涂膜对乳牙的防龋作用。 方法 实验组 90名儿童的第一乳磨牙和乳中切牙涂布绿茶多酚涂膜 ,隔 6个月重复涂布 1次 ,1年后复查患龋情况 ,记录dmft和dmfs。另 88名儿童作为对照。 结果 涂布牙新患龋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实验组非涂布牙新患龋牙、新患龋牙面和新患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绿茶多酚涂膜对后牙防龋作用大于前牙。 结论 表明绿茶多酚涂膜具有显著的防龋作用
  • 宋立秀,索德荣
    2003, 17(4): 382-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蒋丹平
    2003, 17(4): 383-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2003, 17(4): 385-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编:马军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